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

政策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96年6月4日图书资讯处第9次处务会议通过

96年6月14日图书典藏规划暨发展委员会修正通过

96年9月13日图书典藏规划暨发展委员会修正通过壹、缘起

大学图书馆定位为学校教学资源典藏与利用中心。本校创校奠基於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典藏资源规划与配置应依学校校务发展需要,再则考量本校图书馆空间及经费之客观发展限制。为求图书馆之典藏健全发展,首应因应内外环境变迁制定政策,再依政策拟定策略,最後逐步落实馆藏政策。本校创校迄今已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基於教学卓越大学之发展定位,产学合作、教学研发、以及跨领域学程等因素均应纳入馆藏特色,俾能与时俱进,有效支援本校落实现代大学教学、研究、服务等三大核心职能之均衡发展。

贰、政策目标

图书馆透过服务的方式来达成支援教学目标,各项服务的根基在於馆藏之内涵。只有馆藏发展与创新服务并重,才能发挥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的功能。具体而言,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下列四项角色功能才能实现前述定位与目标:「支援能力本位教学」、「支援适性自主学习」、「建置机构本位典藏」以及「发展区域合作资源中心」。其中程计画包括:

一、规划并执行教材典藏及教学资源中心,将教学系统与典藏资料相连结

二、规划并强化实体/虚拟图书馆整合服务,将学生学习进程与典藏资料相连结

三、整合资料库/机构出版品/馆际合作资源,将教师研究成果与机构典藏相连结

四、规划产业技艺资料展览,建置区域产学合作典藏,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

参、服务对象

依据「玄奘大学图书馆借书规则」规范之。

肆、典藏政策

一、一般性原则

(一)符合着作权法之出版品;

(二)符合馆藏目标及任务;

(三)符合学术性、正确性、客观性、新颖性的原则;

(四)视听资料应具有公播版权或符合公播法之规范;

(五)数位教材 /随选媒体应取得校园合法使用及散布之授权;

(六)免费网路资源之收集不得侵犯他人智慧财产权;

(七)具有知识性、启发性、文化性及休闲性之馆藏资料;

(八)符合学校校务发展之资讯资源。

二、馆藏特色

(一)宗教类图书

缘於本校创校精神及发展历程,配合本校特色及支援学术研究,拟定宗教类图书中的佛学为本馆主要发展特色,以提升本校研究效益与佛学经典典藏。

(二)乡镇市志

目前全台湾319个乡镇市,有200多种乡镇市志,本校已蒐藏有189册,未来将持续索赠,并预计扩大收录相关的各地方政治与选举相关议题图书及博硕士论文。

三、印刷式资料

(一)参考工具书:以广泛蒐藏各类型基本参考工具书为原则。

(二)一般图书:依据学科系(所)、体育室、通识中心(以下简称学科系(所))

规划不同馆藏深度(附注一)之专业图书,另由图书资讯处审酌读者需求及经费规划不同馆藏深度之非专业性图书。大学部学科收藏馆藏层级为2-3,硕士班层级为3,博士班层级为4。

(三)期刊:

1. 依据学科系(所)规划之专业期刊。

2. 徵集各学术性机关团体出版之期刊。

(四)报纸:

国内发行之各大报、依据学科系(所)规划之国外报纸。

四、视听资料

(一)视听资料的徵集,以音质、画质良好为优先。影片类依序为DVD、

VCD、录影带;音响类依序为CD、录音带。

(二)依据学科系(所)规划之专业视听资料。

五、电子资源

(一)包含离线与线上资料库、电子期刊、电子书及免费网路资源。电子资源之徵集以能拥有永久使用权者为优先,并应注意内容之正确、客观、新颖、权威及连结是否异动或顺畅。

(二)考量电子资源之发展趋势及经费限制,除依规模比例外,亦应参酌历年检索利用资料、既有印刷式资料之互补与取代性,进行审慎规划。

(三)电子资源得依据学科系(所)之专业规划,及推动网路学习之所需原则予以收录。

六、特藏

(一)包含教科书 /学程数位教材、产学合作/专利成果作品,及单位/教职员生

出版品(专书、连续性出版品、学位论文、学术着作、研究计画结案报告、

技术报告、多媒体作品等)。

(二)专区陈列,永久保存。

伍、赠送书刊处理

依「玄奘大学接受图书捐赠处理办法」办理。

陆、复本处理原则

一、图书复本最多以五册为原则;

二、期刊不购置复本;

三、借阅率高之图书得增购复本;

四、教师依课程需求所开列的教科书或指定参考书,得增购复本。

柒、荐购方式

一、依据馆藏资料荐购分工对照表(附注二)进行推荐采购。

二、荐购分为计画采购、及一般读者推荐。

(一)计画采购:

学科系(所)教师提供推荐清册,经图书委员及主任审查并标明优先购买

顺序後,配合学校预算执行进度送图书馆进行采购。

(二)一般读者推荐:读者亦可推荐采购图书资料,每月月底汇整经图书资讯长

审查後,视经费预算予以采购。

捌、馆藏淘汰

依据「玄奘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淘汰注销实施要点」进行淘汰工作。

玖、馆际合作

基於图书经费与馆藏空间之限制,宜采馆际合作联盟互补策略以落实资源共享,并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参加馆际合作组织包括:

一、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享有全国性馆际互借及复印权利与义务,同时负有更新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本校馆藏资料之义务。

二、全国学术电子资讯共享联盟(CONCERT):合作采访国外电子期刊及索引摘要资料库,部份可列印提供馆际复印,未来朝合作编目及合作典藏发展。

三、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性图书馆会议及研讨交流。

四、「交新玄华元」大学校院图书馆联盟:共有新竹地区五所大学校院加入,办证後可至联盟馆借书。

五、「Netlibrary」电子资源联盟:合作采访国外电子书及资料库,加强馆际人员经验交流,透过此联盟组织获得最新采购资讯,以及较优惠服务。

壹拾、馆藏评监

每年评监馆藏,以了解馆藏强弱,作为管理、淘汰及规划未来馆藏发展政策之参考。壹拾壹、读者意见处理

一、每年进行服务品质满意度调查;

二、提供线上 /纸本意见书表格,每日回应处理并纳入管考记录。

壹拾贰、馆藏发展政策的订定与修订

一、订定原则:图书资讯长委派馆员组成馆藏发展政策小组,研拟馆藏发展政策草

案,经馆务会议讨论通过後,提交图书馆谘询委员会会议通过,并陈请校长核定後公布实施;修订时亦同。

二、修订原则:配合本校校务发展每二至三年定期检讨,图书资讯长视实际需要或图

书馆谘询委员会会议提案修订。

附注:

一、馆藏深度层级表

二、馆藏资料荐购分工对照表

地方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路径

地方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路径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地方文献室的价值与作用也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越来越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加强地方文献室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把地方文献室建设成思想智库、文化宝库、记忆富库,既是图书馆工作的职能,也是其工作的延展,更是社会的期待。地方文献的内容丰富,记载面广,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地方文献能为考察研究本地区问题、促进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地方文献作为地方地情指南,能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资料,为宣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等等。总之,地方文献作为文献的一种,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如教育、历史等。从文献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来看,一经产生并在社会上流通之后,就有可能残缺流失,或被作伪改窜的可能。为了更好地利用乡土文献,保持乡土文献的原貌,就需要加快搜集、加强整理已存的文献,这也是各地方文献室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很多地方高校都把为地方服务作为第一要务,密切联系地方。诸如四川大学设置“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同时强化自己博物馆服务四川以及大西南的功能;西南大学等强化与重庆等地方的合作,等等。因此,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是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成都大学是成都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是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保障的地方大学。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定位和地方服务功能,成都大学图书馆于202X年建立了地方文献室。作者与图书馆同仁精心设计与努力,于202X年成立了成都大学图书馆成都文献室暨成都文献研究中心,专门收集、整理、研究成都文献,为成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提供特色文献服务。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建设方案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建设方案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建设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建设方案 摘要: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新时期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特色图书馆,要以学校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为前提,以学科建设需求为依据,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特色数据库,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227-01 特色化建设是指图书馆依据馆内已有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对信息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馆藏资源进行特色化管理。高校图书馆只有依据图书馆的特色、本地的特色或者本校的重点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充分地反映图书馆藏书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求。大多数高校都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权威学科、重点学科,这是高校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时首先要树立好定位,应围绕学科专业特色来进行,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深层次服务和特色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其次,服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为适应高校的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与服务社会的特殊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立足于学校类型特色开展馆藏建设、提供服务等工作,开展特色服务,以满足学校对信息、文献的多样化需要。第三,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即集中在某一产品或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因此图书馆只有针对地方需要把信息资源进行特色化、专题化建设,才能不断服务于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最后,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图书馆增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只有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强项来提供特色服务,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才能与社会其他信息资源机构竞争。 二、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几点建议 1、依据地方特色进行馆藏建设。地方特色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且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能够与其他地区区别开来的

高校图书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校图书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1 总论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概况 1.3问题与建议 2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2建设规模与内容 3场址选择 3.1 场址现状 3.2 场址条件 3.3 推荐场址方案 4 图书馆规划及建筑方案 4.1 指导思想与原则 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3建筑设计方案 4.4 配套措施 5 节能节水措施 5.1 节能措施 5.2 节水措施 6 环境影响评价 6.1 编制依据

6.2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3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6.4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6.5 环境保护措施 6.6 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 6.7 环境影响评价 7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7.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7.2 安全措施 8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8.1 组织机构 8.2 组织机构图 8.3 人力资源配置 9 项目实施进度 9.1 建设工期 9.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3 项目实施进度表 9.4 工程招标 10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1 工程概况 10.2 编制依据及说明 10.3 投资估算

10.4 资金筹措 11 结论和建议11.1 结论11.2 建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某某国际学院图书馆项目。 1.1.2 建设地点 某某国际学院。 1.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某某国际学院图书馆建设委员会。 1.1.4 承办单位概况 某某国际学院由美国西亚斯集团公司投资,与某某合作,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英文缩写FHSU)协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属于某某二级学院,是某某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某某市人民路东段168号,占地2200余亩,已建设1300亩,现有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学校现建有14个学院,一个基础教学部,一个研究所。6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14 个专科专业,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法学和教育学八大学科门类, 2008年起与某某合作实施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在校生24000多人。 学校多年来一直以质量求生存、以规模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

浅谈几种规则在高校图书馆馆藏分布中的应用

浅谈几种规则在高校图书馆馆藏分布中的应用 【摘要】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馆藏分配基本方式、根据流通量分配方式、计算机预测架分配方式,旨在了解公共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流通数据;馆藏文献;调整策略 目前,信息筛选技术在图书馆导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对于图书馆而言,怎样使得读者获得简捷、明快的服务。这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和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身边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怎样进行筛选很重要。那么信息筛选技术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针对读者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针对性的提供目标资源。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它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这其中不得不说馆藏分布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 该政策不仅是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某一方面作规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囊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基本原则、馆藏级别、馆藏发展组织、经费分配和控制、馆藏组织与布局等,体系内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配合。 1.1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概念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简称CDP)是说明图书馆的馆藏范围,确定馆藏优势及馆藏特色,规划馆藏发展方向,保证图书馆发展的规划性和规范性文件。其目的是为图书馆馆藏的发展和维护提供政策框架文件,用以保证馆藏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最终使馆藏发展为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 1.2 制定馆藏发展的基本原则 馆藏发展必须以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价值和重点为发展原则。保持馆藏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和加强特色化资源建设。馆藏发展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综合考虑资源的本身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本馆经费情况等因素以确定馆藏复本。注重电子文献和印刷文献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2 馆藏分布的重要性 2.1馆藏体系 图书馆所积累的文献的整体。从本质上说,馆藏体系是经过长期的精心选择和馆藏组织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和任务,搜集、筛选、整理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文种、不同载体、不同出版时间的文献,构成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整体,形成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馆藏体系所反映的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活动,既有输入(收集)又有输出(剔除)。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用户对象和需求状况,本地区资源分布和协调共享的状况,原有的文献基础、收藏特点和经费、设备状况,以及一定地区或国家的文献出版发行状况等,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决定着馆藏体系。 2.2 馆藏分布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的对象方面相对单一,主要是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对文献的需求量要相对于其他人来讲要大,而且他们要求是既要信息的准确性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某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划的依据 1.教育部、建设部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 [2002]3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 [2004]2 1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明确规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均图书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4册;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明确规定:5 000学生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生;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 4)。 2. 我校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3.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我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二)总体目标 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配置合理、馆藏布局科学、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保障有力、员工素质全面、管理工作有序、阅览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综合型”办学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扩或新建图书馆馆舍,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1.现状:馆舍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全

图书馆大楼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我省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居后的位置。见表一。 表一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情况 学校馆舍面积(平方米) 江西财经大学万 南昌大学6万余 江西师范大学5万 井冈山大学万(正建新馆) 九江学院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万 江西理工大学万 上饶师范学院万 新余学院万 萍乡学院万 (数据来源:2015年6月检索各高校图书馆网站) 阅览座位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 书库的承受能力已饱和,导致有些图书无法上架。 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缺失。 2.建设目标 通过选择新址新建图书馆或在现有图书馆的左-后-右侧面扩建新馆舍万平方米,使图书馆的总馆舍面积达到4万平米以上。 3.建设内容 扩大书库藏书容量,设立密集书库,使新馆的藏书目标在200万册 以上。 增加阅览座位,设立考研阅览室等,使其总数达到5000座以上。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论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用意及实现(一)

论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用意及实现(一)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建筑思想建筑设计 【论文摘要】从本意、立意、寓意、创意4个方面论述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的用意及实现,本意表述中,列举了新馆建设的依据、原则和要求;立意讨论中,涉及标志性、不同类型高校的区别,景点构成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寓意分析中,强调了适合、实用和艺术性;创意思考中,从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最后指出大学图书馆优秀新馆舍必定是理念共享、思想碰撞、用意精当的产物。 扩召、大学城、新校区是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新图书馆建筑则是这种表现形式的标志性表达。《大学图书馆学报》从2004年第1期始每期封面必刊登一幅国内高校新建图书馆照片,每张照片上的新图书馆都是那么美仑美奂,气势恢宏。可惜未配文字介绍,难解其所以然。笔者因参与本校筹建新馆工作,也调研参观了不下数l0所大学图书馆新馆,所见所闻,不乏成功之作,经典建筑。但是许多馆舍如果没有图书馆3个字并不能让人识别出是何建筑;也很少有让人一眼就能辨别出这个图书馆所在学校的性质;真正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更少。究其原因,还是新图书馆建筑的本意、立意、寓意、创意等人文用意的理解和表达未能恰如其分,淋漓尽致。本文拙陈管见,就教同仁。 1本意 本意即基本功能,建筑主旨。何镜堂院士说“我认为建筑的功能永远是它的第一性,离开了使用功能,那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图书馆者,图书的藏与用也。图书馆建筑的本意就是藏与用,藏:收藏、分藏、特藏,文献在空间布局、时问传承、传递流转的所有方面的功能;用:查询、借阅、复制、交流、研讨,人利用、管理文献展开的一切活动方面的功能。藏的关键是合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用的关键是方便、快捷、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是藏用结合、藏用和谐,让各类文献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拓展、延伸。大学新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涉及造型、布局、施工、运行都是围绕这个本意展开的。1.1本意的依据 (1)“建筑面积”和“阅览室面积、座位数”依据。目前主要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这些依据自颁布至今,最长的已经10多年,时效性差些,但具有权威性,必须执行。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还可参照一些相关依据,如国际图联的相关标准、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标准等。 (2)现有馆藏量和将来发展至最大馆藏量依据。包括典藏及开放方式、特藏规模、密集化收藏比例等。 (3)图书馆的扩展功能依据。根据既定的图书馆功能要求,确定功能区域及划分、智能化建筑需求等。 1.2本意的原则 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和效能”的原则;“合理性和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智能化和生态化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1.3本意的要求 不同高校不同规模、不同投资的图书馆建筑其要求千差万别,文献3]罗列的主要有如下几种:(1)适应性。(2)紧凑性。(3)可及性。(4)扩展性。(5)可变性。(6)组织性。(7)舒适性。(8)常态性。(9)安全性。(1O)经济性。这10大指标,比较全面也很具体,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意要清晰,指标要明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设计施工全过程中一切遵循本意,一切围绕本意,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变更本意。 2立意 立意即理念的具体表达,是本意的升华。是用建筑语言叙述学校历史,是用建筑元素传达办

探讨一种适合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新模式

探讨一种适合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新模式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传统藏书布局的弊端,从方便读者的目的出发,提出建立密集书库,合理配置与优化馆藏文献,构建复合型馆藏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复合型馆藏模式 随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馆藏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馆藏能否被充分利用。针对库容量不断增大,几近饱和状态。由于图书密集,造成读者寻书时间延长,甚至找不到所需图书。探讨一种更加科学的便于读者借阅,易于馆员管理的馆藏模式,势在必行。 1 传统藏书布局弊端凸显 传统藏书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资源为主体。自高校评估以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藏书量急剧增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自然科学领域内基础学科约有500多个,技术学科有400多个分支,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近80万种,期刊月10万种,估计科技文献年增长率为13%,其中某些学科的文献增长量每10年左右翻一番[1]。书库出现书满为患现象,书架上图书已涨满,只能重复倒架,馆员无法从繁重的倒架工作中解脱出来。读者也由于库内书籍量过大形成寻书困难。由于图书排列过密,部分读者抽书后,无法放回原位,只能随意乱丢,周而复始产生恶性循环,即随意乱丢图书→图书无法在短时间内复位→下一位读者能检索到此书却找不到此书→与馆员产生矛盾,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无法实现。 2 密集书库的建立与管理 密集书库(Compact Stacks),是以密集型排架法排列、采用密集书架收藏文献资料的书库[2]。密集书库是三线典藏制的一种具体体现:一线藏书,一般是利用频率最高的图书,一般采用室内阅览和外借的方式;二线藏书,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多为提供外借服务用书;三线藏书,利用率极低的书, 由于读者不多,适宜密集架存放,放入密集书库。通常密集书库可将藏书量增至两倍。 2.1 图书进入密集书库的标准 一般图书馆将15年以前的图书全部进入密集书库,这些图书具有流通量小、出版年代长久.但是还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珍藏价值,不能够丢弃,将这些书集中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简史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简史 摘要:通过参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论述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概况。首先重点介绍了国外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其次又分萌芽、发展、变革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应的出现了文献,将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同时为人类知识积累,交流,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有序的收藏和保护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产生了。 十九世纪前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在文明起源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中,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己知最旱的图书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古埃及最迟在古王国时期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于保存资

料的图书馆。古罗马的公共图书馆大多与神庙毗连,富丽豪华,宏伟壮观。馆内设有阅览厅、柱廊,有的馆内设有会堂和演讲厅。这时的图书馆馆藏有限,规模不大,藏阅一体,功能简单,但却极度豪华。如弗塞斯图书馆和提姆加德图书馆。 12世纪欧洲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初期的大学并没有设置图书馆,教师们有少量藏书,学生通过向教师或书商租借来解决教科书的需求问题。这样,大学附近便逐渐出现了一些“租赁图书馆”。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同一院系的学生开始有组织地共享某些书籍。这些书籍由学生集资购买或抄写,或由毕业生和大学教育赞助人予以馈赠。各院系开始掌管若干教学用书,大学的缮写室与图书室便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于是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了。 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被视为欧洲大学图书馆的先驱,[1]它们成立于13世纪,馆内大部分藏书都是由私人藏书家捐赠。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藏书使这两所图书馆成为国外大学中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由于图书馆的作用日显重要,后来大部分学院都是一建校就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欧洲许多大学也都依照它们的模式建立了图书馆。随着大学在欧洲的普遍兴起,图书馆逐渐成为大学里必有的设施。

[高校图书馆馆藏管理模式的思考] 北大图书馆官网

[高校图书馆馆藏管理模式的思考] 北大图书馆官网 [摘要] 随着“以用为主”的图书馆藏管理理念的传入和大学新校区大规模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实行的“藏阅合一”管理模式渐成趋势。但这种管理模式在民办院校和规模较小的高职高专院校被实践证明存在许多问题。通过“藏阅合一”与“藏阅分离”模式的比较,依据“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提出了依据“藏用互补”的理念,实行“藏阅兼顾”管理模式的大胆构想。[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馆藏管理模式问题一、“藏阅合一”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我国早期的高校办学规模小,在校生少,图书存量不大,图书馆延用历史上的“藏书楼”布局,图书一般不外借,多用锁链拴在台式桌子上或书架上,供读者就室阅读。这就是早期封闭式、小范围的“藏阅合一”模式。20世纪初,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图书馆活动中“二八定律”的提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开始向“藏阅分离”转变――书库和阅览室分开,书库不再放置阅览桌椅,而专门用于存放图书,阅览室仅配备一些常用的参考书,馆藏管理实行三线典藏制:利用率很高的图书存放在一线书库,实行全开架借阅;利用率较高的图书存放在二线书库,实行半开架或闭架借阅;而那些利用率最低的图书则存放在三线书库,实行闭架管理。“藏阅分离”模式根据图书的利用率进行分类管理,减少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拉远了读者与图书的距离,同时也使那些占有80%高比例的非常用书籍,因被闭锁在三线书库里不易被读者发现和利用,而成了“长尾资源”,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浪费。充分挖掘馆藏长尾资源的利用价值,让读者在“长尾资源”中找到所需资料,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界力求解决的课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图书馆藏“以用为主”的理念传入我国,与之相适应的书库和阅览室合一的“藏阅合一”管理模式,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大规模建设而渐具条件。所谓“藏阅合一”,指的是根据“以用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大开架”的方式,让读者可以在近距离接触图书的同时,就近读物、自取自用,使“藏、借、阅、管”的空间融为一体,让馆藏图书最大限度地零距离接触读者,实现图书馆藏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藏阅合一”模式从理论上说拉近了读者和书的距离,使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的产生是同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随着书籍的增多,便出现了如何收集、保存和使用这些文献的问题,图书馆由此应运而生。因此,图书馆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图书馆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当时的“藏书楼”就是我们今天的图书馆,典型的图书馆类型主要有:皇家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等。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书馆基本上都是私有的,只有少数人可以享用到图书馆的。而当时的图书馆最大的功能也仅限于藏书功能。 到了清朝末年,图书馆的私有性质开始慢慢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由古代私有图书馆开始向着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变。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但是,刚刚诞生的大学,初期多数没有图书馆,一般是老师把自己的藏书拿给学生看。到了20世纪初,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各高校才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藏书楼或图书室。初创时期的高校图书馆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间或十几间馆舍,几千至几万册书,几名或十几名工作人员,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差距较大。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次飞跃发展。 (一)第一次飞跃发展时期(1919-1928) “五四”运动的爆发,加快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新教育制度的

推行,兴办学校、建立图书馆、译印西方书籍一时蔚然成风。高等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由1922年的19所,增加到1927年的109所。高校图书馆也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进入第一次飞跃发展时期。说这一阶段是第一次飞跃发展期,是因为其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特点一:高校图书馆数量增多、藏书日益丰富。 这一时期,全国包括国立、公立、私立的大学院校图书馆已经有109所,共有图书近450万册,校均4万多册。特别是国立大学图书馆经费较多,注意聘任学有专长的图书馆学专家,如杜定友、洪有丰、戴志弯、袁同礼等。因此,图书馆藏书规模、馆舍建筑及业务工作均较其他类型图书馆有成绩,学校图书馆数量仅次于公共图书馆。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统计,1923年共有藏书18.4万册,到1927年藏书增加到22.2万册。清华大学图书馆1921年4月共有藏书57066册,到1927年增加到9.2万册。 特点二:图书馆机构建全,工作方法科学。 高校图书馆大都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许多图书馆的工作机构在当时是比较健全的。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有阅览室和书库,分西文、中文、古物美术三个部,下分类登录、编目、购书、典书四个科,并设有打字处和装订处,馆员约20人。编有中西文分类、著者和书名字顺卡片目录等。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方法也越来越科学,采购、分类、编目、流通等技术操作日趋复杂精细。例如借鉴西方科学分类方法,改造中国古代图书四库分类法;仿美国杜威分类法编制中国的十进医书分类法等。 特点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师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图

2016年高校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校图书馆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某校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年限:2011年7月-2012年12月。 6、建设内容和规模:拟建图书馆位于某校电教楼南侧,总占地面积为6460㎡,总建筑面积为27600㎡。图书馆主楼为四层,两侧附楼分别是报告厅及展览中心。 7、投资规模:总投资8628.7万元。 8、资金筹措:某校自筹。 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一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 总建筑面积㎡27600 1.1 主楼面积㎡23090 1.1.1 一层面积㎡6460 1.1.2 二层面积㎡5890 1.1.3 三层面积㎡5300 1.1.4 四层面积㎡5500

1.2 东侧附楼面积 (465座报告厅) ㎡1100 1.3 西侧附楼面积㎡2200 1.3.1 展览中心㎡1100 1.3.2 小报告厅㎡660 1.3.2 办公室㎡440 1.4 二楼室外平台下的建筑㎡1150 1.5 其他㎡60 二总投资万元8628.7 2.1 建筑工程费万元5796 2.2 设备购置费、安装费万元850 2.3 其他费用万元1571.8 2.4 预备费万元410.9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某校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C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C教育某校、N省电视大学C分校三所专科层次的院校合并,同时并入C卫生学校、N省幼儿师范学校的部分资源组建的一所综合性某校。通过8年多的运作,整合了教育资源,严格了教学管理,使某校步入了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随着某校规模的不断壮大,现有图书馆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生均面积标准差距很大,严重制约了某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为此,某校积极筹集资金建设图书馆,用以完善教学设施,满足各学科科研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

城市图书馆是相对于农村图书馆而言的,在地域概念上既可以包括人口在10万以上的小城市,也可以包括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大都市;在图书馆行业层面上,既涵盖城市所属的市、区、街道(市属乡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可以包括位于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校系统、科研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图书馆。近几年,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加强,我国城市图书馆建设又迎来了传统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新馆建设大多采用闭架管理和藏阅分离的模式,建筑布局大多是 “工”字形或其演变形式,建筑风格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如早期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山西省图书馆。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模数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新馆建设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固定功能型”和“模矩型”结合体,实施藏书、借阅和办公一 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概述 (东莞图书馆 广东 东莞 523071)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摘 要] 本文对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模式、建设的理念、建设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与验收、功能布局与家具配置、新馆业务准备与开馆筹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城市图书馆 新馆建设 模式 理念 流程[中图分类号] G258.2;G258.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bout new city libraries,such as the building models and ideals,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s, the construction andacceptance, the functional layout and furniture distribution, the new library operational preparation andarrangement for opening. It aims for offering certain useful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to new city library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 words] City library; New library constuction; Model; Concept; Process 蔡 冰[文章编号] 1004-325X(2007)01-0006-05 ?6? 城市图书馆 2007(1) 新一轮的建馆高峰。为了给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针对新馆建设的模式、理念、流程和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飨同仁。 1 城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模式 从实践上看,城市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主要围绕“藏书”与“阅览”的关系展开并衍化,而且大致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是传统式图书馆建设模式、模数式图书馆建设模式和后模数式图书馆建设模式。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 60 年代的黑龙江省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高祀亮(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青岛266042) [摘要]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的新要求,探析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提出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环境定题服务数据库 [分类号]G250.73 1.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重要地位 1.1信息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现象,它是信息源体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一定形式与外界进行交换的讯号。简单地说,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服务中心。知识、信息是以文献形式存在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一切载体材料上的人类知识。知识、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而记录是联系知识、信息与载体的手段。文献中记录着的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为读者所利用时就转化为情报。情报是知识或信息经传递并起作用的部分,即运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特定用户,并产生效用的知识或信息。因此,图书馆的特定信息服务实际是情报信息服务。 1.2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全面运用,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存储、流通和传播手段,极大地丰富并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空前拓展。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本馆原有的印刷型文献信息,而是扩展到网络可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以馆藏的现实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为用户提供增值信息、特定信息的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大信息观,确立新的现代服务理念,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适应社会对文献信息深加工和综合化的要求,真正成为网络环境下面向社会服务的现代化信息中心。 1.3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者不再仅满足于印刷型文献,而是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信息。信息需求从单一型、专业型向各行各业及生活领域扩展,形成了全方位、综合化的态势。这种需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发展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并举,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有书本式的文献借阅服务,又要有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还要有情报信息服务和教学培训服务的多元化格局。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必须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工作的新路子,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技巧、方法等多方面服务。 1.4 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革。适应和利用网络带来的变革,找准重点,发挥已有的优势,更新服务思想、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变,主要应加强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即针对用户特殊需求的信息服务工作。 2.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的新要求 2.1领导的重视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得到校领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只有为图书馆信息网络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1)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1) 简介: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馆舍的现状,分析了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新馆建筑的依据、原则和具体要求出发,提出了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现代化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已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 1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 2 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1)新馆建设立项。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等。 3 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本馆的性质特点。如本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本馆的任务。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本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本馆的作用和地位。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

高校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方案0926

高校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方案 安徽XXXX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一、项目背景 传统高校图书馆以“藏书”、“借阅”和“内部业务”三大功能为主。而实体书籍又是图书馆的主体,服务也围绕其展开。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得这种传统的以“藏”为主运作模式变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馆藏的空间不足,信息资源更新速度跟不上等等。读者在网络能更快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也导致图书馆使用率降低。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图书馆进行革新,更新设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适应时代转变。 那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地位是否会被取代而逐渐消亡?或者图书馆应与技术如何结合发展,转变职能,形成新的服务模式? 1.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我国现有图书馆1080个,院系资料室5759个,图书馆、资料室等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 本来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九五”期间,国内高校信息化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经广大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应当看到,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工程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基础条件和经

济实力也不抵发达国家。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世,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工程也基本停留在2006年之前的信息 化水平,还处于启动、研发的初级阶段,已取得的成果用于图书馆也只能叫过渡表现形式,属于复合图书馆形态。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也要逐步转变。图书馆应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逐步转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式管理;图书馆馆藏资源应由现实馆藏向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转移。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体的图书馆工作逐步转换为多媒体、超媒体工作。图书馆的实体服务阵地要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吸引更多的读者,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种电子文献、互联网资源的迅速发展,拓宽了信息获取的途径。读者往往不必亲临图书馆,就可以利用网络强大的检索功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传统的、封闭的服务方式以及不能适应读者要求,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革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和平台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界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进一步发展,纸质的信息资源也许最终都会被各种数字化的电子资源完全取代,同时资源都在网络上进行共享。未来图书馆或许确实可以实现全虚拟的方式存在,但对于高校图书馆,由于它的教育职能仍有存在的需要,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仍将继续以实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研究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13T16:40:58.02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上作者:臧惠钊 [导读] 在这科技发展较快的二十一世纪中,我国高校的图书馆传统的建筑模式逐渐向智能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人员的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在为学生学习阅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天津中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摘要:在这科技发展较快的二十一世纪中,我国高校的图书馆传统的建筑模式逐渐向智能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人员的进行全面的管理,而且在为学生学习阅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智能化图书馆建筑的相关内容,而且还对其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的营造高校的学习氛围。可供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议 前言: 在二十世纪末的时候,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在高校中相当重要的信息建筑就是图书馆建筑,不仅凝聚了各个专业的知识,从中还充分体现了科技发展过程。在科技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逐渐走向了智能化发展进程,所以在图书馆建筑建设中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的领导的重视,从而有效的保障信息知识和科技知识共同发展。 一、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技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智能化的相关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智能化的性能,而且还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性。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建筑中,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仅包含了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中智能化,而且也实现学生使用情况的智能化,同时让其科学技术结合建筑技术,从而充分实现高效图书馆建筑的价值。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具有现代化通讯和信息功能,为学校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另外还不断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确保高校图书馆建筑建设的智能化和科技化。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中,不仅包含了信息网络的自动化,而且还包含了整个办公的自动化,另外还有楼宇的自动化。其中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重点就是信息网络的自动化,它主要通过数字交换机和其他设施设备的利用把整个图书管智能化体系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够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从而有效的形成了完整的图书馆智能化体系。其中办公自动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媒介设备来完成统一的信息管理。而楼宇自动化就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整个图书馆设(空调、照明、消防等)管理中,从而为师生学习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 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如今这个现代化发展较快的时代中,我国的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以往传统古老的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求知的需求,因此逐渐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下面就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推动建筑科学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我们从图书馆建筑自身环境来考虑,其图书馆楼宇和周围的环境应该保持良好的联系,根据学校的布局情况和相关要求来掌控好楼宇建设的位置和方向,不仅要使每层楼的有足够的光明度,而且还要保障师生的人生安全性。就布线情况来看,我们要尽可能的采用操作简单的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量,同时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量有所减少,从而为师生学习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高校图书馆中不仅汇集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因而它作为传播的媒介逐渐向需要的人传播需要的知识信息,从而说明了它属于高校信息资源标志性的建筑物。传统的图书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它为知识的传播和利用具有一定的阻碍性和被动性,从而使较多的图书资源信息出现了闲置或者浪费现象,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对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进行分类归类,便于老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传播,让整个知识传播得到高校的流转,从而扩大学生和老师的知识领域。而且如今的知识资源信息逐渐有传统的书本知识逐渐转变为网络信息智能化的发展,其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就是信息的整合,我们需要对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置,同时还要确保图书馆布局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定时更新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而且还对其图书进行定期的整理。同时我们还对高校图书馆资源信息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全面实施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 在高校图书管建设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体系,从而才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第一,我们要保障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其他系统完整的建设。在每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使用价值,让整个图书馆的使用性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每个系统建立之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试验,查看其使用性能是否合理,是否安全,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使用,并且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为师生借阅提供了方便。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网络信息成为当今社会主要传播的路径,因此资源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加。实质上图书馆资源信息不仅较为全面,而且也是相当的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传统的书本信息资源逐渐被计算机和多媒体等其他设备传播方式所代替,那么在此阶段也对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提高,不仅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要对图书信息处理方式和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有利于实现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职能图书馆建设理念 为了保障图书馆智能化的发展,那么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就要逐渐被创新和改善,首先就要不断应用一些新型的科学技术,从而对图书资源技术的处理技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还要为整个图书馆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并且增强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意识,从而人便于资源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为了有效的保障图书管智能化的发展,我们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图书馆整个体系,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图书馆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