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诗歌中对自然的爱恨和对人生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罗斯特诗歌中对自然的爱恨和对人生的感悟
摘要:弗罗斯特作为著名的田园诗人,其描写自然的诗歌广受欢迎。
但他的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而是透露着深深的智慧和人生哲学,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的“乡村哲学家”。
本文通过对其脍炙人口的两首诗歌《雪夜林间小驻》和《设计》进行的分析,揭示了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资本主义光环下的人们无休止地奋斗和挣扎、难得“小驻”,人们带着“美国梦”不断竞争,最终成为这一“设计”中的受害者。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资本主义人生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罗伯特·弗罗斯特(1847-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和多种其他奖励,以“田园诗人”而著称于世,大量描写了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自然景色。
但他的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指出自然的黑暗、残酷和冷漠,体现出对自然复杂的爱恨情结。
而且罗伯特以自然喻人生,对自然之美丽又残酷的写实也体现出对人生美丽又残酷的思考,所谓“始于自然,终于智慧”,他也被评论家称为“乡村哲学家”。
正因弗罗斯特的艺术成就,国内学者早已对弗罗斯特的诗歌做过很多研究。
但这些研究多讨论诗歌的自然之美,田园生活和生态智慧,而很少涉猎诗人对自然错综的爱恨情结,以及以自然为喻而书写出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选取诗人脍炙人口的两首诗《雪夜林间小驻》和《设计》进行分析,发掘罗伯特描写的自然之美丽和残酷,
以及借景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悟。
揭示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来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本质。
在资本主义的光环下,人们都在无休止地“赶路”、难得“小驻”;在“美国梦”的追求中,人们“设计”了种种的竞争规则,最终也成为“设计”的受害者。
一雪夜下的宁静清冷和社会中的忙碌孤独
弗罗斯特的名诗《雪夜林间小驻》描写了雪夜宁静却冷清的景象。
这里十分宁静,在远离农舍的原野上,只有树林飘雪、微风轻拂和湖面冰结。
然而静谧下却又显得冷清,这是“这一年最黑的夜晚”,而且黑暗“蔓延幽远”。
诗中第二节体现了既宁静又冷清的对照:“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此外,在对自然的描述中,诗人一方面突显出自然静谧之美,另一方面又映衬出黑暗雪夜的自然迷蒙和神秘,反应出对自然的爱恨情结。
同时,诗人在林间驻足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人在喧嚣忙碌之后寻求到的片刻宁静。
此外,罗伯斯特写景抒情,诗中暗喻出现在社会人忙碌的生活,因为在雪夜夜晚,“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人们总在骑着“小马”,摇着“颈铃”,不停地赶路,映射出现代社会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不停工作,奔波中难以停下脚步。
现代社会人也是迷茫的,在不停地奔波中到底追寻什么,
他们在生活的意义中不断迷失。
在应该“继续赶路”还是“继续赏景”中,在积极面对现实和逃避生活问题中无所适从。
同时,现代人由于忙碌又显得孤独。
诗人驻足的树林主人只能似乎相识,停留在此也显得形单影只:“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诗人在喧嚣的社会忙碌一天后,偶然经过树林,驻足得到自然赐予的片刻宁静,可宁静之下却也幽冷孤独,并且黑夜还需要继续赶路。
全诗雪夜的寂静与现代社会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宁静冷清的描写也映衬出人们在现代社会的迷茫和孤独。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在《雪夜林间小驻》一诗中,弗罗斯特通过对林间雪夜的景色描写,一方面体现出自然的静谧和美丽,自然是多生多色的,白雪黑夜风吹铃响。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自然中的黑暗、寒冷和神秘,以借景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悟。
诗人在漆黑的晚上,带着一天的疲惫,在这雪景下的林边停留片刻。
周围无人问津,误闯陌生之地,黑色笼罩长夜,寒风并驾齐驱。
雪夜的静谧和凄冷,雪花的美丽和寂寥交叠描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丑并存,爱恨交加的复杂情结。
并且,诗人借景抒情,雪夜的宁静反衬出白日的忙碌和纷杂;雪夜中停留也反衬出社会中的困顿和迷茫。
人生不也如此,在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光环下,却是人们无休止地奋斗和挣扎。
人们在不停地往前赶
路,夜晚也只能稍作停留便继续策马扬鞭。
在宁静却冷清的自然面前,在忙碌而孤独的社会之中,诗人最终选择了继续赶路,选择了积极地在社会中奋斗。
二蛛网上的美丽死亡和社会中的冷漠残酷
如《雪夜林间小驻》一诗,《设计》也通过描写自然中蜘蛛捕捉白蛾的一幕映射出自然的美丽和残酷,社会中不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么?题目“设计”即指自然的天工,物竞天择的规律。
在本诗中,发掘罗伯特描写的自然之美丽和赤裸裸的残酷。
自然界的生动事物笼罩着残酷的死亡背景:蓝色的百灵草和褐色的蜘蛛在看起来纯洁而优雅的飞蛾面前确实是邪恶的力量。
正如女巫肉汤里的原料,准备上演邪恶的祭奠仪式。
是什么邪恶的力量使白蛾死亡?作者通过对自然场景的描述和自然规律的解释,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绝望和恐惧。
如自然中的蜘蛛、百灵草和飞蛾一样,社会中也存在很多表面纯洁却内在黑暗、醒目而充满设计的残酷:
“我看见一只肥餍的蜘蛛,泛着亮,/在一枝白色的百灵花上,撒了网,/似一片素缎布料的小白蛾,缠上了——/在死亡和痛苦的气息中,揉缚着,/交杂着静待黎明的欢飨/这如同巫女的一餐加佐肉汤——/一面雪白蛛网,一片薄翼白花,/一双死寂翅膀,如纸筝随风飘扬。
”
一只白蛾,自然界中最平凡的生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白色的翅膀显得那么无力和绝望。
为什么白蛾会扑向死亡,自然界为什么撒下如此桎梏之网,诗人进一步反思:
“为什么花开为白色,/映着淡蓝素雅的百灵草?/为什么蜘蛛爬上来,/在漆黑夜色把白蛾逮?/这自然中黑夜的设计多惧畏,/微小生命也难逃。
”
这一切“设计”如此巧妙,白色的草和黑色的夜,蜘蛛的网和白蛾的弱,诗人进一步反思自然在美丽光环下的残酷,正如资本主义光环下的残酷。
自然是美丽的,在一朵白色的万灵草上,伸展着巧夺天工的蛛网;缠缚在蛛网上的白蛾,如素缎般白花绽放:“i found a dimpled spider,fat and white,/on a white heal-all,holding up a moth/like a white piece of rigid satin cloth-。
”可这么美丽的景象,却是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结果;“痛苦和死亡交糅/又是另一个黎明曙光”。
白蛾不过是蜘蛛在黑漆漆的夜晚撒网而得到的战利品,而第二天残酷还会继续。
白蛾的生命在晨风中如此脆弱,只有死寂的翅膀如纸风筝无力摇曳:a snow-drop spider,a flower like a froth,/and dead wings carried like a paper kite.诗人在第一诗节通过对蛛网上白蛾的描写,体现出自然的美丽和残酷。
蜘蛛和白蛾都是自然中最弱最真的生物,却在自然之网中上演了一幕美丽的悲剧。
为什么白蛾会死亡,为什么自然很残酷?弗罗斯特在诗歌中探求美丽而又残酷的人生。
人生是残酷而不能掌控的。
为什么蜘蛛会爬上百灵草,又趁着黑漆漆的夜色织网把白蛾捕捉,这种自然界的巧妙而残酷的“设计”岂不让人“恐惧”:“what brought the kindred spider to that height,/then steered the white
moth thither in the night?/what but design of darkness to appall?”而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是如此,原本就是捉摸不定,不能掌控的。
弗罗斯特在《设计》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描写,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和残酷。
弗罗斯特认为“大自然”——即“社会”对人是冷漠、不关心的。
大自然有其自在的规则和设计,不会因你的弱小而怜悯,不会因你的不幸而流泪。
人们的真实生活也是如此,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难免如白蛾般善良的人们落入竞争的圈套而成为牺牲品,在“美国梦”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追求中成为被“设计”的受害者。
同时,诗人在本诗中反思人生的困境,感悟复杂的人生:如果世界有“设计”出来的规则,那么我们岂不是被“黑暗”的邪恶所摆布:“assorted characters of death and blight/mixed ready to begin the morning right,/like the ingredients of a witches”broth…/if design govern in a thing so small;如果世界没有“设计”出来的规则,那么我们岂不是生活在“混沌”无序之中?
总之,弗罗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在乡土情趣和田园气息中反思现代美国人的精神现状,在自然勾勒中反映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以自然现象象征社会关系,在通俗语言中思考人生哲理。
作为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他不仅给读者描述了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自然美景,也透过对美景的隐喻抒发对人生、社会的观察和感悟。
弗罗斯特在自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出对
人类世界的冷漠无情,混乱和残酷。
诗歌中充满着黑暗的隐喻,雪、风暴、暗夜、空林、网等自然物体都是诗人用来隐喻人类世界空虚无情的载体。
弗罗斯特写自然诗,一方面描写自然或灿烂、或静谧的美丽,如雪夜肃穆在林边驻留的宁静或清晨醒露在蛛网上的飞蛾飘逸。
另一方面也反应出自然或冷清、或无常的残酷,如黑冷的雪夜却需要赶路或晨露微风却飘荡着死亡气息。
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社会的隐喻,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丽却冷酷,对社会热爱却混乱这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
同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反映20世纪美国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生活的困惑。
随着当时国内资本矛盾的加剧,人们出现了严重的思想危机。
诗人正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以自然为诗歌创作、社会观察的视角,反映当时社会人们在美国梦的追逐中不停赶路的忙碌,以及路途中的迷茫和孤独;反思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残酷,弱小的生命成为被“设计”的受害者。
正是因为诗人远离现代社会,才会更客观地思考现代社会。
同时,经过客观的思考后,诗人也引导读者积极地面对生活:雪夜寒冷寂寞也要继续前行。
弗罗斯特的诗歌是奉献给自然和大地的,他热爱自然,书写出自然的美丽绽放和自然的清冷残酷。
同时,诗人观察自然,又以自然喻人生,在朴实的自然诗行中渗透出对人生冷暖的复杂感悟。
弗罗斯特在自然诗中感悟人生哲理,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人类的社会现状,即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美丽积极进步的同时,也是混乱无序令人沮丧的。
人类在混乱中无助地挣扎时,应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反思。
正是因为弗罗斯特诗歌不断探索社会和人类本身,才使其诗歌广为
接受,世代传诵。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黄宗英:《简单的深邃——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艺术管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 高月荣:《借景抒情感悟人生——罗伯特·弗罗斯特哲理诗意蕴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 杨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语言背后的秘密——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研究综述》,《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5] 牛建伟:《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社会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6] frost,r.noth of boston[m].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15.
[7] pritchard,w.h.poems by robert frost[m].new york:signet classics,2001.
[8] sohn,david:frost:the poet and his poetry[m].new york:bantam pathfinder editions,1969.
作者简介:蒯正轶,女,1979—,安徽芜湖人,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级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警务英语,工作单位:云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