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液晶的基本性质
第1节 液晶的基本概念 1.1 液晶的发现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F.Reinitzer)在做加热 胆甾醇苯甲酸酯实验时,意外发现“液晶现象” 。
固体:<145.5°C ,白色 液态物质:
145°C ,蓝紫色(Blue-Violet) 浑浊的液体(Cloudy Liquid)
179°C ,蓝色 透明液体(Clear Liquid)
双熔点? 一般物质仅具单一熔点
百度文库
“液晶”名称的由来:
德国物理学家莱曼(O.Lehmann ): Fliessende Krystalle
德语,意思为液态晶体 英文译为Liquid Crystal,简称为
“LC” 中文译为“液晶”。
Reinitzer与Lehmann讨论所写 的信件,公认为液晶的首度发现。 Reinitzer和Lehmann被誉为 “液晶之父”。
由上述可知,这些中间相的分子形狀是決定其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在此仅对与本课程相关的液晶作进一步介绍。
低于温度Tm,就变成固体(晶体),称Tm为液晶的熔点, 高于温度TC就变成清澈透明各向同性的液态,称TC为液晶的清亮点。 LCD能工作的极限温度范围基本上由Tm和TC确定。
用于显示的都是可工作于室温的热致液晶,由于热致各向异性的液晶物质的特殊稳定
1973年,英国哈尔大学的格雷教授(G.W. Gray)发现了稳定的液晶材料(联 苯系),解決了以往液晶材料不稳定的问题 。这在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76年,由SHARP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将联苯系液晶材料应用于计算器 (EL-8025)的显示屏中,此材料目前已成为LCD材料的基础。
1979年,Le Comber于英国提出α-Si TFT主动矩阵,属于非晶硅-薄膜晶 体管类型的三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它工艺简单,玻璃基板成本低, 导通比大,可靠性高,容易大面积化。
1980年N.Clark等提出铁电液晶模式(FLC)。 1983年,开发出poly-Si TFT的液晶显示器。 1984年,日本将超扭曲向列模式实用化,1985年将其用于文字处理机和
显示中。
Williams畴
DSM工作原理
1968年,G.H.Heilmeir等人利用液晶的动态散射的电光效应制成世界上第 一个实用化液晶显示器(DSM-LCD),开创了液晶显示的时代。 Heilmeir等人还发现了可用于液晶显示的宾主效应、相变两种电光效应。
1970-1972年,M.F.Schiekel提出电控双折射(ECB)模式。 Martin Schardt等人发表了TN模式,出现了第一个基于扭曲效应的扭曲向 列液晶显示器(TN-LCD)。S.Kobayashi等人制成TN-LCD,并迅速工业 化,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器、手表、测试设备及汽车显示等,取得了巨大成功。 RCA的Lecher等人提出有源矩阵LCD方案。
目前用于显示的液晶材料基本上都是热致液晶,而生物系统中则存在大量溶致液晶。
热致液晶,既能由固态晶体加热得到,也能从液体冷却 得到,称此为相变。
平板显示技术
授课教师:柴宝玉 办公地点:3#524
光电子技术系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上课教材:讲义
参考资料:
1.《液晶器件工艺基础》范志新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液晶显示原理》黄子强 国防工业出版社 3.《液晶物理学》谢毓章 科学出版社 4.《平板显示技术》 应根裕 人民邮电出版社
考核方式:平时到课率+作业+期末卷面成绩
中间相大致可被区分成两大类别: (1)Disordered Crystal Mesophases: 一般称之为「塑性晶体」 (Plastic
Crystals)。其分子形状常为圆球状,易形成分子位置有次序性,但方向 无次序性的相。因其分子位置仍保留三维晶格排列,故不具流动性。 (2)Ordered Fluid Mesophases: 通常称之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由于 此相常由长条状或圆盘状的分子所组成。故易形成一分子重心位置无次 序性,但方向有次序性的相。由于此相分子重心位置不受限于晶格[位置 无序],故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
2004, Philips demonstrated a 20″ 3-D LCD at CeBIT in Hannover。 2005, Samsung Developed World‘s Largest (82“) Full HDTV TFT-
LCD。
1.3 中间相
对于一般常见的物质由结晶状的固体相变为各向同性的 液体,通常是经由单一过程的相变。但有很多有机物由结晶 固体到各向同性液体间却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的相变。因此必 定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结晶固体与各向同性液体间的中间相。 所以这些相的力学、光学、电学等性质也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
1963年,RCA公司的R.Williams发现液晶第一个电光效应——Williams畴。 1964年,G.H.Heilmeir与R.Williams发表动态散射效应(Dynamic
Scattering Mode, DSM)的液晶显示模式,开启了液晶在显示方面的应用。 1965年,第一个室温液晶MBBA被开发出来,并立即应用到动态散射型液晶
个人计算机,实现了产品化。同年,液晶彩色电视实用化。 1990年,夏普因为14寸彩色液晶TFT显示器的研发成就,获得德国AV最
高荣誉的Eduard Rhein Award (E.R大奖)。14寸彩色液晶显示器的研发 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液晶显示器实用化的开端。SHARP公司被 人们称为液晶显示器之父。 1993年,日本开始建立大尺寸TFT-LCD生产线,TFT-LCD的大量生产迎 来了此后的全盛期。
的温度范围应在室温以上,只有这类液晶才能作为显示器件的材料。
1.4 液晶的分类
液晶的分类方法 1.按照液晶的形成条件分类 2.按照分子排列的形式和有序性分类
1.按照液晶的形成条件分类
热致液晶
溶致液晶
把某些有机物加热 融解,由于加热破坏 结晶晶格而形成的液晶。
把某些有机物放在一定 的溶剂中,由于溶剂破坏结 晶晶格而形成的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