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选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接下来我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是高中必修二经济史的第一课,在经济史的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
本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这些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对学情有足够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部分本课相关的知识,但初中阶段知识较分散,学生缺乏知识归纳与专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结合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了解农业工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理解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从精耕细作和男耕女织两个角度来掌握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法和图示法掌握古代农业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发展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四、教法与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讲解法和图示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本课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新课导入、自主预习、知识精讲、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1.新课导入:我采取的是复习导入法,课件展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种植情况。
教学设计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A.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B.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1.1 古代农业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古代农业是指人类在古代时期,以耕作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形态。
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技术简单,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1.2 古代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地资源: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劳动力:奴隶和农民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体。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古代犁的形制有木犁、石犁等,逐渐从手工操作发展到畜力牵引。
肥料:古代农民使用肥料,如动物粪便、绿肥等,以提高土地肥力。
水利设施:古代农业注重水利建设,如灌溉渠道、水车等,以应对干旱和水灾。
2.2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制度:轮作和连作是古代农业常见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种植:古代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粟等。
农业技术革新:古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如耕作工具的改进、水稻育秧技术的出现等。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3.1 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古代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男性为主要劳动力。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中存在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村庄、乡里等,农民之间有互助合作的关系。
3.2 古代农业管理与经营土地制度:古代农业中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出现。
农业生产计划:古代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农业市场:古代农业市场中,农产品交换和贸易逐渐发展,形成了初级市场。
第四章: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古代农业对人口的影响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生活资料,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农业劳动分工: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特定的社会阶层。
4.2 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支撑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4.3 古代农业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一:示范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第1课。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学会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采用学生自学探究、历史比较法等完成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表格来突破重点)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通过《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38 人教课标版优质公开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意在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的关键信息是“《诗》《书》所述,要在安 民,富而教之”。《诗》《书》是儒家经典 ,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故选A项。
答案:A
1.(2012·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 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不占主导)} 商周时期
铁犁牛耕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 春秋战国 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石斧
木耒
骨耜
石
犁
铁犁梨冠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推动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 规律总结:生产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因此,生产工 具的发展状况也就成为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是同当时的经济形态和科技水平相适应的。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农业与家庭手
以家庭为单位,
徐工州古业丰相县结,合有村曰朱陈。击县分百散余性里,桑麻青氛氳。机梭
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
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 阅读教材第4、5页, 思考:
(1)中国农业起源时间?我国的原始农业 南北各具特色?
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如何演变的? 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谷丰收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进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进展农业的大河流域进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进展的桎梏。
它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化进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消失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消失,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纳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转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浇灌,从古至今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才智,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熟悉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进展。
原创4: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新课导入
感受古代农耕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三个中心之一,它的生产 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 领先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 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新课讲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 农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 来的。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看一看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具吗?
曹魏 龙骨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小农经济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 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①③④
思考讨论
分析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 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 握和提高等。 影响:反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 耕细作创造了条件。
谢谢观看!
伏羲(包牺氏)
神农氏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出土)
河姆渡遗址
碳பைடு நூலகம்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
早期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呢?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耕作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种植作物: 粟、水稻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适用年级:五年级3. 课程时长:40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农业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农业的知识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古代农业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古代农业知识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展示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并进行操作演示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5.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史五、作业布置1. 绘制古代农业工具的图片2. 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的小作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如绘制的古代农业工具图片和小作文,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知识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简单的知识测试,以评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信息的记忆情况。
七、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农业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工具和耕作方式。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南宁九中李湘玲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地位:《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必修二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开篇之章,也是第一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的切入点,从内容上说,古代农业的发达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开篇之章处理得好对普通中学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是否掌握学习必修二经济史的方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培养自主学习、理性思维、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实物体验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会学生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体验,认识古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与勤劳的劳动人民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据】既是课标要求,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归纳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依据】现代学生的感恩意识、主人翁心态淡薄,德育教育是当今历史课堂上的必修课。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作为普通中学学生,九中高中生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观点,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基础较弱,知识面窄,表达能力有限,思维分散,记忆力不佳。
(二)教法与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让历史有“趣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
俗语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主要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从神话时代到铁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的农具,讲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原始社会时期。
(2)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刀耕火种。
(3)教师提问学生:刀耕火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
(4)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促使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农业的独立发展(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3)教师提问学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两汉时期,种植作物品种丰富。
(4)教师提问学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耕地面积小,农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耦犁和牛耕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耦犁和牛耕?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耦犁是一种双牛牵引的犁,适用于深耕土地;牛耕是一种畜力耕作方式,逐渐取代人力耕作。
(2)教师提问学生:耦犁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本册书所讲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世界的,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不同时期,第一单元讲的是古代中国经济,而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课一共分为三个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重点:精耕细作的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特点.
难点: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法:有关古代农业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3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3【复习要求】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试说明》: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本课主要内容】1、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本课能力要求】解读材料,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一、发展概况——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已经有较发达的原始农业。
(参见教材P“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4;2、生产工具:(1)原始社会: 石刀、石犁、石斧;(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4)两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时期: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5)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3、农作物品种:(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4、耕作方法及技术:(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3)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4)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出现播种用的耧车(5)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5、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6、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 :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不仅满足了人类温饱需求,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古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工具、农田规划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古代农业产生兴趣和好奇。
2.理论讲解(30分钟)a.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技术发展,从原始农业到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强调古代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b.古代农业的重要性解释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讲解古代农业在人类温饱需求、人口增长、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地考察(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农业遗址,如中国的汉代农田遗址、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农田遗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农田规划、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并记录和总结所见所闻。
4.模拟实验(4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如古代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指导,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古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和思考。
发达的古代农业29 人教课标版优质公开课件
机架牵引 排种管
种子箱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能 防风抗旱。
在同一地块上的 田垄隔年代换﹐所 以称作代田法。
耱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 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 内江用于灌溉。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 系下的农业经济。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
生产的产品,不再仅满足于家庭,而是走向市场。
生产工具,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化设备。而非手工劳作。
1.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 铁犁④耧车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
目的何在?
(1)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 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2)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封建统治
有利因素(发展原因)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耒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先民
木 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
耒
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至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完善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发达的古代农业-宣城三中吴祥宏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学习,但古代 农业的发展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较远。高一学生感 性思维活跃,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抽象分析能 力较弱。 2、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自主学习、问题思考、合作探 究等活动,通过文字、图片信息增强对概念的理 解。 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知,在思考中提升,营造 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3、教具 多媒体,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
曲辕犁,又称江 东犁。它最早出现 于唐代后期的江东 地区,它的出现是 我国耕作农具成熟 的标志。犁普遍使 用前,耒耜是主要 耕作工具。使用畜 力牵引的耕犁从春 秋战国才开始逐渐 在一些地方普及使 用。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256年,是中国战国时 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 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 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益,《史记》 说:“都江堰建成,使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古代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 们的先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人民是历 史的创造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依据: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古代社会的稳 定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依据:小农经济离今天的生活较远,且小农 经济作为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突破方法:以课本“学思之窗”为素材,以 问题分解为突破方式。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结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把它具 体分解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的演变,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通过史料解读,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 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和举证分析,掌握学习历史的 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