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高血压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高血压的关系
【摘要】作者介绍了血脑利钠肽发现经过,血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作用,以及它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近年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血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高血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3-01
1988年日本学者tetsuji udoh首次从猪脑分离得到一种多肽,命名为脑利钠肽(bnp)。

bnp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在心室的心肌细胞,是心功能障碍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

nt-probnp 在外周血中的半衰期要较bnp 为长分子量大于bnp。

bnp具有扩张血管和利尿排钠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以及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1]。

1 血压与bnp/nt-probnp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bnp作为重要神经内分泌因子之一,与高血压又有怎样的关系呢?anan[2]等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升高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但是否随血压升高而升高没有明确。

raizada 等人[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实验研究表明,bnp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2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与bnp/nt-probnp
长期的高血压可造成心室肥厚,它是心血管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是否可以推测bnp/nt—probnp可作为一个生化指标来辅助诊断和评价高血压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状况呢?suzuki m等[4]认为,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中,bnp水平仅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而与高血压程度无关,bnp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脏受累及评价预后的一个指标。

目前认为由于心肌肥厚,导致舒张期室壁压力负荷增加,从而促使bnp合成和释放增加。

3 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
高血压病患者在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脏结构尚正常时就可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长期后负荷增加,可导致lvh,进行性的舒张功能损害。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nt-probnp 既可准确地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又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lubien[5]等发现bnp检测能可靠地反映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在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bnp 升高和舒张期充盈异常可能对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的诊断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bnp/nt-probnp的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但与高血压本身及降压治疗对其的影响,目前结论不一,有待于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85-86.
[2] teasdaleg jennett b.assessment of coma and impaired
conseiousness.a practical scale[j].lancet,1974,13(2):81-84.
[3] raizada v,thakore k,luo w,et al.cardiac
chamber-specificalterationsof anp and bnp expression with advancing age andwith systemic hypertension[j].mol cell biochem,2001,216(l-2):137-140.
[4] suzuki m,yamamoto k,watanabe 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m j med,2000,108(8):627-633.
[5] lubien e,de maria a,krishnaswamy p,et a1.ut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detecting diastolic dysfunction comparison with doppler velocity
recordings[j].circulation,2002,105(5):595-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