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潜在危险或不确定性因素。
医疗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管理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下面是一份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方案:一、医疗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1.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利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全院医疗过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开展风险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人员开展风险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并学习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3.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对患者的损害。
4.优化医疗流程:医院应对医疗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医疗风险事件的管理和应急响应:1.建立医疗风险事件管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事件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风险事件,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开展医疗风险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医院应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医疗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三、医疗风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1.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分析和管理医疗风险信息,及时报告和反馈医疗风险情况,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医疗风险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医院应加强医疗风险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进医疗风险管理的实施。
3.健全医疗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医疗风险事件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增强患者和公众对医院风险管理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引言概述: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本文将介绍医疗风险管理的四个关键方面,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医疗人员培训、医疗过程规范和医疗事故应急处理。
一、医疗设备管理:1.1 设备采购与验收:医疗机构在采购设备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1.2 设备维护与保养: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校准,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设备故障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警,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设备故障记录和分析制度,总结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二、医疗人员培训:2.1 专业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疗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临床指南和操作规范等,以确保医疗人员具备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2.2 沟通与团队合作培训:医疗人员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培训,培养医疗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效率和减少误操作的风险。
2.3 专业道德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专业道德培训,强调医疗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医疗过程规范:3.1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的诊疗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责任人。
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路径,减少医疗操作的随意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2 手术安全管理:手术是医疗过程中高风险的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后的病情观察等。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二、医疗风险识别1. 诊断风险:误诊、漏诊、延误诊断等。
2. 治疗风险:手术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不当等。
3. 护理风险:护理差错、坠床、跌倒、压疮等。
4. 感染风险: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药物耐药等。
5. 医疗设备风险: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修不当等。
6. 医疗文书风险:病历书写不规范、篡改病历、丢失病历等。
7. 医患沟通风险: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知情同意不充分等。
8. 法律法规风险:违反医疗法规、医疗纠纷处理不当等。
三、医疗风险评估1. 定期开展医疗风险排查,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
2. 运用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危害分析等工具,对医疗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3.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医疗风险预防与控制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2. 制定完善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活动合规、有序开展。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4.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5. 强化医疗文书管理,确保病历书写规范、保存完整。
6.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7. 开展医疗安全监测,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8.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10.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五、医疗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1. 建立医疗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反馈风险信息。
2. 对高风险环节和部门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以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和意外情况,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误诊等。
一、医疗风险评估与监测1.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对医疗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2.建立医疗风险监测系统,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风险。
二、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医疗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等。
2.制定医疗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三、医疗人员培训与管理1.加强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医疗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2.建立医疗人员培训体系,对医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医疗设备管理1.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医疗过程管理1.建立医疗过程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服务的流程和规范、医疗记录的管理等。
2.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六、医疗纠纷处理1.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包括纠纷的调查、协调和解决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2.加强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及时解决纠纷,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七、医疗事故应急管理1.建立医疗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包括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2.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及时处理事故,减少损失和伤害。
八、医疗风险信息公开1.建立医疗风险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医疗风险信息,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2.加强对医疗风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为医疗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一、引言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医院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加强医疗安全:预防医疗差错,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3.提升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水平。
4.优化医疗流程:完善医疗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医疗风险。
三、原则1.预防为主:在医疗活动中,预见潜在风险,采取措施提前防范,避免风险的发生。
2.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
3.全员参与: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医疗风险管理,形成合力。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风险管理水平和效果。
四、医疗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通过病史询问、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情况,识别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3.风险处理: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监测、完善医疗设施等。
4.风险评价:对风险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管理策略。
五、具体措施1.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如诊疗规范、用药指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
3.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水平:更新和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4.加强医疗监测:对高风险患者、手术、药物使用等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生效日期:修订日期: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笼统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
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
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分类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____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____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____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医疗风险管控方案
医疗风险管控方案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医疗风险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也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医疗风险管控方案至关重要。
一、医疗风险的定义与分类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患者遭受损害或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医疗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技术风险这主要包括医疗操作失误、手术并发症、诊断错误等。
例如,医生在手术中误伤重要组织或器官,或者由于诊断不准确导致治疗方案错误。
2、医疗管理风险包括医疗流程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不当、医疗质量管理不善等。
比如,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医疗设备维护不及时影响使用。
3、医疗伦理风险如医患沟通不畅、患者隐私泄露、医疗决策违背伦理原则等。
例如,医生未充分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导致患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4、医疗法律风险涉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不当、违反医疗法律法规等。
比如,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导致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二、医疗风险的成因1、人为因素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医疗质量,从而导致医疗风险。
例如,医生疲劳工作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2、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尽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和不确定性。
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尚不完善,这也会带来风险。
3、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都会引发医疗风险。
4、患者因素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复杂程度、依从性等也可能导致医疗风险。
例如,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改变治疗方案。
三、医疗风险管控的目标1、保障患者安全这是医疗风险管控的首要目标,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2、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减少风险,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3、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稳定运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保障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流程(3篇)
第1篇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任。
然而,在医疗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建立健全医院风险管理制度,对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院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医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医院风险管理制度流程1. 风险识别(1)成立风险管理工作小组。
由医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医护人员等组成,负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和监督。
(2)收集信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风险点。
(3)识别风险。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医院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析,确定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级。
2. 风险评估(1)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
(2)收集风险评估所需数据。
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等方面数据。
(3)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方法,对医院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高风险、中风险等级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
(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3)监督执行。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 风险沟通与培训(1)建立风险沟通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工作会议、开展风险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2)开展风险培训。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开展针对性的风险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加强风险信息共享。
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
5. 风险监测与预警(1)建立风险监测体系。
通过设立风险监测岗位、开展风险监测活动等方式,对医院风险进行实时监测。
(2)制定风险预警标准。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制定风险预警标准,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范文1.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各科室行使相应管理职权。
2.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有。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等,医务部、护理部、共同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不定期的向医院领导反馈医院医疗安全的现状,提供警示作用的医疗安全信息。
3.医院检验室必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4.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5.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要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4.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6.上班时检查科室有无异常,下班前关闭好门窗。
有不安全现象应立即报告医院负责人。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将有效地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利益,提高医院声誉。
二、医院风险识别与评估1. 建立医院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医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利用专业工具和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这将有助于医院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
2. 风险评估的指标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指标和标准,如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医院的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三、医院安全管理责任体系1. 建立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应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主任,负责医院的安全工作。
委员会成员应涵盖医疗、护理、药学、质控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以确保多方面的参与和协调。
2. 确立责任分工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对医院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解决医院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风险管控方案
医疗风险管控方案一、医疗风险的分类和来源医疗风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感染、医疗纠纷、医疗设备故障等。
这些风险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1、人为因素医务人员的疏忽、疲劳、专业知识不足、沟通不畅等都可能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例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遗漏重要的症状或体征,护士在给药时出现错误等。
2、系统因素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流程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等系统问题也会增加医疗风险。
例如,医院的排班制度不合理导致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等。
3、患者因素患者自身的病情复杂性、不配合治疗、隐瞒病史等也可能引发医疗风险。
例如,患者在手术后不遵守医嘱,擅自活动导致伤口裂开。
4、外部环境因素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医疗服务产生影响,从而带来风险。
二、医疗风险的识别要有效地管控医疗风险,首先需要准确地识别风险。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病历审查定期审查患者的病历,查找可能存在的医疗差错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2、事件报告建立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机制,鼓励他们及时报告在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
3、患者反馈重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
4、同行评议组织同行专家对医疗过程进行评议,发现潜在的风险和不足之处。
三、医疗风险的评估在识别出医疗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风险的严重程度根据对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例如,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风险为高级别,导致患者轻度伤害的风险为中级别,对患者影响较小的风险为低级别。
2、风险的可能性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经常发生的风险可能性较高,偶尔发生的风险可能性较低。
3、风险的可预防性分析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发生的难易程度,可预防性高的风险应优先处理。
四、医疗风险的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评估结果的医疗风险,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 .doc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_共10篇范文一: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
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
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
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
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1、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____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____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范文(五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范文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分析、评估、处理和监控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保障医疗安全。
依据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医疗风险识别与监测范围(一)临床⒈推诿、延误救治;⒉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⒊重点病人管理不到位;⒋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病人;⒌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⒍超权限、开展诊疗或擅自改变____讨论诊疗方案;⒎各种医疗意外;⒏非计划再次手术;⒐重大、疑难、复杂、危重等手术未经术前讨论和审批;⒑病人身份识别错误或手术部门、方式错误;⒒麻醉、护理、手术和各种有创诊疗的严重并发症;⒓使用药品、剂量、剂型、浓度错误;⒔急救药品、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失效;⒕无执业资格独立从事一切诊疗活动。
(二)医院感染⒈重大、特殊的医院感染(传染病院内扩散);⒉多重或广泛耐药菌株感染;⒊消毒、隔离、预防违规。
(三)医技部门⒈“危急值(像)范围”检查结果;⒉医学标本错误、缺失,不能正常检测;⒊医用试剂或材料不合格,保管不当。
(四)药剂⒈处方、医嘱(剂量、剂型、浓度、用法、禁忌症等)错误,调剂差错;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⒊药物存放不当,效期已过。
(五)仪器、设备、器械⒈医疗仪器、设备运转异常;⒉医用器械使用不正确;⒊医用耗材、内置物不合格。
(六)医患矛盾⒈医疗损害争议;⒉医疗质量投诉、医疗纠纷;⒊患者满意率明显下降;⒋患者占床不出院,高额医疗费拖欠。
(七)后期保障⒈供电、供气、供水故障;⒉防滑跌未禁示或未采取措施;⒊应急逃生通道不畅或设施失效;⒋其它不良事件。
二、医疗风险报告与分析评估(一)风险报告医疗风险信息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自我查找、同事提醒、科室自查和医院各职能部门对医疗风险因素监查,院领导查房等方面。
各科室、各岗位对发现存在的医疗风险情况,应通过局域网“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或电话,即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或/和分管领导,夜间、节假日先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根据情况与相应部门联系。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标题: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引言概述:医疗风险管理是医疗机构为降低医疗事故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效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1.1 制定医疗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医疗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操作步骤。
1.2 设立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医疗事故。
1.3 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二、加强医疗人员培训和教育2.1 提高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使其能够识别和应对医疗风险。
2.2 推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鼓励医疗人员及时报告医疗事故,以便及时处理和总结经验。
2.3 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3.1 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的购买、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3.2 强化药品管理:加强药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管理,避免药品误用和过期。
3.3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和药品的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四、加强患者安全管理4.1 提高患者知情权:加强患者知情权的保护,让患者充分了解医疗过程和风险。
4.2 加强患者投诉处理: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改进医疗服务。
4.3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五、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5.1 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责任分工。
5.2 进行医疗事故演练:定期组织医疗事故演练,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医疗风险可能给医院带来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甚至法律风险。
因此,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
二、医疗风险的分类1.临床风险:包括手术失误、用药错误、护理失误等。
2.意外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火灾、电力故障等。
3.管理风险: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
4.法律风险:包括医学纠纷、职业责任等。
5.信息安全风险:包括患者隐私泄露、病历数据丢失等。
三、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整个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通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风险预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风险预防:a.提高员工培训水平:每位医务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b.安全设施建设:医院应加强建筑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的管理。
c.审核医疗文件:医院应对医疗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准确、完整、安全。
d.预防医疗感染: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器械消毒等。
4.风险应对: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医院应及时进行应对,减少损失和影响。
a.建立应急预案:医院应建立定期演练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b.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防止风险扩大化。
c.整改措施:根据风险的原因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避免类似的风险再次发生。
d.合理利用保险:医院应购买合适的保险,以减少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
四、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的评估和改进1.定期风险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2.反馈机制:建立医院内部的风险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风险事件。
3.经验总结与分享:医院应建立经验总结与分享的机制,将之前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案例,供其他医院借鉴和学习。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5篇)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
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特制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风险定义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不安全事件、并发症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等。
二、建立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的组织机构l.医疗风险评估和防范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护理、管理、药剂、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保卫等。
2.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医疗风险评估、建立常规的医疗风险种类、确定每一类风险的具体危险因素、确定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优先级的医疗风险事件,采取有效、动态的医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三、医院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处理原则“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重在预防”l.通过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活动过程。
(l)完善诊疗护理常规、收治标准,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促进诊疗规范管理。
(2)加强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完善手术分级管理、手术授权和再授权机制,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重大手术审批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对个人技术实行准入管理,提高手术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管理。
(3)实施首诊负责、完善急诊分流制度,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完善重危病人的转送流程,为病人提供连贯的医疗服务。
(4)规范药物使用流程,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5)完善院内感染各项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定重点院感监测项目的sop。
(6)落实病人安全目标各项制度,加强患者入院坠床/跌掉风险评估、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安全核查、病人身份确认、高危险药品管理、危急值管理、病人安全转科转院等。
(7)落实病人转科、转院、出院计划制定等制度,确保安全。
(8)确保病人与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之间沟通及时有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及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及预警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风险也日益增多,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
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
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1. 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 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医疗风险。
5. 医院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用于医疗风险事件的处理、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医疗风险预警制度1.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医疗风险。
2. 设立医疗风险监测机构,对医疗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医疗风险。
3. 建立医疗风险报告制度,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4. 建立医疗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减少医疗风险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
四、医疗风险管理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 建立完善的医疗流程管理,减少医疗流程中的漏洞和缺陷。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一、引言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医疗风险,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二、目标1.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
2.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4.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原则1.全面性:医疗风险管理应涵盖所有医疗活动,包括诊疗、护理、药品、设备、感染控制等各个环节。
2.预防性:医务人员应具有预见性,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3.及时性:对医疗风险应进行及时识别、评估、控制和报告,确保患者安全。
4.持续性:医疗风险管理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评估和反馈,提高医疗质量。
四、医疗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式,发现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医务人员应关注医疗流程中的漏洞和缺陷,发现可能导致风险的事件。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评估工具可以采用量表、评分系统等。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措施包括改进医疗流程、加强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技能等。
4.风险监测: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因素,调整风险控制策略。
5.风险沟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医务人员之间也应加强沟通,分享风险管理经验。
五、具体措施1.建立医疗风险管理组织:成立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2.制定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医疗风险管理手册,明确医疗风险管理的要求、流程和责任。
医疗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技术操作、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和损失。
二、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质控部门负责人、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等,定期召开会议,制定风险防控计划。
2.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医疗机构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和岗位。
3.建立医疗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病例回顾等方法,及时发现和分析潜在的医疗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责权利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6.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设备。
7.加强药品储藏和使用管理,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应急管理与应对措施1.建立医疗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应急指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各个环节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应急资源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4.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发布,避免虚假信息传播。
5.建立与其他机构的应急合作机制,联合协调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应急抢救和转运能力。
6.建立应急评估与追责机制,对医疗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追究责任。
四、持续监测与改进1.建立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优化相关方案。
2.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研究,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加强对医疗事故的溯源和追踪,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经验总结,加强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宣传,提高医疗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传递医疗风险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度。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以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本文将针对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险评估与识别1.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医疗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指标,明确风险等级划分,建立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2.风险识别:通过定期的风险识别工作,收集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手术风险、药物风险、感染风险等。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1.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处理方案。
四、风险控制与预防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操作规范、加强培训、提供安全设施等。
2.风险预防:通过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如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临床路径、强化医疗技术培训等。
五、风险应急与处理1.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各类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流程。
2.风险处理: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进,包括事故调查、责任追究、赔偿处理等。
六、风险监测与改进1.风险监测:建立医疗风险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2.持续改进: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七、培训与宣传1.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成果,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认知。
八、数据分析与报告1.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医疗风险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2.报告与反馈: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医疗风险管理的情况和改进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单位的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
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近年来,医院管理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1、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医院管理领导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社区的保健水平和病人的治疗效果。
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确往往被人忽略。
事实上,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
医院管理领导提出要教育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和效益的关系。
一是临床人员在决定进行某项治疗时,必须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专业经验、病人从中所获利益和潜在风险所占比例等因素,作出评估。
如果预期的效益较风险为大,则建议病人接纳风险,进行有关治疗。
二是充分认识除了医疗的内在风险外,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风险,从而产生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总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必须鉴别总风险的人为及系统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疗过程中的风险。
三是充分认识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病人明白本身的病况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
如果病人有冒险的行为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在治病过程中采取不合作态度,医疗过程的风险将会增加。
同时,医院管理领导们也客观地承认,鉴于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医疗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同病人所需接受的多方面不同的治疗,在医疗过程中要完全杜绝错失是不可能的。
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方面,尽力减低风险;另一方面,尽量提高治疗效益。
2、科学地分析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
2.1 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
因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误视为医疗事故。
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
又如癌症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已知有毒性及会危及生命的化疗药物,尽管效果较好,病人仍有可能因中毒致死;再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事件很可能被视为医疗事故。
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很多医学治疗并不都能治愈病人,治疗的成功率也会因人而异,病人的期望值高和医患沟通不足都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因素。
2.2 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致的并发症。
要认识到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内由最富经验的医生检查,出现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
例如,统计学证明,肝脏活组织检查出血率为0.15%,其中有的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止血。
2.3 仪器和机械故障。
一些医疗事故是由仪器或机械故障导致的。
例如,人工心脏瓣膜在安装多年后折断可以危及病人生命。
2.4 医护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未建立可靠的后备系统可导致医疗事故。
自动配药和药物标签系统免除了人工量度药物剂量和标签药物,大大减低配药失误;但这个系统在自动化程序中稍一出错,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5 人为错误。
大部分的人为错误是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方面出现偏差。
主要有三点:一是与技术有关的错误,称为“失误”。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习惯常用的操作程序出错。
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失误的原因包括疲乏、厌倦、失望、过度疲劳或紧张等。
二是与规则有关的错误,通常在解决问题时发生,因为对问题误解而使用错误的规则,或错误地应用一个看似合适的规则。
三是与知识有关的错误,通常发生于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困难的情况,因对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出错。
2.6 社会心理因素。
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
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
亲属往往对导致亲人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医护人员的误会。
2.7 医患沟通问题。
医护人员与病人或其家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亦可能导致临床事故。
病人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诊过程的风险都可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所以,医护人员与病人保持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
但由于人的背景参差;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医护人员沟通技巧不够全面;对病情和诊治风险解释不足;或病人及其家人在哀伤失意之余未能明白、理解或接纳医护人员的解释,都会导致沟通问题。
充分地了解和分析这些事故成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措施来防范医疗风险。
3、医疗风险管理机构及主要工作
3.1 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目前,医院院长、各科负责人组成的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和监督风险活动。
而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则由院长亲自担任主席,以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的协调力度。
医院风险委员会的职能:一是监察医院推行临床医疗风险管理的进展;二是就如何减低和管理临床风险,向委员会提交意见和建议。
医院风险委员会自成立后,深入地查找导致医疗事故的原因和现行临床风险管理制度的缺陷,听取了各科负责人调查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提出的措施对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都起了重要作用。
3.2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3.2.1 医疗护理业务工作方面。
①促进院、科两级专业技术责任制度;②实施临床程序守则以减少不同科室临床做法上的差异;③实施急症分流制度;④制定药物使用安全手册,药物标签自动化,学习药物新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事故的警觉性;⑤减轻一线医护人
员工作量,加强对临床科室的业务支援;⑥统一医疗记录表格;制订医疗记录管理标准及手册;⑦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统一感染监测和呈报制度;制定感染控制评审机制;⑧推行全院的医疗、护理素质与质量保证计划。
3.2.2 医疗组织机构方面。
①进行风险管理教育;②制订涉及法律责任的医疗风险管理措施;③对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④制订医疗资料保密和维护隐私权的手册;⑤信息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⑥员工投诉和违纪管理;⑦推行员工行为守则。
3.2.3 环境安全方面。
①医院保安系统装备配备和保安人员培训;②防火安全教育及培训;③医疗、化学、放射性及其院内废物处理;④病人及治疗的安全管理;⑤制定医院保安计划;⑥医疗气体贮存和使用管理;⑦医院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风险管理。
3.2.4 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方面。
①设立药物咨询电话热线;②制定投诉和反馈机制,有效监督服务质量;③推广病人约章以及有关病人的权利和责任教育;④通报公众投诉摘要和病人建议。
4、委员会现行防范医疗风险的主要制度
4.1 持续专业教育及培训。
通过招聘具备专业水准和资历要求的职员,进行广泛的深造和持续医疗教育及职员培训计划实施,以确保职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才能。
4.2 临床督导。
委员会设有发展良好、架构分明的督导制度,由资深的高级临床人员,在日间及其他时间向担任医院及日间医疗服务的初级临床职员提供指导。
医院管理局强化两级专业指导制度。
一是
由各医院的专科医生督导初级医生;二是委员会制定出临床医生应具备的相应能力。
委员会设立专门监督机制,确保实习生的职业入门指导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同时,硬性规定实习值班的频率不超过3天一次。
4.3 临床审核及质量保证制度。
所有医院的临床部门都设有临床审核和质量保证制度,以确保专业水平。
医院周、年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所有临床部门都设有监测、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机制;制订了临床指引和守则,为临床人员提供指导,并收集和检讨临床成效指标的资料,以确保临床医疗的质量;所有临床部门都定期举行临床审核会议,对死亡率、发病率及临床工作进行监察,并以定期报告形式,载录程序及成效方面的改善;医院确保医生可及时对紧急召唤及病人治疗作出快速回应。
4.4 事故申报制度。
这个制度旨在所有涉及法律方面的医疗事故都有呈报。
医院须向病人及其家属报告这类事故,进行讨论;有需要时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向死因裁判官报告。
所有申报的个案都会进行调查。
4.5 临床制度的监察及指引。
医院设有制度及程序,监察专业水平,以及院内可能发生的临床或非临床事故。
4.6 临床工作的监察和指引。
医院职员专业工作和水平的监察,由各科负责人和医院医务科负责。
按临床审核制度去进行监察。
并不时对新职工进行教育,使他们遵从临床指引,确保专业水平。
4.7 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委员会特别为临床人员设计
了一套与病人沟通的培训课程。
向各科工作人员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8 公众意见汇集制度。
委员会认为公众的意见有助于改善服务。
所以,委员会设有各种渠道,让病人、病人家属及公众人士提出他们对病人护理及医院服务的关注、投诉、不满及建议。
医院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公众投诉,以确保所有投诉均得到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