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简介》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运输工艺
总结词
运输工艺是连接搅拌工艺和浇注工艺的重要环节,需要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 的质量稳定。
详细描述
在运输工艺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控制运输时间和温度,避免混凝土出 现离析、泌水和硬化等质量问题。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输路线和运 输方式,以提高运输效率。
浇注与养护工艺
总结词
浇注与养护工艺是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中的最后环节,对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 要影响。
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应充分考虑其对混凝土其他组分的影响,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影 响。
PART 03
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工艺
REPORTING
搅拌工艺
总结词
搅拌工艺是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详细描述
在搅拌工艺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控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确保混 凝土充分混合均匀,无离析现象。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配方和性能 要求,调整搅拌工艺参数,以满足生产需求。
案例二:某高层建筑项目
总结词
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得 到优化
详细描述
在高层建筑项目中,高性能混凝土的 应用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增强 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的结 构设计,有效降低了风荷载和地震对 高层建筑的影响。
案例三:某大坝工程
总结词
大坝工程的抗冲刷和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详细描述
产生不利影响。
掺合料
掺合料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而加入的矿物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doc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设计法应用的探讨侯桂华王孟军(淄博意齐混凝土有限公司,临淄,255400)摘要:本文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在混凝土搅拌站应用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浆体体积2.水泥与细掺合料的比例 3.容重关键词:全计算法;浆体体积;水泥与细掺合料的比例;容重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 points that we should payattention to when the concert companies apply the “Fullcalculation” method to design their concrete components.1.volume of cement paste 2.ratio between cement and fine admixture 3.density Key words:“Full Calculation” volume of cement paste ratio between cement and fine1.引言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逐年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日益逼近。
建材产业作为耗能大户,更应响应两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能以“吃子孙后代的饭”为代价。
实现商品混凝土的绿色化、高性能化,是时代赋于我们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公司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使起初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很快发生逆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提高本公司混凝土的市场竞争力,更是我们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
如何进行配合比设计才能“内外兼修”,实现两项任务的“双盈”?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的概念,大家已经逐渐取得了共识,即HPC并非高强混凝土,其主要特征是高耐久性、一定的强度和大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学习资料
中铁十一局京石铁路客运专线二公司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高性能混凝土学习资料2010-4-7目录第1部分结构耐久性设计 (3)1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 (3)2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3)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5)第2部分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9)1 水泥 (9)2 矿物掺和料 (9)3 外加剂 (12)4 细骨料 (13)5 粗骨料 (14)6 拌合用水 (15)第3部分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17)1 需考虑的因素 (17)2 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17)3 测算与试拌 (21)4 配合比参数调整 (21)5 硬化混凝土参数测试 (21)6 主要试验方法介绍 (22)1 混凝土抗裂性对比试验 (22)2 混凝土电通量试验方法 (22)3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23)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24)5 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方法 (24)第4部分实体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 (25)1 表面裂缝 (25)2 钢筋保护层厚度 (25)3 其他 (26)第1部分结构耐久性设计《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1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结构及主要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2)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3)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4)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构造措施(包括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主要施工控制要求;(6)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采取的附加防腐蚀措施;(7)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跟踪检测要求;(8)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养护维修要求。
2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表1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设计使用年限级别设计使用年限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3、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1)碳化环境表2 碳化环境(2)氯盐环境表3 氯盐环境(3)化学侵蚀环境表4 化学侵蚀环境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特征 T1 室内年平均相对湿度<60% 长期在水下(不包括海水)或土中T2 室内年平均相对湿度≥60%室外环境 T3水位变动区 干湿交替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特征 L1长期在海水水下区离平均水位15m 以上的海上大气区 离涨潮岸线100m ~300m 的陆上近海区 L2离平均水位15m 以内的海上大气区 离涨潮岸线100m 以内的陆上近海区 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非炎热地区) L3海水潮汐区或浪溅区(南方炎热地区) 盐渍土地区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 遭受氯盐冷冻液和氯盐化冰盐侵蚀部位化学侵蚀类型环境作用等级H1 H2 H3 H4 硫酸盐侵蚀环境水中硫酸盐含量mg/L≥200 ≤600 >600 ≤3000 >3000≤6000>6000 强透水性环境土中硫酸盐含量mg/kg ≥2000 ≤3000 >3000 ≤12000 >12000≤24000>24000 弱透水性环境土中硫酸盐含量,mg/kg ≥3000 ≤12000 >12000≤24000 >24000/ 盐类结晶侵蚀 环境土中硫酸盐含量,mg/k /≥2000 ≤3000 >3000≤12000>12000 酸性侵蚀 环境水中pH 值≤6.5 ≥5.5 <5.5 ≥4.5 <4.5≥4.0/ 二氧化碳侵蚀 环境水中侵蚀性CO2含量,mg/L ≥15 ≤40 >40≤100>100/ 镁盐侵蚀 环境水中Mg2+含量,mg/L≥300 ≤1000 >1000 ≤3000 >3000/(4)冻融破坏环境表5 冻融破坏环境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条件特征 D1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 D2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严寒和寒冷地区+频繁接触水 微冻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 D3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微冻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 严寒和寒冷地区+氯盐环境+频繁接触水D4严寒和寒冷地区+氯盐环境+水位变动区注:严寒:t ≤-8℃;寒冷:-8℃< t <-3℃;微冻:-3℃≤t ≤2.5℃(5)磨蚀环境表6 磨蚀环境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1) 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包括混凝土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
建筑施工之高性能混凝土doc
建筑施工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备的混凝土。
它是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因而它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以广义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的组合。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是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特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特点是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因而改变了水泥石的亚微观结构,改变了水泥石与骨料间界面结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不应该仅是水泥石本身,还应包括骨料的性能,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质量控制,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有别于以强度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内容。
10-8-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1.水泥并不是所有水泥都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除水泥的活性外,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细度、粒径分布等的影响。
在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1)宜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无论是在水泥出厂前还是在混凝土制备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都需要比水泥熟料更大的细度和更好的颗粒级配。
(2)宜选用42.5级或更高等级的水泥。
如果所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太高,也可以选用32.5级水泥。
(3)应选用C3S含量高、而C3A含量低(少于8%)的水泥。
C3A含量过高,不仅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往往会引起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相互适应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增大。
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一般不宜选用C3A含量高、细度细的R型水泥。
(4)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匹配。
在含碱活性骨料应用较集中的环境下,应限制水泥的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超过0.6%。
(5)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其他高性能水泥。
2.外加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高效减水剂,其次还有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
高层混凝土规范word版
3.2 材料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
3.2.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2.4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2.5 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宜采用Q345和Q235等级的钢材,也可采用Q390、Q420等级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材;型钢梁宜采用Q235和Q345等级的钢材。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3.3.1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A级和B级。
高性能混凝土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指标
环境类别
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指标
冻融环境
抗冻耐久性指数、含气量、气泡间隔系数、
盐结晶环境
抗冻耐久性指数、含气量、气泡间隔系数、
化学腐蚀环境
抗硫酸盐侵蚀等级等
磨蚀环境
耐磨蚀性能
2、材料设计指标: (2)不同环境下需考虑的特定指标 不同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特定指标
4、高性能混凝土的本质
二、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
决定混凝土品质的主要因素
(1)非均质体。 (2)过渡段。 (3)开口孔。 (4)氢氧化钙
空气,6% 胶材,13% 粗骨料,41% 细骨料,26% 水,14%
1、结构设计指标: 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钢筋保护层厚度 防水构造 裂缝宽度限制与抗裂构造 防腐蚀附加措施等
梁端构造应能防止污水回流污染支座和梁端表面。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
4、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细节——抗裂设计
对于结构性裂缝进一步划分为:整体区和局部区的裂缝,采取不同的抗裂配筋设计方法。
对于非结构性裂缝,从混凝土材料的选取和养护、配置合理构造钢筋以及加强运营管养方面改善非结构性裂缝
(1)注重结构传力体系的简明性,避免应力集中; (2)强调采用整体性、连续性好的结构形式;尽量减少外露结构;结构外应力求简洁,便于养护维修 (3)提倡采用节段预制拼装和体内一体外混合配束的预应力设计; (4)避免采用带铰或带挂孔的悬臂梁及T形刚构桥,以及避免出现拉力支座。 (5)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体外预应力束、支座和伸缩缝等桥梁构件的可更换性; (6)考虑构件的可检性:例如,采用大截面的空心桥墩和桥塔时,宜设置方便检修的上下通道;
3、施工设计与控制指标: *施工设计指标:施工性能指标、配合比设计、热工性能设计、抗裂性优选。 *施工控制指标:工艺控制、养护控制、保护层厚度控制、抗裂性控制。 *施工实体检测指标:含气量、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表面渗透性 4、维护保养指标: 承载能力检测、渗透性检测、裂缝检测。 维护措施、加固措施 应急预案
(精选)混凝土本构数据Word版
(精选)混凝土本构数据Word版范本:文档名称:混凝土本构数据一:引言1.1 目的在本章中,请介绍撰写该文档的目的和背景,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1.2 范围在本章中,请描述该文档的适用范围。
1.3 定义、缩略语和缩写在本章中,请列出本文档中使用的所有定义、缩略语和缩写,并提供相应的解释。
二:基本信息2.1 混凝土类型在本章中,请列出涉及的混凝土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描述。
2.2 材料性质在本章中,请提供相关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和特征,如强度、密度、吸水性等。
2.3 混凝土配合比在本章中,请提供相关混凝土配合比的详细信息,包括水灰比、骨料配比、添加剂等。
三:试验方法3.1 标准试验方法在本章中,请详细描述用于获得混凝土本构数据的标准试验方法,包括压缩试验、抗拉试验等。
3.2 非标准试验方法在本章中,请描述用于获得混凝土本构数据的非标准试验方法,如动态加载试验等。
四:本构模型4.1 弹性模型在本章中,请介绍适用于混凝土的弹性本构模型,并提供相应的公式和参数。
4.2 塑性模型在本章中,请介绍适用于混凝土的塑性本构模型,并提供相应的公式和参数。
五:应用案例在本章中,请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展示混凝土本构数据的应用价值。
六:附录在本章中,请提供与混凝土本构数据相关的附加信息,如试验数据、计算表格等。
七:参考文献在本章中,请本文档中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
本文档涉及附件:1. 试验数据表格附件(文件名:Concrete_Test_Data.xlsx)法律名词及注释:1. 弹性本构模型:一种用于描述材料弹性行为的数学模型。
2. 塑性本构模型:一种用于描述材料在超过弹性极限时的塑性行为的数学模型。
----------------------------------------------------------------------------------------------------------------范本:文档名称:混凝土本构数据一:简介1.1 目的在本章中,请介绍本文档的撰写目的和应用场景。
(精编)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精编)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相对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性能: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可以更小,自重得以减轻,使用面积增加,材料用量减少。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能好,因而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重建费用减少,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
4、高性能掺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因而混凝土结构变形小、刚度大,稳定性更好,更能满足结构功能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1、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建造结构用的混凝土性能以及施工过程控制等三个因素,其中环境条件是影响结构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
2、高性能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条件特征见下表:三、基本规定1、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包括构件)设计时,应同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⑴结构的使用环境及其环境对结构腐蚀性的调查与说明。
⑵结构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各个部件(如桥梁的基础、墩台、梁,隧道主体结构等)的使用年限明细表(见下表):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正常维修和对某些部件进行更换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⑸特殊或严重腐蚀性环境作用下对结构采取的外部辅助防护措施。
⑹在设计年限内对结构进行期检测、监测和评估的具体要求。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⑴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含量、低碱含量的水泥以及低碱活性骨料、低碱外加剂等原材料,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C50高性能混凝土说明书1
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组成设计一、设计依据1. 邢衡高速衡水段二期工程(XH-LQ4合同)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邢衡高速高性能混凝土实施细则》要求。
二、设计要求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拟用于预制箱梁;2.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坍落度选用为180-220mm,扩展度为>450mm;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不超过0.45,每方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00kg,不小于280kg;5. 矿物微细粉在胶凝材料总量中的最大比例应符合下列要求:粉煤灰≤25%,磨细矿渣粉≤35%,复合微细粉≤35%;6. 氯离子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重的0.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重的0.06%。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以其中的可溶性碱计算,不宜超过3.0kg/m3。
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其总碱量的1/6,矿渣的可溶性碱量取其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其总碱量的1/2。
7. 混凝土用水量按照高性能混凝土要求不宜过大,应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采用质量更好的粗、细骨料等措施加以解决。
三、原材料情况1. 水 泥:采用石家庄金隅鼎鑫牌P.O 42.5水泥;2. 细骨料:采用河北正定砂场生产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79;3. 粗骨料:采用5mm-20mm 连续级配,料源为保定满城生产的碎石;掺配比例为:5-10mm30%,10-20mm 70%;4. 掺合料:①采用河北冀能环保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I 级粉煤灰;②采用河北超岩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渣粉;5. 外加剂:采用山西凯迪生产的KDSP-1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6. 水 :采用当地饮用水。
(完整word版)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的关系,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 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 和ACI 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
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
即HPC 要求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中提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还提到: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简介》课件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支撑结构和构建基础。本课件介绍高性 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材料与配比、施工要点、应用领域以及总结与展望。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砂浆和水混合而成的坚固材料。它在建筑、道路以 及其他基础设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中广泛使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特点的混凝土类型。它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桥梁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可以提供 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抗震能力。
地下结构
混凝土由于其良好的抗渗漏性能,常用于地 下室、地下管道和隧道等结构。
总结与展望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 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 优异的抗压强度 • 较低的渗透性和吸水性 • 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 高抗裂能力和挠曲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与配比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包括优质的水泥、细骨料、掺合料和适当的替代材料。 通过合理的配比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1
严格质量控制
2
监测混凝土的配比、强度等关键参数,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3
优化施工工艺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混 凝土的均匀浇筑和充分振实。
加强养护措施
在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 的湿润环境,促进其正常硬化。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高层建筑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它常用 于高层建筑的梁、柱和楼板。
水利工程
高性能混凝土常用于水坝、渠道和堤坝等水 利工程,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课件
运输工艺
运输工艺是连接搅拌工艺和浇 注工艺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保 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
离析、泌水和硬化等现象。
运输工具应选择适当的车辆或 泵送设备,以保证混凝土的连
续运输和浇注。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 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以确保 其工作性能的稳定。
《高性能混凝土》ppt课件
目录
• 高性能混凝土简介 •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 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检测
目录
•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实例 •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高性能混凝土简介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01
02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通过使用优质材料、先进的 制备技术以及严格的施工控制,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 高体积稳定性等优点。
抗冻性
指混凝土在低温下承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的能力,是 衡量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渗性
指混凝土抵抗水和其他液体渗透的能力,是衡量混凝土耐 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碳化性
指混凝土在空气中暴露时,能够抵抗碳酸盐等化学物质侵 蚀的能力,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检测方法
04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检 测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
工作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注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综合性能,包括流动性、可塑性 、易密性和稳定性等。
稳定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 ,不发生分层、离析和泌水的性能。
01
02
流动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重力或机械作 用下易于流动、填满模板的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课件
操作技巧
熟练掌握模具的安装和拆卸, 合理调整板机参数,确保施 工质量。
施工工艺
1
浇筑要点
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将混凝土均匀浇筑到模具中。
2
振捣要求
通过振动和敲击模具,将混凝土排除气泡,提高密实性。
3
养护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初始强度和养护期内的稳定性,避免开裂和渗水。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检测标准 技术方法 质量保证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各项性能的检 验和测试。
采用专业仪器和设备,辅以经验和专业知识, 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的质 量控制和追溯。
高性能混凝土的市场前景
发展趋势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和技术进步,高性能混凝 土的应用前景广阔。
各国形势
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和特 殊工程领域对高性能混凝 土的需求不断增长。
《高性能混凝土》PPT课件
# 高性能混凝土 ## 简介 - 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 - 特点与优势 - 应用领域
原材料
水泥
基础材料,提供混凝土的结合 特性和强度。
矿物掺合料
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扩展特 性。
骨料
提供强度和填充性,增加混凝 土的抗压能力。
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工作 性能。
配合比设计
我国市场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市场 应用广泛,但仍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和潜力。
结论及展望
核心竞争力
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异性能和可 靠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需求的变 化,高性能混凝土将持续创新 与发展。
技术瓶颈与创新思路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克 服混凝土施工确定混凝土的比例和 配合方式。
完整word版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
第3章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3.1 概述本标工程现浇混凝土211677m3。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高峰期浇筑强度不低于1.6万m3/月。
根据招标文件本混凝土系统设在本标左岸。
系统承担全部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生产系统按3班制生产,每天工作20小时。
系统生产三级配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80mm。
系统由拌和站、净骨料堆、水泥储罐(库)、供水、供电及外加剂车间等组成。
本系统2010年4月~2011年12月布置在左岸施工场地,2012年1月~2012年12月布置在右岸施工场地。
3.2 生产规模的确定和生产设备的选择根据月浇筑最高强度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P=Qm×Kn/(M×N)其中:Qm=16000m3/月 M=22天/月 N=20h/天,Kn=1.5由此计算出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为55m3/h。
根据上述计算,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实际生产强度大于55m3/h即可满足要求,按类似工程经验,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设备的可靠性,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本标采用一台HZS90型拌和站,设计产量90m3/h,按设备生产率65%计,其生产能力也能达到55m3/h,可以满足本标混凝土高峰期生产的需要。
3.3 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为提高拌和系统设备的可靠性,本标计划采用在国内拌和系统有名的郑州水工厂生产的拌和系统,现以HZS90拌和站进行混凝土生产系统流程设计,⑴砂石料输送流程:本标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成品骨料仓独立设置,采用装载机从成品料仓中取料,直接送至拌和系统的配料仓,经配料系统计量后,通过胶带机输送至拌和站预加料斗,进入拌制流程,砂石系统输送流程见下图。
装载机胶带机图3.3-1 水泥输送流程图37⑵水泥、粉料输送流程:本标水泥主要采用散装水泥,发包人提供的散装水泥通过散装水泥车自带的汽动输送系统至拌和站水泥罐内,再通过拌和站自带的螺旋输送机至拌和站水泥称量系统,进入拌制流程。
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同时为简化温控系统,在混凝土采用双掺工艺(即掺加粉煤灰、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达到减少水化热的目的,购置的散装粉煤灰通过运输车自带的汽动输送系统至拌和站粉料钢仓,再通过拌和站自带的螺旋输送机至拌和站粉料称量系统,进入拌制流程,水泥及粉料输送流程见下图3.3-2、图3.3-3。
(完整word版)混凝土材料英文名称
A●AbramsAbrams cone—Abrams圆筒(坍落度筒)Abrams law—Abrams定则●Admixture—外加剂→化学外加剂●Aggregate—骨料Absorption of water—吸水率Alkali-carbonate reaction—碱-碳酸盐反应Chloride—氯化物Clay—黏土combination of—结合criteria of acceptance—接受准则frost resistance—抗冻性grading—级配Los Angeles test—洛杉矶实验Maximum size and water requirement—最大粒径和需水量Mechanical properties—力学性能Moisture—含水率organic substance—有机杂质porosity—孔隙率sieve analysis—筛分分析S.S.D.—饱和面干sulphate—硫酸盐water requirement—需水量●Aggressive CO2—侵蚀介质CO2●Alite—阿利特●Ammonium salts—铵盐●Amorphous silica—无定形二氧化硅●ASR Alkali-silica-reaction in aggregate—骨料中的碱-硅反应: B●Belite—贝利特●Blast furnace cement—矿渣水泥●Bleeding—泌水concrete in floor—地板混凝土grout—水泥浆influence of steel bond—钢筋粘结的影响influence of transition zone—过渡区的影响mortar—砂浆●Bolomey●Capillary porosity—毛细管孔隙率●Capillary pressure—毛细管压力●Carbonation—碳化●Characteristic strength—特征强度●Chemical admixtures一化学外加剂Air entraining agents(AEA)—引气剂use in shotcrete—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ASR inhibitor—碱-硅反应抑制剂Corrosion inhibitors—防腐剂Classification—分类Hardening accelerators—促硬剂Hydrophobic admixtures—防水剂High-range water reducers superplasticizers—高效减水剂(超塑化剂) Retarders—缓凝剂Setting accelerators—促凝剂Use in shotcrete—用于喷射混凝土中Silanes—硅烷Shrinkage-reducing admixtures—减缩剂SRA→Shrinkage-reducing admixturesSuperplasticizers—高效减水剂(超塑化剂)Mechanism of action of—作用机理Slump loss/retention—坍落度损失/保持Multifunctional—多功能的Use in shotcrete—用于喷射混凝土中Use to increase strength/durability—用于提高强度/耐久性Use to reduce cement—用于减少水泥Use to increase workability—用于提高工作性Viscosity modifying agents—黏度调节剂VMA→Viscosity modifying agentsWater-reducers—减水剂●Cement—水泥Norms—标准Set regulator—调凝剂Setting—凝结Strength—强度●Chloride—氯化物Diffusion—扩散●Compactability—密实性●Compacting factor—密实系数●Composite cement—复合水泥●Composite Portland cement—复合硅酸盐水泥●Concrete—混凝土Deterioration—劣化Manufacture—生产Placing—浇筑Prestressed—预应力Reinforced—增强●Corrosion of reinforcement—钢筋的腐蚀Promoted by carbonation—碳化引起Promoted by chloride—氯化物引起●Cracking—开裂●Creep—徐变Basic—基本Drying—干燥Influence of creep on drying shrinkage—徐变对干缩的影响Prediction of creep in concrete structures—混凝土结构的徐变预测●Cored concrete—混凝土芯样●Curing—养护Influence of curing on durability—养护对耐久性的影响Influence of curing on concrete strength—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Membrane—薄膜Wet curing—湿养●C3A—铝酸三钙●C4AF—铁铝酸四钙●C3S—硅酸三钙●C2S—硅酸二钙●C-S-H—水化硅酸钙D●Damage→deterioration—损伤→劣化●DEF—延迟钙矾石形成●Degree of compaction—密实度In shotcrete—喷射混凝土●Degree of consolidation—密实度●Degree of hydration—水化程度●Depassivation—去钝化●Deterioration—劣化●Drying shrinkage→shrinkage—干缩→收缩●DSP一致密小颗粒混凝土●Durability—耐久性Capillary porosity—毛细管孔隙率Concrete cover—混凝土保护层Exposure classes—暴露等级Long term durability—长期耐久性E●Entrained air一引气Influence on freezing—对抗冻性的影响Influence on strength—对强度的影响●Entrapped air—夹杂气体●Ettringite—钙矾石Primary—一次Secondary—二次●Expansive agents→Shrinkage compensating concrete—膨胀剂→收缩补偿混凝土F●Fibre-inforced concrete ( FRC )—纤维增强混凝土Application of FRC一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Crack-free concrete一无裂缝混凝土Toughness of concrete—混凝土的韧性Impact strength—冲击强度In shotcrete—喷射混凝土Metallic fibre—金属纤维Polymer mini-fibre—聚合物微纤维Polymer macro-fibre—聚合物大纤维Polymer structure PV A fibres—聚合物结构聚乙烯醇纤维●Fictitious thickness一虚拟厚度●Fire endurance of concrete一混凝土的耐火性Behavior of concrete during fire一混凝土在火中的行为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during fire—高强混凝土在火中的行为Influence of the aggregate—骨料的影响Influence of the concrete cover—混凝土保护层的影响Influence of the metallic fibres一金属纤维的影响Influence of the loading in service一服役荷载的影响Influence of the polymeric fibres—聚合物纤维的影响●Fly ash—粉煤灰Beneficiation—选矿●Freezing and thawing一冻融●Füller●Füller&Thompson→FüllerG●GGBFS→slag—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矿渣●Gluconate—葡萄糖酸盐●Glucose—葡萄糖●Grout—浆体●Gypsum—石膏H●Heat—热Cracking due to thermal gradients—温度梯度诱发开裂Of hydration—水化热●Hydration—水化Of aluminates—铝酸盐的水化Of silicates—硅酸盐的水化●High-Performance Concrete—高性能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高强混凝土●Hooke law—Hooke定律K●Kiln一烧窑L●Leaching—析浆●Lightweight concrete—轻混凝土Glassification—分类Expanded clay—陶粒Lightweight aggregate—轻骨料In the Rome Pantheon—罗马万神殿Natural lightweight aggregate(pumice)—天然轻骨料(浮石)Shrinkage—收缩Structural—结构的Precast L. C—预制轻混凝土SCC L. C—自密实轻混凝土Structural L. C for ready-mixed concrete—预拌结构轻混凝土●Lignosulphonate—木素磺酸盐●Lime—石灰●Limestone—石灰石Blended cement一混合水泥●Lyse rule—Lyse准则M●Magnesium salts—镁盐●Mass concrete—大体积混凝土●Mix design—配合比设计●Modulus—模数Of elasticity—弹性模量Of fineness一细度模数●Mill一磨机●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一市政固体废物焚烧炉P●Passivation—钝化●Permeability—渗透性●Pop-out一凸起●Porosity—孔隙率Capillary—毛细管孔隙Capillary porosity and strength—毛细管孔隙率与强度Capillary porosity and elastic modulus—毛细管孔隙率与弹性模量Capillary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毛细管孔隙率与渗透性Capillary porosity and durability—毛细管孔隙率与耐久性Gel—凝胶Macroporosity—大孔孔隙率●Portland cement—硅酸盐水泥Blended cements一混合水泥European norm—欧洲标准Ferric一铁相Manufacture—生产White—白色●Powers—能源●Pozzolan一火山灰Activity—活性Industrial—工业的●Pozzolanic cement一火山灰水泥●Precast concrete—预制混凝土Steam curing—蒸养●Prescriptions on concrete structures—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Concrete composition prescriptions—混凝土组成的质量要求Concrete performance prescriptions—混凝土性能的质量要求Contractor prescriptions一对承包商的要求R●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一活性粉末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一再生混凝土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recycled aggregate (RA)一再生骨料的加工工艺Properties of RA一再生骨料的性能Contaminant products—污染物Density of RA一再生骨料的密度Water absorption—吸水率Properties of concrete with RA—含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Relaxation—松弛●Retempering—重拌合S●Segregation—离析●SCC→Self-Compacting Concrete—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自密实混凝土Architectural一装饰High strength—高强Mass concrete—大体积混凝土Lightweight concrete—轻混凝土Shrinkage-compensating—收缩补偿●Setting—凝结●Shrinkage—收缩Drying shrinkage—干缩Influence of aggregate on drying shrinkage一骨料对干缩的影响Influence of high range water reducers on drying shrinkage—高效减水剂对干缩的影响Influence of workability on drying shrinkage一工作性对干缩的影响Prediction of drying shrinkage in concrete structures—混凝土结构干缩的预测Plastic shrinkage—塑性收缩Standard shrinkage—标准收缩●Shrinkage-compensating concrete—收缩补偿混凝土Expansive agents—膨胀剂Combined use of SRA and expansive agents—减缩剂和膨胀剂的结合应用Lime-based expansive agents—石灰基膨胀剂Sulphoaluminate-based expansive agents—硫铝酸盐基膨胀剂Application of shrinkage compensating concrete—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应用Joint-free architectural buildings—无缝装饰建筑Joint-free industrial floor一无缝工业地板Repair of damaged concrete structures—损坏混凝土结构的修补Expansion of specimen vs. that of structure—试件的膨胀与结构的膨胀Restrained expansion—约束膨胀SCC shrinkage-compensating concrete—自密实收缩补偿混凝土●Shotcrete—喷射混凝土ACI recommendations—ACI建议Bond of shotcrete. to substrate—喷射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Chemical admixtures in—喷射混凝土的化学外加剂Alkali-free accelerators—无碱促进剂Sodium silicate accelerators—硅酸钠促进剂Composition of一喷射混凝土组成Fibres in—喷射混凝土的纤维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喷射混凝土Influence of steel bars on—配筋的影响Mineral additions in—矿物掺合料Nozzelman喷枪操作工Rebound—回弹●Sieve analysis—筛分●Silica fume—硅灰Silica fume in high strength concrete—高强混凝土中的硅灰●Slag—矿渣Cement—矿渣水泥●Slump—坍落度Slump loss—坍落度损失●SRA→Shrinkage Reducing Admixture in Chemical Admixtures-一化学外加剂中的减缩剂●Standard deviation一标准差●Steam curing—蒸养●Steel-concrete bond—钢筋-混凝土的粘结●Strength—强度Characteristic一特征强度Class of cement—水泥的强度等级Class of concrete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ompressive—抗压强度DSP concrete—细颗粒密实混凝土Flexural—抗折强度High-strength concrete—高强混凝土Influence of compaction on一密实性对强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cement on concrete一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concrete—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transition zone on—过渡区对强度的影响Of cement paste—水泥浆的强度Of cored samples一芯样的强度Of specimens—试件的强度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Tensile—抗拉强度●Stress—应力Compressive—压应力Flexural—弯曲应力Tensile一拉应力●Sulphate attack—硫酸盐侵蚀●Superplsticizer→Chemical. admixtures—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化学外加剂T●Temperature—温度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concrete strength—温度对强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site organization—温度对现场浇筑的影响Placing in summer time一夏季浇筑Placing in winter time一冬季浇筑●Thaumasite—硅灰石膏●Thermal gradients—温度梯度●Transition zone—过渡区V●Vebe—维勃●Vibration—振动W●Water—水And workability—水与工作性And strength.一水与强度Addition on job site一水的现场添加●Water-cement ratio—水灰比●Workability—工作性And consolidation—工作性与密实性《A Novel Cable-Enhanced, Wire-Mesh Reinforcement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to Improve Its Properties》。
(完整word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13高性能混凝土资料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浅析建伟王禄(第二公路工程局直属项目事业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定义、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关键词:高性能、高工作性、胶凝材料、水胶比、电通量1概述成绵乐客专项目是西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代表了新一代高速铁路的技术,铁路均要求必须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成本最低。
因此,采用合理、优化的高性能配合比与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在现场的施工质量是修建铁路百年大计至关重要的条件。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要求混凝土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及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
高工作性指的是混凝土的施工可操作性,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棍度、粘度、含砂率、泌水率等,要求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及其损失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混凝土棍度较好,粘度适中,含砂率为最佳,混凝土无泌水等,达到以上要求的为高工作性;高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混凝土初始控制为混凝土的有效含气量、水胶比等,要求混凝土有符合设计各种混凝土地址环境的低水胶比,较高的密实程度,保证混凝土能经受各种各样因素作用后的质量。
检测指标为混凝土电通量、混凝土抗冻性,抗裂性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是保证结构实体的最终质量。
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试验室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在胶凝材料中采用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3种材料,粗集料为了保证合理的级配并结合实际拌合站情况采用两级配,细集料要求采用II区中砂,采用较少的用水量,通过参加高性能聚竣酸减水剂来达到减水效果,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主要采用各“材料填隙原理”,把各种材料按照比例组合起来达到各种等级强度的最紧密的结构实体。
一般步骤,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计算水胶比,然后根据施工工艺选取用水疑,高性能混凝土每方混凝土用水量一般选择在140-155kg,根据用水量及水胶比确定胶凝材料用量,根据各种胶凝材料的质量、单价确定各材料的比例,计算最优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推广)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改扩建筹建处马洪忠2013年12月沧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推广一高性能混凝土简介1 定义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由于各自认识、实践、应用范围和目的要求存在差异,对高性能混凝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我国著名混凝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在其与廉慧珍教授合著的《高性能混凝土》中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掺和料和高效外加剂。
这一定义目前已被我国工程界广泛接受。
2 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使用寿命要长,对于一些特殊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并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其耐久性。
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因此可以说,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为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员带来无穷的好处:◆对业主或用户——因耐久性好,工程安全使用期延长,可减少维修费,保证安全,这实际上是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降低能耗、料耗,利用工业废渣、减少噪声污染,对环境有利,并消除不安全感。
◆对施工者——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促进工程施工进度。
◆对设计者——减小断面,减轻结构自身重量,增加使用空间,取得明显的节约效果。
便于建筑艺术与灵活性的发挥。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3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和联系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混凝土,无论从原材料组成、结构、生产制造工艺到性能要求,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见下表。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与联系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主要设计指标,配合比设计不仅要考虑强度等级的要求,还要考虑耐久性能的要求,这是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根本区别。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应根据结构设计基准期、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配、调整、试件检测和试浇筑后确定,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施工工艺、环境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选定备用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应按以下流程图进行:1 一般要求1.1 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参数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基准期、所处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确定。
1.2 混凝土中应适量掺加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
1.3 混凝土中应适量掺加能够提高混凝土性能的高效减水剂,尽量减少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含气量要求大于或等于4.0%的混凝土应同时掺加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引气剂。
1.4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最小浆骨体积比原则设计。
1.5 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总中的总碱含量一般不应超过3.0kg/m3。
混凝土的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碱含量之和。
其中,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量计算。
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磨细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磨细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
1.6 混凝土的最大氯离子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1.7 混凝土的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
2 参数要求2.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水胶比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2.2 不同环境作用下,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宜满足下表要求。
2.3 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和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一般情况下宜满足下表要求。
2.6 混凝土的浆体体积应满足下表要求。
3 配合比设计3.1 首先根据混凝土工作性、设计强度和耐久性指标要求,结合工程上所选水泥的性能、外加剂的性能,初步确定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的种类及掺量、外加剂的掺量、水胶比和砂率,并计算出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矿物掺和料用量、用水量以及外加剂的用量。
3.2 采用体积法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砂、石用量,确定基准配合比。
1212,1p p w c a s gw c p p a m m m m m V αρρρρρ⎡⎤=-+++++⎢⎥⎢⎥⎣⎦ (1),s s g m s m V S ρ=……………………(2) ,(1)g s g m g m V S ρ=- (3),s g V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的绝对体积,m 3;w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c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1p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和料1用量,kg ; 2p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和料2用量,kg ;a m ——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用量,kg ; s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砂子用量,kg ;g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用量,kg ;α——混凝土含气量,m 3;m S ——体积砂率;w ρ——水的密度,kg/m 3; c ρ——水泥的密度,kg/m 3;1p ρ——掺和料1的密度,kg/m 3;2p ρ——掺和料2的密度,kg/m 3;a ρ——外加剂的密度,kg/m 3;s ρ——砂子饱和面干的密度,kg/m 3;g ρ——石子饱和面干的密度,kg/m 3。
3.3 核算单方混凝土的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是否符规定,核算浆体比是否符规定。
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调整基准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4 按上述确定的配合比拌和混凝土,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和凝结时间等。
若试验值与要求值存在差别,可适当调整砂率和外加剂用量,直至调配出拌合物性能、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试拌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在20 L 以上,且不少于搅拌机容量的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物性能检验项目和有害物计算项目3.5 将上述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料掺量、砂率和水胶比略作调整,重新按上述步骤计算并调整出3个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按规定的项目对这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进行检验。
3.6 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上述试验结果满足要求的配合比中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理论配合比。
3.7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式搅拌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根据实测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求出校正系数,以便对试验室理论配合比进行校正(即以理论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即得到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
校正系数按公式(4)计算:校正系数= 实测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室理论配合比拌和物表观密度 (4)三、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3.1 水泥应选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为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要求。
3.2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粉煤灰或矿渣粉。
粉煤灰或矿渣粉可单掺使用,也可复掺使用。
粉煤灰和矿渣粉复掺使用时,应对粉煤灰和矿渣粉进行分别采购、检验、存放和计量。
当使用其它新型掺和料时,应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专题试验研究并经审定通过后方可使用。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要求。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要求。
3.3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要求。
(1)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为3.0~2.3的中砂。
当采用细度模数为3.7~3.1的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2~1.6的细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2)如发现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其能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3)砂中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否则在混凝土试配时应扣除超出限量的石子部分,并计入粗骨料。
(4)砂的级配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加工复配处理,否则不得使用。
3.4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要求。
(1)粗骨料应选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各级配碎石的比例关系应根据混合后级配连续和紧密孔隙率最小的原则确定。
(2)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3)各级配碎石应混合成连续粒级后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
3.5混凝土外加剂应选用质量稳定、且与选用水泥及矿物掺和料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的产品。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3.6混凝土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地表水或自备深井水时,水质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3.7混凝土膨胀剂应选用符合要求且对混凝土工作性影响较小的产品,不得使用高碱膨胀剂(总碱量超过膨胀剂质量0.75%)或以铝粉未膨胀源的膨胀剂,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应根据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要求经试验后确定。
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四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及检测技术4.1耐久性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确定。
一般情况,桥涵下部结构所处的环境为碳化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上部结构所处的环境为碳化环境。
不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4.2 检测技术1 拌和物性能的检测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和凝结时间试验按GB/T 50080-2002检验,匀质性试验按GB/T 9142-2000检验。
2 力学性能的检测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按GB/T 50081-2002检验。
其中,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