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一模语文卷课外文言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鞠咏为进士
【原文】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译文】
鞠咏考中进士,他以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后。
鞠咏被提拔,被朝庭提封为大理评事,任为杭州仁和县的知县。
鞠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了王化基,以感谢王公过去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了等内容。
王化基却没有给鞠回信。
鞠到任后,(王化基)并未给予任何特别的礼遇,而考察督促鞠的政事却非常严格。
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
后来王化基入朝被任为参知政事。
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
有人问他问他原因。
王化基说:"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
我所为他担心的是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使他的品行更高尚。
"鞠咏听到这些话很感动,从此更把王化基当做良师益友了。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这中间死里逃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孩子们都同意了。
隋朝皇帝曾经因一郎而发怒,在大殿之上鞭打他。
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贯清廉,这次过错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
”皇帝不理睬。
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嫌弃我无能,把我放在在您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如果错,应该跟我讲道理。
怎么能看不起我而不理睬我呢?”随即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
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人。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但是不成器,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
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就太幸运了!”孝基便叫他去灌园。
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
”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
给他了。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下人家,看到一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
这些字后来被这个下人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
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
”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楚庄王想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杜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讨伐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
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於能否看清别人,而在於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
楚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大臣。
晚上写信,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
”一边说一边在信上写:“举烛”两字。
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本意。
燕国的大臣收到信十分高兴,理解为:举烛的意思就是,追求光明;所谓追求光明,就是要推举有才能的人并任用他。
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十分的高兴,以此来治理国家。
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信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
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
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
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
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
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
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
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
”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灾啊。
”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
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座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
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席间,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酒了。
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 (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主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上宾。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
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到他家的人很多,车和马都把路给堵住了。
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
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蔡邕说:“这是王公后代,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
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
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
”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
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
他还擅长计算,做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
王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
”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
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
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
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
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
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桓温埋伏下军队设酒宴,大请朝廷中的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
”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
王的恐惧神色,都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谢安)走上台阶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咏浩浩洪流的。
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
”
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评判的出来了。
陈遵喜欢饮酒,每次举行大酒宴,等到宾客满堂时,常常关上了门,把客人车子上的键头投入井中,那怕有急事,也不能出去。
曾经有一位部中的刺史因公来拜访陈遵,正好赶上他狂饮之时,刺史十分窘迫,待陈遵酩酊大醉时,他突然进去见了陈遵的老母,叩头告诉她自己和尚书约好还有公事要谈,陈遵母亲便叫他从后门出去。
陈遵大概时常喝醉酒,但是公事并没有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