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清代医家张叡的《修事指南》是中药炮制的第三部专著,

书中论述各种炮制方法的功能,“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在中药炮制理论方面多有发挥。[1] 制法分类修制:对药物进行纯净、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纯净是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粉碎是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切制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

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

药性。漂洗是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

掉腥味或盐分。浸泡是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

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

药物毒性。闷润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水飞是将研细的矿石类药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淀,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更易吸收,外用时可以减

少刺激性。

火制: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煅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煨是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作用。煮是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

F除去非药用部分。

净选和加工和其目的药材在切制、炮炙、调配或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常用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去除附着混杂在药材中的泥土、砂石、异物及霉败物,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并可将大小不等的药材筛选分开,以便分别进行炮制加工。通过去毛、去芦、去心、去核、去头足翅等加工处理,以达到去除非药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韦

刷去毛、人参去芦、巴戟天去心、乌梅去核、斑螫去头足翅

等。些矿物、介壳、果实种子药材如磁石、石决明、女贞

子、苏子等需要碾捣粉碎。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

如竹茹、谷精草等须揉搓成团。有些药物碾成绒状,如麻黄 加强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青黛拌灯心草等。净选加工 的目的: 1.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除去非药用部位 3.

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 4. 将药材分档 5. 简单加工饮片切 制和其

目的 将净选后的药材用水处理软化后,用一定的刀具切制成片、 丝、段、块等形状的炮制工艺过程。饮片最初指为制备汤剂 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泛指能调配处方而炮制成各种形状 的药物。药物切制成饮片后,易于提取其有效成分,容易粉 碎加工,便于制备汤剂及其他制剂;在炮炙中易于与辅料结 合,便于进一步加工炮炙;饮片纯净干燥易于贮藏保管,体 积小易于调剂; 饮片易于显露组织结构特征, 便于药物鉴别 饮片切制时,首先应根据药材的特点及季节、温度条件采用 淋、洗、泡、漂、润等不同水理法,使干燥药材吸收一定量 的水分而软化,并有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检查 水处理加工质量,习惯称“看水头”。既要防止水头太过,以 免有效成分流失过多,药材太软,也易于霉烂;又要防止水 头不足,药材太硬,难于切制 ,以软硬适中为宜。水处理后应 根据药材的自然状况和炮炙、鉴别、医疗及饮片外观的不同 需要将其加工成一定类型。一般来说,质地致密、坚实的药 材如槟榔、乌药等切薄片(厚1?2毫米),全草类药材如瞿麦、 青蒿等宜切成段(长度10?15毫米),皮类药材如陈皮、苦楝 皮多切成细丝 (宽 2?3 毫米),叶类药材如荷叶、 枇杷叶等多 切成宽丝 (宽 5?10 毫米 )。切制方法主要有切、镑、锉、劈 等,视药材质地及饮片加工类型的不同而定。药材经水处理 切制饮片后,含水量大,必须及时干燥,才能保证饮片的质 量。饮片干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干燥,即晒干和阴

是人工干燥,即采用直火式、蒸汽式、电热式、红外

线式、微波式等机械干燥设备进行干燥。饮片切制目的: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 3. 利于调配和制剂 4.利于 鉴别 5.利于贮存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 热,并不断搅拌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又分清炒和

绒等。有些药物润湿后,加辅料粘附于上,可 1.

加辅料炒两大类。①清炒法。即不加辅料的炒法。根据火力大小又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是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烈并透出固有的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炒莲子肉可增强止泻涩精的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炒后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如胡芦巴、王不留行等;炒制可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如槐花炒后可避免酶的作用,使其所含芦丁分解,从而保持药效。炒焦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气味。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如山楂炒焦不仅减弱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还可增强消胀止泻止痢的功效。炒炭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大蓟炒炭增强止血作用;干姜炒炭或炮姜,药性苦温而涩,使其辛散温中作用减弱,增加温经止血的作用。

②加辅料炒法。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并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方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麸炒即药物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白术、山药麸炒后增强其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如枳实麸炒后可缓和其破气作用,免伤正气;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可除其腥臭味。米炒即药物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如米炒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红娘子、斑螫。土炒即药物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山药、白术。砂炒即药物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利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砂炒后变得松软酥脆,易于调剂、煎煮和粉碎;降低毒性,如砂炒马钱子;矫味矫臭,如砂炒刺猬皮;利于净选,如砂炒马钱子、骨碎补可去掉绒毛。蛤粉炒即药物与蛤粉同炒。

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并有矫味及增强化痰的作用,如蛤粉炒阿胶。滑石粉炒即药物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如滑石粉炒象皮、黄狗肾;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等。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炙

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①酒

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100千克药物,用黄酒10?20千克,白酒减半。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药势,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黄连主清胃肠湿火郁结,酒炙后可清上焦火热;酒能行血脉,如川芎、牛等活血化瘀药多用酒剂,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酒炙起矫臭作用,具有腥臭味的药物如乌梢蛇、蕲蛇等多用酒炙。

②醋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

100 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 千克,最多不超过50 千克。

醋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药及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解郁止痛药均多用醋炒;降低毒性,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峻下毒性强烈的药物,均用醋炙;同时醋炙还有矫臭矫味的作用,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用醋炙即有矫味的用意,以便于服用。③盐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数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每100 千克药物,用食盐2?3千克。盐炙的目的是引药下行入肾,增强疗效,如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盐炙增加补肾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盐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作用,知母、黄柏盐炙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④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或煮制。100 千克药物,用生姜10 千克压汁或煮汁。姜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姜炙厚朴可缓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强温中化湿的作用。⑤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100 千克药物约用炼蜜25 千克左右。

蜂蜜加热炼熟后称炼蜜。蜜炙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如蜜炙百部、款冬花、紫菀等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蜜炙黄芪、甘草等可以增强补

中益气的作用;蜜炙麻黄可缓和发汗作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还可矫味,缓和刺激胃而引起呕吐的副作用,如蜜炙马兜铃。⑥油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又称酥炙法。有羊脂油拌炒、植物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三种方法。如羊脂炙淫羊藿(每100 千克淫羊藿用羊脂油20 千克)。

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闷煅法。①明煅法。即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

目的是使药物疏松或失去结晶水,便于粉碎及煎煮,如白矾、石决明等;增强药物收敛作用,如牡蛎、赤石脂等。②煅淬法。即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趁热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骤然冷却,使之酥脆。煅淬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除去不纯成分,并使药

物酥脆而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醋淬代赭石、水淬炉甘石等。③煅闷法。即药物在咼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又称密闭煅、暗煅、扣锅煅。目的是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灯心炭;降低毒副作用,如煅干漆。

蒸煮法

八、、八、、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使药物由生变熟,从而改变某些性能以符合药用要求。①蒸法。即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

等)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如黑豆汁拌蒸何首乌制成首乌(100 千克首乌片用黑豆10 千克),黄酒拌生地黄遂成熟地黄(100 千克生地黄,用黄酒30千克),可明显增强滋补肝肾、滋阴益血的作用;减少毒副作用,如酒蒸黄精可免去生用刺激咽喉的毒副作用;酒蒸黄芩可阻止黄芩素酶解,利于保存药效;清蒸桑螵蛸,可杀死虫卵以利贮存;宣木瓜蒸后变软宜于切片。②煮法。即将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中

(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清水煮川乌、草乌,豆腐煮藤黄、硫黄等;而豆腐煮珍珠则可令其清洁,便于服用。③即将净选后的药

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又称水烫法。目

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后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5T14:18:18.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钟利 [导读] 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可增强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内江市医科学校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甲组采纳炮制前分档,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甲组、乙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可增强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333-01 中药饮片是制备中药汤剂以及中成药的基础,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在具体的炮制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因素、科技水平因素等,科学、合理的炮制方法可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特随机选定2016年4月—2018年4月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研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得到实训医院批准,研究对象:随机选定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甲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界限在28~70岁,平均年龄为(49.26±6.26)岁。乙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界限在29~69岁,平均年龄为(49.33±5.29)岁。丙组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界限在30~68岁,平均年龄为(49.38±5.69)岁。三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1.2.1甲组水处理之后进行炮制前分档,将中药饮片浸泡30min,文火加热、武火煎煮,药液过滤并保存,上述操作重复2次,文火将药液加热浓缩至300ml,每日饮用2次,疗程2个月。 1.2.2乙组对中药级别合理分档,遵循水泡多润的原则,根据药量、季节等进行调整,采用指掐法、手捏法、穿刺法挑选,去除不合格的饮片,炮制合格饮片。对筛选出的饮片浸泡30min,文火加热、武火煎煮,药液过滤并保存,上述操作重复2次,文火将药液加热浓缩至300ml,每日饮用2次,疗程2个月。 1.2.3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疗程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有效:临床症状可见显著好转,偶有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甚有加重、恶化迹象。前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F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临床总有效率:甲组、乙组、丙组的分别是76.00%、78.00%、96.00%,丙组的显著高于甲组、乙组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附表。 3.讨论 中药炮制是根据临床需求,调剂药材性质所需要的一种制药技术,我国不同地区,对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也不同,对于中药饮片的炮制,一直缺乏完善、统一的炮制工艺和衡量标准[3]。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不同,因此取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同。中药炮制方法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药效,如果炮制方法合理,则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在净制、切制、炮制等环节中,采用高标准的炮制技术,可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饮片的临床价值[4]。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很多,有水处理前分档、炮制前分档等,经过多个环节的炮制,饮片的药性以及成分均会发生变化,科学的炮制方法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缓和药性,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中药中含有挥发油、微量元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多种成分,通过炮制可有效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浸出度等,转化或者溶解部分有效成分。因此在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掌握原料用量、炮制方法、炮制时间等,炮制之前必须进行水处理,可起到软化药材质地的作用,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润法、洗法等,在具体的炮制过程中,需要结合气候、温度、药材质地、大小等确定浸润时间,坚持少浸多润的原则,炮制前分档是保证中药饮片炮制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炮制前不分档,必定会导致炮制不及、炮制太过、不合格饮片、受热不均匀等情况发生。本文研究示:丙组的显著高于甲组、乙组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在冯云[5]研究中,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75.0%、95.0%,C组的显著较高,P <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证实了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在中药饮片炮制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中药饮片首选的炮制方法,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采用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炮制,可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有效率,安全可行,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不同中药炮制前后功效比较

常用中药不同炮制品的功效比较 中药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才可入药,如莱菔子生升熟降,蒲黄生行熟止,首乌生泻熟补,川乌生毒熟减,苍术生猛熟缓,延胡索生效熟增,药物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减毒、增效、除杂,还可以缓和药性,达到其他目的。下面我把一些常用中药及其炮制后的功效归纳总结,以期对初学中医者更好的掌握和合理的应用中药有所帮助。 一、炒法 (一)清炒法 1.炒黄 决明子:生决明子清肝热,润肠燥,炒决明子平肝养肾,用于头痛眩晕。 莱菔子:生升熟降。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酸枣仁:生枣仁,治胆热嗜眠,炒枣仁治胆虚不寐。 薏苡仁:生的长于清热利湿,炒的健脾止泻。 火麻仁:生的通便,炒火麻仁补虚。 2.炒焦 山楂:生山楂活血化瘀,焦山楂消食除胀止泻,山楂炭止痢。 栀子:生栀子长于泻火。生栀子粉:外敷治扭挫伤痛。栀子仁:治热。栀子皮治表热。栀子连壳:清上焦热。栀子去壳:清下焦热。 炒栀子:清热除烦。焦栀子:适于脾胃虚弱者。栀子炭:凉血止血。 汁炒栀子:除烦止呕。 槟榔:生槟榔杀虫。炒槟榔:消食导滞,治痢疾里急后重。炒的槟榔(强),焦的(体弱)。 川楝子:生川楝子杀虫、疗癣兼止痛。焦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盐制疗疝止痛。 3.炒炭 荆芥:芥穗治表证无汗。炒荆芥治表证有汗,荆芥炭散热止血。

地榆:生地榆凉血解毒,炭止血。 蒲黄:生行血破瘀止痛,炭止血。 生: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干长于温中,治脾寒或腹部寒痛。煨肠胃之寒,炮下焦之寒,炮炭温血分之寒,止血,汁治胃寒呕吐,皮行水消肿。 藕节:生的凉血化瘀,藕节炭收涩止血。 槐花:生的清热泻火,槐花炭凉血止血。 侧柏叶:生的止咳生发,炭止血。 茜草:生的凉血化瘀,炭止血。 乌梅:生的生津、安蛔,炭止血。 (二)加辅料炒 1.麸炒 僵蚕:生僵蚕散风热,祛风定惊;麸炒化痰散结。 枳实:生枳实长于攻下,炒行气消胀。枳壳同枳实,但力不及枳实强,作用和缓偏行下焦之气。 2.米炒 党参:生党参益气生津,米炒健脾止泻,蜜炙补中益气。 3.土炒 山药:生山药多用于虚劳痰嗽及消渴,土炒补脾止泻,麸炒补脾肺肾。 白术:生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益气,焦白术健脾止泻。 4.砂烫 鳖甲:生滋阴退热,醋鳖甲软坚散结。 龟甲:生龟甲滋阴潜阳,醋龟甲滋阴止血。 5.蛤粉炒 阿胶:生阿胶滋阴补血,润燥,止血。蛤粉炒治阴虚咳嗽。蒲黄炒止血。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分析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1:33:28.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期作者:安雪红 [导读] 在中药饮片炮制前应先明确患者的症状分型,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有效的炮制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周至县中医医院中药房陕西西安 7104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根据白术饮片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土炒白术组、炙白术组及焦白术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饮片炮制前应先明确患者的症状分型,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有效的炮制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232-01 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及制备中成药的重要组成单元,其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中药饮片成分复杂,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能对其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等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1]。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和胃、温脾燥湿、调中益气为主治,临床实践证实,参苓白术散在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有研究表明,白术的不同炮制方法将直接影响参苓白术散的临床疗效[2]。为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均被确诊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其他类型溃疡性结肠炎、药物过敏史、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42±3.48)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53±0.68)年。根据白术饮片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土炒白术组、炙白术组及焦白术组,每组32例,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土炒白术组即将灶心土粉碎成细粉后在锅中翻炒至灵活状态,之后将白术饮片倒入其中进行翻炒,当白术饮片表面均匀挂上灶心土细粉后即可,然后关火,将土筛出,将炮制后的白术放凉后备用。炙白术组即将白术饮片放入锅中采用中火进行翻炒,待闻到药香味后倒出放凉备用。焦白术组即将白术饮片放入锅中采用武火进行翻炒至白术表面呈焦褐色后倒出放凉备用。将各组炮制后的白术饮片组成参苓白术散后水煎至300ml左右,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一剂,连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毒副反应发生;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少数出现轻微不适,无毒副反应发生;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参苓白术散是由中药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组成,补脾和胃、益气调中、醒脾化湿作用显著,在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抗炎、止泻、抗菌、调节免疫的功能[4]。不同的炮制方法会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药性及理化成分,从而影响药效,因此熟练掌握中药炮制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对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具有积极意义。在参苓白术散中,白术的炮制方法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其中土炒白术具有止泻止呕、健脾和胃之功效,炙白术具有健脾燥湿之功效,而焦白术具有收敛止泻、温寒化湿之功效,针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土炒白术的效果最佳[5]。本研究结果表明,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资料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企业和机构忽视了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 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不纯净。中药饮片是所有方剂的原料。中药药用部分需要净选、除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以及霉败品,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而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一一省去了这些必要的工序,将皮、茎、根、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不仅严重地扰乱了医药市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辅料标准不统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 共制,如酒、醋、盐、蜂蜜等,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作用各异。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辅料标准,该用蜂蜜的用红糖,该用食盐的用工业盐,该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此外,用油、盐、糖制药,要因病而宜:高血脂病人,应注意少用动物油炮制的药品;高血压、心血管病病人应慎用盐制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糖制药品。同时还应注意液体辅料的浓度、数量,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存放时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如果只是象征性地添加辅料,不仅起不到协同作用,还会造成相反的作用。 炒焦、炒炭法不卫生。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黄。而炒炭法则是武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黑色,主要是针对一些原生药材,以制其苦寒性。但是,原生药材炒制至加热冒烟,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这时含油脂的药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结果不仅破坏了油脂价值,而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用有毒有害物质炮制中药。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硫磺有毒,属于外用药,用硫磺熏制过的中药,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用明矾制中药,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含有大量铝元素,而水解制药又有一定浓度,制出的中药便含有相当量的铝元素,对人体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灶心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而焦黄土经反复使用后其性质与灶心土成分大体相同,在加热的过程中,灶心土、焦黄土中的焦糊物质及一些重金属也随之“入侵”中药材,对人体有害翳学敎育网整理。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 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净制生产流程图 筛、(剪、切、刷、刮 削、剔除、泡洗、 碾串、火燎)

2.净 制操作方法、要 求及 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1.5mm ; 马尾筛二号筛(24目); 铜丝筛五号筛(80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 ,8mm ,7mm ;方孔1mm 。 2.1.3风选:利用药材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使杂质和药用部分分离以达到纯净药材的目的。 2.1.4水选:将药材通过用水洗(淘)、淋或漂除去药材杂质的常用方法;用筛选或风选不易除去,故用水洗或漂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 【注意】(1)洗涤中药材应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洗涤其它药材,不同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 (2)漂洗时应注意掌握时间,勿使药物在水中浸洗过久,以免损失药效。 (3)洗涤后的药材不得露天干燥。 2.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2.2.1去根或茎 (切制、炮炙)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张学兰, 李慧芬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医药学特定的专用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中药材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所谓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和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所有药物。中药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医药有别于其它传统医药的重要标志。 中医治病主要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个体差异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以“辨证施治”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从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变化以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以及生活起居等对人体的影响。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正确决定。但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力求符合疾病治疗的实际要求。通过炮制可改善中药的偏性和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候及患者的体质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炮制品,以增强方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疗效。 第一部分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作为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中医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中药炮制的理论、方法工艺以及临床应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以生命为代价,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一、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经炮制后方能达到临床用药要求 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原药材中常常含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非药用部位,因此,多数不能直接入药,经加工炮制后,可去除杂质,选出规定的药用部位。对于体积、质地不同的原药材,尤其是具有毒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 .净制生产流程图

下道工序 (切制、炮炙) 2 ?净制操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 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 1.5mm; 马尾筛二号筛(24 目); 铜丝筛五号筛(80 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8mm,7mm; 方孔1mm

中药炮制的作用

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就会影响疗效。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切制对疗效的影响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在炮制前要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但软润方法和控制处理的时间以及吸水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药材不易在水中浸泡,需采取其它方法软润;有的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否则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降低或失去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厚度应均匀,厚薄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易溶和难溶,以及先溶和后溶等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宜蒸气软化,或者沸10分钟,而不宜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煎后切片,醚溶性物碱损失很大,以减压蒸汽焖润法或蒸气法软化切片可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干燥很容易霉烂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加热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煮制应用较广泛。药物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抑制偏性,许多药物经炒制后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份,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焦香气,可收到启脾醒胃的作用。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焦香气,而且质地疏松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内部,提高煎出效果。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阳,温燥药经炒后可缓和烈性,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嗅矫味,利于服用。锻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克及化石类药物,或需要制炭的植物药。锻后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煎煮和粉碎,作用也会发生变化。炒、灸、煅、煮炮制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及时间。如槐花炒炭鞣质含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槐花在170℃内受热鞣质含量可降至生品以下,若温度再高则鞣质含量极低。 辅料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归经、功效、作用趋向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中药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辅料发挥协同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求尽量符合治疗要求,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辅料的选择、炮制温度和时间是炮制工艺的关键。 其他制法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尚有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新药,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满足临床用药需要,还可以炮制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如巴豆制霜可缓和其泄下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品必须要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其毒副作用。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关系密切,不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辅料,根据炒的时间和温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系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如杏仁、芡实、莲子、远志、枣仁等。炒焦系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术、焦栀子等。炒炭系用武火将药材表面炒至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锅,倾于水湿的竹扁上,摊开,凉透方可包装。如地榆炭、侧柏炭、杜仲炭、贯众炭等。 麸炒:先将锅加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每kg药材用0.4kg左右),至冒烟时加入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即可。如白术、山药、枳壳、三棱等。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约为药材重的30%左右。置锅内炒至轻松后,加入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匀土色,取出,筛去土粉即可。如白术、山药、白芍等。 米炒:将米倒入用水喷湿的锅内,加热使米贴附于锅底,俟冒烟时,倒入药材轻轻翻炒至药材变色,取出,筛去米粒即可。用量约为药材重的40%左右。如米炒沙参、丹参等。 2、烫制:将药材加热炒烫,温度比炒法高而受热均匀。通常有三种: 砂烫:将砂子置锅内炒热,再将砂堆扒一坑,放进打成大块的药材,埋起,稍后,进行翻炒,至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为度,拣出药材或入醋中淬过,晾凉即可。如龟板、鳖甲、山甲、刺猬皮、狗脊、毛姜、马钱子等。 蛤粉烫:取蛤粉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鱼鳔等。 蒲黄烫:取蒲黄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珠。 3、煅制:将药材用火煅烧,通常分两种: 直火煅:将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无烟炉上煅红透,取出即可。如龙骨、龙齿、贝壳类、金石类等。 闷煅:将药材置锅内,再覆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在上面锅底粘一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如生地炭、灯芯炭、棕炭、血余炭等。 4、煨制:将药材用湿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表面焦黄为度。或用湿纸层层包裹药材,加热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将药材在火焰上短时加热,使药材表面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如燎鹿茸等。 6、炮:将药材埋在热炭中,炮至鼓起爆裂为度。或置高热的锅中,急炒至表面焦黄、鼓裂为度。如炮姜。 7、炙: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使辅料炙入药材组织内的加工方法。 ▲蜜炙:将蜂蜜置锅内加适量清水搅拌,加热熔化,待蜜炼至冒花时,即可放入药材,不断翻拌,炒至蜜汁吸净,以不粘手为度。或先将炼蜜加30~40%的开水稀释后,与净药材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用蜜量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质地、体积的不同,一般在药材量的15~35%左右。 ▲酥炙:通常用油脂将药材炙酥的方法。例如羊脂油拌炒淫羊藿。用植物油炸动物骨及马钱子等。 ▲酒炙:将药材放盆内,加药材重的30~40%的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再置锅内,中火加热,不断翻炒,炒至微黄色即可。

常用中药各炮制品功效用法

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 宣肺平喘(宜炙用), 利水消肿 Sig:1.5~9g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叶 称苏叶,梗称苏梗。叶长于发表散寒,梗 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用法:5~9g,不宜久煎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花穗名荆芥穗。 荆芥穗力较强。止血须炒炭。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敛生肌。 用法:15~60g。内服宜生用。入汤剂宜打 碎先煎。外用须经火煅研末。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 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 Sig:3~9g,外用适量。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黄者 名黄菊花,白者名白菊花。 Sig:9~15g,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 目多用白菊花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 根 Sig:3~9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 炙用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Sig:3~12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 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 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 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瘀血证及不宜峻下 者。大黄炭多用于血症。 番泻叶:泻下导滞。 性能特点:大量用能泻积热、通大便、行 水消胀,治热结便秘、水肿胀满;少量用除 积滞、助消化,治食积胀满、消化不良。 Sig:缓下1.5~3g,攻下:5~9g, 宜用开水泡服,入汤剂当后下。 大戟:泻下逐饮: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消肿散结: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品种鉴别:京大戟源于大戟科,毒性强,泻 水逐饮力峻。反甘草。 红大戟源于茜草科,毒性弱,以消肿散结力 佳。体虚及孕妇忌服。 防己:【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习称汉防己。 【功效】1.祛风湿、止痛:特点——长于治 风湿痹痛偏热者. 2.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脚气肿痛,腹水等。 Sig:5~9g。 既往所用的防己还有木防己。木防己包括三 个品种,即防己科的木防己、马兜铃科的汉 中防己和广防己。 传统认为,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 痹痛宜用。马兜铃科的汉中防己与广防己, 因含马兜铃酸,能损害肾功能,故内服宜慎, 不能过量或久服,肾病患者忌服。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Sig:10~30g。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Sig:9~15g,大剂量30~120g。 消积宜炒焦用,回乳宜大量用,疏肝宜生用。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Sig:9~15g,大量用30g。 消失导滞宜用焦山楂。 神曲:消食和胃。 Sig:6~15g, 消食宜炒焦用。 - 1 -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5.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 (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6.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5)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改善该药物的形色、色味,如五灵酯,紫河车)(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如麻黄,当归。 (2)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如黄连姜炙,酒炙大黄。 (3)制其味:改变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如动物药。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如矿物药,甲壳类药。 7.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几方面? 答:炮制对药物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如: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汁制则散,醋制收敛,盐水制下行。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7年版(讨论稿) (三) 蒲黄Puhuang POLLEN TYPHAE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炮制】生蒲黄除去杂质,揉碎结块,过筛。 焦蒲黄取生蒲黄,用文火炒至深棕色,取出,放凉。 蒲黄炭取生蒲黄,用中火炒棕黄色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生蒲黄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焦蒲黄形同生蒲黄,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有焦香气味。 蒲黄炭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粉末,无滑腻感,味涩。 【鉴别】(1)生蒲黄粉末黄色。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 ,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2)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板上,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 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对照品、香蒲新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薄层板上,以乙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河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一枝黄花 Yizhihuanghua HERBA SOLIDAGINIS 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长30~100cm。根茎短粗,簇生淡黄色须根。茎圆柱形,直径0.2~0.5cm;表面黄绿色、灰棕色或暗紫红色,有纵棱线,顶端被稀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白色的髓。单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或披针形,长1~9cm,宽0.3~1.5cm;先端稍尖或钝,基部下延成柄;全缘或有不规则疏锯齿。头状花序直径约0.7cm,集生茎上部,排成总状,多皱缩扭曲;偶有黄色舌状花残留,苞片3层,卵状披针形,宿存。偶见细小瘦果,冠毛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鉴别】(1)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表皮非腺毛由3个细胞组成,壁薄,顶端1个细胞常萎缩成鼠尾状。叶缘非腺毛排列呈睫毛状,非腺毛由3~7个细胞组成,长约180~500μm。 (2)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25ml,回流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氨熏1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稍润,切长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平。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疮疖肿毒。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贮藏】置干燥处。

中药炮制与中药功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中药功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中药功效的关系。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运用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中药的功效与中药炮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运用中药炮制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的功效。 标签:中药/功效;炮制;关系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矿物,它们或者质地坚硬、粗大,或者含有杂质、非药用部位,或者含有毒性成分等,需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入药。尤其是在服用汤剂或制备中成药时,常根据不同病症,需选用各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来炮制中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中药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中药炮制与中药功效的关系做以简要论述。 1 合理的中药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1.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有的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需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作用,使服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斑蝥中的斑蝥素,既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如采用米炒法可减少斑蝥素的含量来降低其毒性;乌头中含有毒性极强的乌头碱,用水浸泡后,经过蒸或者煮使其所含的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达到降低毒性,保持其镇静、镇痛作用的目的;金钱白花蛇的头部毒腺中含有神经毒素,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聚成分,净制时除去白花蛇的头部以降低其毒性。中成药中用于寒积便秘的”三物备急丸”和治小儿乳食停积的”保赤散”,方中均用巴豆霜,而不用巴豆,因巴豆毒性剧烈,只能外用,不宜内服,经炮制去油制霜后,其泻下作用大为缓和,降低了对皮肤和粘膜组织的刺激性和毒性,才能用于内服。又如有祛风湿通经络功能的”马钱子散”、能止痛消瘀的”九分散”、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红肿热痛的”马前散”等方中的马钱子均须砂烫,降低其毒性。 1.2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柏子仁具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如果用于养心安神则需避免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作用,通过去油制霜炮制后即消除了副作用,可以用于失眠、心神不安而大便稀溏的患者。 2 合理的中药炮制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要提高中药的疗效,有时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炮制,调整其药性,发挥其擅长。 2.1通过炮制可增强其本身固有的疗效如”十灰丸”是由十味药物组成,皆为寒凉之性,以凉解血热为主。为了提高该方的止血效果,根据炭药止血理论,在临床配伍或制备中成药时,需将上列十味药物炒炭存性,增强收涩止血作用,故药名”十灰丸”。又如”首乌延寿片”具有养血补肝肾功能,适用于血虚体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的中成药,为纯何首乌制剂,但何首乌有生用与熟用之别,生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作用;经黑豆汁蒸制后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 炮制一种药材或一种炮制方法,往往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现将炮制的主要目的归纳如下: 一、使药材清洁,保证质量 药材中常混有泥沙、虫卵、霉变品及其他非药用部位,入药前需挑除。如种子类药要去泥土、杂质,根类药去芦头,皮类药去粗皮等均是为了使药净洁,用量准确,疗效可靠;另外花椒应除椒目、麻黄应除根、莲子要去心等均是为了分离不同药用部位,确保药物质量。 二、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对于有毒性和刺激性的中药,通过炮制以减缓其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乌头、附子、马钱子、半夏、巴豆、斑蝥、大戟、甘遂、芫花等毒性大和副作用剧烈的药材,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三、增强药物疗效 常言道:“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是由于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作为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延胡索经醋制止痛效果明显增强。 四、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清热解毒,蜜炙则补中益气,故有“补汤宜用熟,泄药不嫌生”之说。再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因此,生用熟用各有其功。“生升熟降、生泄熟补、生猛熟缓、生毒熟减、生效熟增、生行熟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归纳,对药物作用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等症。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即“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入肝,盐制入肾”。 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药切成片、段、块、丝等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矿物、贝壳、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