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对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五个结合”来开展。
标签:廉政文化;腐朽文化;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在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我们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入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始终保持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还在不断地滋生蔓延。
一个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腐败文化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
廉政文化和腐败文化,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
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冈谬尔达曾经提出过“腐败民俗化”的观点。
他认为,“腐败民俗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掌握权力的人个个在搞腐败,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风俗;二是指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态度,不是反对而是默许、宽容、参与。
分析当前的反腐败形势,腐败现象从改革初期的个别职业和个别行业腐败,发展到现在的众多行业和众多领域的腐败;对腐败行为,人们从改革初期的痛恨腐败、声讨腐败,发展到现在的容忍腐败甚至羡慕腐败。
这说明我国社会正在逐步陷入“腐败民俗化”的困境。
“腐败民俗化”反映出的是一种消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说明腐败已经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即腐败文化。
从一些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文化现象。
腐败分子不仅不受舆论责难,有些人甚至以炫耀腐败为荣,形成了一种“不拿白不拿”的风气,“笑贫不笑贪”的现象相当普遍。
这种腐败文化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巨大的腐蚀力,成为廉政建设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社会的毒瘤。
种种现象表明,个别贪污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腐朽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潜流,成为一种“势”、一种“场”。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浊者自浊,清者却难以自清。
文化氛围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
如果整个社会都对官员腐败疾恶如仇,腐败就无立锥之地;如果腐败成为令人羡慕的行为,腐败就会有进一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
因此,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廉的文化氛围,成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社会影响力,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四个结合来开展:
一、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西周初年,就把“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洁,廉辩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主要指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许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作品,流传着大量生动的廉政故事,在这些独具特色又丰富多样的中国廉政文化传统中,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正是由于传统廉政文化在历史传承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文化中的合理内核被后人一代代继承了下来。
我们党是廉政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浓缩中华民族五千年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的廉政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
即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
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要不断赋予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断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形势以及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使廉政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借鉴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反腐败是个世界性的课题,西方国家在反腐败的实践中把强化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作为控制官员越轨行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他们既从立法角度来设计道德文化建设,也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教育。
比如在芬兰,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廉政教育,腐败现象就如同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官员腐败就如同小偷盗窃一样,成为被人人痛骂、不齿的行为。
香港廉政公署自成立以来,就把廉洁教育作为其三大战略之一,30多年来,他们的廉洁教育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成功典范。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和港澳地区文化反腐的经验,但不能全盘照搬,这是因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构成了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这种以推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文化与强调克己奉公为特征的廉政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冲突。
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本身就是腐败产生的温床。
比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公务员腐败”,“无贿不成事”,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式;办事必须送礼,已成
为潜规则。
因此,在借鉴世界各国反腐经验的同时,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要在社会中宣扬一种新文化,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利他主义与丰富的集体主义思想文化为支撑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三、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
”
先进性是廉政文化的根本属性。
廉政文化所强调的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公平正义、艰苦奋斗、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等廉政的精神和理念,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要求,其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符合人类发展、引领时代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思潮,对人们的精神境界起着提升作用。
廉政文化所高扬的社会主旋律,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独特作用。
广泛性是指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其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主体。
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水平的高低,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不仅对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风气起着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是廉政文化教育的重点和主要实践者;广大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是廉政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土壤。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扎根于群众,确立最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大众化的廉政文化建设使崇尚廉洁、鄙弃贪腐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
从而形成廉政文化的强势,在全社会营造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腐朽思想和腐败文化无容身之地。
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涵盖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群,把它的触角延伸到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各种社会团体。
还需要组织、宣传、文化、艺术等部门,以及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这样才能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在全社会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
四、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突出廉政文化的理论性,目的在于发挥廉政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
廉政文化就是弘扬一种精神和理念,进而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准绳,自觉地进行廉政行为方面的实践。
但理论来源于实践,廉政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创新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又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发展。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贵在实践。
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拓展廉政文化的有效途径,创造廉政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引向深入。
廉政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廉政建设的深入而发展的,其发展又推动着廉政建设并成为廉政建设的组成部分。
没有廉政建设的发展,廉政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因此,廉政文化,重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