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杨秋玄

学号:26520131154519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

以越南日常生活民俗为例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已逐渐与世界接轨,涉外交往更为频繁,特别是信息及网络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提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更是不同文化的沟通。越南和中国时邻国,“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的交流早已形成。现在两国在经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不断地发展。中越两国虽然都属于同于个文化圈,但两国文化不免得还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甚至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从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如何避免、消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解。如何超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交际障碍已越来越多地受到语言学家和越南对外汉语教师的重视。众所周知,学习外语,特别是汉语,不仅仅是记住单词、掌握语法和鱼片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了解汉语所反应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行为。

内容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语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学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众所周知,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指有效运用语言知识以及实际运用这种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实际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针对Chomsky对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分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这者的能力不单单是分辨语句是否合乎语法的能力,还包括判断语句时候是和交际交际环境的能力,既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谁说什么”。他将交际能力分成四个部分:(1)语法性:语言形式时候合乎语法;(2)适合性:语言形式是否可接受;(3)得体性:语言形式是否得体;(4)实际操作性:语言形式在现实中的

实施状况。其中的核心是语言的适合性和得体性,即语言的运用要适当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为如此,Hymes讲交际能力视为文化的一部分。

20世纪80年代,Canal 和 Swain 进一步把交际能力描述为:语法能力(gramtical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下,语言使用者根据问题、说话人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多种因素,恰当地理解的内容,因此,社会语言能力也就是社会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的融合语言技能。语言能力从知识角度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的知识;从技能角度看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但是,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仅靠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和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是不够的,还应了解它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语言规则甚至非语言交际方式。在Thomas看来,无意识的语法、语音和词汇错误可能显示说话人还未掌握足够的语言能力,还可被谅解和接受,则会被认为缺乏休养和礼貌,甚至会被看做是对他人的有意冒犯和侮辱。因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说话者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造成的交际障碍,顺利时间交往的目的,成功地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越南日常生活民俗:

(一)姓名称呼:

1.姓名:

据越南语言学家统计,越南的家族姓氏大约有140个,最常见的有阮、范、陈、黎、吴、武、潘、朱等,其中大约有30个源自京族,大部分家族姓氏来自中国,如张、黄、杜、孔、卢、童、陆、兰等,其他的来自柬埔寨,或者本国少数民族。京族人的姓氏特征与中国汉族相似,姓名一般为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姓,中间是垫字,最后一个字是名。也有极少数是四个字的,一般为女性。传统上,常见的男人垫字是Văn(汉译为“文”,含义为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或学者),女人的垫字是Th ị(汉译为“氏”,含义为女性)。现在大多数人的名是以其含义挑选的,通常源自物体或自然主题,诸如地理特征(河流、山川)、花草、动物,珍贵的美玉或者季节等。有时候同一家庭中孩子们的名属同一范畴。

2.称呼:

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在个别特定情况下使用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称代词外,绝大多数的第一、二、三人称通常都根据对方的辈分或身份使用亲属称谓词来称呼,以表示亲切或尊重。例如对父辈,第一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表示“我”;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表示“您”;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那位叔叔”、“那位阿姨”等表示“他(她)”。而没有像汉语那样表示中性的第一、二、三人称代词“我”、“你”、“他(她)”。越南人称呼对方时,大多时候喜欢称其名,带有亲切的色彩,很少连姓带名一起称呼,那样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例如称呼一位叫阮文俊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其为“俊伯”、“俊叔”、“俊哥”、“俊弟”或“俊先生”、“俊同志”等。对于人们所尊敬的人方以姓相称,例如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人们尊称他“胡伯伯”或“胡爷爷”。越南人

的称呼十分复杂,关系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场合不同,都要相应变换称呼,掌握不好,轻则闹出笑话,重则伤害感情。

(二)交际问候:

越南是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很讲究礼节礼貌,见了面要寒暄问候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伯父”、“伯母”、“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兄(弟)”、“姐(妹)”,对晚辈称“侄”,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等。越南人相互之间的问候语没有“早晚”之分,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ch ào+称谓”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ch ào anh Minh(阿明哥你好)”,分别时说“ch ào anh Minh(阿明哥再见)”。越南人见面时,通常行握手礼,赫蒙、瑶族行抱拳作揖礼,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等)多行合十礼。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

(三)待客接物:

越南人待客非常热情,有些少数民族常用本民族最爱喝的酒和最爱吃的食物招待客人,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喝),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之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咂酒,即轮流用一根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笔者在多次的外事翻译中还发现,越南男性嗜烟酒,尤嗜洋烟,英国的“555”特别受欢迎;越南人喜欢喝35-45度之间的低度酒,最喜欢喝的酒是与俄罗斯联营生产的“伏特加”,中国的国酒“茅台”在越南也很有名气,但就是觉得太烈。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