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基本概念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肺
结核患者合并除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以
外的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病毒、寄生虫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应用
尽早、准确、合理选择抗菌素。用药时间相对延长。不主张常规联合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减量用药(2/3~1/2)。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自身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降
低,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应用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骨髓抑制的患者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 减量或避免应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其它
大剂量:重症感染 降代、静脉与口服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谢 谢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甲硝唑和替硝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真菌药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选择
经验性治疗
• • 缺乏或尚未得到病原学依据的患者 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血常规等)推测可能的致病菌, 参 考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肝肾功能 等选用适当抗生素 • • •
行序贯治疗。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
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重复病原学检查,调整抗菌药物。 特殊病原体感染—进一步检查病原体,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并发症—确诊原因,相应处理。 非感染性疾病—核实诊断。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结核药物和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病变
呼吸系统机械 防御机制被破坏
变态反应
细胞和生物化学 防御机制削弱
Hale Waihona Puke 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应用阻挡、拦截、清除 病原体的功能减弱
粘液存积和淤滞 病原体慢性定植
对病原菌的吞噬、 杀伤作用减弱
抗生素应用 菌群紊乱 G-杆菌、真菌繁殖
肺部感染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检出率低
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真菌感染增多
针对性治疗
明确病原菌并获得药敏试验的患者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根据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选择抗生素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经验性治疗
常见病原体 CAP 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 菌、流感嗜血杆菌 抗生素 不住院: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大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 住院: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β - 内酰胺类/β - 内 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必要时还可同时联用 氨基糖苷类或联合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 氨基糖苷类。氟康唑等。 头孢类(三、四代)、β - 内酰胺类/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 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胺。万古霉素。氟康唑等。
肾功能异常者据肌苷清除率等调整药物剂量 肝功能异常者避免应用可能加重肝损的药物
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应用相应的药物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在特殊的情况下的应用
老年患者
药动学特点
口服药物的吸收差。抗菌素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药物在 肝脏的清除率降低。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清除和排泄减少。
未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复查, 酌情抗结核治疗。
对症治疗
保证呼吸道通畅:止咳、化痰、平喘等,必要时机械通气。 改善氧合: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其它:营养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指征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咳嗽、黄痰、咯血等。
体征:干、湿罗音等。 辅助检查: 胸部影像:新的浸润影、实变影、空洞内出现液平等 血常规:可能出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部分患者可查出病原体及其相关抗体、成分等。
其它:CRP增高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 真菌病。
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按原剂量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
严重肝病时减量:哌拉西林、红霉素、甲硝唑。 慎用:克林霉素。 避免应用:两性霉素B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肾清除率的降低导致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代谢产物在体内聚集。
应用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头孢哌酮、克林霉素。 减量: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 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特殊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 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真菌----14~21天 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8天 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10~21天 厌氧菌---->14天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结核治疗
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
影像学特点、血肿瘤标记物、癌细胞检测等
动态观察、介入检查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感染治疗
治疗前准备
查找病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 了解既往用药史、既往史等 过敏试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HAP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
TB&P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针对性治疗
G+球菌 肺炎链球菌---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G-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 星。 肺炎克雷伯杆菌----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等。 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 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阿米卡星、β -内酰胺类/酶抑 制剂和氟喹诺酮类。
非典型病原体可能也是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
原体
混合感染多见 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高龄(66%)
结核病病史长
长期、多种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大(82%),病变重(74%) 合并症:糖尿病(37%)、营养不良(68%)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厌氧菌--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军团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真菌
白色念珠菌等----氟康唑 曲霉菌、毛霉菌等----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疗程
一般情况: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拮抗抗菌药物的作用
利福平、异烟肼降低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的血药浓度
作用叠加引起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加重肾毒性
头孢类抗生素加重肝毒性、骨髓抑制等 大环内酯类增加肝毒性 氟喹诺酮类增加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策
慎重、合理选择药物
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析。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76
文献三:2755例住院肺结核患者,953例致病菌培养阳性(35%); 6570份分离标本,1440份致病菌培养阳性(22%)。李红艳等。肺结核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 1,16(11):1717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原因和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存在易感或高危因素(年龄、病变、用药史、合并症)。 部分患者可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诱因。 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血常规异 常等,无法用肺结核解释。
血液和分泌物查见病原体或其抗体、成分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加重 症状、影像学特点、病原体检查、血像的特点 抗炎后复查 肺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治疗中监测
疗效评估
• 临床症状、体征 • 病原学:涂片、培养 • 影像学 • 血常规
不良反应监测
• 临床症状、体征 • 血常规 • 尿常规 • 肝、肾功能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始治疗后(48~72小时)的评价和处理
有效: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等。可维持原治疗或执
文献一:3924例肺结核患者,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真菌培
养阳性率为23%。沈大勇等。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特征分析。中国卫生检
验杂志,2004,14(4):475
文献二:240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1%,高 于同期住院患者(9.4%)和非肺结核患者的院内感染率(4.3%)。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占64.5%。冯俐等。结核病医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调查分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基本概念
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指肺
结核患者合并除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以
外的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病毒、寄生虫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应用
尽早、准确、合理选择抗菌素。用药时间相对延长。不主张常规联合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减量用药(2/3~1/2)。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自身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降
低,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应用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骨髓抑制的患者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 减量或避免应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其它
大剂量:重症感染 降代、静脉与口服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谢 谢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甲硝唑和替硝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真菌药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选择
经验性治疗
• • 缺乏或尚未得到病原学依据的患者 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血常规等)推测可能的致病菌, 参 考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肝肾功能 等选用适当抗生素 • • •
行序贯治疗。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复又恶化。
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重复病原学检查,调整抗菌药物。 特殊病原体感染—进一步检查病原体,调整治疗方案。 出现并发症—确诊原因,相应处理。 非感染性疾病—核实诊断。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结核药物和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病变
呼吸系统机械 防御机制被破坏
变态反应
细胞和生物化学 防御机制削弱
Hale Waihona Puke 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应用阻挡、拦截、清除 病原体的功能减弱
粘液存积和淤滞 病原体慢性定植
对病原菌的吞噬、 杀伤作用减弱
抗生素应用 菌群紊乱 G-杆菌、真菌繁殖
肺部感染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学特点
病原体检出率低
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真菌感染增多
针对性治疗
明确病原菌并获得药敏试验的患者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根据既往用药史、过敏史、血常规、 肝肾功能等选择抗生素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经验性治疗
常见病原体 CAP 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 菌、流感嗜血杆菌 抗生素 不住院: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大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 住院: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β - 内酰胺类/β - 内 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大环内酯类;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必要时还可同时联用 氨基糖苷类或联合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 氨基糖苷类。氟康唑等。 头孢类(三、四代)、β - 内酰胺类/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 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胺。万古霉素。氟康唑等。
肾功能异常者据肌苷清除率等调整药物剂量 肝功能异常者避免应用可能加重肝损的药物
骨髓抑制的患者避免应用相应的药物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在特殊的情况下的应用
老年患者
药动学特点
口服药物的吸收差。抗菌素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药物在 肝脏的清除率降低。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清除和排泄减少。
未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复查, 酌情抗结核治疗。
对症治疗
保证呼吸道通畅:止咳、化痰、平喘等,必要时机械通气。 改善氧合: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其它:营养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指征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咳嗽、黄痰、咯血等。
体征:干、湿罗音等。 辅助检查: 胸部影像:新的浸润影、实变影、空洞内出现液平等 血常规:可能出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部分患者可查出病原体及其相关抗体、成分等。
其它:CRP增高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 真菌病。
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按原剂量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
严重肝病时减量:哌拉西林、红霉素、甲硝唑。 慎用:克林霉素。 避免应用:两性霉素B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药动学特点
肾清除率的降低导致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代谢产物在体内聚集。
应用
按原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头孢哌酮、克林霉素。 减量: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 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特殊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10~14天 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真菌----14~21天 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4~28天 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10~21天 厌氧菌---->14天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结核治疗
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
影像学特点、血肿瘤标记物、癌细胞检测等
动态观察、介入检查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感染治疗
治疗前准备
查找病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 了解既往用药史、既往史等 过敏试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抗菌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HAP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
TB&P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针对性治疗
G+球菌 肺炎链球菌---头孢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G-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 星。 肺炎克雷伯杆菌----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等。 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 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阿米卡星、β -内酰胺类/酶抑 制剂和氟喹诺酮类。
非典型病原体可能也是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
原体
混合感染多见 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高龄(66%)
结核病病史长
长期、多种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大(82%),病变重(74%) 合并症:糖尿病(37%)、营养不良(68%)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厌氧菌--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军团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真菌
白色念珠菌等----氟康唑 曲霉菌、毛霉菌等----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
疗
疗程
一般情况: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拮抗抗菌药物的作用
利福平、异烟肼降低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的血药浓度
作用叠加引起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加重肾毒性
头孢类抗生素加重肝毒性、骨髓抑制等 大环内酯类增加肝毒性 氟喹诺酮类增加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策
慎重、合理选择药物
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析。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76
文献三:2755例住院肺结核患者,953例致病菌培养阳性(35%); 6570份分离标本,1440份致病菌培养阳性(22%)。李红艳等。肺结核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 1,16(11):1717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原因和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存在易感或高危因素(年龄、病变、用药史、合并症)。 部分患者可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诱因。 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血常规异 常等,无法用肺结核解释。
血液和分泌物查见病原体或其抗体、成分等。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加重 症状、影像学特点、病原体检查、血像的特点 抗炎后复查 肺癌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治疗中监测
疗效评估
• 临床症状、体征 • 病原学:涂片、培养 • 影像学 • 血常规
不良反应监测
• 临床症状、体征 • 血常规 • 尿常规 • 肝、肾功能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始治疗后(48~72小时)的评价和处理
有效: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等。可维持原治疗或执
文献一:3924例肺结核患者,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真菌培
养阳性率为23%。沈大勇等。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特征分析。中国卫生检
验杂志,2004,14(4):475
文献二:240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1%,高 于同期住院患者(9.4%)和非肺结核患者的院内感染率(4.3%)。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占64.5%。冯俐等。结核病医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