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立意与选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条大道通罗马
——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学会运用从多个对象角度给材料作文多向立意
2、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3、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思考生活,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情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简点拨—拓展训练—回顾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2、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替国王画像
古时候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不少画师为他画像。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高体壮,双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愤怒的说:“什么,这画的是我吗?,推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战战兢兢的替国王画像,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掉了。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一幅《国王打猎图》。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
画师是怎么画的呢?
原来第三个画师把国王画成他正在打猎。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的脸,庄严而威风。
教师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会有眼前一亮之感。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大家想不想写作文时也如第三个画师一样得到别人的连声叫好呢?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得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今天就我们让一起来探讨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一)学生自主学习试给下面材料作文从尽可能多的角度立意
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意,要求至少立意两个。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
立意2:
………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立意,组长选出组内较好的2-4个立意板书在黑板上
2、组内讨论探究: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三、教师精讲点拨:材料作文立意的多个角度和选取最佳立意的原则
(一)请学生说说立意时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彼此互相启发,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点拨
角度一:从多个对象立意(抓几个主要对象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象1—斑鸠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果)—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对象2—猫头鹰
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果)—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因)立意:1、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2、换个环境又何妨?
…………..
角度二: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质疑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大部分人对材料中猫头鹰都持否定态度,我们可以试着从相反的角度来看猫头鹰。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鸣叫不是它的过错,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猫头鹰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
逆向思维立意示例: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换个环境又何妨?
此外我们可以用全面、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辩证思考问题,比如在看待个性与环境关系时可以用辩证的眼光思考,立意为“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示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分析:
1.从材料的要旨来看,分析乌鸦的行为与结果。
2.从探究牧羊人的角度来看,认真分析“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
3.从牧羊人儿子的角度来看,仔细品味“它也很可爱”这句话。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几个有关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如上述材料,它的主题是:通过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说明:人要量力而行,不过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材料可分几个部分?
仍如上题,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
3、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二)明确选择最佳立意角度的原则
请学生选出黑板上你认为最好的立意,并谈谈为什么选它?
教师以导入时的故事为喻,适当点拨总结最佳立意时“三求三看”原则:
1、求准:全面把握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不能断章取义,要抓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个画师失准了)
2、求明;立意明确,不要太宽泛,面面俱到。
(第二个画师画得太全面,太泛了)
3、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能辩证看问题。
(第三个画师画得不失准确,又能明确突出国王优点,得益于其能突破常规思维)
总结:准和明是立意的基本要求,务必做到;立意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应尽力追求。当然选择立意时须看个人实际:一是作者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三看”就是看实际情况、看自身感受,看材料储备。
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或部分主题。如示例从老鹰的角度写,就必须涉及到主角乌鸦,用乌鸦进行反证,证明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选择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
四、课堂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