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课堂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
二、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首先看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人物:郭橐驼。
本文介绍了人物的什么情况?姓、名。
橐驼是他的绰号,因为他“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所以乡里人称之为“驼”。
这个名字并不雅,为什么他也舍弃了自己的名字,自称橐驼?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豁达、随性、自信
职业:种树。
种树的本领如何?高超。
作者:唐宋八大家,韩柳,代表作《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
体裁:传。
三、“传”是体裁,说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那么作者仅仅是为郭橐驼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其”就是郭橐驼,“事”就是种树之事,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警戒。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
1.我们首先从郭橐驼其事开始: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写作方法:对比
侧面描写。
一从人角度,“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二从树角度,“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
蕃。
分析豪富人和他植者的作用:这是什么手法?侧面与正面、映衬与反衬
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二)、为官戒——探养民之术
1.分析郭橐驼种树之后,文章并没有结束,在文章结尾作者说他问“养树”,得,那么官吏是如何治民的?官理和种树的有什么相似之处?
“养人术”
2.写作方法:类比
所以郭橐驼得出结论:像这样,那么种树和治民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由此作者从种树之道推出治民之道,他植者勤虑害树,官吏繁政扰民。
只有像郭橐驼一样顺民之天才能治理好百姓。
3.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宗旨就是“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用。
显然,柳宗元写作的目的不是空谈道理,而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什么要“以为官戒”呢?这和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请结合写作背景来谈谈本文的写作目的。
本文写于805年,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作者借为郭橐驼立传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传记还是寓言----探写作之法
回到课题。
既然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为什么从种树谈起?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委婉含蓄,让官理显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如何看待课题中的“传”?是真的有郭橐驼其人,还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人物呢?
看后世学者对此的评价。
ppt
从形式上看,它确实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看来,它应该是一则寓言。
所以,本文应该是以传记包装的寓言,或者说是寓言体的传记。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它最根本的特点是“设事明理”。
为了明理所设之事既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
本文中,既可能是柳宗元为了表明对繁政扰民的痛恨而虚构了一个橐驼的故事,也可能是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个驼背的种树人而引发作者写这样一篇文章。
四)、文如其人——品悲悯情怀
那么,柳宗元为何如此关注官吏扰民的社会现实,并为之创作本文呢?我们通过一些链接来了解柳宗元其人。
相关链接:
①柳宗元出身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
柳宗元才名早著,21岁就中了进士。
为官后深入了解了很多朝政腐败的黑暗面,立志要肃清朝政,于是参加了永贞革新。
失败后被贬。
33岁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到柳州,人生中最能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就断送在了穷山恶水之间,年仅47岁,就抑郁而终,客死柳州。
②贬官永州,他写下了《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刻画了悍吏扰民的形象,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感叹。
③贬官柳州:即使被贬柳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忘改革弊端,兴办教育: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子厚墓志铭》
虽然仕途不顺、一再被贬,但是柳宗元却不忘改革,关心民生,关注社会。
所以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学写作的方法,学顺天致性的哲理,更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是柳宗元的悲悯情怀。
五)、不止于种树——以子之道,移之他理,可乎?
柳宗元借为郭橐驼立传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惜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
柳宗元因此被贬。
但是作者从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事例中得出的道理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你能否将这个道理推及到其他方面?
四、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