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11章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
A、魏特林
B、付立叶
C、马克思
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双百方针”
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
A、十六大报告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
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建设共产主义
B、现代化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
A、党的性质
B、执政规律
C、奋斗目标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安定有序
10、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诚信友爱
B、以人为本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和谐社会是()
A、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B、不是社会形态
C、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D、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E、.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
F、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它包括()层面的内容:
A、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B、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
C、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
D、第四个层面是人与动物的和谐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包括()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有()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C、必须坚持生态文明; 必须坚持政治文明;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有()
A、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B、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C、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D、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E、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F、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三、简答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
么?
5、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试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3、请你谈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五、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95页。
材料Ⅱ:
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
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
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200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
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A
2、A
3、A
4、B
5、A
6、A
7、A
8、B
9、A 10、C
二、多选题答案:
1、A BCDEF
2、A BCD
3、ACE
4、ABDE
5、ABDEF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一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充实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又显著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5、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须要求.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信友爱;(4)充满活力;(5)安定有序;(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执政规律认识
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上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战略举措。
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一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试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答: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只有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3、请你谈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主要有: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
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是根据我国国情及其它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全局的大事。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忽视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要争取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帮后富,协调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到20世纪末,第二个大局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不仅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答: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