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0讲义2大气环境化学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平流层内水汽和尘埃甚微少,很少天气现象出 现。
c、大气透明度也很好,现代飞机多在平流层底部 飞行,既平稳又安全。但飞机排放的废物可破坏 臭氧层。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3)中间层
①高度:50~80km ②温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可达
-92℃左右。垂直温度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 ③由于层内热源仅靠其下部的平流层提供,因
硫酸和硫酸盐可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危害很大。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含硫化合物
(1)SO2
B、SO2的来源与消除 来源: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包括人为来源和天然来源两类;其 中人为来源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源,特别是含硫矿物的燃烧。 消除:大气中SO2 中的50%会转化为硫酸或硫酸根,剩余的通 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大气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见书P20的图2-1。
php0eMg /RhT lgphlgp0Mg 2.3 h0R3T 若 p0取1, 为l即 gphMg 2.3 h0R3T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物理状态: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
式中:T——绝对温度,K; Z——高度,m。
在对流层中,平均而言dT/dZ<0且Г=0. 6K/100m。 即 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 0.6℃。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③对流层按照受地表各种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分为: 低层大气(摩擦层或边界层):高度在1~2km内,大气污 染物绝大部分都停留在这一层,受地表的机械运动和热力作用 强烈。 自由大气层:高度在1~2km以上的对流层的大气,自然界 主要的天气(云、雨、风、霜和雷电等)过程形成都出现在此 层。
④对流层顶部的对流层顶层气体,温度特别低,水分子转化为冰, 阻止水分子进入平流层,否则将出现水分子在平流层光解:
H2O h v HHO
⑤对流层内含有全部大气质量3/4的大气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④从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几乎都直接进入对流层,因而这些污染 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内。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含硫化合物
(2)H2S
A、H2S的来源 天然源:火山喷射、海洋水浪花和生物活动等。其中 生物体机体腐烂产生的H2S占主要的部分。 人为源:大气中人为来源排放量不大。
B、 H2S的其他来源 H2S还可以由COS,CS2与HO·反应产生:
H • O C O • SS H C2O H • O C 2 S C O • SS H • S H H 2 O H 2 S O 2
C、SO2的浓度特征 SO2的本底具有明显的地区变化和高度变化; SO2的城市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SO2一般是夏季浓度低,日变化小;冬季浓度高,日均浓度变化 大,早晚出现浓度峰值。原因是:早、晚SO2的排放量大,且逆 温层低,空气稳定,排放的SO2的不易扩散造成。 SO2进入大气后,在大气中的分布与气象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风速、逆温和湍流对污染物的扩散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温度梯度处于逆温稳定状态、小风或静风都不利于SO2扩散。
(2)平流层:
①高度:12~50km。 ②温度: 在30~35k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 从30~35km开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到平流层顶时, 温度可接近0℃。 ③臭氧层:在15~35km高度范围内存在,浓度在25km处最
大。 臭氧分子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和氧分
精品
HX02大气环境化 学A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二、大气层的结构
1、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
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高度h(Km) 5 12 30 50 80 质量W(%) 50 90 99 99.9 99.999
2、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静止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 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更远的地方 称为逸散层。
而下热上冷,故空气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4)热层
①高度: 80~500km。 ②温度: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顶部可达到1000K以上。该层内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的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而热层也可 称为电离层。
(5)逃逸层
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常成为外大气层。逃逸层的温度 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子,当它们又重新化合为臭氧分子时,便可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就是平流层温度升高的原因。
O 2 O • O • O • O 2 O 3 2 1 O 3 O • O 2 O 3O • 2 O 2 22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2)平流层:
④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会由此而形成一薄层, 使污染物遍布全球。
a、平流层内由于上热下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很 小,只能随地球自转而产生平流运动。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对流层:
①是大气的底层,其平均厚度为12km。 ②该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 离地面越近气温就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
通常用下式表示: Г= −dT/dz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x等 二次污染物是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O3和硫酸盐等
1、含硫化合物
(1)SO2
A、SO2的危害
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很大、刺激呼吸道并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呼吸 困难;会造成植物叶组织坏死,损害植物叶面功能,甚至死亡。
SO2在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SO3,而后与水结合,经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相和非均 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
C、H2S的消除
H • H O 2 S H 2 O • SH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2O、NO、NO2等。 N2O是低 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着天然源,由土壤 中细菌对硝酸盐脱氮产生。
c、大气透明度也很好,现代飞机多在平流层底部 飞行,既平稳又安全。但飞机排放的废物可破坏 臭氧层。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3)中间层
①高度:50~80km ②温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可达
-92℃左右。垂直温度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 ③由于层内热源仅靠其下部的平流层提供,因
硫酸和硫酸盐可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危害很大。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含硫化合物
(1)SO2
B、SO2的来源与消除 来源: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包括人为来源和天然来源两类;其 中人为来源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源,特别是含硫矿物的燃烧。 消除:大气中SO2 中的50%会转化为硫酸或硫酸根,剩余的通 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大气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见书P20的图2-1。
php0eMg /RhT lgphlgp0Mg 2.3 h0R3T 若 p0取1, 为l即 gphMg 2.3 h0R3T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物理状态: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
式中:T——绝对温度,K; Z——高度,m。
在对流层中,平均而言dT/dZ<0且Г=0. 6K/100m。 即 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 0.6℃。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③对流层按照受地表各种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分为: 低层大气(摩擦层或边界层):高度在1~2km内,大气污 染物绝大部分都停留在这一层,受地表的机械运动和热力作用 强烈。 自由大气层:高度在1~2km以上的对流层的大气,自然界 主要的天气(云、雨、风、霜和雷电等)过程形成都出现在此 层。
④对流层顶部的对流层顶层气体,温度特别低,水分子转化为冰, 阻止水分子进入平流层,否则将出现水分子在平流层光解:
H2O h v HHO
⑤对流层内含有全部大气质量3/4的大气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④从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几乎都直接进入对流层,因而这些污染 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内。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含硫化合物
(2)H2S
A、H2S的来源 天然源:火山喷射、海洋水浪花和生物活动等。其中 生物体机体腐烂产生的H2S占主要的部分。 人为源:大气中人为来源排放量不大。
B、 H2S的其他来源 H2S还可以由COS,CS2与HO·反应产生:
H • O C O • SS H C2O H • O C 2 S C O • SS H • S H H 2 O H 2 S O 2
C、SO2的浓度特征 SO2的本底具有明显的地区变化和高度变化; SO2的城市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SO2一般是夏季浓度低,日变化小;冬季浓度高,日均浓度变化 大,早晚出现浓度峰值。原因是:早、晚SO2的排放量大,且逆 温层低,空气稳定,排放的SO2的不易扩散造成。 SO2进入大气后,在大气中的分布与气象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风速、逆温和湍流对污染物的扩散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温度梯度处于逆温稳定状态、小风或静风都不利于SO2扩散。
(2)平流层:
①高度:12~50km。 ②温度: 在30~35k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 从30~35km开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到平流层顶时, 温度可接近0℃。 ③臭氧层:在15~35km高度范围内存在,浓度在25km处最
大。 臭氧分子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和氧分
精品
HX02大气环境化 学A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二、大气层的结构
1、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
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高度h(Km) 5 12 30 50 80 质量W(%) 50 90 99 99.9 99.999
2、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静止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 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更远的地方 称为逸散层。
而下热上冷,故空气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4)热层
①高度: 80~500km。 ②温度: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顶部可达到1000K以上。该层内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的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而热层也可 称为电离层。
(5)逃逸层
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常成为外大气层。逃逸层的温度 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子,当它们又重新化合为臭氧分子时,便可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就是平流层温度升高的原因。
O 2 O • O • O • O 2 O 3 2 1 O 3 O • O 2 O 3O • 2 O 2 22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2)平流层:
④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会由此而形成一薄层, 使污染物遍布全球。
a、平流层内由于上热下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很 小,只能随地球自转而产生平流运动。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对流层:
①是大气的底层,其平均厚度为12km。 ②该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 离地面越近气温就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
通常用下式表示: Г= −dT/dz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x等 二次污染物是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O3和硫酸盐等
1、含硫化合物
(1)SO2
A、SO2的危害
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很大、刺激呼吸道并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呼吸 困难;会造成植物叶组织坏死,损害植物叶面功能,甚至死亡。
SO2在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SO3,而后与水结合,经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相和非均 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
C、H2S的消除
H • H O 2 S H 2 O • SH
第2章 大气环境化学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2O、NO、NO2等。 N2O是低 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着天然源,由土壤 中细菌对硝酸盐脱氮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