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未必无敌一辩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未必无敌一辩稿
谢谢主席:
大家好!
对方辩友说,仁者无敌;而我方认为,仁者未必无敌。
仁者无敌,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其论述称仁者因赢得拥戴,上下一心,从而众志成城,无人可敌。
由此可见,仁者,即对内修身养性,对外博爱天下的人是因其思想被信服而获得无敌之力。
我们不由得注意到一个前提——仁者思想被所有人信服。
那么,仁者的思想究竟能否被所有人接受呢?我方的观点是:不能。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点来论证这个辩题:
第一,社会的更迭,使仁者难以达到长期的无敌。
历史背景、科技发展程度的区别,导致了社会在特定时代的特定运行方式,唯有特定的思想能够契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并成为主流。
同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兴,秦朝亡,正是因为法家思想不适合秦朝大一统初期的历史环境,被社会所淘汰。
而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难成大器,也正是因为其思想与历史环境的不契合性。
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定论,仁者所思就一定能够符合不同时代的要求,被不同的社会所接受呢?
第二,即使在相同的社会环境,观念的不同同样会仁者思想的被接受度的受限。
人格之间是独立的,个人经历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价值观根基上的差异与片面。
仁者不是神,他的思想不可能满足所有千差万别的价值观的要求,也就不可能被所有人所信服,因而我们要认清仁者未必无敌的现实。
第三,仁未必能达成预期的结果。
仁作为一种思想,必有与其对应的表现形式。
然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事物的发展是客观、难控的。
仁并非万能,而单一的思考方式所指导的行为方式往往难以符合多变的客观事实要求,从而导致最终结果的偏离。
既然仁无法保证能够达成目标,又怎能要求所有人接受其思想?
由以上论述可知,仁者思想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从而难以达成所谓的无敌,因此对方辩友“仁者无敌”的观点不成立。
最终,我方坚持认为,仁者未必无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