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 内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和受伤;造成社会 不安定和恐慌;局部地区生态严重破坏。
由于几率很小、发生突然、污染物扩散 迅速,后果严重,成为环境监测研究中的 重点和难点。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 应急响应 首先应判定事故等级 如判定为轻微事故,操作人员、岗位人员 、巡检人员或其他人员报告等方式及早发 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1)水污染事故 因不当或事故使大量高浓度水突然排入地 表水体,致使水质突然恶化。
(2)油污染事故 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种油制品在生产、贮 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或不当造成 泄漏的污染事故。
(3)放射性污染事故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放射性物质过程 中不当而造成核辐射核辐射危害的污染事 故。
(4)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如发生重大事故,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 但一时难以控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 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机动室环保部门、 调度室、相应站所、安全室报警,说明发 生地点及报告人姓名,并采取一切办法切 断事故源。
(2)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 点、发生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物料等 处理措施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 事故不可控制,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并提出相应的抢修处置措施。
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 、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 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5)爆炸事故
易燃、易爆物质所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 有些垃圾、固体废物堆放或处置不当,也 会发生爆炸事故。
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形式多样性 (2)发生的突然性 (3)危害的严重性 (4)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5)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佩戴好空 气面具,穿戴好相关防护用品,首先查明 是否有人员发生健康损害,严重者尽快送 医院抢救。
(6)环保中心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配合市环境 监测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工作,查明污染程 度及扩散范围。根据监测情况向上级汇报 ,必要时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 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地保护措施。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环境污染事故定义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 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 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 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 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 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专家提示: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 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 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 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 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 要拖延。
感谢大家对本期培训的 支持
谢谢观赏
●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上侧风路线 ,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撤离现场。
●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 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 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 的部分。
●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
◆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 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 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 要及时穿戴。 ◆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 、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 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 方可食用。
(7)生产单位会同事故单位在查明事故部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和范围后判定能否控制,并作出局部后全 部停车的决定。
• 响应终止
事故处理完毕后,经环保监测合格后应当解 除应急响应,恢复生产。并对事故教训进 行总结,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及应急响应 预案,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地点的个人防护
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 故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 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 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 毒口罩。
(3)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向鞍山市环 保局报告,并根据事故状况向可能波及的 区域所在的友邻单位、厂内有关部门、分 厂发出报警,并通知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 半径以外,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 令,通知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并 安排专人到大门或路口接车。
(4)迅速向主管上级及公安、安全生产、卫 生监督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