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在全国高考“一张卷”定学校和专业的背景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招生问题诸多:一方面,选择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普通高考中胜出,学生需要展示的技能也未能通过具体的考试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难以发现自身所需的学生。在人们对高考的意识中,“高分上高校、低分上高职”已成为一种惯例,但随着教育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我国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高中(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职业教育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各类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文件,就致力于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新的调整和规划。
(一)两种高考培养模式将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2021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论坛上公开表示,我国即将出台高考新方案,即实行两种高考模式,培养两类人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旨在培养学术性人才的当前高考模式;第二种高考模式是旨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高考模式。在“技能型人才高考”中,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专业技能测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技能型高考将不再与高考“陪绑”,即参加“技能型人才高考”的学生无须参加高三的统一高考,只需向学校提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参加招生学校的专业技能测试即可。这种技能型高考模式的实施将提升中职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各级各类教育体系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1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明确指出“到2021年,形成适应发
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决定》中还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目前,已有许多本科独立院校向职业学校转型,这无疑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推进职业教育的分类考试
2021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文件中提到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21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21年将成为主渠道。” 由此,职业教育的分类考试将被进一步推进。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归因
(一)职业教育观念的扭曲
首先,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但社会并不太承认。2021年6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一项初步统计显示:2021年至2021年,在职业教育上,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然而却出现了“国家热,社会冷”现象。当前,地方政府态度冷漠和社会“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倾向严重,“高分上高校,低分上高职”观念根深蒂固。其次,职校不重视。一方面,由于各类职校本身社会地位不高,使其安于现状,对追求教育突破性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各类职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对宽松,这样更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了。最后,家长不接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唯高考至上”的观念,很多家长和学生
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
(二)当前中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职院校现行的课程一般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其模式反映的是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却不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学生现有的状况。表1为某省中职课程体系的内容。
表1 我国某省中职课程体系的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中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并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重学科,轻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从公共必修课程看,内容多重视文化基础知识,但缺乏通识性、整合性和综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专业课程看,是学科价值取向,其内容是传递学科知识,目的是为了学科本身的发展,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专业知识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环节教育内容薄弱,与中职教育目的分离。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无论未来他们的人生规划有何不同,但多数人还是应有一技之长的。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省的必修课程比例过重,占到了70%,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实力。而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太少,只有15%,难以提高学生在今后求职中的操作能力,课程结构比重也严重不协调。选修课程比重相对较少,只有15%,而且没有设置更多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3.课程实施创新不足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并不能担任“双师型”教师的责任,导致课程实施呆板、僵硬,课堂仍是教师的课堂,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表1的课程实施一般都是以教师授课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内容的。职业院校虽然有很多供给学生选择的实践平台,但很多实践平台流于形式化,学生不能够从企业或单位学到对今后有用的专
业技能。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督导,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缺乏跟进式分析。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就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考试过于重视终极评价。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单一的卷面考试难以对学生成绩作出课程评价。针对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教师往往就是以“期末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一学期成绩,教师不会对每次实践课程给予学生一个客观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
(三)中职教育质量滞后
当前,选择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中考成绩分数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就导致了许多中职院校的整体生源质量较低,加之部分中职院校管理不严,使得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社会认可度下降。其次,师资队伍中“双师”特点不明显。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进课堂”是对这些教师的真实描写,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难以胜任“双师型”教师。
三、全面构建职业课程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面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新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着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劳动者的目标。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就业后在本职岗位上的继续学习。它是职业教育界在长期地摸索之中得出的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要求打破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工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