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简介自然特征自然地理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茵河简介

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高山之上,有两条源流,即前莱茵河和后莱茵河。前莱茵河发源于托马湖,然后向东流经迪森蒂斯,至库尔上方的赖谢瑙,与来自南方的后莱茵河会合。在库尔下方,莱茵河离开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形成瑞士和列支敦斯登公国间的界河,然后注入康斯坦茨湖,因水势和缓而形成三角洲。出湖后,莱茵河流经其温特塞狭长通道。自此,莱茵河折向巴塞尔的弯曲处;在这中间,它是瑞士-德国间的界河;不过在莱茵河畔施泰因以下的地区却是例外,这里边界有所偏离,因之沙夫豪森处的莱茵瀑布完全位于瑞士境内。莱茵河在阿尔卑斯山脉前沿地区和黑森林地区之间,流势逐急,水道过去被湍滩所阻碍,现已修起几座河堰(水坝)。在此地段,它纳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支流——图尔、特斯、格拉特和阿勒诸河,并与来自北方的武塔赫河会合。

在巴塞尔下方,莱茵河北折而河谷趋宽(约20哩),谷底宽广而平坦,两岸分别有佛日山脉古老山岳和黑森林高地、哈尔特山脉和奥登林山高地对峙。从亚尔萨斯流来的主要支流是伊勒河,它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此外,还有一些短小的支流,如德赖萨姆河、金齐希河等,它们是从黑森林流来的。再往下游,内卡河在曼海姆注入莱茵河;美因河在美因兹对面与莱茵河会合。

莱茵河中部是该河景色最为壮丽且最富有民间传奇色彩的一段。在此长145公里(90哩)的地段,莱茵河从西有洪斯吕克山脉、东有陶努斯山脉的险峻、板岩覆盖的山坡之间流过,形成一段曲折而深邃的峡谷。远至科布伦茨,两岸山坡上布满葡萄园;在科布伦茨,有摩泽尔河和兰河与莱茵河会合。往下,两岸远处有丘陵起伏,西边有火山艾费尔高原的山麓丘陵,东边有韦斯特林的山麓丘陵。在安德纳赫,玄武岩的塞文高地突起于河的西边。

在波昂以下,河谷张开,进入一广阔的平原,科隆旧城位于莱茵河的左岸。坐落于右岸的杜塞尔多夫是北莱茵-西伐利亚煤田的首要商业中心。杜易斯堡位于鲁尔河口,大部分鲁尔河运来的煤和焦煤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石油,皆在此装卸。

莱茵河最后一段位于边境城镇埃默里希的下方、荷兰的三角洲区域中。莱茵

河在此分成许多宽的岔流如莱克河、瓦尔河等;再往下,还有梅尔韦德河。随着1986年庞大的三角洲工程计划(为防止荷兰西南海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修建)的完成,所有莱茵河主要岔流皆已切断关闭;现在有闸门和横向渠道让河水注入海内。自1872年以来,为改善北海到鹿特丹航运而修建的新沃特韦运河已成为联系莱茵河与海洋的主要航道;在运河沿岸建成的欧罗波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2)水文。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即瑞士境内的莱茵河上游)具有阿尔卑斯型(即高山型)特点∶坡度很陡,流量高(流域面积降水量的80%),严冬显然水量最小,春季由于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于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莱茵河水变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调节,但是由于与阿勒河合流,变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纳高原溪流和莱茵河的水并起到过滤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莱茵河还大。莱茵河自巴塞尔以下,来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增强其调节莱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观测,莱茵河从平均流量的平均偏离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运。此外,莱茵河适航地区冬季一般都很温和,河水在冬季偶而才结冰。

经济

从历史和货运量上来说,莱茵河在世界诸河流中是无可比拟的商业运输大动脉。罗马人曾保持有一支莱茵河运输船队;随着中世纪贸易的兴起,莱茵河的重要性急遽增加,因为当时道路不佳,贸易要尽可能靠水路运输。过去宾根峡谷的岩石障碍将航道分成两段∶逆流货运大多由海船运至科隆,而顺流货运——首先通过阿尔卑斯山脉各山口运来——大多自巴塞尔运至美因兹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莱茵河现代航运的兴起开始于19世纪,它达到现今的规模主要归功于4个因素∶撤销对航运的政治性限制,疏浚航道,莱茵河腹地的河网化和河岸各国的不断工业化。

1815年维也纳会议就莱茵河自由航运和取消征收通行费达成原则协议,1831年《美因兹公约》具体付诸实施,并因之建立了莱茵河中央委员会。第一部条约于1868年简化和修订为《曼海姆公约》,1918年该公约将一切特权扩大给予所有国家而不限于河岸各国的船只,现在该公约仍然大致有效。

(1)航运的改进。从历史上说,莱茵河有两个区段对航运有严重障碍∶宾根和河上游南方地区岩石阻隔。1830∼1832年在宾根炸出2条航道;1817∼1874年

在上游进行了运河化,将河水限定在人工河床内并拉直了河道。然而上游的航运现在仍受到季节性流量变化和湍急水流的影响。

为了改善航运和生产水电,法国根据《凡尔赛和约》有权在巴塞尔下方将莱茵河水分流至一条运河——后命名为亚尔萨斯大运河,然后运河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1932年在康斯筑水坝,这就完成了大运河的第一阶段(计划可由1,500吨船通过),大大改善了航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设又重新开始;但根据1956年一项条约的规定,西德同意将摩泽尔河运河化,法国则以同意将大运河修到新布赖萨赫作回报。

在巴塞尔下方,莱茵-隆运河(1810∼1833)的于南格支流通到米卢斯,在此又与运河的主流会合,然后运河又在斯特拉斯堡与莱茵河会合。莱茵-隆运河可通航300吨的船只,货运量却不甚大。更重要的是——虽不是更大——莱茵-马恩运河(Rhine-Marne Canal,1838∼1853),也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

内卡河远至斯图加特、美因河远至班贝格皆已运河化。业已修完的美因-多瑙运河北部从班贝格向南流至纽伦堡,纽伦堡现已成为很重要的港口。1956年西德、法国和卢森堡签订条约,规定将摩泽尔河从科布伦茨到蒂永维尔一段274公里(170哩)运河化,此工程已于1964年完成。兰河中有68公里(42哩)的一段已运河化,适于200吨的小船航行。

在鲁尔区域内,鲁尔河本身(除最后11公里〔7哩〕长的一段外)和利珀河现未用作航运水道。莱茵-黑尔讷运河,还有重要性较小的韦瑟尔-达特尔恩-哈姆运河,现已代替它们发挥效用。莱茵-黑尔讷运河1916年完成杜易斯堡与黑尔讷之间的一段,它通过多特蒙德-埃姆运河将莱茵河与德国北海沿岸连接起来,通过中部运河将莱茵河与德国中部、东部及东欧各航运水道连接起来。韦瑟尔-达特尔恩-哈姆运河的走向,与利珀河下游的河道平行。莱茵-黑尔讷运河适航能量为1,350吨船,它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运河的最小能量的标准,也是建造驳船的标准。再靠近莱茵河口,阿姆斯特丹以南的梅尔韦德运河(1952年已扩大)为排水量大至4,300吨的船只提供了另一航道。

(2)货运。曼海姆的港口设施于1840年启用;在几近一个世纪之中,它是个很有效用的水陆转运港。开始时,尽管航运技术和运输工具都有所改进,而莱茵河的运输量却增加甚微。直至19世纪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兴起,运输量才有所增加,现代工业要求大量运输散装的煤、矿石、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1950年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