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农尝百草→火的发明→伊尹始创汤液 华夏第一相
伊尹创汤液
《针灸甲乙经·序》: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 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通鉴》:“闵生民之疾 苦,作汤液本草,今医 言药性,皆祖伊尹。”
(二)、食疗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周:《山海经》《周礼》《论语》 发展——汉、魏晋、隋 ①《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 长期服用、补养身体食物50种左右,食疗方6首。
因时施膳
春温——酸——升补 夏热——苦——清补 暑湿——甘——淡补 秋燥—百度文库辛——平补 冬寒——咸——温补
因人施膳
体胖者远肥腻,宜清淡; 体瘦者远香燥,宜滋阴生津; 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 阳虚有寒之人,宜温热养阳。
食疗发展与食疗原则
一、食疗发展
(一)、食疗的萌芽
“医食同源”:认为食疗的起源与医药的起源 是一致的。 (药食同源)
饮食文化与《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
一、膳食结构
1、杂食——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 2、主次——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三、饮食方式
温凉平衡 提倡清淡饮食 “三因”施膳,饮食调治 【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人施膳】
(四)、食疗的全面发展——宋元
《太平圣惠方》
《脾胃论》
(五)、食疗理论的完善与实践—明清
从营养学观点讨论食物的营养价值 从治疗学观点论述食物的治疗作用 把食物按治疗作用进行分类
《本草纲目》:药1892种,收载了众多药膳 治病充饥的药粥42种 药酒75种 将大量食物列入
《救荒本草》 400多种可食野菜,不仅可备荒年食用,而且扩大了营养价值
②《本草经集注》药用食物:195种,首创把药物 分成八类,其中果、菜、谷类属于食疗食物。
③巢元芳《诸病源候论》:羊靥治气瘿,胎盘作强壮剂 。
(三)、食疗的兴盛——唐
最早的食疗专篇: 《千金方》“食治”、“养老食疗”, 收
载食物150多种, 分“果实、菜蔬、谷米、 鸟兽虫鱼”四门。 谷皮糠、米粥防治脚气,用猪肝治夜盲症
较高的野菜食用范围
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 身命”,“食无求饱,味忽厚滋,而以清淡洁净,适合时令为 佳”。
食疗发展:
上古:与医药同时萌芽和发生 商周:已具雏型 周、秦、汉、晋:逐渐充实 唐:繁荣昌盛之境 宋、金、元、明、清: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食疗食养理论学说。积累了非常丰 富的、运用日常饮食物来进行保健和治 病的经验。
总结
道家饮食观中的“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思想, 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中医食疗文化伴随着 道医著作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的指南 ,引导着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养生观。 然而,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道家“天人合一 ”“清净无为”思想表达的“知食宜”、“服石与炼丹”、“反 对虐生”的饮食养生观,适应了人们要“吃出健康”、“吃 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 质量的精神追求。同时其本身也蕴藏着大量的科学信息 。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的传统饮食思想对于 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饮食文化主要指每一个国家或民族所独有的 饮食习惯、饮食心态和饮食结构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形成是由这个国家或民族所处的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所决定的
饮食文化与药物
药,治病草也。——《说文解字》
古代人类既食“草”以充饥,又食“草”以疗病。
“食”、“药”只是依据“草”的不同作用而区 别用之。
伊尹创汤液
《针灸甲乙经·序》: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 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通鉴》:“闵生民之疾 苦,作汤液本草,今医 言药性,皆祖伊尹。”
(二)、食疗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周:《山海经》《周礼》《论语》 发展——汉、魏晋、隋 ①《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 长期服用、补养身体食物50种左右,食疗方6首。
因时施膳
春温——酸——升补 夏热——苦——清补 暑湿——甘——淡补 秋燥—百度文库辛——平补 冬寒——咸——温补
因人施膳
体胖者远肥腻,宜清淡; 体瘦者远香燥,宜滋阴生津; 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 阳虚有寒之人,宜温热养阳。
食疗发展与食疗原则
一、食疗发展
(一)、食疗的萌芽
“医食同源”:认为食疗的起源与医药的起源 是一致的。 (药食同源)
饮食文化与《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
一、膳食结构
1、杂食——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 2、主次——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
三、饮食方式
温凉平衡 提倡清淡饮食 “三因”施膳,饮食调治 【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人施膳】
(四)、食疗的全面发展——宋元
《太平圣惠方》
《脾胃论》
(五)、食疗理论的完善与实践—明清
从营养学观点讨论食物的营养价值 从治疗学观点论述食物的治疗作用 把食物按治疗作用进行分类
《本草纲目》:药1892种,收载了众多药膳 治病充饥的药粥42种 药酒75种 将大量食物列入
《救荒本草》 400多种可食野菜,不仅可备荒年食用,而且扩大了营养价值
②《本草经集注》药用食物:195种,首创把药物 分成八类,其中果、菜、谷类属于食疗食物。
③巢元芳《诸病源候论》:羊靥治气瘿,胎盘作强壮剂 。
(三)、食疗的兴盛——唐
最早的食疗专篇: 《千金方》“食治”、“养老食疗”, 收
载食物150多种, 分“果实、菜蔬、谷米、 鸟兽虫鱼”四门。 谷皮糠、米粥防治脚气,用猪肝治夜盲症
较高的野菜食用范围
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 身命”,“食无求饱,味忽厚滋,而以清淡洁净,适合时令为 佳”。
食疗发展:
上古:与医药同时萌芽和发生 商周:已具雏型 周、秦、汉、晋:逐渐充实 唐:繁荣昌盛之境 宋、金、元、明、清: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食疗食养理论学说。积累了非常丰 富的、运用日常饮食物来进行保健和治 病的经验。
总结
道家饮食观中的“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思想, 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中医食疗文化伴随着 道医著作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的指南 ,引导着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养生观。 然而,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道家“天人合一 ”“清净无为”思想表达的“知食宜”、“服石与炼丹”、“反 对虐生”的饮食养生观,适应了人们要“吃出健康”、“吃 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 质量的精神追求。同时其本身也蕴藏着大量的科学信息 。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的传统饮食思想对于 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饮食文化主要指每一个国家或民族所独有的 饮食习惯、饮食心态和饮食结构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形成是由这个国家或民族所处的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所决定的
饮食文化与药物
药,治病草也。——《说文解字》
古代人类既食“草”以充饥,又食“草”以疗病。
“食”、“药”只是依据“草”的不同作用而区 别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