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及其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它旨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相互尊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对话在比较文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具体实践。
跨文化对话的意义跨文化对话是比较文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而比较文学正是利用这些交流的机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文学研究的边界,以全球视角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世界。
跨文化对话的意义在于:1. 促进文化交流比较文学通过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以及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学传统和艺术形式,将各种文学表达方式带入到其他地方,推动不同文系统之间的交流与认识。
借助于翻译、研究和展览等形式,跨文化对话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力和传播方式。
2. 拓宽视野通过跨文化对话,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到其他地区、其他语言中存在的各种思想观念、艺术创作方式以及历史背景等。
通过引入多元视角和多元声音,我们能够超越自己所熟悉的框架,更好地理解他者。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还能让我们更加宽容和开放。
3. 增进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对话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读取和分析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体验其他社会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培养出更加广阔而深厚的宽容与理解能力。
跨文化对话的实践了解了跨文化对话的意义后,我们来看一些具体实践方法:1. 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比较文学中常用且重要的实践方法之一。
通过将一种语言中的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并尽可能地传达作者原始创作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翻译,读者可以在没有语言障碍下欣赏到其他地区、国家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
2. 文学评论与研究通过阅读和撰写关于各种不同国家和地区书籍、电影等艺术形式专业性文章与评论,我们能够了解并传播其背后表达出来的特殊历史背景、社会信息等。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和对话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学科,致力于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本文将探讨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和意义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对话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文化批评、文化翻译等。
比较文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比较文学还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翻译,使不同文化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此外,比较文学还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促进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对话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对话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也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对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如爱情、友情、自然等。
其次,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它们之间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如叙事方式、表达手法等。
最后,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了解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例如,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比较文学的跨文化对话对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世界文学研究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世界文学研究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世界文学的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的文学研究转向了跨文化交流的视角。
本教案将以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世界文学研究为主题,探讨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特点、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特点1.1 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1.2 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世界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作品的传播渠道和接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影响和解读方式。
1.3 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演变过程。
二、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方法2.1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2 影响研究法影响研究法是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研究作品的影响和接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影响力,进一步探讨文学作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3 翻译研究法翻译研究法是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作品的翻译情况和翻译策略,我们可以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解读方式,进一步探讨翻译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三、世界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意义3.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3.2 丰富文学研究与创作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丰富文学研究与创作。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汲取其他文化的营养,拓宽自己的思维和创作视野。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交流与文学创新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交流与文学创新导言: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交流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文学作品会被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探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创新。
一、文学的跨文化交流1.1 跨文化交流的背景文学创作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而在信息传递日益便捷的现代社会,文学作品可以跨越国界和文化背景,传递同样的情感和价值观。
1.2 文学作品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东方传统文化注重“和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文学作品中便体现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自由、追求个体的成功和价值,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则体现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3 文学作品的共通性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存在差异,但是它们也有共通性。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是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经验的影响,而这些经验和背景也有部分的共通性。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也会有共通的主题和价值观。
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之间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等等。
二、文学创新的跨文化交流2.1 跨文化交流促进文学创新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流则是文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在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时,本来已有的文学脉络会被打破,而新的文学思潮和文体将被引入,从而促进文学创新。
2.2 文学创新的真正意义文学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打破文学壁垒,拓展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及创造出贴近当代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对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创新,则能够让文学作品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2.3 文学创新的难点文学创新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兼顾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不失去其文化特色的同时,能够被更多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二级学科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二级学科世界文学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则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相互比较和联系的学科。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是紧密相关的二级学科,它们共同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
世界文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各个时期和流派的作品。
世界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比较文学则是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探索这些共同点和差异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还可以提供新的视角和解读方式,丰富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而比较文学则是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来深入研究世界文学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了解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世界文学的认识。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了解它们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异同和联系。
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时期和流派的文学作品,探索它们在不同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还可以比较不同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异同,深入研究他们的创作风格、主题和意义。
在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比如,可以借鉴文化批评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意义;可以运用历史文学学派的理论,研究作品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和接受过程;还可以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美学价值。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
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之一,主要研究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实践。
该专业涵盖了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翻译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比较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史、跨文化交流、翻译学等。
学生需要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并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
此外,该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与翻译实践、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多种实践活动。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比较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史、跨文化交流、翻译学等。
该专业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多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和专家。
总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与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对话与合作探究与实践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 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 欧洲文学的繁荣,出现 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等伟大作家。
近现代文学
18世纪以后,世界文 学进入近现代时期,浪 漫主义、现实主义、现 代主义等流派相继出现 ,世界各地文学交流日
益频繁。
世界文学的主要流派与特点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追求自由、平等 和博爱,代表作品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等。
通过跨文化对话与合作,可以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 冲突和误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 贡献。
02
推动世界文学的多样 性与包容性发展
跨文化对话与合作可以促进世界文学 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发展,让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相互借鉴、相互启 迪,共同推动世界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
03
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 传播与交流
03
儒家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重 要地位,强调仁爱、礼制 和道德伦理。
道家思想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对中国古代文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家思想
自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 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 要影响,如《西游记》中 的佛教元素。
古代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通过跨文化对话与合作,可以让中华 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中华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概述
古代文学名著的种类与特点
诗、词、曲、赋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包括古诗、律诗、绝句 等。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曲则是戏曲文学,赋则是一种散 文诗。
通过实践评价,验证了跨文化对话与合作探究在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名著传播与接受方面的有效 性和可行性。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科。
纵观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累进式发展的三大阶段,即影响研究的欧洲阶段(法国)、平行研究的北美洲阶段(美国)和跨文化研究的亚洲阶段(中国)。
关键词: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跨文明研究在当今世界学术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之一。
自它在中华大地上复兴以来,发展迅猛,至今仍然方兴未艾。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卡雷在他的《比较文学》艺术中对比较文学进行了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涅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各国文学的作品之间、灵感来源之间与作家生平之间的事实联系。
比较文学主要不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其所取材料的演变。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对比较文学进行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我国学者季羡林先生对比较文学曾下定义:“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出来比较,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钱钟书先生的说法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更具体的说,就是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文学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它们在文艺理论、文学思潮,具体作家、作品之间的互相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比较文学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以世界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

咱先说比较文学吧。比较文学就像是一个文学界的小侦探,到处去寻找不同文学之间的小秘密。它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放在一块儿,然后像挑挑拣拣小宝贝一样,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说吧,中国的诗歌和英国的诗歌,一个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意境,一个有着别样的格律和情感表达。比较文学就能把这两者之间那些微妙的联系和区别给找出来。这就像是给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朋友牵线搭桥,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学世界。
这两个东西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呢。我们可以像个好奇的小探险家一样,在比较文学的世界里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学联系,在世界文学的大花园里尽情享受不同文学的魅力。它们就像是两个特别有趣的朋友,带着我们在文学的奇妙世界里遨游,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温暖和魅力。它们让我们知道,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文学都是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宝藏。
世界文学呢,那就是一个超级大的文学大家庭。这个家庭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从古老的希腊神话到现代的非洲小说,从亚洲的经典小说到欧洲的戏剧。它就像一个大花园,各种花朵争奇斗艳。世界文学里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朵有着独特香味和颜色的花。我们走进这个大花园,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惊喜的世界。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还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呢。比较文学就像是在世界文学这个大花园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朵花的小蜜蜂。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文学这个大家庭。而且呀,它们都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超级开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篇: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感情、思想和经验的艺术形式。
而世界文学则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的总体。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文学与世界文学有着明显不同。
文学作品常常涉及个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经历,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作者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
而世界文学则更加注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交流,探索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文化差异。
其次,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上来看,文学和世界文学也存在差异。
文学作为每个国家与地区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当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
而世界文学则更加注重各国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流,探索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此外,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表达,比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相比之下,世界文学更加强调作品之间的比较和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传播、接受和影响。
最后,从价值和意义上来看,文学和世界文学各有特点。
文学作为每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世界文学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强调了文学的普世性和跨越国界的交流,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综上所述,文学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世界文学则通过比较和研究各国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文学与世界文学在内容、历史文化背景、形式以及价值和意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文学与世界文学中的交流与互鉴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界文学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学作品的总体,两者之间存在着交流与互鉴的关系。
首先,文学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一些当地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这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文字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表达方式,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与世界各地的读者建立共鸣。
世界文学则是指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的集合体。
首先,文学是各个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和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缩影。
世界文学则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具有普世主题和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次,文学作品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文学,作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现实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沉浸和思考。
世界文学尤其重视创造力的发展,它们展示了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想象力差异和联系,拓展了读者的视野。
第三,文学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沟通的桥梁。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对不同文化、思想和情感进行对比和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
世界文学特别注重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它们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和追求的价值。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反思和批判的工具。
它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世界文学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提供了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种种观点和反思,为我们思考和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启示。
文学和世界文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基础和源头,同时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创作资源。
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价值与贡献,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我们的思维和情感能力。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1. 跨文化比较的定义和意义跨文化比较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将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共通之处。
跨文化比较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文化背后的思想、情感和历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2. 跨文化对话的历史渊源跨文化对话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东西方在哲学、文学等领域有着频繁的交流,相互影响。
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对话变得更加密切和频繁。
3. 不同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对比3.1 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对比中西方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和特点,在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人物塑造上,西方文学更加注重个性塑造,倾向于塑造鲜明饱满的个性形象;而中国古典文学则偏向于群像式塑造,更注重人物在群体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3.2 跨国家、民族的文学作品对比除了中西方之间的对比,跨国家、民族的文学作品之间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对话。
例如日本和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影响与交流,从《万叶集》到唐诗,再到宋词元曲都可以看到两国诗歌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相互借鉴、互相影响。
4. 跨文化对话在当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文化对话在当代变得更加重要。
在当代世界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涉及多元文化和多种语境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够激发读者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5. 跨文化对话带来的启示跨文化对话能够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并通过比较与交流来拓展自身的视野。
通过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域的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尊重彼此间的差异,也能够找到共通之处。
这种启示不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可以延伸至其他领域,在促进世界各国友好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总结而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语言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及文化脉络。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对话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的概念跨文化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互与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可能产生碰撞、融合或相互借鉴。
跨文化的对话,需要超越简单的比较,而是要深入理解彼此背后的文化逻辑和思维方式。
例如,东亚和西方文学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定位。
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变得频繁,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早期的比较文学主要集中于欧洲文学之间的比较,后来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国的文学。
同时,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更多非西方文学作品被介绍到西方,使得比较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中叶,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以及福柯式权力关系等社会科学理论开始对比较文学产生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不再仅仅关注文本本身,更加注重上下文,包括权力结构、社会变迁及历史背景等因素。
这一变化使得跨文化对话更趋深化和多元。
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在跨文化对话中,比较文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解读,比如象征学、意象学等都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其次,在进行比较时,学者需考虑到翻译问题,因为翻译常常决定了文本在另一种语言及文化环境中的接受度和意义。
此外,历史与社会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及读者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时,我们需要理解当时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士人阶层对自我抒发与情感表达的重视。
而在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时,也需要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叛逆。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性,从而促进跨文化的对话与理解。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够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本文将探讨比较文学在跨文化对话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首先,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比较文学家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性,从而促进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创作,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为跨文化的对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其次,比较文学在促进跨文化对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增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底蕴,还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此外,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文学家们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本、风格、题材、意象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特点和风格特征。
同时,比较文学还可以通过对作家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蕴含和历史渊源。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总的来说,比较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跨文化研究学科,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对话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各个国家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单一文化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而且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与碰撞。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种文化的交融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文学成为了探讨跨文化交流、理解与欣赏的重要工具。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历史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形成于19世纪。
最早,比较文学主要集中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作品对比,聚焦于各种体裁、主题和风格的异同。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文本本身是不够的,更应考虑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研究者能够揭示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普遍价值与特定背景。
这一过程不仅为我们理解单一文本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也为构建全球性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
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也在持续变化。
这种环境下,跨文化对话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首先,跨文化对话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他文化中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理解有助于消除偏见、促进沟通,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
其次,跨文化对话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也积极参与到社会运动中,通过艺术手法传达思想,引导公众舆论。
例如,中国文学中的“五四”运动与西方启蒙思想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最后,跨文化对话还能够为现代作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作家们通过研究其他文化中的主题和模式,将不同元素融合,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作品。
这种跨文化创新使得文学创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理论视角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对话现象。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与比较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与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
文学作品不仅是各种文化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反映和交流工具。
因此,跨文化研究与比较已经成为了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讨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的意义、方法以及其中的一些具体案例。
一、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的意义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的意义在于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中的共性与差异,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表达等。
这种跨文化研究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存。
此外,跨文化研究还有助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普遍性主题和价值,超越特定文化的界限,使得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欣赏和研究。
借助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中寻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二、跨文化研究与比较的方法1.比较文学法比较文学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文学作品在题材、风格、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中的共通之处以及独特之处。
这种方法需要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并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差异。
2.文化批评法文化批评法侧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象、象征等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这种方法需要有深入的文化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并善于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对比分析。
三、具体案例1.中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在中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下的古典文学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而西方古代文学作品则更加重视叙事和冲突的呈现。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一直以来被视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首先,世界文学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多元性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可以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而比较文学则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横向比较、跨界比较,以深入探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中相似或不同的文学元素和文学传统。
比较文学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结合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的文学分析视角。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交融共存的。
比较文学可以将世界文学中的不同创作方法、文学流派以及文化背景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比较,丰富了世界文学研究的内容。
同时,世界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也需要比较文学反复梳理和归纳,以展现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较文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世界文学的发展。
随着世界文学的不断扩展和多元化,比较文学研究所需要比较的文学作品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多样性,这也促使比较文学方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深入探究。
在具体研究上,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比较文学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不同语言中的文学作品,发现其共性和相似之处,进而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相似点。
其次,比较文学也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可以刺激文学作品的创造力,激发文学作品的写作潜力。
最后,通过比较文学方法的探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学流派、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总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研究水平,更可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提供帮助和借鉴,为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公共基础知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知识概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深厚的学术内涵。
它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界限,致力于研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交流与影响。
本文将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基本概念1.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它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独特价值。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其研究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2. 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指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和。
它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他认为世界文学是一种超越民族文学的普遍文学,是人类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其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
三、核心理论1.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流传学和媒介学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平行研究包括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的比较,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3. 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的新兴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艺术等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跨学科分析,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开始了逐渐频繁的交流和对话。
这种对话既是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也是在互相挑战、比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进行论述。
一、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历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国际文学交流中可谓居功至伟。
早在唐朝时期,唐朝文化已经开始了对外交流,唐诗也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诗歌类型。
到了元朝时期,大量的作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
上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与国际文学的交流逐渐减少,甚至陷入了沉寂的状态。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认同度的提高,中国文学也开始重新走向国际市场。
二、中国文学的出海之路相对于西方文学、日韩文学等发达的文学市场,中国文学走向海外的历程显得比较缓慢和艰辛。
但是在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界的不断努力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国际市场。
首先是作品翻译。
由于语言的限制,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需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
在海外的读者眼中,译本的质量、水平是他们判断一种文学作品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近些年,出版机构开始注重翻译质量的提高,力图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和鼓励中国文学的海外推广,逐渐加强中国文学在国际文学市场中的地位。
其次是作品类型的转变。
中国文学的传统类型如诗歌、传统小说等在国际市场中受众有限。
现在中国文学的创作范围逐渐拓宽,不仅出现了更多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类型如青春文学、悬疑小说等,也出现了更多跨界创作,如食谱文学、科幻小说等,从而吸引了更多国际读者的目光。
三、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流互动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不仅是中国文学在到世界舞台上奋力冲刺,世界文学也开始尝试向中国市场拓展。
一些国际畅销书如《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后翼弃兵》等作品已经深入到了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读者阅读的热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对话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内容提要】学科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学科的存在和疆界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不断处于生成、演变、整合以及生长为其他新学科形态的过程中,没有哪个学科天生具有亘古不变的治学格局。
以中国学界正在成长的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和学科建设需求,类似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种具有国际性特征学科的相互整合,既是为了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学科藩篱,更是为着跨文化时代文学研究的未来。
一方面,它应该通过直接介入世界文学研究的学术嬗变,逐渐改变和增强学科自身参与世界对话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建构中国现代学术的未来进程中,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更应该是义不容辞的先行者,理应有更重要的学术担当。
【关键词】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学科整合/学术共识与担当一在这本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术集刊问世的此刻,我们距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国家二级学科被整合构建和教研实施,已经整整15个年头。
时光流逝的速度总是超乎人的感觉和想象,当年热血沸腾、言辞犀利、为这一看似有些“拉郎配”的官方教育部门举措而展开学术论争的一代学人,现在大多已是两鬓染霜,只是不知道相互见面还会不会唇枪舌剑一番?如果意犹未尽,还有兴趣继续细探深究,这里又为诸位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而且是专门为着研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学术关系整合而设。
虽然出现得晚了些,但是就这一经过时间磨合之后正处在转型时代和面临提升突破的学科而言,似乎也算正当其时罢。
其间,中国比较文学学界一干同仁的共识谋划和参与合办的各家院校的支持,无疑是这一平台得以建立的前提和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仅仅是看一眼合办诸家院校的构成,我们也有理由对未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整合发展和学术创新表示乐观。
想当初,无论是为世界文学盘点,还是为比较文学划界,抑或是试图在两家之间说合结缘,无非都是为了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文学研究谋划和探路所作的努力。
而今十多年过去,回想当年的认知,检阅近年的实绩,尽管可圈可点,但是当年看似不易调和的两支队伍,今天却在一个学科机制框架中似乎运行得不错,没听说哪个院校有分家的情形发生,重点学科倒是多了几家。
瞧瞧网上的研究生招生目录,冠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招生院校几近百家,这规模在世界上大概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随便算笔账,教师没有一千恐怕也得八百。
至于在读的研究生呢,哪怕是作最低估计,硕士、博士算上怎么也得有个两千多人吧。
说给国外学者,无论谁听,都觉得这实在有些惊人。
这情形恐怕也只有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才不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实在是因为中国太大,人口太多,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如果将这些作为分母加以换算,与各国情形对照,说到底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
我想还是别忙着盘算家底,以规模取胜算不得真正的好汉,更谈不上领先的可能。
其实在这十多年学科磨合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问题,积累起来同样也相当多了,而且决不简单。
不说当年争论的谁是谁非,很多问题并未时过境迁,就是这几年国内重新又拉开架势争论的,例如关于如何重新理解“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各自的热点话题,许多关节问题依旧与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纠结分不开。
当然,首先应该承认,讨论的层次比过去无疑已经是高了很多,参与的学者也不再只局限于本土,许多国外知名学者也参与其中,已经逐渐自然接轨参与了国际文学研究的热点,算得上是站在了前沿。
关于这一判断,有许多近年已经发表的著述和召开过的会议主题可以佐证,我在一篇文章中也有过简单介绍。
①应该指出的是,当年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关系的争论,尽管观点五花八门,立场各自相异,但是,有一个基本的论述逻辑和叙述框架却是各方都无意间受限其中却不自知的,那就是大家都已经事先假定了各自学科在世界上学术存在的“历史独立合法性”和在中国学界的“挪移建构合理性”,然后才在如此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僵化基础上去讨论自身学科在相关学科结构之内的“存在正当性”和“不可替代性”。
于是,主要的争论始终局限于从自身学科在中国的历史生成和积累去展开,完全无意关涉其在世界上曾经的历史生成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其在世界上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种种争议,以及学科挪移至中国本土后需要面对的文化水土和学术意义问题等等。
于是,我们的争论基本只是指向本土学界的学科内战,包括通过学科在中国过去的发展和成就以图证明它们各自在学术上的有效需求,争辩它们的学科位置(譬如身处外语学科群还是中文学科群)是否恰当?它们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外语能力是否能够担当相应的学科使命?它们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理论侧重还是经典作品读解?它们的学术疆界各自在何处以及有多大的整合可能?等等。
不可否认这类学术论争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通过不断论争,才提醒我们注意各自学术疆域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学术实践中去不断加以修正弥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相互间的包容与发展。
这也是十多年来,尽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被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规定性整合为一个二级学科,学术上却依旧能够相安无事、各自发展的原因之一。
而且近些年似乎还表现出学术上不断靠近、理性交流增多和有限整合不断加强的趋势,从而使得具有一定比较意识的世界文学研究和更加注重经典文本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渐次萌生。
读读这些年发表的学术著述,看看近些年比较文学或者世界文学的学术会议上两个领域中学人交互参与,从客串到一身二任,从尝试到自觉交流的局面,情形令人略感欣慰。
但是,学科史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学科的存在和疆界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不断地处于生成、演变、相互整合以及成长为其他新的学科形态的过程中,没有哪个学科天生就具有亘古不变的治学格局。
同时,我们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种基于并非完全自觉的学术选择和学术共识性不强的包容性存在状态。
以中国今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中国学界正在成长的国际学术对话和学科建设的迫切需求,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样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人文研究学科,因其学科本身的特性,一方面应该通过直接面对和介入世界学界的学术嬗变,逐渐改变和增强学科自身参与世界同仁对话的方式和地位;另一方面,在建构中国现代学术的未来进程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更应该是义不容辞的先行者,从而理应有更高和更重要的学术担当。
这一整合性的学科在性质上首先就是面对国际学界而具有跨文化交流特征的,但是它目前的发展现状相对而言却有些满足于国内学科疆界内的建构,自给自足,自我设限,总是情不自禁地在本土学术的圈子里打转,似乎总是被迫在数字化学术管理的重压下从事机械性的论著生产,想当然地自设和诠释着各种学术主题,却较少从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意识的层面上去主动关注和参与国际学术对话。
譬如我们作为文化他者,选择研究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的创作,如果罔顾这位作家在英国本土和国际学界研究的现状和经典建构变迁的实际情形,罔顾读解的文化差异,而是只管自己埋头读解阐释,40年前可以从当中揭示出阶级斗争的残酷和资本主义的罪恶,30年前则从里面发掘出人的异化主题和人道主义的价值,20年前从中找到人性善恶交战的永恒文学性追问,不久之前则开始关注作者对乡村环境的描写和热爱了,并试图从中去读出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证据,似乎3个世纪前的哈代便有了明确的环保观念。
我甚至怀疑,接下来一些研究者很可能会从哈代小说文本那里发现早期绿色革命的见解和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证据。
即便是借助比较文学的手段,将陶渊明拉进来进行比较,难不成结论中给中外经典作家和诗人一起披上一件绿色环保的新衣!这样的读解发明其实多有主观臆测和过度诠释的嫌疑,因为它和经典文本自身的关系是如此的游离,即便你把哈代换成简•奥斯丁,换成夏洛蒂•勃朗特,把陶渊明换成王维,解释似乎也一样能够成立。
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闭门造车、难如人意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虚假繁荣局面,如果呼吁学科研究回归文学的倡导是要回到这样一种完全外在于经典文本及其历史语境状态的研究,那我看还是暂时不回归的为好。
即便是我们确信雅各布森和德•曼之类的文学性理论有道理,相信通过区分文学语言与日常普通语言可以从语义模型分析的精确层面去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别,然而,在真正比较文学的意义上我们还是没有把握,即当阅读的文化语境发生了根本性跨越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对自己的分析确信不疑?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是含蓄的。
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
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气,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
”②我们的确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讨论,其目的心愿都是为了改变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国际学界以规模取胜的局面,更是为了在这样一次重大的转型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接近学科研究的真实需求。
毫无疑问,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是一切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更需要反思学科本身,需要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样的学科研究重新置于全球学术对话的语境下,从思想史、学术史和学科史等不同方面去认真加以审视和思考,使其对外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学术发展的有机部分,对内能够贴近现实的学术文化诉求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进一步认真去探寻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和价值目标,争取实现学科和学术上的世纪性提升。
这正是我们不揣简陋,决意要在现有的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等众多刊物之外,再创办一个至少在刊名和学术宗旨上能够完全覆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杂志的意图。
二众所周知,无论是比较文学还是世界文学都是十九世纪欧洲知识的学科化产物,它们作为一门学科“发生”和“建构”的历史,总是与欧洲资本主义和现代西方文明在全球的崛起以致一家独大的历史密不可分地纠结在一起。
而今日作为非西方社会的一部分,譬如我们中国的相应学科则是在对方的学科遗产框架基础上的整体挪移、延伸性生长和套用式的建构。
用达姆罗什的话说就是:“经过主要在北美和西欧的长期实践之后,比较文学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里拥有其追随者。
”③的确,我们就是追随者之一。
其实,观察中国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和大学教育领域,从西方复制来的学科规模相对于由自己原创的学科,前者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面对这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学科机制和发展态势,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在师法西方,在忙着学习和搬用,并且一直在追问和质询这种学习学得像不像、学习得是否正宗,天长日久,潜移默化,这些学科的结构体制、研究范式、知识标准和方法论体系似乎就成了被自然接受的学科“真理”,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学科。
学科所包含的学术普遍性要素被无限放大,学科的观念性错位、价值性悖离、根本性的结构缺陷却被掩饰和缩小,所谓的学科革新被理解成了一种拾遗补缺性的经典文本的搭配性补充和文学史章节的有限添加,学术范式的格局大致不变或略有调整,而原先的价值标准和体系整体却始终是毫发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