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初中民族文化教案
![初中民族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27e64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3.png)
初中民族文化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差异,增强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2. 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差异,增强民族团结。
四、课堂互动1. 开展民族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五、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我国民族分布特点1. 大散居:各民族分布广泛,相互交错。
2. 小聚居:各民族在特定地区形成相对集中的居住格局。
3. 交错杂居:各民族在同一地区相互交织,共同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处理民族差异问题上,仍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541b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2.png)
民族团结少先队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民族团结教育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差异,促进民族团结。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三、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五、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知识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和差异。
3. 情景模拟(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假设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差异。
4.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团结绘画、民族团结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支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民族团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决心。
6.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次活动,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下节课向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积极引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活动主题:共同繁荣七、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繁荣的含义,认识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对国家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建设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共同繁荣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八、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着重介绍各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和特色。
五个认同教案教案初中
![五个认同教案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f47e9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8.png)
五个认同教案教案初中课程背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对自己拥有深厚的民族认同感,这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
为此,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文化、历史、民族、国家及社会制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 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的历史,理解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独特性。
3. 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的民族,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 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的国家,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5. 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的社会制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1.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2. 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独特性。
3. 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相互依存性。
4. 中国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
2.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特点。
3.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相互依存性。
4.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5.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民族、国家及社会制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30分钟)1. 文化:教师通过PPT或文章,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记录和思考。
2. 历史:教师通过PPT或文章,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独特性。
幼儿园关于民族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民族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70e75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e.png)
幼儿园民族教育教案简介民族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民族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其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和活动,帮助幼儿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目标•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培养其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增进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各种手段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1.民族风情展示在教室内或多功能厅内设置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美食等展示。
幼儿可自主探究、体验和品尝,同时老师引导幼儿聆听民族音乐和故事,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五彩缤纷的中国通过介绍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让幼儿了解中国各地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活动中还可以进行手工制作、绘画、舞蹈等创意活动,表达对各地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3.唐诗三百首启蒙通过适当引导,让幼儿逐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部分唐诗进行教学和解读,同时也可以和幼儿一同创作诗歌。
4.民族节日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和民族节日,安排相应的庆祝活动。
幼儿可以学习和体验各种民俗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感受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听说教学法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听懂并说出有关民族文化和习俗的知识。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手势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和体验民族文化,如“猜灯谜”、“画地为牢”、“跳高山舞”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如品尝民族美食、绘制民族图案、制作民族手工等。
实践教学法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
策略1.让幼儿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倾向,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班会教案: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养方案
![班会教案: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244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f.png)
班会教案: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养方案一、教案背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本教案旨在通过班会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心态。
3.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国家历史教育:通过讲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经历的风雨历程,感受国家的发展壮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国家文化教育:介绍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让学生领略国家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
3. 国家制度教育:讲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制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5. 国家安全教育:普及国家安全知识,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国家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认知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国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责任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国家认同感相关的教材、读物,为学生提供权威、可靠的研究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与国家相关的历史、文化、新闻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源:播放与国家相关的纪录片、影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九年级政治全册 2.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全册 2.2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733dda5e9856a571260f7.png)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课程标准要求】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对某校中学生关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项调查: 5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28%的同学支持外来文化、20%的同学支持与赞同民族传统文化。
这说明了什么?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板书)讲授新课:(一)、你我共织中国结课堂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地位——产生——特点——意义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中国印——舞动的的含义1、中国特点、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
(最主要的一点)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X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江苏省沭阳县银河学校初中部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沭阳县银河学校初中部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3199a63b3567ec112d8a70.png)
某某省沭阳县银河学校初中部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第1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年级学
科
课题备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能力目标: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
重难点 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2.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课时1课时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节贴福字、窗花等图片导入
欣赏阅读:引导学生欣赏课本P23中的中国结图案,阅读相关文字。
设疑导思:为什么中国结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讨论并归结: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会有情
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同时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1.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
地位——产生——特点——意义
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
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2.除了中国结之外,还有哪些体现认同感的民族文化?
归结:如2008年奥运会会微”、“福娃”等。
感悟:2008年奥运会会微“中国印·舞动的”的含义。
分组讨论,点拨归结。
个性空间。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教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c557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d.png)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色基因的核心概念和精神实质。
(2)掌握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2)如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价值。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遗址、传统文化展览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红色革命的视频片段,如红军长征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问学生对红色革命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红色基因的内涵。
2、讲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和重要意义(1)解释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财富,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等。
(2)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如刘胡兰、董存瑞等,让学生深刻体会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意义。
3、介绍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1)讲解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如春节、端午节、京剧、书法、儒家思想等。
(2)分析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探讨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基因是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红色基因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初中政治五个认同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五个认同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ac0531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1.png)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五个认同”的含义,包括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五个认同”的具体内容。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五个认同”。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五个认同”的意义。
2. 将“五个认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五个认同”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a.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讲解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
b.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讲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
c.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讲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e.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实践成果,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2.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五个认同”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如何践行“五个认同”。
a.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国旗、国徽,维护国家尊严。
b. 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c.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d. 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eb8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7.png)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完成有关民族文化的实践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民族风土人情:以具体民族为例,讲解其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特点,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4. 讨论尊重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5. 小组合作实践:让学生分组完成有关民族文化的实践任务,如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学习民族舞蹈等,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体验。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民族文化的资料,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时的表现。
4.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及成果。
增强文化认同教案 初中
![增强文化认同教案 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0dd21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b.png)
增强文化认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包括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2. 地方特色文化介绍:以学生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为主。
3.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认同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包括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教师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具体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增强文化认同的感悟文章。
2. 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搜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实践成果,交流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课后作业:通过阅读学生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增强文化认同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小学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c56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2.png)
小学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传统文化,如诗词、书画、戏曲、传统节日等。
2. 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成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借鉴。
5. 总结: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
2.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频。
2. 图片资料: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图片。
3. 案例资料:成功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案例。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保证讲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在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4.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九、教学难度中等十、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资料2. 视频播放设备3. 投影仪。
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bab4420029bd64793e2c4d.png)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一中九年级政治全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新人教版学科政治课题执教时间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框强调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一方面把自己情感同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另一方面直面外来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多的是口头上的,口号上的,很难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对待外来文化也因为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认识上有所偏差,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具体途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应当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3.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
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策略通过课件中对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学难点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教师:看下面的几张图片,说出这是在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
在这些节日里,你的家庭都有哪些习俗。
教师:为什么只要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存在?(澳大利亚华人舞狮庆春节、纽约华人在端午节进行包粽子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由看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探索新知教师:风雨同舟,同舟共济2002年9月23日,台湾发生强烈地震。
清晨7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个捐款箱。
这是由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倡议的。
倡议书写道:“台湾地震灾情严重,两岸心连心,希望我们通过捐款活动使台湾同胞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这一倡议立即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解囊。
1998年祖国大陆遭遇特大水灾,台湾同胞感同身受,慷慨解囊,与香港同胞共同发起“一江热血向东流”大型募捐晚会,激动了亿万大陆同胞和海外华夏儿女的心。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4a84c65ce05087732134d.png)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一、教课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2、学科:苏人版思想道德3、课时: 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资料。
(2)采集中国结、中国印·飞舞的北京、福娃的有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籍 P25 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争辩会的资料。
二、教课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三、教材剖析第二课一共包含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广博精湛》、《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在此以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长,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
所以,本框题在第二课中拥有不容忽略的重要地位。
教课要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教课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四、教课假想充足利用搜寻,联合实质教教事例,充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敬学生的发展,显现学生的个性,达成本课的教课目的。
【教课方法】:事例教课、多媒体显现、小组议论、争辩法、合作研究。
【教课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五、教课过程:第一环节:媒体资料,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现):【百度搜寻】设问:同学们在今日上课以前,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你知道此中的含义吗?多媒体显现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图片。
(意在创造讲堂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感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对民族文化的认可。
)学生讲话:(略)。
教师评论: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有男装一款, 5 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
服饰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到文化展此刻世界的舞台上。
作为中华子女,时辰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牢牢相联,要认可本民族的文化。
(引入并出示课题)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第二环节:剖析资料,升华感情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多媒体显现:中国结、中国印·飞舞的北京、福娃图片设计企图:经过这三幅图片剖析此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味,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可感。
幼儿园大班《民族》教案——了解家乡文化
![幼儿园大班《民族》教案——了解家乡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3b79e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d.png)
民族文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感,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以幼儿园大班《民族》教案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民族文化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能够正确地表述;2.通过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3.通过音乐、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幼儿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我们的祖先——祖先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祖先的故事和历史可以帮助幼儿在情感上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
2.传统乐器——让幼儿了解我们民族特有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民族服饰——让幼儿认识我们民族特有的服饰,如汉族的汉服、蒙古族的长袍等,让幼儿感受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
4.民族舞蹈——让幼儿了解我们民族特有的舞蹈,如蒙古族的草原舞和藏族的扎西格勒舞等,让幼儿在音乐和舞蹈的配合下,感受舞蹈的美妙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熟悉的民歌、民谣等音乐,让幼儿先感受到民族文化在音乐方面的特长之处,引导幼儿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好奇心。
2.学习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故事等方式,讲述我们祖先的故事和历史,让幼儿了解祖先的功绩,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在情感上更好地认知文化。
3.学习传统乐器教师可以让幼儿了解几种传统的乐器,并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去感受乐器所带来的音乐和文化体验。
4.学习民族服饰教师可以让幼儿认识几种不同民族的服饰,并让幼儿参加游戏和活动,如化妆、打扮等,让幼儿在体验中了解不同文化服饰的文化特点和故事。
5.学习民族舞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民族特色的舞蹈,让幼儿在音乐的带领下跳起来,感受舞蹈的美妙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6.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总结,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坚定文化自信教案
![坚定文化自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463d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e.png)
坚定文化自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2. 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文化自信;2. 掌握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知识讲解;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2. 让几位同学回答问题,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2. 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文化问题,如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失去传统文化等;3. 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舌尖上的中国”等;2. 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精神;3. 让学生就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第四步:小组讨论(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话题,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2.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对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解”的文章;2. 要求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等不同场合中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态度;2.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3. 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幼儿园汉族文化教案小班
![幼儿园汉族文化教案小班](https://img.taocdn.com/s3/m/3a9ea2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5.png)
幼儿园汉族文化教案小班
教育目标
1.让孩子了解汉族的历史和文化
2.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环节
热身活动
在教室内放置汉字卡片,孩子们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按照顺序排列出所有的汉字。
讲解汉族历史与文化
通过PPT展示、故事讲解等多种形式将汉族的历史文化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汉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传统手工制作
让孩子们进行传统手工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汉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字认知
引导孩子分辨、识别、书写汉字,并通过画画、唱歌等形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汉服展示
让孩子自由穿上汉服,展示自己的汉服搭配,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孩子们对汉族文化的认识。
课堂评价
教师采用轮流评价、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从而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汉族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族文化。
大班幼儿园爱我中华教案
![大班幼儿园爱我中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a3a2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d.png)
大班幼儿园爱我中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2.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情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民族服饰系列课程2.传统民乐系列课程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三、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情感。
2.引导幼儿探索中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1.激发幼儿的兴趣。
2.如何提高幼儿的文化认知水平和品格水平。
五、教学方法本次活动将开展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研究性学习法。
六、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民族服饰系列课程时间安排:15分钟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1.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图片和视频。
2.教师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
3.带领幼儿模仿穿着汉服的动作。
效果评价:1.幼儿能够听懂汉服的概念,分类,能用语言描述汉服的特点。
2.幼儿在模仿穿汉服的动作过程中,能自觉用汉服的姿态表演。
第二节课:传统民乐系列课程时间安排:15分钟教学内容:了解中华传统乐器,了解中华传统音乐1.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的图片和视频。
2.教师介绍中华传统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3.播放古筝、京胡、以及其他乐器的音乐,听完后开展简单评价。
效果评价:1.幼儿能够了解到有关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知识。
2.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中华传统音乐,培养兴趣和爱好。
第三节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课程时间安排:20分钟教学内容:讲解民间故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1.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2.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宣扬七十二家房房有启蒙,10种风水如何判断吉凶测量吉凶大小和其他的知识。
3.游戏: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游戏,如陀螺,抛绳,打陶鼓等等。
效果评价:1.幼儿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实质和内涵。
2.幼儿能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体验和生活方式。
增强民族意识教案
![增强民族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e4fe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e.png)
增强民族意识教案引言: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不仅有助于加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概念:通过介绍民族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确民族的概念。
2.认识自己的民族:通过家访、家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来源和文化传承。
3.学习民族历史:通过讲授民族历史、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
4.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展示民族传统服饰、学唱民族歌曲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
5.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开展跨民族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助与友爱。
二、教学内容:1.民族概念的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2.家访和家谱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访,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鼓励学生撰写家谱,了解自己的家族传承。
3.民族历史的讲授: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小组分享等,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和代表性人物。
4.民族传统服饰展示:学生自愿带来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进行展示,并解释服饰的寓意和文化背景。
5.学唱民族歌曲:教师选取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带领学生学唱,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
6.跨民族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文化展示、民族体育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友谊。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组织家访和家谱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2.讨论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3.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展示、学唱、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文化,增强其对民族的认同感。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分享心得等。
树立文化自信教案设计意图
![树立文化自信教案设计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6c3bfb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c.png)
树立文化自信教案设计意图教案标题:树立文化自信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了解和欣赏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和对话,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智慧,学生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为未来的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教案设计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之前,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图片、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环节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族传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第三步:比较与对话(20分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和对话。
可以通过展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交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第四步: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介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和谐、孝顺等。
通过故事、诗歌、影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第五步:文化展示与交流(2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创造。
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舞蹈、演唱民歌、展示手工艺品等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加深对各自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排斥外来文化
第三步:学生辩论:(略)。
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让我们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对待我国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我所用。
(1)请学生代表说出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2)请你谈谈看到这些照片的感想,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愤怒或激动呢?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第四步:总结过渡: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讨论,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命运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国家安危时,我们会同仇敌忾;国家昌盛时,我们会共贺同庆,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清明、端午节、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何意义?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引导。)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出现了民间艺人消失、民间艺术衰微的现象。这要求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兴趣,以自己的能力让我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你我共织中国结—-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
情为祖国动—-爱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直面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更多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二、教学课题: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第二课一共包括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因此,本框题在第二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活动四:直面外来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我们身边的外来文化,感悟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生辩论,让学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第二步:学生辩论——
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的的引用相应的图片和课件,三番五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了和谐对话。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小组合作的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真谛。
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环节:分析资料,升华情感
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多媒体展示: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幅图片分析其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材料,激发学生对无形遗产(戏曲、剪纸等)的兴趣,增强保护无形遗产的意识,落实保护无形遗产的行动。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组织学生分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
(1)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你有何看法?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苏人版思想品德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资料。
(2)收集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的相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本P25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辩论会的材料。
4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了辩论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短,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角色中去。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能力题的训练。
活动三:保护民族文化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
材料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活国大使馆
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的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愤怒,激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这都是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请你说一说,这三幅图片的含义。
(2)请说出福娃的五个小伙伴的名称,并说出他们各自代表的精神。(为第三课时《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做准备)
(3)每组选出代表说出对福娃祝福的一句话。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引导,并给予对准备充分的肯定。)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和寻常百姓,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下,勇敢地扞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情为祖国动。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辩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媒体,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意在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有男装一款,5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服装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特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作为中华儿女,时刻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联,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引入并出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