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论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
李静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概念是由西方最先引入的,本意为“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有两种认识:知识产权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①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权利的总称。②行使和保障知识产权主要有以下三种制度:专利制度建立了发明和其他技术进步的所有权,商标制度确立了有不同特征的商品标志或商号的产权。版权制度授予作家、艺术家、软件设计专家的所有权。③
知识产权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能否建立起健全且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和反垄断等各方面的制度)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贸易的未来,更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世界贸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又一直是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中最敏感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法律体制;相比之下,我国仍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中美之间多次发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摩擦,值得我国就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和分析。
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看法。就其发生的原因而言,李明德认为是美国的强权经济导致了争端的爆发,刘剑文进一步指出,只要其他国家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继续存在,美国的强权经济就难以改变。其他学者大多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做出分析。陈昌柏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得出,政治上是美国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稳定霸权,经济上是美国以知识产权为手段平衡中美贸易逆差。肖虹认为,在政治上美国通过要求中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遏制中国,在经济上美国以知识产权逼迫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刘文华认为政治上是美国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控制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方向、投资流向、创新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经济上与陈昌柏观点一致。
就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争端的政策建议而言,李明德认为关键是寻求中国同外国经济利益的平衡点,尤其是要注意寻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平衡点,以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陈昌柏指出要认真研究日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谈判全过程,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同时还强调中美知识产权标准应以TRIPs协议为基础。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中美三次知识产权争端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争端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提出妥善解决争端的政策建议,在最后的结论中对本文的论点加以总结和延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特别301条款”;中美知识产权争端;TRIPs协议;“337条款”
一、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一)中美三次知识产权争端
自1989年5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发布第一份“特别301条款”年度审查报告起的十一年间,中国每一年都在“特别301条款”名录上榜上有名。在1991、1994、1996、1997、1998、1999六年中被列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上问题最为严重的“重点国家”;在1989、1990、1993三年中也被列入“重点观察名单”;1991、1994、1996年几乎因为美国要对华实施贸易制裁而引发中美贸易战,最终由双方共同努力,特别是中方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才化干戈为玉帛。
第一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是在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发布的“特别301条款”年度审查报告中,确定在知识产权保护及市场准入方面有严重问题的“重点国家”时,中国被列在其中。报告称中国在对专利权、版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对前两者的保护十分不力。例如,美国计算机软件是作为文字作品受到保护的,而中国的著作权法未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只保护首次在中国发表的作品。美国指出,中国国内盛行的仿制药品和仿制化学品、计算机软件盗版的猖獗,都与中国对专利权版权保护不力有直接关系。④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既不对美国药品和化学品提供产品专利保护、又不对美国计算机软件提供有效保护的国家。⑤
1994年6月30日,中国第二次被美方列为“重点外国”,而且是唯一的“重点外国”。随即进行的中美谈判中,美方代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建立执法队伍,打击主要侵权者,没收和销毁侵权产品,起诉侵权者;二,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建设,建立一个真正起实质作用的法院系统;三,对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市场。⑥
1996年4月29日,美国方发布了当年的“特别301条款”审查报告,再次将中国定为唯一的“重点外国”,原因是中国没有认真地执行1995年双方达成的知识产权协议,在知识产权及相关的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这意味着中方面临制裁,只有极短的时间做出反应。美方公布了报复清单,中方也公布了反报复清单。在贸易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中方再次用国内开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有效实际行动表达了履行1995年知识产权协议的决心。最终双方终于达成了第三个知识产权协议,此次知识产权争端被化解。
显然,三次知识产权争端的挑起者都是美国。实际上,美国也承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短短几年内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市场准入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既然如此,美国为何再三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发难呢?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指名中国是违反协议的‘重点外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象征性的。”⑦知识产权争端应属于民事权利纠纷,美国却把它上升为国家关系的高度,不能不说有深层的经济原因。美国醉翁之意究竟在何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三次知识产权争端呢?
(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产生的原因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双方贸易发展迅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中国也被美方认为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兴市场。中美贸易起步时美国对中国是有顺差的。然而短短十几年间,美国对中国贸易由顺转逆,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其实中美都清楚,从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绝大部分是服装、鞋类和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的主要是精密机械和化学产品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商品,根据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这种互补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有利于中美经济贸易实现双赢。因此,即使美方统计的数据从1983年开始已经是对华逆差,却在近十年后的1991年才爆发了第一次知识产权争端。这表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才逐渐放弃对双方贸易收支不平衡程度的“善意忽视”态度,希望通过迫使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弥补越来越大的逆差,平衡中美贸易收支。
在中美三次知识产权争端期间,中国已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盗版侵权现象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国内的相关法律多,加入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法律调整对象或重叠或覆盖不到。某些工作人员执法意识淡漠,存在轻视知识产权的现象。例如在国内上百万元的机器盗窃案一定被视为大案要案,但价值几百万的专利知识产权泄露却不一定会引起重视。另外,许多企业没有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对自己的专利和商标保护不够,导致知识产权大量流失。相对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的西方国家,我国仍然有很多人只注重有形财产,忽视了无形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很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所做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