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_【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2f5cec16fc700aba68fc06.png)
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病房设置要求:
• 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 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 新生儿每张床位面积不少于3㎡,床间距不少于1 ㎡.新生儿监护室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的2倍。
•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 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 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整理课件
2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8年9月,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新生 儿医院感染事件9例,8例死亡
事故原因:
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内部管理 松懈,诊疗规范、感染控制等工作制度执行不力,医 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反应迟缓。事故发生 后,也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迟报,瞒报, 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整理课件
3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清洁用品的消毒:
• 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消毒、冲洗、干燥备用。 机械:按照使用说明。
• 注意事项: 清洗消毒后应当干燥保存。 应区分使用。
整理课件
3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器械、器具要求:
•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 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 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无叠加床。
•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 换清洗消毒。
整理课件
3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
• 常见的感染源有吸引器、吸引用容器、气管内导 管、喉镜、加湿气器等。
• 应注意每周1~2次更换呼吸机管道并消毒,尽量 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消毒后的管道有效期7d。
• 每天更换加湿器内蒸馏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fc4e3af242336c1fb95e18.png)
病房物品的消毒:
➢ 被服、小毛巾消毒后使用,并每天更换。 ➢ 听诊器等诊疗用具、喂奶用具和沐浴用具
均一人一用一消毒。
新生儿院内感染
2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管理及防冶
病房物品的消毒:
➢恒温箱、蓝光箱、复苏器具、呼吸机管、新 生儿红外线抢救台等定期用电子消毒杀菌器 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或用 1:200 “84” 消毒液擦洗。
产道 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 助产
3天内起病
G-杆菌
新生儿院内感染
产后 环境污染 自身的感染
3天后起病 G+球菌
5
概述
发生率
发展中国家:6.5~38‰
非洲:20‰ 亚洲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68%
发达国家: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20%
新生儿院内感染
6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院内感染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住院时间长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院性交叉感染多
➢ 侵入性操作增加 ➢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 病房空气污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
1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交叉感染
侵入性操作增加
➢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 胃肠外营养应用、各种留置通路等增加
➢ G-杆菌: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原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 真菌感染:是引起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种
常见病菌,病死率约为 20-40%
新生儿院内感染
19
新生儿院内感染特点
感染的部位
新生儿魏院雪内芳感.安染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2):157~158. 20
➢ 被服、小毛巾消毒后使用,并每天更换。 ➢ 听诊器等诊疗用具、喂奶用具和沐浴用具
均一人一用一消毒。
新生儿院内感染
2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管理及防冶
病房物品的消毒:
➢恒温箱、蓝光箱、复苏器具、呼吸机管、新 生儿红外线抢救台等定期用电子消毒杀菌器 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或用 1:200 “84” 消毒液擦洗。
产道 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 助产
3天内起病
G-杆菌
新生儿院内感染
产后 环境污染 自身的感染
3天后起病 G+球菌
5
概述
发生率
发展中国家:6.5~38‰
非洲:20‰ 亚洲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68%
发达国家:1-5‰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20%
新生儿院内感染
6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院内感染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住院时间长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院性交叉感染多
➢ 侵入性操作增加 ➢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 病房空气污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
1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交叉感染
侵入性操作增加
➢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 胃肠外营养应用、各种留置通路等增加
➢ G-杆菌: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原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 真菌感染:是引起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种
常见病菌,病死率约为 20-40%
新生儿院内感染
19
新生儿院内感染特点
感染的部位
新生儿魏院雪内芳感.安染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2):157~158. 20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 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5ee818376baf1ffc4fadb7.png)
•
•
•
洗浴盆: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监控到位
中单、尿裤:专供医院使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处理
•
•
终末处理:所有的被褥全部送洗衣房清洗
配奶室
配奶室重地:加锁管理;闲人免进 修订完善配奶室制度:分区;清洁无尘,护士管理
配奶操作:专人完成;按照无菌技术操作执行
奶嘴:高压灭菌消毒;4小时更换;护士长或高年护士检查 后送消毒
奶具的清洗消毒、配奶卫生以及脐带处理的操作等等都是 造成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侵入性操作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院内感染预防对策
加强人员的培训
•
提高全体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认识 普及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
•
•
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检查落实情况,要求做到“慎独”
•
•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
人员管理
奶瓶:120度高温处理;配奶护士监控清洁质量 空气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
加强基础护理
•
包裹婴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口、鼻、眼的护理
•
皮肤护理:沐浴时执行操作常规,先洗头部,上半身再洗下
半身,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
•
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 脐部护理:每日晨晚间护理时用安尔碘彻底擦洗脐部,防止 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51.12%)、窒息及其并发症(29.73%)、新生 儿感染及先天畸形等其他疾病(占20.15%)。
[1] 新生儿重症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分析
北京协和医院 徐焱等
新生儿的易感因素
体重最轻
美国/22周/280g
胎龄最小
德国/15周/300g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e075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5.png)
危害程度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 医院感染还会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压蒸汽的穿透力和高温作用,使微 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死亡。此方法灭菌 效果可靠,应用广泛。
06 培训教育与宣传普及工作
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内容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以及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本 技能的培训。
新生儿疾病诊疗与护理知识培训
针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疗与护理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 力。
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 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和思路。
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 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感染 控制方法。
THANKS
02
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
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03 。05 环境卫生ຫໍສະໝຸດ 理与监测评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确保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干 燥、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注,共同制定 和执行防控措施。
07
总结:构建安全、健康、和谐 新生儿科环境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成功制定并实施了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与流程。 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了患儿安全。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 医院感染还会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压蒸汽的穿透力和高温作用,使微 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死亡。此方法灭菌 效果可靠,应用广泛。
06 培训教育与宣传普及工作
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内容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以及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本 技能的培训。
新生儿疾病诊疗与护理知识培训
针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疗与护理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 力。
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 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和思路。
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 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感染 控制方法。
THANKS
02
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
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03 。05 环境卫生ຫໍສະໝຸດ 理与监测评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确保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干 燥、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注,共同制定 和执行防控措施。
07
总结:构建安全、健康、和谐 新生儿科环境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成功制定并实施了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与流程。 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了患儿安全。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c4f54927d3240c8447efd8.png)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新生儿院内感染讨论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讨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ae19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5.png)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初始治疗方案无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对于一些特定的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低 出生体重儿或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新生儿, 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充分考虑新生儿的体 重、生理状态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以 确保有效的治疗。
准确性
数据和信息要准确无误,避免 误导和延误处理。
保密性
涉及患者隐私的信息要保密, 尊重患者权益。
持续性
监测与报告工作要持续进行,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
05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治疗与管 理
治疗方法的选择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选 择治疗方法
医生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感 染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案例三
1. 调查设计
为了了解新生儿科医师对于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情况,进行了一项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抗生素的抗菌谱、药 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指征等方面的认知。
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新生儿科医师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较为准确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医师在某些方面存在认 知不足的情况。
分类
新生儿院内感染可分为早发性感 染和晚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通 常在出生后1周内发生,而晚发性 感染则在出生1周后发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根据不同的研究,发病率在 5%-10%之间。
死亡率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死亡率也较高,特别是早发性感染,死亡 率可达10%-20%,而晚发性感染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仍可 达到5%-10%。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课件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e5cf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e.png)
保证奶量和营养供给,以满足患 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采用鼻 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皮肤护理与保暖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对于皮肤破损的患儿,应及时处理并预防感染。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患儿的保暖措施,避免过热或过冷。
0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 症及处理
肺炎
总结词
新生儿肺炎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后 果。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等。
详细描述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对 症治疗。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症状,护理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注意保暖和加强营养 支持。
05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新生儿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 或物品,如床单、毛巾、医疗
器械等,而感染病原体。
血源性传播
新生儿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 中,由于皮肤破损或注射针头 等途径,病原体进入血液而引 起感染。
呼吸道传播
新生儿通过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或飞沫,而感染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传播
新生儿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 或水,而感染消化道疾病。
0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严格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 儿前后必须彻底洗手 ,并定期对手部进行 消毒。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 手卫生培训,确保他 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方 法和步骤。
提倡使用快速手消毒 剂,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迅速完成手卫生。
消毒隔离制度
染迹象。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1b53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f.png)
督和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策略推广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新生儿科常见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 南。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向医护人员和家长普及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的重要性。
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监控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小组,定期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 估和监督。
05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 管理
消毒灭菌
医疗设备和用品应严格进行消毒灭菌 处理,如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化学 消毒剂等方法。同时应监测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垃圾处理
新生儿科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 区域,并按照医疗垃圾分类标准进行 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03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培训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如洗手池、手消毒剂等,并确保
。
开展了感染监测和数据分析工 作,及时发现了感染趋势和潜
在风险。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医务人 员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
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 力度。
加强与其他科室和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共同推进医院感 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推广使用先进的感染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 性和时效性。
毒方法。
灭菌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建立
01
灭菌设备需专人负责, 定期进行操作培训,确 保正确使用。
02
设备使用前需检查其性 能状况,如有问题及时 维修或更换。
03
设备使用后需进行清洁 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 命。
04
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保 养档案,记录设备使用 情况和维护保养情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00d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e.png)
0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负责全面监督、指导新生儿病房的医 院感染管理工作。
明确各级医护人员职责
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了解自己的职责 ,并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
设立专职感染控制人员
负责具体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监 测感染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制度建设与完善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3-08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机
制
目录
Contents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改进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制定 • 总结与展望
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了解新生 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危险因 素以及变化趋势等。
数据利用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 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 时,将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反馈给相 关科室和人员,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05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改进
手卫生规范执行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
后期评估与总结反馈
评估效果
总结经验
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与改进
持续监测
将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 员,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医院感染病例。
07 总结与展望
工作成果回顾
01 引言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36ba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c.png)
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9ef5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a.png)
感染时间分布
说明感染发生的时间分布 情况,如高峰期、低谷期 等。
感染来源分析
分析感染的主要来源,如 空气、接触物、医疗器械 等。
感染病原体类型
细菌种类
列出常见的引起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 。
病毒种类
列出常见的引起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病毒种类 。
其他病原体
如真菌、寄生虫等。
感染部位分布
01
02
推广科研成果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新 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预防水平,降低 感染率。
完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彻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消毒病房和设备
对病房和新生儿接触的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护理和诊疗操作流程,减少感染风险。
建立长期监测机制
定期监测感染指标
定期采集新生儿血液、尿液等标 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及时发现
感染病例。
分析监测数据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感 染发生的原因和趋势,为制定针对 性措施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监测体系
根据监测结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 提高数据质量和监测效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现状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
素 •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的措
施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成果 •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展望
01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现状
感染发生情况
01
02
03
院内感染与防治ppt课件
![院内感染与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1ed2c8941ea76e59fa0412.png)
静脉营养
机械通气 药物 疾病严重程度 其他(手卫生、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少、空间拥挤等)
-
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是发生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NNIS的资料显示,与出生体 重较大的新生儿相比,即使经过血管内置管和机械通气矫正后,低出生体重儿发 生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仍然较高。 NNIS(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医院内感染监视系统)
-
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
已经明确机械通气与NICU下呼吸道感染有关,即使经其他变量如出生体重、 静脉营养脐动静脉插管等矫正后,机械通气仍然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的患儿,部分血流感染发生前患儿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
机械通气时感染增加与湿化气体中细菌定植、气管插管及吸痰时呼吸道粘膜 损伤有关。
-
NICU院内感染菌群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病原可为内源性,但NICU内患儿的“异常菌群”部分决 定于NICU环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使用分子技术发现,即使某些通常被认为正常的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CONS)可在NICU克隆传播,主要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
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低出生体重 中心静脉导管
-
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药物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定植有重要作用,并与耐药菌和真菌感 染有关。其他药物有糖皮质激素、H2受体阻滞剂。 广谱抗生素:多肽类:属于此类抗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 尼亚霉素、硫肽霉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含磷多糖类:常用的 有黄霉素和大碳霉素。聚醚类:常用的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和马杜 霉素。氨基苷类: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 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化学合成类: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 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糖皮质激素: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 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1)严重急性 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 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 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 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 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 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报道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早产儿达19.3%-25.9%。
❖国外报道,VLBWI早发感染率是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 ≥1500g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感染的3倍。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ELBWI早发感染率为
90%
NICU院内感染现状
❖NICU院内感染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的问 题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暖箱的消毒与管理 ❖ 严格掌握入住适应症 ❖ 每日对暖箱进行常规消毒:1%清洗消毒剂擦拭、浸泡水
槽30分钟 ❖ 每周更换暖箱上覆盖毛巾被 ❖ 每月更换暖箱空气净化材料 ❖ 定时对暖箱进行终末消毒 ❖ 每月对暖箱表面、暖箱水槽、进风口,出风口进行消毒
效果监测
长颈鹿暖箱终末消毒流程图 拆除暖箱面板、密封圈及各部分零件 1%清洗消毒剂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浸泡零件30分钟 浸泡暖箱水槽30分钟 软毛刷刷洗密封圈 清水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干布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清水冲洗零件并擦干 组装各部分零件 更换空气净化材料 调试、检测仪器 注明消毒日期,备用
6.66%(58/871)
我院NICU院内感染现状
❖ 病原体
▪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肺炎克雷伯菌已逐渐成为优势菌种,与国内其他NICU
相似
➢ 北京协和医院NICU
▪ 1999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6例 ▪ 2006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7例
➢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等医院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VAP防控措施
❖如无禁忌症,给予患儿与水平面成45的半卧位 ❖尽量经口气管插管,恰当固定,避免插管脱出 ❖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如有可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酌情使用经鼻CPAP或BiPAP。 ❖每次吸痰后可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应有所轮换,不建议气道雾 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LOGO
近期国内严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2008年9月:西安交大一附院9例院内感染 (死 亡8例)
❖ 2008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 院等发生的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2例(死 亡2例)
❖ 2009年3月: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6名新生儿先后 出现感染症状(死亡5例)
NICU院内感染现状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VAP的防控措施
❖ 呼吸机管道及加湿器应每星期更换一次,如果被污染,则 要立即进行更换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灭菌前将所有装 置彻底清洗
❖ 防止冷凝水返流,定期倾倒冷凝水。冷凝水收集在专用 小桶内,医务人员在处理冷凝水后应洗手
- 有研究表明,插管或机械通气2小时内有33%的吸气管道通过这种途径
小结
❖ NICU院内感染的形式日益严峻,做好院内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工作,是我们每日工作面临的巨大挑 战
❖本着零宽容的理念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避 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暴发
▪ 2008年12月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2例(死亡2 例)
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静脉营养 使用抗生素
脂肪乳可抑制中性
粒细胞功能 细菌与真菌早容产易/低在体重
早产儿脂在肪应乳用剂三中代生头长孢菌 素3天后肠道定植肺炎克 雷伯菌的危险随日龄增加 而15高不天危断和因增30素加天,后经,监大测便住中院肺住院时间长 克定植率分别为60%及 90%。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CRBSI的预控措施
❖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 ❖ 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 严格无菌操作,每24小时更换输液系统及各种接 头 ❖ 保持敷料的干燥,完整,无菌,封闭。 ❖ 血液标本不可由输液途径采取,除非导管不继续使用 ❖ 重视病情观察,及时诊断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 ❖ 拔除导管时,留取导管尖端5cm进行病原学诊断
有细菌定植,24h内80%有细菌定植。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气管内吸引
冷凝水收集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预防与控制
❖ 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 于尿路感染,而90%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 美国CDC调查中发现1992~1999 年间,凝固酶阴性的 葡萄球菌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首位,达37%。
机械通气
侵入性插管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奶具的消毒与管理 ❖ 奶嘴彻底清洗后煮沸消毒30分钟 ❖ 奶瓶送至营养室清洗并高温消毒 ❖ 奶瓶、奶嘴存在病房干燥柜中,并定
时干燥 ❖ 每日对干燥柜进行擦拭消毒 ❖ 每月定期对奶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为保证配制奶粉的水温(>70℃), 定时更换开水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VAP的预防与控制
❖ 定 义 :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 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多在6%~52%之 间。应用呼吸机的病人VAP的危险度每天增加1%~3%。
❖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情越重,越容易发生 感染
我院NICU院内感染现状
9
8
7
6.3
6
7.7
7.27
%
5
4
3.7
3
2
1
0
❖ 发生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与国内其他三甲医院NICU大体相似,与不同时期、收治 患儿不同情况有关(日龄、胎龄、体重、有无窒息史、疾 病严重程度有关)
❖ 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院内感染率为11.6% ❖ Babazono等报道日本(2002)7家NICU的院内感染率为
❖国外报道,VLBWI早发感染率是同期住院出生体质量 ≥1500g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感染的3倍。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1000 ELBWI早发感染率为
90%
NICU院内感染现状
❖NICU院内感染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的问 题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暖箱的消毒与管理 ❖ 严格掌握入住适应症 ❖ 每日对暖箱进行常规消毒:1%清洗消毒剂擦拭、浸泡水
槽30分钟 ❖ 每周更换暖箱上覆盖毛巾被 ❖ 每月更换暖箱空气净化材料 ❖ 定时对暖箱进行终末消毒 ❖ 每月对暖箱表面、暖箱水槽、进风口,出风口进行消毒
效果监测
长颈鹿暖箱终末消毒流程图 拆除暖箱面板、密封圈及各部分零件 1%清洗消毒剂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浸泡零件30分钟 浸泡暖箱水槽30分钟 软毛刷刷洗密封圈 清水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干布擦拭面板、支架及脚轮 清水冲洗零件并擦干 组装各部分零件 更换空气净化材料 调试、检测仪器 注明消毒日期,备用
6.66%(58/871)
我院NICU院内感染现状
❖ 病原体
▪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肺炎克雷伯菌已逐渐成为优势菌种,与国内其他NICU
相似
➢ 北京协和医院NICU
▪ 1999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6例 ▪ 2006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7例
➢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等医院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VAP防控措施
❖如无禁忌症,给予患儿与水平面成45的半卧位 ❖尽量经口气管插管,恰当固定,避免插管脱出 ❖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如有可能,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酌情使用经鼻CPAP或BiPAP。 ❖每次吸痰后可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应有所轮换,不建议气道雾 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LOGO
近期国内严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2008年9月:西安交大一附院9例院内感染 (死 亡8例)
❖ 2008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 院等发生的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2例(死 亡2例)
❖ 2009年3月: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6名新生儿先后 出现感染症状(死亡5例)
NICU院内感染现状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VAP的防控措施
❖ 呼吸机管道及加湿器应每星期更换一次,如果被污染,则 要立即进行更换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灭菌前将所有装 置彻底清洗
❖ 防止冷凝水返流,定期倾倒冷凝水。冷凝水收集在专用 小桶内,医务人员在处理冷凝水后应洗手
- 有研究表明,插管或机械通气2小时内有33%的吸气管道通过这种途径
小结
❖ NICU院内感染的形式日益严峻,做好院内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工作,是我们每日工作面临的巨大挑 战
❖本着零宽容的理念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避 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暴发
▪ 2008年12月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2例(死亡2 例)
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静脉营养 使用抗生素
脂肪乳可抑制中性
粒细胞功能 细菌与真菌早容产易/低在体重
早产儿脂在肪应乳用剂三中代生头长孢菌 素3天后肠道定植肺炎克 雷伯菌的危险随日龄增加 而15高不天危断和因增30素加天,后经,监大测便住中院肺住院时间长 克定植率分别为60%及 90%。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CRBSI的预控措施
❖ 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 ❖ 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 严格无菌操作,每24小时更换输液系统及各种接 头 ❖ 保持敷料的干燥,完整,无菌,封闭。 ❖ 血液标本不可由输液途径采取,除非导管不继续使用 ❖ 重视病情观察,及时诊断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 ❖ 拔除导管时,留取导管尖端5cm进行病原学诊断
有细菌定植,24h内80%有细菌定植。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气管内吸引
冷凝水收集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预防与控制
❖ 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 于尿路感染,而90%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 美国CDC调查中发现1992~1999 年间,凝固酶阴性的 葡萄球菌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首位,达37%。
机械通气
侵入性插管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奶具的消毒与管理 ❖ 奶嘴彻底清洗后煮沸消毒30分钟 ❖ 奶瓶送至营养室清洗并高温消毒 ❖ 奶瓶、奶嘴存在病房干燥柜中,并定
时干燥 ❖ 每日对干燥柜进行擦拭消毒 ❖ 每月定期对奶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为保证配制奶粉的水温(>70℃), 定时更换开水
NICU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 加强对VAP的预防与控制
❖ 定 义 :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实质 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多在6%~52%之 间。应用呼吸机的病人VAP的危险度每天增加1%~3%。
❖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情越重,越容易发生 感染
我院NICU院内感染现状
9
8
7
6.3
6
7.7
7.27
%
5
4
3.7
3
2
1
0
❖ 发生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与国内其他三甲医院NICU大体相似,与不同时期、收治 患儿不同情况有关(日龄、胎龄、体重、有无窒息史、疾 病严重程度有关)
❖ 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院内感染率为11.6% ❖ Babazono等报道日本(2002)7家NICU的院内感染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