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创新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创新教育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应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革命。这里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要顺利开展创新教育,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教育思想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

一、教育思想的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要想创新,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培养的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1.打造“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既是一门语言课,也是一门文化课,大语文教学观就是要把语文融入到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语文这一学科,它不应是纯知识性的,而应把数学、化学、经济、金融等多种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语文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文化知识,而且增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社会上新出现的东西移植到课堂上,然后让学生去分析、讨论。真正做到“课内知识课外用,课外困惑课内解决”。

2.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未来国民

我国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开拓精神。新课改前我国大体上施行的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

听。学生没其主体性,都是被填鸭的对象,根本谈不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开拓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加之我国的语文教材选文相对较窄,学生放眼观世界的意识得不到培养。因此,加强学生开拓精神的培养应该是我们当下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3.全力营造“原生态课堂”

什么是原生态课堂?笔者认为就还课堂给学生,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倾诉对象的僵化模式。一个个鲜活的文学形象被贴上了标签,学生会回答朱自清笔下《背影》的写作手法,却对“《背影》给予了你什么样的生活启示”这样的问题束手无策,原因就是僵化的课堂使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无言以对。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

形象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着首要的地位。为什么语文课要进行形象性的思维训练?笔者认为,这是由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语文本身是一门形象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这听起来可能是一件很令人茫然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时时处处留心,都可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2.进行创新教育,就要强化求异思维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无疑是给学生以智慧的翅膀。启迪智慧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很多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今天的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者。然而,强调答案非对即错的教育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材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桎梏。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好的提问的习惯,使课堂出现智慧的摩擦。通过创新、求异思维来培养人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语文课堂同用一本教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初中阶段,这种现象客观上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广泛涉猎。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当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引进活的教材,才能激活课堂。

1.建构好课堂与非课堂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学习就应该在学校。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材,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里面,势必造成教育信息渠道输出和输入的单一。

鉴于此,我们就应树立开放的教育意识,将语文放逐到广阔的生

活中去。比如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平时多看新闻等,这样既拓宽了他们视野,又增强他们的知识面,更是使他们提前接触了社会。

2.搭建好欣赏中阅读的展示平台

当下阶段,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文学书籍是每个人汲取生活养料的源头,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间接地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机制。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在初次拿到一个文本时,应该如何去阅读、欣赏。

以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为例,作为一个初学者,教师应先了解一下学生对此作品的赏析,然后让他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前面的了解进行思考,最终在自己的心里构筑一个个完整鲜活的文学形象。最终阶段应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对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进行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培养其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