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一中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一中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2气体(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KCl溶液(CaCl2溶液)——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
取20℃和
101kPa下相同体积的
CH4和
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
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9.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 g不饱和溶液。
则加热前碳酸钙的质量为A.15 g B.18 g C.20 g D.30 g
10.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11.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
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项
A.A B.B C.C D.D
12.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4.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15.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16.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银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和锌 D.滤渣中一定没有铜
17.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共2.3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
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A.Mg、Na、Al B.Zn、Na、Fe
C.Zn、Na、Al D.Cu、Na、Al
18.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
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氢氧化钙
C.戊是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钠
D.甲、丙、丁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9.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20.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21.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
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22.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
23.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24.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质量为120 g
B.a的取值范围为0< a<60
C.当a值为60时,b值为4.8 g
D.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7.0 g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能增加肥效
B.用Ba(NO3)2除去ZnCl2溶液中的ZnSO4杂质
C.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D.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Na2CO3、K2SO4、BaCl2、HCl四种无色溶液
二、流程题
26.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 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 CaO 活性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 800℃、900℃和 1000℃条件下煅烧;②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由此可知: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3的流程如下:(资料:氨水的 pH 约为 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 pH 约为 10.87)
①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 NH4Cl 溶液,由此说明 NH4Cl 溶液的pH__7(选填<、=或>);如图 2为 NH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质量/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
可知:较适宜的 NH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流程 c 通入 NH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 pH,___;
③步骤 d 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④向滤液 1 中滴加 Na2CO3溶液,也能得到 CaCO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 3 所示流程的优点:
Ⅰ:NH3可循环利用;Ⅱ:______。
27.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武德合金做电路的保险丝,这是利用了合金_____的特性。
(2)如图1所示,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可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换成_____(填序
号)。
A 氯化银
B 烧碱溶液
C 稀盐酸
D 硝酸汞溶液
(3)为了回收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的银单质,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
①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②步骤②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8.高纯氧化铁(Fe2O3)又称“引火铁”,可作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以下是用废铁屑(含Fe单质约35%、Fe2O3约30%、Fe3O4约29%,含其它不含铁元素的杂质约6%)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氨水呈碱性(主要成分NH3·H2O是一种碱):(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
(1)写出高温时废铁屑中的Fe3O4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使加入的(NH4)2CO3能顺利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FeCO3,则②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
(4)用蒸馏水洗涤FeCO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_____(填现象),即为洗涤干净。
(5)ag废铁经上述制备流程,可得到高纯氧化铁的质量最多是_____g(用含a的式子表示)。
29.1943年,我国实业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中“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以下是联合制碱法的简单流程。
根据以上流程,问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酸碱盐中的的哪一类______________。
(2)反应(1)的生成物是NaHCO3和NH4Cl两种物质,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操作X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2)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0.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Na2SO4和CaCl2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
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该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共发生了几个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
(3)滤液Ⅱ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其他溶质成分,如何检验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方法不正确的原因为:1、一氧化碳在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下无法被点燃,2、有氧气容易导致气体不纯净,3、无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A
【解析】
【分析】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银,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反应顺序是,锌先与盐溶液反应,锌完全反应后,如果硝酸银或硝酸铜有剩余,铁在与两溶液反应;①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②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中金属的质量关系如下:
3322AgNO +Zn =Zn NO +2A 6()g 5216
3232Cu NO +Zn =()()Zn NO +Cu 6564
3232Cu NO +Fe =()()Fe NO +Cu 5664
【详解】
A 、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银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小,当锌和硝酸铜的质量远远大于铁和硝酸银的质量时,滤渣的质量会小于a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 ,由于锌先反应,锌可能剩余,也可能反应完;
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硝酸银有剩余,硝酸铜没反应,锌和铁都反应完,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银离子,四种金属阳离子。
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C
解析:C
【解析】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足量时,锌被完全反应,没有锌剩余,最后固体的质量为零;B. 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每64克铜参与反应,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g 银,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了质量不再改变;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由于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镁、锌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但反应中,等质量的镁比锌生成氢气多;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中,固体总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选C
4.C
【解析】
【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D.根据化学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来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故A错误;
B.每1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四分之一,而不是三分之一;故B 不正确;
C.由B可知,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C、O 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正确.
【点睛】
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5.A
解析: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镁粉(铁粉)加稀硫酸。
稀硫酸与镁和铁都会发生反应,故错误;
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
正确;
C. 稀盐酸(MgCl2)加KOH溶液。
稀盐酸与KOH溶液反应,而MgCl2不与KOH溶液反应,故错误;
D. NaCl(Na2SO4)加Ba(NO3)2溶液。
Ba(NO3)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硝酸钠。
生成的硝酸钠是杂质。
故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7.B
解析:B
【解析】
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铁不溶,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铁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无法将其中的氢气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但是由于硝酸钡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
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C
解析:C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B. 在t3℃时,分别制成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C. M点和N点溶剂的质量相等,M中溶质的质量比N点溶质多,即M点溶液的质量分数比N的大,所以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得t2℃时的饱和溶液,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质量分数乙>甲;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等于t3℃时的溶解度,而丙
t3℃时的溶解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9.A
解析:A
【解析】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8g,+200g-208.4g=4.4g。
设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x=44/4.4g x=10g
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8g-10g=2.8g
设分解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CO3高温CaO+CO2↑
100 56
y 2.8g
100/y=56/2.8g y=5g
所以原碳酸钙的质量为5g+10g=15g 选A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0.D
解析:D
【解析】由题意可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B、C 为酸、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能转化为E,A可能是氧化钙或水,是氧化物;A能与C反应,又C为酸或盐,A为氧化钙,故C为酸,B为盐,B能转化为A,B为碳酸钙,则D为二氧化碳。
解:A.B转化为A是分解反应;A转化为E是化合反应;E和D的反应及D转化为B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余都是复分解反应。
故说法正确;
B.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A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C.E是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D.B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故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D。
11.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2.A
解析:A
【解析】
A加水时,氯化钠溶解得溶液,碳酸钙不溶得浊液,硫酸铜溶解得蓝色溶液,能成功鉴别;B、加水时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要求;C硫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硫粉代
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稀硫酸与NaOH溶液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酸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碱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选A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A、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存在;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氢存在;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存在,正确;
B、浓硫酸可干燥气体,不能证明水的存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无法证明有水、氯化氢,错误;
C、先通硝酸银溶液,会使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无法判断原来有没有水蒸气,错误;
D、氯化钙干燥气体,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通入水蕊试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水和氯化氢,错误。
故选A。
点睛: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和制取的二氧化碳,证明水的存在选择无水硫酸铜,证明氯化氢存在选择硝酸银溶液,证明二氧化碳存在选择澄清石灰水。
15.B
解析:B
【解析】A、氧气与硫反应可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电解可得氧气,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