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经济分析方法在法律中的应用
读法律的经济分析有感

读法律的经济分析有感摘要:波斯纳法律经济分析学说坚持效益应当被看做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它的效益理论的价值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理论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个学说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波斯纳;法律经济分析;市场经济引言法律的经济分析学说,又称为法经济学,是美国一个新兴的法学流派,波斯纳是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所谓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具体的法律问题的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理论体系和法学流派。
法经济学自始至终所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把效益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立法、执法和司法都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殖,尽量减少社会成本。
波斯纳法律经济分析学说对于建立和健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分析简介法经济学作为法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及衡量的价值尺度,我们对它的基本理论已有所了解,而该学派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法学流派的一支,并在法律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在于其分析具体法律问题时的独到之处,它以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示了法律现象背后所深藏着的经济原因。
作为法经济学理论集大成者的波斯纳,以其对法律的谙熟及透彻掌握经济学理论的优势,完善了以经济学方法对法律进行分析的应用部分,为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以侵权法和公司法为例进行简要的经济学的分析。
(一)侵权行为法的经济学分析侵权行为一般分为过失与故意。
分析过失侵权行为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著名的汉德公式:B<PL,即只有潜在的致害者预防未来的事故成本(B)小于预期事故的可能性(P)乘以预期事故损失(L)时,他才负过失侵权责任。
预防事故的成本就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成本,事故损失乘以事故的可能性则是回避预防措施的成本。
如果一项较大的成本可以由一项较小的成本而避免的判案的实际案例。
在布莱思诉伯明翰水厂(Blyth V Bkimingham waterworks)一案中的问题是1,自来水公司没有将其水管埋得足够深以防其冻裂后损害原告的住宅,这是否构成过失。
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法概论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组织了一次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企业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目的1. 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实践内容1. 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了解司法工作流程;2. 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3. 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4. 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经济法热点问题。
五、实践过程1. 参观法院、检察院在参观法院、检察院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司法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审判庭、办公室等场所,对司法人员的日常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
2. 走访企业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与企业负责人、法律顾问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认识到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3. 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在模拟法庭活动中,我们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模拟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提高了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4. 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在法律知识讲座中,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经济法热点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法、公司法等。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拓宽了法律知识面,提高了法律素养。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案(版)

《经济法基础》教案(附件版)《经济法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基础》是一门研究我国经济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经济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1.经济法概述:介绍经济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和立法目的,使学生对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经济法基本原则: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3.经济法主体:介绍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4.经济法制度:讲解经济法的主要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竞争政策、财税制度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5.经济法律责任:介绍经济违法行为的种类、法律责任和处罚,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6.经济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经济活动中感受经济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法律经济学效率理念缺陷分析

法律经济学效率理念缺陷分析法律经济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法学领域,增强法学研究活力,但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其中效率至上的价值标准的不合理性是其缺陷的重要体现。
标签:法律经济学缺陷法治法律经济学(Economics of Law),亦称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nalysis of Law)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分析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主张将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引入法律领域,把“效率”(efficiency)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
这样的理念非常符合正在寻求经济效益提高,谋求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现实的需要,实属可取,但就其在法律领域中专断地贯彻效率价值独尊的意图,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经济分析法学的目的就是追求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把效率作为衡量法律制度的首要标准,提出法律中的权利义务的分配也应遵守此标准,把权利分配给能创造出更多财富、出钱最多的人,而其他的一些传统的价值标准往往就被有意无意的忽略和侵吞。
这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得出出钱多的人有权利不信守承诺而去违约,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去开车随便撞人,只要能实现财富的最大化就可以去抢拿别人的东西或者去从事一些背离社会公德、有伤风化的行为等这样一些违背常理和道德的结论。
我们姑且不论财富最大化它的真实含义及外延是否可以确定,因为财富最大化究竟是指“帕雷托最适”(Pareto Optimam)中的财富最大化,还是指不问个别而仅管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财富或效益除了关心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以外是否也要计算社会或相关的其他人?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
如果为了追求财富最大化和效率的提高出现违背社会正义、公平甚至践踏最基本人权的情形我们如何解释其正当性。
前几年一些地方出台了一些“撞了白撞的”的地方交通法规,经济分析法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规定认为这种法规符合效率要求是合理的。
但我们认为不尽合理,光是考虑效率的提高就轻易地把撞人的权利赋予了机动车驾驶员明显有违人权保护的价值理念,是不合乎传统的道德取向的,因此是行不通的。
《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经济法基础》课程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经济法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
公司创始人李某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带领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李某逐渐忽视了法律风险,导致公司涉及多起法律纠纷。
1. 合同纠纷:公司与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但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导致货物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
供应商起诉公司违约,要求赔偿损失。
公司在面对这一纠纷时,没有及时采取法律措施应对,导致损失扩大。
2. 知识产权侵权:公司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但在宣传过程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被对方起诉侵权。
公司在处理这一纠纷时,没有及时与对方协商和解,也没有积极应诉,导致案件败诉,公司面临巨额赔偿和信誉受损。
3. 劳动争议: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随意调整员工薪资和福利,引发员工不满。
员工集体维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公司在处理这一纠纷时,没有与员工代表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积极应对仲裁程序,导致员工诉求得不到满足。
三、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要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其次,企业在处理纠纷时,要积极应对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最后,企业要重视与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具体而言:1. 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守法的价值观。
企业要诚信经营、合法合规,尊重契约精神,不随意违约、侵权和违法用工。
这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法律、数据与未来——关于《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的一些讨论

法律、数据与未来——关于《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的一些讨论发表时间:2019-05-07T16:21:43.8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作者:席泽坤[导读] 《波斯纳法官反思录》一书中呈现了美国法律的现实图景,法律、数据与法官的未来相互交织。
现象上,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社会对法官群体来说越来越成为一个挑战(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207)摘要:《波斯纳法官反思录》一书中呈现了美国法律的现实图景,法律、数据与法官的未来相互交织。
现象上,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社会对法官群体来说越来越成为一个挑战,但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冲击只是表面上的,体制的僵化、法律本身发生的变化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法律有其自身属性和价值,在其基础上讨论法官、法律的未来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法官;法律世界;数据;复杂化;未来1.法律世界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复杂、碎片化且信息无处不在的世界中”。
而法官、检察官这类“体制内”的法律工作者却对这“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的世界显得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保守与排斥,而一些律师特别是年轻的律师则相对较好一些,他们愿意学习并能够熟悉与法律有关的新技术。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体制”僵化,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偏离组织建立伊始的目的,在组织中个人被异化,联邦和州的法院开始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存在,法官们对于克服“体制”所带来的“便利与安逸”越来越力不从心,此为内因;另一方面由于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社会使案件变得复杂,法律更新的速度与社会更新的速度脱节了,法官们则在法律与社会的夹缝中像一只鸵鸟在“法律”的温室中固步自封。
然而面对如此情况,能够做些什么呢?现实主义,稳健地前进对于法律和法官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国法律的现实图景,加上苏力老师的生动翻译,它变得更加精彩。
对于从没有亲身接触过美国司法与社会的中国学生来说,除了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感同身受以外,其他的应该难以体会。
经济分析视角下正当防卫认定的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9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85(2019)03—0080—06经济分析视角下正当防卫认定的新思路[1]马凯旋[2]【摘要】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存在着“唯后果论”倾向,究其根本是因为缺乏对防卫行为的整体认识。
经济分析可以对防卫行为进行系统地分析,将防卫过程拆解为正当防卫行为、防卫过当行为以及故意伤害行为。
基于汉德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一个防卫过程中三种行为之间的转折点。
【关键词】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经济分析一、引言2017年6月,山东聊城的“辱母杀人案”二审判决宣告,防卫人于欢由一审的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五年。
[3]2018年8月,“昆山反杀案”再次引发舆论对正当防卫的关注,之后昆山市公安局和检察院相继发布通报,认定防卫人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19年3月,因见义勇为反遭刑拘的赵宇获得了福建省福州警方颁发的“见义勇为确认证书”。
从案发到最后的结果认定,防卫人赵宇先后经历了警方以过失致人重伤罪移送检察院、检察院认定防卫过当、最终最高检介入认定正当防卫等一系列“反转”。
[4]以上三个案件,结果似乎皆尽如人意,但细究之下发现,舆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能指望在每一次司法不公出现的时候都靠舆论来扭转局势,这是司法不成熟的表现。
如今,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关司法认定的方法体系,从而真正使刑法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法益保护功能。
对正当防卫如何认定这一具体问题的探讨是司法认定方法体系中的一个具体方面,但如果分析得当,未尝不能作为推动司法方法进步的一个突破口。
二、正当防卫的适用困境及解决方法当前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认识的偏差与“唯后果论”[1]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在司法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DFXJ04。
[2] 马凯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主流范式的危机:法律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整

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 2005年第4期(总第64期)・法律经济学・主流范式的危机:法律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整张建伟(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主流法律经济学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其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合理性或理性选择的方法来评价法律权利的不同分配所带来的一致性和效率,其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有关原理,包括“普通法的效率假说”及其中所包含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主流法律经济学存在的最主要的缺陷是缺乏对政治过程中的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忽视了政治过程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法律决策中的重要影响。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应当建构一种“法律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范式”。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DF0-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128(2005)0420051212一、引 言法律经济学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交叉学科之一,在最近二十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场:从发源地芝加哥大学到美国的一些名牌大学,甚至到整个北美大陆和欧洲的一些普通法系国家,法学院和经济学院设立的法律经济学科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
在美国,法律经济学协会也已经成立,波斯纳任首任会长。
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法律经济学研究也正在孕育之中,并已出现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文献和介绍性评论。
法律经济学的国际性合作也正在蓬勃开展,1990年,欧共体国家在基恩特(G hent)大学建立了欧洲法律经济学院(School for Law and Economics),专门为欧共体国家提供跨国法律经济学研究生教育。
在学术阵地的建设上,法律经济学也进展迅速,出现了一批专业性杂志,如,1958年由迪莱克特(Director)创办的《法和经济学杂志》(后来由科斯接任主编)成为法律经济学最早的和主要的研究阵地。
后来又出现了一批专业性杂志:1972年由波斯纳创办的《法律研究杂志》;1979年泽布(Ri2 chard Z erbe,Jr)主编的《法和经济学评论》;1981年由英国的罗立(R owly)和奥格司(Ogus)主编的《国际法和经济学评论》;1982年阿兰森(Arans on)主编的《最高法院经济评论》;1985年由马肖(Mashaw)和威廉姆森主编的《法、经济学和组织杂志》;由拜考斯(Backaus)和斯迪芬(Stephen)主编的《欧洲法和经济学杂志》等。
经济法基础教案及教学反思(8)

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经济法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等。课程结构按照 经济法律关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先介绍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然后分别阐述各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具体规 定和制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 各类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熟悉经济法律规范的适用和解释方法 ,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分析 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法律文书写 作、法律实务模拟等操作 ,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 力。
03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 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 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有待提高。
分享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述、PPT展示等方式进行分享。
互相学习
通过分享心得环节,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彼此的经验和方法, 促进共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疏漏,例如 某些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案例的选择不够典型等。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备课环节,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梳理 和提炼。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存在讨论不够深入、偏离 主题等问题。今后我将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 ,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未来教学方向展望
进一步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增加一些前沿的、有争议性的经济法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 思考和探讨。
法学与社会学的关联
法学与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相似 性,经济法中的社会本位理念与社会学的社会责任观念密 切相关。
《法理学问题》读书报告

《法理学问题》读书报告杨世杰“当一种技术臻于完美时,那些最富想象力的实践者就会躁动不安。
他们希望成为创造者,而不是模仿者,这种愿望会驱动他们向新的方向做出努力。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2002年版538页)一、波斯纳其人:据说在任联邦上诉法官期间,他每年平均撰写八十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这意味着每周近两件),这个数量之多使他位居撰写司法意见最多的美国联邦上诉审(包括最高法院)法官之列(比美国联邦上诉审法院法官撰写的司法意见年平均数大约高出两倍);并且不像绝大多数法官,他从不用法律助手捉刀代笔。
与此同时,他也一直保持着学术的高产,平均每年约十篇学术论文加一本专著,超出了一位勤奋的全职法学教授。
他不仅产出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
在联邦上诉审法官中,他的上诉审判决意见位于其它联邦法院引用率之前茅(大致高出平均数三倍)。
他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据一九九九年的几个研究分别发现,一九七八年后出版的、引证最多的五十本法学著作中,他一个人就占了四本(并属于前二十四本之列),数量第一;他的总引证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7981次),比位居第二名的学者(德沃金,4488次)高出近百分之八十。
在此期间,他还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高级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
此外,一个关于他的幽默就是:“谣言说,他每天晚上都有睡觉。
”二、其书:他是著述最丰的联邦法官,前无古人。
任职上诉法院却仍属最多产的法学家之列,同样前无古人。
如果引证率可以测度影响力,那么当仁不让,波斯纳是在世的最有影响的法学家,截至1999年,他的30本书(到2001年已为37本)、330篇论文以及1680篇司法意见都是引证最多的;同时也属于受批判最多之列。
——苏力(译者)(一)、结构概述本书由绪论和正文组成,绪论写了法律的诞生和法理学的兴起,又分为法律和法理学的起源、法理学简史和本书概要三部分。
本文共有五编。
前四编集中关注如何为法律建立一个令人满意的哲学基础,最后一编则研究诸多反基础主义的近路。
反思法律经济学主流范式下的金融法移植

反思法律经济学主流范式下的金融法移植魏亚茹摘要随着金融市场飞速发展,我国在金融法律移植上也做了许多重要而有益的尝试,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法律移植学界仍然莫衷一是。
或可从公共政策选择、利益博弈以及宏观经济学等法律经济学角度,通过对当下法律经济学主流范式与我国金融法移植现状的进行反思,以期能为我国金融法律移植梳理出一个大致清晰的脉络。
关键词法律移植法律经济学分析公共政策金融法作者简介:魏亚茹,华东政法大学2010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04-02一、主流法律经济学分析范式主流法律经济学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其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合理性或理性选择的方法来评价法律权利的不同分配所带来的一致性和效率,其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有关原理,包括“普通法的效率假说”及其中所包含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主流法律经济学存在的最主要的缺陷是缺乏对政治过程中的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忽视了政治过程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法律决策中的重要影响。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应当建构一种“法律经济学的现实主义范式”。
法律经济学通过对经济规律的观察从事事前研究,将法律制度不仅仅看作是出现事故之后的善后补偿、救济措施,更是一种联系过去、影响未来行为的激励机制。
从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到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不无是将科斯定理融入于法律的成本计算、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以及微观经济学的个人行为效益最大化与均衡导向,并广泛地运用于非市场法律行为领域,以期望每个法律制度设计都能够在某个单一静态的经济学假设下得出社会资源配置在帕累托最优(thecriterion of Paretosuperior-ity)下的单一均衡解。
另外,主流法律经济学的核心论点和理论基石在于普通法的效率假说。
应用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研究

王 军 淮安市洪金灌区管理处摘要:经济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发展首先重视的问题,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很好地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研究较早,并提出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对经济学方法论有一定的研究,我国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夏业良教授的《对“张五常熟”的一点冷思考》一文使得国人对我国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不得不进行深思。
找出适应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方法论,并合理地应用其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界首要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应用;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9-000386-02一、引言经济学方法论顾名思义是指经济学界在研究相应的经济理论和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一些方法的理论,例如归纳演绎、宏观/微观分析法、均衡/非均衡分析、制度结构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理论。
经济学方法论随着世界的发展,现在不仅仅局限在与经济学领域,经济学方法论已经应用到了法律、教育、政治、管理学等许多领域中。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经历了三次相应的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和变革才有了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和确立。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影响不断扩大,使得在应用经济学方法论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历程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应用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很落后,一方面源于我国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经济学方法论不被重视。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得我国经济平稳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学方法论等问题的研究。
二、对当前应用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反思(一)经济学方法论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更好地发展经济,就必须合理地应用方法论来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首要任务就是树立经济学方法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只有确立了其地位,才将会被更多地经济学者所重视,经济学方法论才会被更好更有效地应用。
什么是法经济学法经济学的内涵争论及反思

什么是法经济学法经济学的内涵争论及反思法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法经济学为研究法律制度和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工具,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业已成为20世纪后半期以来法学界和经济学界最重大的学术成果。
但是,由于学科立场与研究视角的不同,法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就这一学科的内涵、范围和研究方法达成一致意见。
可以说,法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论、怀疑与批判,在其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和观点。
正如麦克罗和曼德姆在《经济学与法律:从波斯纳到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所指出的:“法经济学的研究并非是一个一致性的运动,而是不同学术传统并存的研究过程,其中有些研究具有互补性,有些研究则是竞争性的,或者说,是具有冲突对立性质的。
”这其中,关于法经济学内涵或学科性质的争论,是自始就存在并直接导致了法经济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的对立。
一、法经济学内涵争论的由来一般认为,法经济学是在20世纪法学研究方法变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WWw.*****.COM19世纪的法律研究充斥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大陆法系的法学家“主张法学研究的过程,要如同化学分析的方法一样。
通过它,人们可以发现那些并不直接包含在法律渊源中的原则。
”学者们将包括经济理论在内的“社会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材料都因为没有法的意义而被赶出法学研究之外”。
他们“使法学纯粹化,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纯粹的法律现象及其意义上。
”在普通法系国家,遵循先例原则使法官的判决成为法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19世纪,美国著名法学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多夫·c·兰代尔将法律视为隐藏在法律案例后面的原则或教义,法学研究或法学推理的目的就是从法官的判决和对司法的解释中发现法理。
在兰代尔那里,法学研究的唯一素材和法律发展的唯一动力就是案例判决,其他的文献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以案为鉴反思剖析材料

以案为鉴反思剖析材料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规范行为的外在压力越来越大。
但面对反复出现的类似问题,一定会让人感到无法接受,那么就需要以案为鉴,进行反思剖析,总结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一、案例分析的必要性以案为鉴,反思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对策,是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法门。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找到问题、总结问题,追踪问题,即可以从案例中揭示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总结出能够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的应用范围案例分析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法律领域、教育领域和社会管理中心。
在经济领域,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领域,可以对犯罪案件进行案例分析,以找出出现犯罪的原因,如何预防和打击犯罪等;在教育领域,可以对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找出管理问题的原因;在社会管理中心,可以对公共服务、社会体制改革等进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步骤第一步,收集案例。
根据需要,从媒体、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案例。
还可以从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找出与之类似的案例。
第二步,分析案例。
针对收集到的案例,对问题的原因和现象进行分析,如对经济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法律问题的组成要素、犯罪类型进行分析,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步,总结案例。
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将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归纳,做到行动建议简单而有效。
第四步,阐述案例。
通过写文章,现场演示、培训等方式,将分析结果公开,使大家了解到所分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推广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案例展示,力争达到感性认识的效果,更好地推广和普及。
四、案例分析的实践与体会案例分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素质,还能增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要善于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总结方法以及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经济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五篇

经济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五篇前言本文旨在对经济应用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五篇相关观点和经验。
以下为具体内容:1.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可以提高经济应用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课堂变成互动型的研究场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小组合作。
此外,使用多媒体或实例来解释概念,将经济应用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参与度。
2. 强调实践与案例分析经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强调实践与案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原理。
可以使用真实的经济数据和市场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经济决策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我们应该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
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教学工具,如经济模型的演示和互动游戏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
此外,给予学生更多的研究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制定研究目标和评估标准,可以增加他们对研究的积极性。
4. 强化实用技能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经济应用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比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通过安排实际的经济案例分析和模拟市场交易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提升他们的实用能力。
5. 不断反思和改进经济应用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与其他教师和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从中获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结论经济应用的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参与度、实践与案例分析、研究环境创造、实用技能培养和不断反思改进等方面。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经济应用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学学生。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

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与经济发展密 切相关,如贸易法、公司法、破产 法等领域的法律变革,对于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制度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交易成本
法律制度能够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如通过规定明确的产权界定和 交易规则,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纠纷。
信息披露
法律制度要求市场参与者充分披露信息,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 透明度,提高市场效率。
合作机制的缺乏
目前,跨学科合作在法律经济学 研究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 和交流平台,不利于不同领域研 究人员之间的深入合作和交流。
学术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 单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贡 献,对于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成果 和贡献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标 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
消费者保护
法律制度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如通过规定产品质量标 准、打击虚假广告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法律制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01
企业组织形式
法律制度规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如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
立、运营、解散等方面的规则,对于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02
融资环境
法律制度能够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如通过规定证券发行、交易等方面
的规则,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03
劳动法规
劳动法规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如规定劳动合同合法权益。
法律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
法律制度规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实施细则,如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对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活具有重要作用。
3
成本效益评估
在司法实践中,对特定案件或政策进行成本效益 评估,以辅助决策者制定更经济、高效的法律策 略。
经济法学期期末总结与反思

经济法学期期末总结与反思经济法学是我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对经济法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自己今后从事经济领域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很多成果与经验,对此我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总结了本学期经济法学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的经济法学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经济法规范体系的构建、市场经济法规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老师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我总结了本学期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经济法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注重听课,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并及时做好笔记。
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且方便复习回顾。
其次,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启发。
同时,我还参加了相关的辅导课程和讲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提高了自己对经济法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我总结了本学期经济法学的重要收获。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学会了如何应用经济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交易是否合法、合规,学会了如何评估一个经济活动的法律风险,学会了如何处理经济法律纠纷。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最后,我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了反思。
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在学习经济法学的过程中,我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我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对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这使得在应用经济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出现一些疑惑和困惑。
其次,我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活跃,对个人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阻碍。
这使得我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
检讨自己在经济学习中的市场分析能力

检讨自己在经济学习中的市场分析能力经济学习是一个深刻而广泛的领域,而市场分析能力是在这个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然而,在我的经济学习中,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市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我希望能够找到并解决市场分析能力方面的不足,以提高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技能水平。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市场分析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金融和经济指标的理解不够深入。
作为市场分析的基础,对于一些常用的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我只是在表面上了解,而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这使得我在进行市场分析时缺乏全面的视野和深入的洞察力。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这些经济指标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要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还要掌握其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走势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其次,我还发现自己在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并没有养成一个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习惯,导致我在市场分析过程中的数据来源有限,无法做到全面和准确地分析市场动态。
因此,我需要更加重视市场数据的收集工作,学会使用各种数据源和工具,提高自己的数据获取能力和数据处理技巧。
同时,我还应该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来分析市场数据,以获得更深入的市场见解。
此外,我在市场分析能力方面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解不够透彻。
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和市场变动的核心因素,而价格形成机制则是市场调节供求关系的机制。
然而,在我的学习中,我对这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仅限于概念上的表面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其内在逻辑和具体应用。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概念,还要学会分析和应用这些概念来解读市场行为和预测市场走势。
最后,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市场分析不仅仅是收集和处理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市场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工作总结中的反思分析方法

工作总结中的反思分析方法在工作总结中,反思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反思分析方法。
1.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反思分析方法。
通过回顾自己在工作中的各种经验,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提取出经验教训。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2.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即评估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优势和劣势,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识别可能的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3. 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问题排查方法,也可以用来进行反思分析。
我们可以找出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与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 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它用来分析行业竞争力量的相互关系。
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五力模型的思想,分析自己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做出相应的调整。
5. PEST分析法PEST分析法用来评估宏观环境的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对工作的影响。
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运用PEST分析法来评估宏观环境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并相应地做好调整和应对措施。
6. 优先级分析法优先级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情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从而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
在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思考为什么有些任务更加紧急和重要,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作的节奏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并不是科斯本人命名 的, 但是却是科斯经济思 想的反映 , 被经济学界认 为极具震撼 力, 科斯也在 19 年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但是这些定理如何 91 运用 到法 律之 中?科斯 有 他 的分析 。科斯 将市 场失 灵视作市场作为资源配置 机制 的代价。他认为, 只 有 当政府 矫正 手段 能够 以较 低 的成本 和较 高 的收益 促成有关当事人的经济福利改善时 , 这种矫正手段 才是 正 当的 。而那 种 认 为 市 场 交 易需 要 成 本 , 政府
加, 人们对相对古代较为具体的现象与原理有了更 加深人的研究 , 于是术业专攻逐渐得到 了人们的青 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l 临,
没有 人 可 以如 同亚 里士 多德 那样 成为 百科 全书式 的
语境中成为人们关 注的对象 , 它结合 了法学与经济 学 的理 论 , 为人们 考虑 法律 问题 提供 了全新 的视 角 ,
于制 度成 本 ; 二 , 一 种 产 权 制 度 如果 非建 不 可 , 第 某 而对 这种 制度 不 同的设 计 和实施 方 式及方 法有着 不
同的成本 , 则这种成本 也应该考 虑; 第三 , 如果设计 和实施 某项 制 度所 花费 的成 本 比实施 该制 度所获 得 的收益 还大 , 这项 制 度 没 有 必 要 建 立 ; 四, 则 第 即便
并 且 在审判 实践 中发 挥 了重要 的作用 。经济分析 法 学 主要还是 中国学 者对 该 学 科 的一 种 称谓 , 早 的 较 来源 是奠定 了当代 中 国法 理学 基石 的沈 宗灵先 生于
人物 , 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几乎是从事科 学研究的 人 的必 要选 择 。正是 在 这 样 的大 背景 之 下 , 科 的 学
中共浙 江省 委党校学报 2 1 0 2年第 2期
着怎样的名称 , 关于法律与经济的交叉 学科却在 中 国大 陆一 度 成 为 最 热 门 的话 题 , 至 有 所 谓 “ 口 甚 开 不说波斯纳 , 读遍诗书也枉然 ” 的传 言。具体而言 , 经 济 分析不 仅 在法 学 理 论 界 被 追 捧 , 且 被 广 泛 应 而 用于各种部 门法 的研究之 中, 如《 诸 侵权 法的经济 分 析 》 《 国财 产法 妨 害制度 的经 济分 析 》 《 ①、美 ②、 行 政 许 可法 的经 济分 析 》 《 国城 镇 土 地 制 度 的 经 ③, 中
19 年在《 90 中国法学》 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 论波斯 纳 的经济 分析 法学 》, 在这 篇 文 章 中 , 宗灵 先生 全 沈
面介绍了波斯纳在法学 中对经济分析的运用 。而在
美 国的学界 , 人们 一 般并 不直 接 使 用 经 济分 析 法 学
或者法 经济 学之类 的名 号 , 而是 将 相 关 的理 论 称 之
细化成 为学 界通行 的法 则 。法学 正是 在这 样 的背景 下成 为单独 的学 科 , 且 法学 之下 又细分 各个 学科 , 而 例如 宪法 学 、 民法学 、 刑法 学 、 国际法 学 、 讼 法学等 诉 等 , 有甚 者 , 各小 学科 之下 又细 分 为研究 美 国宪 更 在 法第 一条 的专业 领 域 , 究 刑 法 某个 罪 名 的特 定方 研
为“ 律与经 济 ” 其意 在 强 调法 学 与 经济 学 之 间的 法 , 互动 , 而非 一个 封 闭 的称 号 。因此 本 文 也 不直 接 使
向等等 , 不一而足 。然而, 物极必反 , 过分 细化 的学 科划分固然使得本学科 的知识挖掘有 了专业深度, 但是也因此带来显而易见 的弊端 , 即思考 问题 的视
现 存 的制度 不合 理 , 然而 , 如果 建 立一 项新制 度 的成 本 无穷 大 , 新 制度 的建 立 所 带 来 的 收益 小 于其 成 或 本 , 一项 制 度 的 变 革 是 没 有 必 要 的 。 虽 然 这 些 则 ⑤
济分析》 ( 等论文的出炉就是 明显 的例证 。虽然学 界 一 片赞誉 之声 , 也有 明智 之 士发 出不 同的声音 , 但
用“ 经济分析法学” 或者“ 法经济学” 这些术语 , 而是
着力 讨论 经济 分 析在 法 律 中 的运 用 。然 而 , 论 有 无
作者 简介 : 邱宁 , 重庆理工 大学 知识 产权学 院讲 师 , 西南政法大学博 士研究生 。陆幸福 , 法学博士 , 西南 政法大学行政 法学 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 号 : 9 0 D 0— 5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0 2 2 1 ) 2— 0 6— 5 10 9 9 (0 2 O 0 9 0
角受 到 限制 、 理论 知 识 缺 乏创 意 以及 技 术 化特 征 过
引
论
于 明显 。而真正 具有 理论 能力 的人 并不 受制 于学科
中共浙江省委 党校 学报法在法 律 中的应 用
口 邱 宁 陆幸福
摘要 : 法律 中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 它可以在立法与司法两个层 面保障个
人 的效益 最大化 , 而取得 较好 的社 会 效益 。但 是 经 济分析 有其局 限性 , 从 主要 表 现 在成 本 比较 与计 算 的难度 以及 个人 效益 与社会 整体 成 本 冲 突等 方面 。 而经 济分 析 由于其 推 进 社会 的物质 化特 性 而与 法律 正义存 在一 定 的冲 突。 关键 词 : 经济分 析 ; 效益 最 大化 ; 个人 主义 ; 现代 社会
学科划分主要是近代之后 的事情 , 随着人们对
世 界认 识 的 加 深 以 及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 人 数 大 大 增
之间的严格区别 , 他们突破学科的瓶颈为理论发展 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 。于是 各种 交叉 学科 又开始 登上历
史 的舞 台 。法 经济 学或 者经 济分 析法 学正是 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