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灶性出血、细小静脉异常、铁的沉积及神经核团 等显示敏感,用于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瘤、顺磁性物质沉积等疾病。
4、增强检查:定性。鉴别病变与正常组织、水肿,显示微小病变,如垂
体微腺瘤、小转移灶,了解病变血供情况及BBB破坏程度。
5、MRA及MRV: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颅内大血管,是唯一成熟的无创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章 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先天发育异常、肿瘤、外伤、
血管病变、感染、变性疾病、脱髓鞘、精神障碍等。
X线检查: 平片——很少应用。 血管造影(DSA) ——评估脑及脊髓血管病变。
CT检查: 多数疾病检查的首选。 对于脑变性疾病、脑内较小病变、椎管内疾病等价值有限。
察椎间孔斜位片。 (二)脊髓造影 通过腰穿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对比剂 在椎管内的充盈和流通情况,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 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有创已被MRM所替代。 (三)脊髓血管造影(DSA) 检查椎管内血管畸形,诊断金标准,
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
(四)CT检查 1、横轴位,扫描线可垂直于脊椎或平行与椎间盘,三维重 建。 2、初筛椎管病变,疑为椎管内肿瘤和血管畸形者可行增强 扫描;诊断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及脊柱病变有优势;诊 断脊髓病变能力有限。 3、CT椎管造影(CTM),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 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
2、CT 平扫及增强: 经静脉注入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
(1)平扫:钙化、骨化,外伤、出血、梗塞、肿瘤等 (2)增强:根据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评价颅内病变BBB破坏程度及肿瘤血供。 常用于平扫显示不清、等密度或病变定性困难者,如肿瘤、血管畸形、炎症等
3、多平面及三维CT重建,可多方位、立体显示颅脑病变 冠状、矢状、任意方位及VR、MIP等。
1.可选择性行 颈A造影(颈内、颈外A) 椎A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 2.诊断、评价及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AVM 、血管闭塞等;了解脑瘤血供情况。
颅骨平片
后前位
DSA 动脉期
静脉期
动脉期
静脉窦期
静脉窦期
(三)CT检查
1、扫描技术与参数: 横断面扫描为主,以眦耳线或上眶耳线为基线;扫 描8-10层,层厚8-10mm。鞍区病变采用冠状位,定位线尽量垂直于鞍 底。
(五)MRI
以矢状面为主,可全面地观察脊髓的解剖和病变,辅以横断面和冠状面,
以确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1、常规用自旋回波(SE)序列TlWI和T2WI,层厚3-5mm,有时使用脂肪抑
制技术。Gd-DTPA增强扫描,剂量0.1-0.2mmol∕kg,进一步确诊平扫发 现的病变。 ➢ 2、MR脊髓成像(MRM)可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影像,类似脊髓造影。 ➢ 3、MRI是诊断脊髓病变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外伤、肿瘤、炎症及椎管 内外各种病变。增强可以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边缘及血供。
1、常规采用横轴位、矢状位扫描,依病变部位再辅以冠状面扫描。常用SE序 列T1WI和FSE序列T2WI。层厚4-5mm,垂体或听神经病变2-3mm。增强含钆造影 剂(Gd-DTPA),剂量0.1-0.2mmol。
2、MR平扫:灰白质对比度明显优于CT,T1WI上解剖结构显示好,T2WI对病变 敏感。水抑制T2WI(FLAIR)较T2更敏感,脂肪抑制技术用于含脂病变。对小 病灶采用高分辨率MR成像。
血管成像(MRA)
血管成像(MRV)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氢质子波谱(1H-MRS)。可
检测外伤、肿瘤脑、功 感染能或癫成痫病像人-脑-组--织频代谱谢情况。
NAA
CHO
Mi
Cr
脑膜瘤
MRS
胶质瘤I级放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不易鉴别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MRA
CBV
CBF
脑功能成像(fMRI)
又称脑血氧依赖水平测定(BOLD) 通过检测病人接受刺激(包括视觉、触觉)后的脑灌注变 化来研究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
手部运动1 手部运动的兴奋灶以中央前回上中部明显。兴奋方式具有一定 的规律,和刺激方式基本相符。
二、脊髓
(一)X线平片 观察脊椎骨质结构、椎间隙、椎间孔等,常规正、侧位。观
4、CTA: 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诊断效果似DSA,显示颅内A、V系统, 筛查动脉瘤、AVM血管畸形(首选)
5、CT灌注成像: 获得脑组织血流灌注定量信息(灌注参数),灰阶图、 伪彩图,得到直观的脑灌注图。 评价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常用于发现或显示脑缺血及脑缺血半暗带。
CTA
(四)MRI检查
性脑血管成像技术。采用TOF法和PC法。
6、特殊MRI技术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能变化。
(1)DWI:显示早期、超早期急性脑梗塞(1-6h) (2)DTI及DTT: 显示白质纤维束及其走行,定量分析相对各向异性或各项异性分数 (3)PWI: 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了解脑灌注情况,主要用于脑缺血 (4)MRS: 鉴别脑内外肿瘤,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脑瘤放疗复发与坏死等 (5)脑功能皮层定位成像(fMRI):多用于观察脑肿瘤对运动感觉的皮层的影响,
辅助制定术前计划、术后评价,语言及记忆优势半球的定位等。
常规T1WI
常规T2WI
常规T2WI
水抑制T2WI(FLAIR)
常规T2WI
脂肪抑制技术
T2WI
增强
SWI
静脉畸形
蜘蛛足样改变,丛状细如发丝的髓静脉。 SWI较常规序列更好地显示增多、增粗的细小髓静脉及纡曲增粗的引流静脉 较MRA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向粗大的引流静脉集中。
MRI检查: 某些疾病(超急性脑梗死、脑转移、垂体微腺瘤等)及脊髓病变的首选。 对病变内钙化、急性脑出血、下腔出血、脑外伤等有一定限度。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颅脑
(一)头颅平片(skull plain film)
1.常用正位和侧位。 2.评估颅骨骨质改变,畸形、骨折、肿瘤等。
(二)脑血管造影(DSA)
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况。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 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急性梗塞早期诊断。
常规T2WI
DWI
ADC图
超早期缺血性脑梗塞
MR弥散成像
超急性期脑梗塞(发病后6小源自文库)
弥散张量成像(DTI)
53Y,F,胶质瘤
灌注加权成像(PWI)
反应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用于脑缺血性病变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常规T2WI
4、增强检查:定性。鉴别病变与正常组织、水肿,显示微小病变,如垂
体微腺瘤、小转移灶,了解病变血供情况及BBB破坏程度。
5、MRA及MRV: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颅内大血管,是唯一成熟的无创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章 总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先天发育异常、肿瘤、外伤、
血管病变、感染、变性疾病、脱髓鞘、精神障碍等。
X线检查: 平片——很少应用。 血管造影(DSA) ——评估脑及脊髓血管病变。
CT检查: 多数疾病检查的首选。 对于脑变性疾病、脑内较小病变、椎管内疾病等价值有限。
察椎间孔斜位片。 (二)脊髓造影 通过腰穿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对比剂 在椎管内的充盈和流通情况,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 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有创已被MRM所替代。 (三)脊髓血管造影(DSA) 检查椎管内血管畸形,诊断金标准,
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
(四)CT检查 1、横轴位,扫描线可垂直于脊椎或平行与椎间盘,三维重 建。 2、初筛椎管病变,疑为椎管内肿瘤和血管畸形者可行增强 扫描;诊断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及脊柱病变有优势;诊 断脊髓病变能力有限。 3、CT椎管造影(CTM),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 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
2、CT 平扫及增强: 经静脉注入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
(1)平扫:钙化、骨化,外伤、出血、梗塞、肿瘤等 (2)增强:根据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评价颅内病变BBB破坏程度及肿瘤血供。 常用于平扫显示不清、等密度或病变定性困难者,如肿瘤、血管畸形、炎症等
3、多平面及三维CT重建,可多方位、立体显示颅脑病变 冠状、矢状、任意方位及VR、MIP等。
1.可选择性行 颈A造影(颈内、颈外A) 椎A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 2.诊断、评价及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AVM 、血管闭塞等;了解脑瘤血供情况。
颅骨平片
后前位
DSA 动脉期
静脉期
动脉期
静脉窦期
静脉窦期
(三)CT检查
1、扫描技术与参数: 横断面扫描为主,以眦耳线或上眶耳线为基线;扫 描8-10层,层厚8-10mm。鞍区病变采用冠状位,定位线尽量垂直于鞍 底。
(五)MRI
以矢状面为主,可全面地观察脊髓的解剖和病变,辅以横断面和冠状面,
以确定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1、常规用自旋回波(SE)序列TlWI和T2WI,层厚3-5mm,有时使用脂肪抑
制技术。Gd-DTPA增强扫描,剂量0.1-0.2mmol∕kg,进一步确诊平扫发 现的病变。 ➢ 2、MR脊髓成像(MRM)可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影像,类似脊髓造影。 ➢ 3、MRI是诊断脊髓病变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外伤、肿瘤、炎症及椎管 内外各种病变。增强可以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边缘及血供。
1、常规采用横轴位、矢状位扫描,依病变部位再辅以冠状面扫描。常用SE序 列T1WI和FSE序列T2WI。层厚4-5mm,垂体或听神经病变2-3mm。增强含钆造影 剂(Gd-DTPA),剂量0.1-0.2mmol。
2、MR平扫:灰白质对比度明显优于CT,T1WI上解剖结构显示好,T2WI对病变 敏感。水抑制T2WI(FLAIR)较T2更敏感,脂肪抑制技术用于含脂病变。对小 病灶采用高分辨率MR成像。
血管成像(MRA)
血管成像(MRV)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氢质子波谱(1H-MRS)。可
检测外伤、肿瘤脑、功 感染能或癫成痫病像人-脑-组--织频代谱谢情况。
NAA
CHO
Mi
Cr
脑膜瘤
MRS
胶质瘤I级放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不易鉴别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MRA
CBV
CBF
脑功能成像(fMRI)
又称脑血氧依赖水平测定(BOLD) 通过检测病人接受刺激(包括视觉、触觉)后的脑灌注变 化来研究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
手部运动1 手部运动的兴奋灶以中央前回上中部明显。兴奋方式具有一定 的规律,和刺激方式基本相符。
二、脊髓
(一)X线平片 观察脊椎骨质结构、椎间隙、椎间孔等,常规正、侧位。观
4、CTA: 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诊断效果似DSA,显示颅内A、V系统, 筛查动脉瘤、AVM血管畸形(首选)
5、CT灌注成像: 获得脑组织血流灌注定量信息(灌注参数),灰阶图、 伪彩图,得到直观的脑灌注图。 评价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常用于发现或显示脑缺血及脑缺血半暗带。
CTA
(四)MRI检查
性脑血管成像技术。采用TOF法和PC法。
6、特殊MRI技术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能变化。
(1)DWI:显示早期、超早期急性脑梗塞(1-6h) (2)DTI及DTT: 显示白质纤维束及其走行,定量分析相对各向异性或各项异性分数 (3)PWI: 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了解脑灌注情况,主要用于脑缺血 (4)MRS: 鉴别脑内外肿瘤,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脑瘤放疗复发与坏死等 (5)脑功能皮层定位成像(fMRI):多用于观察脑肿瘤对运动感觉的皮层的影响,
辅助制定术前计划、术后评价,语言及记忆优势半球的定位等。
常规T1WI
常规T2WI
常规T2WI
水抑制T2WI(FLAIR)
常规T2WI
脂肪抑制技术
T2WI
增强
SWI
静脉畸形
蜘蛛足样改变,丛状细如发丝的髓静脉。 SWI较常规序列更好地显示增多、增粗的细小髓静脉及纡曲增粗的引流静脉 较MRA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向粗大的引流静脉集中。
MRI检查: 某些疾病(超急性脑梗死、脑转移、垂体微腺瘤等)及脊髓病变的首选。 对病变内钙化、急性脑出血、下腔出血、脑外伤等有一定限度。
第一节 影像检查方法
一、颅脑
(一)头颅平片(skull plain film)
1.常用正位和侧位。 2.评估颅骨骨质改变,畸形、骨折、肿瘤等。
(二)脑血管造影(DSA)
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况。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 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特别是急性梗塞早期诊断。
常规T2WI
DWI
ADC图
超早期缺血性脑梗塞
MR弥散成像
超急性期脑梗塞(发病后6小源自文库)
弥散张量成像(DTI)
53Y,F,胶质瘤
灌注加权成像(PWI)
反应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用于脑缺血性病变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常规T2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