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湿地与湿地公园简介: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二、湿地公园的建设: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三、湿地公园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在建设中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四、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因此,规划应加强整个湿地水域及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其重点内容在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规划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湿地环境中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协调水与植物的关系。
五、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
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随着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再自然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六、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
为了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必须将湿地的整治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不同层面、不同元素着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层次的土壤结构、不同层面的构成材料等地下状况,及其动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动物的活动习性、景观要素的变化规律等外貌特征,达到由表及里的规划深度。规划应紧紧围绕“水”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联系周边的绿地、林地、农田、城市、乡村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形成新的景观整体。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尤其是湿地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处理的,都应作为规划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七、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措施:
第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第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第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第四,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
八、湿地的景观配置: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其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意几点。
一、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三、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三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四、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设计,要从湿地本质考虑,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从植物特性上考虑,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楸树、黄连木、乌桕、苦楝、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此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九、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人类文明都是由水系发育的,无论是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还是中国的古代文明,都起源于河流湿地。历史上几乎所有城市的衰亡都是因为水源枯竭或水环境被污染,导致整个城市甚至民族的衰败。联合国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因为到2010年的时候,世界上将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迎来了城市的世纪。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诞生于水滨,凡是城市,无论大小,都依水而建,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系又是现代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城市运输、贸易、防灾、生态、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不可取代的载体。城市又是因水而秀,城市景观最美的部分就是水景。从改善人居环境来看,人类的天性是追求景观多样性,天生具有亲水性。凡是有水景观的城市,就是有魅力的城市。独特、优良的水景观是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改善人居环境,旅游振兴的基石。水安全是城市健康安全最基本的元素。如果没有健康的水环境,市民的饮水安全,还有城市灾害的防治、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无从谈起。城市的水循环又是城市循环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