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 沿线环境特征
10.1.1 生态环境
(1)森林植被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
(2)野生动物
辰溪县和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境内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岗、山地兼有。峰峦起伏,树木茂密,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据调查统计,项目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八科、49种。哺乳类动物有野羊、聋猪、野猪、野猫、兔、獾、黄鼠狼、松鼠等;两栖类动物有乌龟、平胸龟、团鱼、华南大蟾蜍、青蛙、泥蛙、黑斑蛙、大树蛙、娃娃鱼等;爬行类动物有壁虎、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水蛇、乌风蛇、中国石龙子等;鸟类有鸬鹚、野鸡、锦鸡、杜鹃、野鸭、喜雀、猴面鹰、麻雀、八哥等;鱼类有青鱼、鲢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黄腹角雉、角雉、长尾雉、麝、大鲵水獭、刺猬、蝙蝠、青蛙、八哥
(3)农业生态
项目区粮食作物种类较多。境内盛产大米、油菜籽、柑桔、烟叶、花生、茶油、雪峰天麻、马铃薯、黄豆、葡萄、西瓜、水蜜桃、板栗、金秋梨、冰糖橙、山羊、雪峰乌骨鸡、蔬菜等,2007年,洪江市被授予“中国冰糖橙之乡”称号,同时,“黔阳冰糖橙”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水资源非常丰富。在项目区内大小溪流4条,各溪都汇入沅江。本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64.3毫米。
项目区内主要水系是沅江,沅江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流经洪江、中方、溆浦、辰溪、芦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长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湖南51066平方公里。本项目在铜湾电站蓄水区内。路线沿沅江右岸展线。平均河宽400多米,多年平均流量为817.2立方米/秒;交差系数0.2,年平均降雨量1364.3毫米,年均径流641.62毫米,最大流量(出现在1970年7月18日)为23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出现在1972年9月2日)为93立方米/秒。库区常水位154米,最低水位150.06米,最高水位167.93米。平均坡降0.36‰,洪水均由暴雨形成,陡张陡落,具有明显的山溪洪水特性。
(5) 土壤及水土流失
项目所经区域土壤种类多样,主要以水稻土、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另外还有潮土、菜园土、紫色土等。近年来由于采取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水土流失现象逐年减少。总体来说,项目区域沿途植被良好,目前未发现水土流失现象。
(6) 矿产资源
中方县和洪江市境内矿藏资源丰富,重晶石、黄金、煤水、磷、猛、瓷土、花岗岩、泥石灰石、石灰石、耐火粘土、磷、电石、铜等,位居全省前5名的有黄金等矿产。煤、磷、铜、锑、石灰石、金刚石、铝钒土、紫砂土
10.1.2 社会环境
(1) 社会环境一般情况
辰溪县土地总面积1976.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158.4公顷,辖30个乡镇,总人口52.7万人,2012年GDP77.6亿元,人均GDP达到14724元。
(2) 文化资源概况
辰溪县历史悠久。从已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栖息繁衍。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地。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置辰陵县,五年易名为辰阳县。王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名会真县,东汉复名为辰阳县。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更名建昌县,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再复名辰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更名辰溪县,沿袭至今。现隶属怀化市。
辰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辰溪是“龙文化”的渊源地和伏羲故里。辰溪县内有因善卷归隐和大酉藏书而驰名的大酉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辰河高腔、茶山号子;有涵盖古民居、古墓葬、古遗址、摩崖石刻等文物点293处,其中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修溪乡龚家湾村等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辰溪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瑶文化、红色文化灿若星河。
10.1.3 土地利用、人均占有量
2012年辰溪县人口、耕地、收入状况见表10-1。
表10-1 2011年辰溪县人口、耕地、收入状况表
10.2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0.2.1 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公路改线和拓宽取直会占用土地,从而减少了当地的耕地总量和植被数量,造成对当地农业生态的影响;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岗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影响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斜坡失稳,水土流失;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引起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惜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10.2.2 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1) 不利影响
1) 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
2) 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改变了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数量,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
3) 施工中堆场侵地和因工程需要,使一些水利渠道填埋或改线,破坏了农民的原有水利灌溉设施,施工也影响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安全。
(2) 有利影响
1) 公路建成后,改善了沿线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了城乡贸易流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公路建成后,将带动沿线诸多产业特别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10.2.3 对环境质量可能的影响
(1) 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各种生产及生活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对项目沿线水体的污染。
1) 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a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
b 桥梁施工泥渣、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废物、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入河将影响水质:
c 现场施工人员居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
2) 运营期间可能产生的水污染有:
a 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b 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滴漏或翻入河流后产生严重的水污染。
c 铅尘落水对水体的污染。其污染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地面径流随雨水排入水体的,铅的排放速率为0.0057~0.00758J/S,水中铅的平均浓度很小,基本上可能认为不受影响;另一种是由空气落入水中引起,虽然这种污染影响也较小,但由于车流量大,落入水中的量也多。
(2) 对声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
1) 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路基、路面、桥梁施工机械,都属于突发性非稳噪声源,将对附近的学校、医院、居民的良好声环境产生影响。
2) 筑路材料的运输中,运输车辆产生的高噪声将影响沿线人群的正常生活。
3) 运营期间,汽车车体的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磨檫、鸣喇叭等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3) 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
1)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可能的影响有:
a 施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引起空气污染;
b 施工中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
c 运输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2) 公路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可能的影响有:
a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营运车辆排出大量的烟尘,使空气中悬浮微粒增多,导致大气质量下降;
b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c 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10.2.4 对土地利用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必然要占用土地,改变原有农业用地的功能,路线所经区域,劳动力多,可耕地少,本项目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减少可耕地。但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沿线农副产品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部分土地性质发生转变。
10.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在公路设计上应注意如下保护环境措施:
(1) 本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路线布设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在遵循“利民而不扰民”及优化线形的原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