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心理分析及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四 贪婪 心理 。 婪 心理是 一种 在拜 金主义 、 贪 市
曲。 因此 , 人生价值观和 自 我意识是个体个性结构( 包
含认 知结 构 ) 中最核 心 的成分 , 而正 确 的人 生价值 观
代 中国政 府与 政 治 。
11 l
出的太多, 与工资收入不对等 , 因而就产生了贡献 与 回报不平等的失衡心理 。 ( ) 幸心 理 。侥 幸心 理是 明知 自己的行 为错 三 侥
认知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影 响下, 新的环境信息与主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 理状态会产生矛盾 , 并促使主体通过选择和内化来保 持内部平衡。 腐败分子在一些腐朽错误思想的侵蚀和 熏染下 , 在美丑 、 善恶 、 真假面前不仅分不清是非 , 不 能保持清醒头脑 , 反而逐渐对其加以认同并内化到 自
卑, 而发展 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 , 赶上或超过他人的 种心理适应机制。…很多腐败者认为 自己以前吃
一
苦太多,这些苦大多包括物质贫乏的困扰也有人格
[ 收稿 日期 ]2 1— 1 0 02 0 — 8
[ 作者简介 ]吕海涛( 96 , 安徽 怀宁人 , 1 8 -) 男, 安徽 师范大学政 法学 院 2 1 级政 治 学理论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究方向为 当 00 研
[ 关键词 ] 腐败心理 ; 认知偏差 ; 心理 测试
[ 中图分类号 ] 8 [ B 4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9 10 (0 2 0 ~ 1 1o 10 — 2 3 2 1 ) 10 l一 3
腐败是古今 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 ,导致腐败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内 因是 变化 的依据 , 因通 过 内因 起作 用 , 外 因此 , 惩 防腐败需要重视个体的内在因素 。学术界关于反腐 倡廉的研究也从对腐败产生的外部原 因开始转 向对 内部原 因的探索 ,并提 出大家所熟知的新概念—— 腐败心理。 因此 ,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剖 析, 进而思考反腐倡廉对个体 的干预点 , 为构建惩防 腐败体系提供 了另一种视角。 腐 败 者的 共性 心理 特征
、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腐败心理是与腐败行为密
切相关 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目 前腐败心理呈现
出多样 性 特点 , 主要 有 以下几 种 表现 :
( ) 一 补偿 心理 。 偿心 理是 一种 心 理适应 机 制 。 补 个 体在 适 应社会 的过程 中总 有一 些偏 差 ,为此 要 求 得 到 补偿 。 心理 学角 度看 , 种补偿 其 实就是 一 种 从 这 “ 移位 ” ,即为 克服 自己生理 上 的缺 陷或 心理上 的 自
时的投入 , 而且补偿了其 巴结上司的人格损失。 ( ) 二 失衡 心理 。心理 失衡 是 导致 国家公 职人 员
走 向腐化堕落的催化剂。 从社会大众的心理而言, 人 们都是渴望公平 的,但 由于人 的先天与后天 的条件 和从事的行业不 同, 因此 , 事实上每个人对资源的享 有 与资 源分 配 的结果 也各 有差 异 。当前 我 国正处 于 社会转型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 , 一方面 , 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 日 益丰 富, 物质 利 益 的反差 使部 分公 职 人员 产生 了“ 相对 贫 困” 的感觉 , 这种不顾客观条件 和身份 的盲 目攀比心 态导致 了心理偏斜 ,使少数意志薄弱 的人走 向了腐 败。 另一方面, 公务员 中的领导干部虽然具有较高的 社会政治地位 , 掌握着较为丰富的资源, 但他们实际 收入只处于中等水平 , 这就使少数干部认为 , 自己付
一
方 面 的压抑 , 在可 以用 手 中的权 力换 取 金钱 、 房 现 住 等 ,于是就 想趁 机大 捞一 把 以补 偿 自己曾经 受过 的
苦难。 毋庸置疑 , 国家公职人员 中有些人的职位本身 是用金钱买来的,这个商业定律被腐败分子用在其 官场生涯后 , 威严 的权杖变成 了索取的工具 , 于是就 利用权力进行 “ 产出”这不仅补偿 了腐败分子买官 ,
己的认知 过程 中 ,使 自我意识 产生 矛盾 导致 认 知扭
误并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 但却怀着希望和轻信这种
恶劣后果不会发生的一种投机心理。侥幸心理是诱 发腐败行为的关键 因素 , 腐败主体就是存在着 自己 的腐败行为被发现的几率很小的侥幸心理。有些领 导干部 明知是错的而偏要去做 , 抱的就是侥幸心理 , 如有些干部 已有侥幸的初步体验 ;周围类似腐败案 件没破 的先例 ; 职权具有掩盖性 , 认 为手段高明 ; 自 政策 、 法制还有空可钻等。
Vo .5 1 No 1 3 .
第3 5卷 第 1 期
腐败心理分析 及应对之 策
吕海涛
( 安徽 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10 ) 403
[ 摘要 ] 腐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 象, 社会心理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 的内在 因素。 目前腐败心理呈现 出补 偿心理、 失衡心理 、 侥幸心理等 多样性特点。 腐败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 往往是 因为其个人 需要极度膨胀 , 望动机 欲
发生扭 曲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同时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偏差也强化 了腐败行为的“ 积极性” 主动性” 为此 , 和“ 。 在选拔和任命干部时
应进行心理测试 , 干部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代价方面的教育 , 当满足干部对物质的需求 , 对 适 关心他们 心理发展 状
况 , 心 理 源 头 防止 腐败 。 从
2 1 年 2月 02
中共 山西 省委 党校 学报
Ac d mi o r a f h n i rvn i Co a e cJ un l a x o icM mmi e at c o l f P. oS P t eP r S h o C t y o C.
F b 2 1 e. 02
曲。 因此 , 人生价值观和 自 我意识是个体个性结构( 包
含认 知结 构 ) 中最核 心 的成分 , 而正 确 的人 生价值 观
代 中国政 府与 政 治 。
11 l
出的太多, 与工资收入不对等 , 因而就产生了贡献 与 回报不平等的失衡心理 。 ( ) 幸心 理 。侥 幸心 理是 明知 自己的行 为错 三 侥
认知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影 响下, 新的环境信息与主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 理状态会产生矛盾 , 并促使主体通过选择和内化来保 持内部平衡。 腐败分子在一些腐朽错误思想的侵蚀和 熏染下 , 在美丑 、 善恶 、 真假面前不仅分不清是非 , 不 能保持清醒头脑 , 反而逐渐对其加以认同并内化到 自
卑, 而发展 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 , 赶上或超过他人的 种心理适应机制。…很多腐败者认为 自己以前吃
一
苦太多,这些苦大多包括物质贫乏的困扰也有人格
[ 收稿 日期 ]2 1— 1 0 02 0 — 8
[ 作者简介 ]吕海涛( 96 , 安徽 怀宁人 , 1 8 -) 男, 安徽 师范大学政 法学 院 2 1 级政 治 学理论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究方向为 当 00 研
[ 关键词 ] 腐败心理 ; 认知偏差 ; 心理 测试
[ 中图分类号 ] 8 [ B 4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9 10 (0 2 0 ~ 1 1o 10 — 2 3 2 1 ) 10 l一 3
腐败是古今 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 ,导致腐败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内 因是 变化 的依据 , 因通 过 内因 起作 用 , 外 因此 , 惩 防腐败需要重视个体的内在因素 。学术界关于反腐 倡廉的研究也从对腐败产生的外部原 因开始转 向对 内部原 因的探索 ,并提 出大家所熟知的新概念—— 腐败心理。 因此 ,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腐败现象进行剖 析, 进而思考反腐倡廉对个体 的干预点 , 为构建惩防 腐败体系提供 了另一种视角。 腐 败 者的 共性 心理 特征
、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腐败心理是与腐败行为密
切相关 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目 前腐败心理呈现
出多样 性 特点 , 主要 有 以下几 种 表现 :
( ) 一 补偿 心理 。 偿心 理是 一种 心 理适应 机 制 。 补 个 体在 适 应社会 的过程 中总 有一 些偏 差 ,为此 要 求 得 到 补偿 。 心理 学角 度看 , 种补偿 其 实就是 一 种 从 这 “ 移位 ” ,即为 克服 自己生理 上 的缺 陷或 心理上 的 自
时的投入 , 而且补偿了其 巴结上司的人格损失。 ( ) 二 失衡 心理 。心理 失衡 是 导致 国家公 职人 员
走 向腐化堕落的催化剂。 从社会大众的心理而言, 人 们都是渴望公平 的,但 由于人 的先天与后天 的条件 和从事的行业不 同, 因此 , 事实上每个人对资源的享 有 与资 源分 配 的结果 也各 有差 异 。当前 我 国正处 于 社会转型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 , 一方面 , 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 日 益丰 富, 物质 利 益 的反差 使部 分公 职 人员 产生 了“ 相对 贫 困” 的感觉 , 这种不顾客观条件 和身份 的盲 目攀比心 态导致 了心理偏斜 ,使少数意志薄弱 的人走 向了腐 败。 另一方面, 公务员 中的领导干部虽然具有较高的 社会政治地位 , 掌握着较为丰富的资源, 但他们实际 收入只处于中等水平 , 这就使少数干部认为 , 自己付
一
方 面 的压抑 , 在可 以用 手 中的权 力换 取 金钱 、 房 现 住 等 ,于是就 想趁 机大 捞一 把 以补 偿 自己曾经 受过 的
苦难。 毋庸置疑 , 国家公职人员 中有些人的职位本身 是用金钱买来的,这个商业定律被腐败分子用在其 官场生涯后 , 威严 的权杖变成 了索取的工具 , 于是就 利用权力进行 “ 产出”这不仅补偿 了腐败分子买官 ,
己的认知 过程 中 ,使 自我意识 产生 矛盾 导致 认 知扭
误并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 但却怀着希望和轻信这种
恶劣后果不会发生的一种投机心理。侥幸心理是诱 发腐败行为的关键 因素 , 腐败主体就是存在着 自己 的腐败行为被发现的几率很小的侥幸心理。有些领 导干部 明知是错的而偏要去做 , 抱的就是侥幸心理 , 如有些干部 已有侥幸的初步体验 ;周围类似腐败案 件没破 的先例 ; 职权具有掩盖性 , 认 为手段高明 ; 自 政策 、 法制还有空可钻等。
Vo .5 1 No 1 3 .
第3 5卷 第 1 期
腐败心理分析 及应对之 策
吕海涛
( 安徽 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10 ) 403
[ 摘要 ] 腐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 象, 社会心理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 的内在 因素。 目前腐败心理呈现 出补 偿心理、 失衡心理 、 侥幸心理等 多样性特点。 腐败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 往往是 因为其个人 需要极度膨胀 , 望动机 欲
发生扭 曲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同时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偏差也强化 了腐败行为的“ 积极性” 主动性” 为此 , 和“ 。 在选拔和任命干部时
应进行心理测试 , 干部要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代价方面的教育 , 当满足干部对物质的需求 , 对 适 关心他们 心理发展 状
况 , 心 理 源 头 防止 腐败 。 从
2 1 年 2月 02
中共 山西 省委 党校 学报
Ac d mi o r a f h n i rvn i Co a e cJ un l a x o icM mmi e at c o l f P. oS P t eP r S h o C t y o C.
F b 2 1 e.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