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优化探讨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高校 图书馆 学科服 务存在 的问题
为 了详细了解 国 内高校 图书馆 学科 服务 的开 展情 况 ,
笔者对 国内 2 所大学 图书馆在 网页上展示 的学科 服务方 式 0
及 内容进行 了调查[ ,具 体情 况见表 1 1 1 。 调查表 明,国内高校 图书馆 已把学 科信息 服务 作为 一 项重要 的服 务来 开展 ,重视 学科 信 息资 源 的整合 与 利用 , 图书馆 主要通过重 点学科导航 、学 科博客 、学 科 资源整 合 等数字 化方式实现学科 服务 ,以数 字化手 段协助用 户获 取 与利用信息支撑科研创新 。同时也存 在着学 科馆员 人数 偏 少 、服务 的深度及专业性有限等问题。
对这些 内容进行 考察 ,可发现 高校 图书馆 学科服务工 作存
D .0.9 9 ji n.0 8—0 2 2 1 0 0 9 O11 3 6 / . s 1 0 s 8 1.0 2.8. 1
( 中图分类号]G5 [ 22 文献标识码]A [ 编号 ]10 — 81( 1)0 一) 8 0 文章 08 02 2 2 8 I7 — 3 0 0
T eP o l E i igi eS bet— ine h rbe xsn t u jc —Or td m t n h e
S r iei a e i nd isW a u e vc n Ac d m ca t y o t
Pe gYae e i f o ta Si c dLw,C ogig4 12 ,C i ) Lb r,Su s U i r t o li l c nea a r h v sy P ic e n hnq 0 10 h a n n
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56基金课题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科服务。
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可以强有力地支撑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实践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推荐资源、跟踪教学科研和用户教育等内容。
学科馆员应主动嵌入院系的教学科研活动,及时预见并掌握教师对学科服务需求的变化,前瞻性地为其提供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助服务[1]。
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采用深入院系、文献传递、解答咨询、课题跟踪、嵌入课堂等方式,助力学科建设,服务教学科研。
(一)联系学院开展一对一对接服务图书馆成立了学科服务团队,由于咨询部人员有限,所以学科馆员由各部门业务能力强的馆员组成。
为便于联系各学院开展学科服务,每个学科馆员对口一个院系,与对口学科建立信息供求关系,主动与对口学科专业的科研助理和教师取得联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学科服务团队通过QQ、微信、电话、电子邮件及当面咨询等多种方式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开展交流沟通,并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二)通过讲座培训、文献传递开展精准服务学科馆员根据各学院教师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数据库讲座,开展文献传递等服务。
作为学科馆员,提供合理使用馆藏资源与服务的培训活动,适时宣传本馆新增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项目等,编制宣传材料,如读者所需的相关专业参考文献、电子资源使用指南等。
深入院系开展精准学科服务,在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建筑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举办了多场教师专场讲座。
走进文法学院汉语言专业课堂,针对毕业生写论文的需求,讲解学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几年来邀请数据库商举办电子资源讲座50余场。
指导CNKI 个人馆的使用、知网研学的文献整理与批量下载等功能的运用、外文数据库的检索与下载、统一检索平台的使用等。
利用专业基础和外语水平,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张晓丹1,于楠楠2(1大连民族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0;2北京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089)摘要: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总结开展学科服务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思考与建议。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论文

浅论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摘要: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处于等读者上门的服务状态。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知识量呈激增装和井喷态势,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越来越强。
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文献借阅,而是对知识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基于此,本文提出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方面应有所创新,使服务形式多样化,管理人性化,以此来应对新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式探索高校图书馆多数仍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的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服务形式单一。
图书馆的工作主要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服务。
(2)服务工作被动。
目前图书馆服务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
在不少馆员的意识中,以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是主人,而不是服务者。
(3)服务性质封闭。
由于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外部联系少,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服务摸式,服务多局限在本图书馆之内。
(4)服务对象固定。
由于条件限制,图书馆的活动少、影响小、读者少,服务对象比较固定,主要为本校师生。
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面对目前的形式,已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
但可喜的是,已有一些图书馆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正在探索图书馆服务新模式,这里结合已有的新观点,并结合本人的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图书馆服务新模式的思考。
众所周知,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学科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越来越强。
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满足文献借阅,读者更需要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学科和业务,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知识保障,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读者的专业、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知识特征和储备不同,决定了他们需求层次的不同,知识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探讨

最早出现在 19 96年的美国耶鲁大学, 每个耶鲁大学 的学生在人校之初就能拥有一个学科馆员直至他离 开耶鲁 。在 SC中, J I 学科秘书针对教师的服务有 : 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 为学科带头人或 者教授收集、 整理、 分析与学科研究 方面的建议 , 帮 助他们制定学科课题 申报表、 目资金的申请 、 项 研究
理所当然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工作 。所 以 我们完全可以将 I c的理念融人到学科服务中去 , 依 托图书馆现存的各种资源 , 创建面向不 同学科专业 人员的更为专业化 、 细致化服务的 S , I 在这方面上 C 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值得借鉴 L 。 2 J 2 高校 图 书馆 SC学科馆 员 建设 I () 1 首席学科馆员 : 顾名思义 , 首席学科馆员是
gg i 等。即使物理上不在用户身边 , n 学科馆员利用
电子邮件 , S 、 Q 虚拟参考咨询及其他各种沟通 MNQ 、 联络方式 , 与用户之间也能建立起紧密互动、 形影不 离的服务关系 , 成为学科馆员 20 .。
势 , 以用户需求为 中心” “ 的理念作指导 , 依托各个
学科资料 中心 , 按照学科 、 专业 整合 图书馆空 间、 资 源、 服务 , 供全力支持用户学习、 提 教育、 研究 的环
境 , 以学科馆员服务形式融人用户整个学习、 并 研究
也有可能是学院里愿意担当此项工作的教授或者有 热情的青年教师, 或者是图书馆学科 馆员 和这些学 科教师合作担 当。学科专 家大都有 自己的学科 博
计划 、 科研合 同等 学术文 书 , 委托 出席有 关学 术会 受 议 , 加学术 活动 等等 。针对 学生 , 参 私人 学科 馆员 提
供的服务有 : 与学生有关 的学科资 源和项 目 E a mi l 提醒 , 图书馆的新服务、 政策动态变化 , 在学生进行 研究 的时候, 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一个研究问题 , 寻 找最佳资源、 搜索策略 、 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创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研究。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讨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务优化方法,包括用户行为分析、资源管理优化和服务个性化推荐。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用户行为分析、资源管理、个性化推荐、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只能根据统计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一般性的服务规划,难以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和精准化的资源管理。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图书馆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方法,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资源管理的优化以及个性化推荐的实现,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研究将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学术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成果。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其引入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中,可以为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以改善用户体验、优化资源管理和提高服务效率为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用户倾向、需求和偏好,从而为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研究引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核心资源之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对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用户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优化与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化1.1 增强借阅管理功能图书馆借阅管理是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之一,可以通过优化借阅流程、加强借阅规则等方式提高效率。
系统应提供快捷方便的借阅服务,包括自助借书、预约借阅等功能。
同时,系统应提供强大的借阅管理功能,如借阅期限提醒、逾期罚款管理等,帮助图书馆提高借阅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加强图书馆资源管理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丰富且多样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要能够有效管理这些资源。
系统应提供全面的资源检索功能,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图书、期刊等资料。
同时,系统应具备资源订购、编目、质量管理等功能,确保图书馆的资源管理规范和高效可控。
1.3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多样,系统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爱好和借阅记录推荐相关图书,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文献传递、文献跨库检索等服务,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二、用户需求的分析与改进2.1 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优化与改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了解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应定期进行用户调研,并针对用户的反馈和建议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期望和痛点进行系统功能的优化与改进。
2.2 多渠道的用户参与与沟通除了用户调研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
例如,在图书馆门口设置建议箱或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用户意见,回馈用户建议的处理情况。
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在线客服、意见反馈等渠道,方便用户随时提出问题和建议。
2.3 持续改进与升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化与改进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对策创新探析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对策创新探析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高质量教育、科研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和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完善和创新,需要建立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对策创新,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性不足。
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缺乏专业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科领域师生的需求。
3. 服务落后。
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服务模式较为陈旧,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的需求,对于数字化服务的滞后,导致学科服务品质低下。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建立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
二、对策措施1.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完善不同学科领域的藏书体系,购买全面的学科领域的电子资源,确保学科领域的书籍、期刊和数据库资源的充分覆盖。
还应不断扩大学科资源外借范围,满足不同学科领域师生的需求。
2. 建立学科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建立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学科服务人才。
以满足不同学科领域师生的需求。
3. 创新数字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数字化服务,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学科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学科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科领域师生的需求。
4. 拓展学科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拓展学科服务模式,与学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服务活动,如学术讲座、学科导读等,提高学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加强学科服务评估。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科服务质量的评估,建立健全的学科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学科服务的需求和问题,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创新价值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对策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还具有以下创新价值:1. 提高信息素养。
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状和改善对策

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状和改善对策【摘要】当前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稳定、数字化服务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图书馆服务机构的不足和服务标准的不够明确所致。
为了改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可以加强数字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数字化服务可以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提升服务质量可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为了有效实施这些对策建议,图书馆应在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还将不断完善,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改善对策、引言、正文、结论、数字化服务、服务质量、总结反思、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教育、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不仅仅是传统的书籍存放和借阅场所,更是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知识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传统服务模式滞后、资源管理不精准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图书馆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服务体系。
本文将通过对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对策建议,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数字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1.2 问题提出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状也随之受到了广泛关注。
众多图书馆在面对发展的挑战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和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认识到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现有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学校图书馆服务优化方案

学校图书馆服务优化方案一、引言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图书馆的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方案,以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数字化资源扩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学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向。
学校图书馆应增加数字化图书和期刊的购买力度,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设备和网络接入条件。
此外,学校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共享数字化资源,进一步丰富用户的阅读选项。
三、智能化服务工具为了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体验,学校图书馆应引入智能化服务工具。
例如,可以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自助借还书籍,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
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借阅记录和兴趣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图书或期刊,从而提高用户的阅读效果。
四、个性化阅读推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图书馆应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服务。
通过借助用户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和兴趣等信息,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书籍或期刊。
这种个性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五、多媒体学习空间建设学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书籍的存放地,也应兼顾与学习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图书馆可以增设多媒体学习空间,配备尺寸适宜的电子屏幕和音响设备,为学生提供观看视频、听音频或参与虚拟实验等学习活动的场所。
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六、社交学习空间创设学校图书馆应当创设社交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学习区域,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场所,并配备交流工具,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这样的社交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与他人互动并分享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七、多元化阅读活动举办为了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参与度和兴趣,学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多元化的阅读活动。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优化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服务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智能化服务的优化。
本文将探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优化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化服务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图书馆资源、用户信息和借阅记录等,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该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库管理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到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检索结果。
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兴趣爱好和借阅习惯等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为用户推荐适合他们的图书和文献资源。
这不仅提高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帮助图书馆更好地推广图书资源。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开展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与其他图书馆、学术机构和出版社等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共享数据和整合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并满足用户对多元化知识需求的要求。
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改善图书馆空间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图书馆座位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座位信息和预约服务,提高座位的利用效率。
同时,借助人脸识别和自助借书还书系统,可以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智能化服务虽然提供了更便捷的功能,但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成本。
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开展在线教学和提供使用指南,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提高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8篇

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8篇第1篇示例: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重要场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科交叉的趋势,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加快推进学科化服务,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学术需求。
本文将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意义、现状及前景。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结合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不同学科的师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点意义:1. 提升图书馆的学术服务水平。
通过学科化服务,图书馆可以更精准地满足师生在各学科领域的信息需求,提供更专业的图书馆资源和知识咨询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 促进学科间的合作交流。
学科化服务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师生更好地获取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学术创新和跨领域研究的活力。
3. 增强师生研究能力。
通过学科化服务,图书馆可以为师生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学术写作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提升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术交流的开展。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学科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化服务。
许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学科服务团队,由专业的学科馆员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2. 资源整合。
图书馆通过整合自身馆藏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为师生提供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发展。
4. 数据服务。
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数据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研究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服务,支持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新。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加深,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具体表现在:1. 智能化服务。
图书馆将加强智能化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更智能、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学科服务是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层次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做好学科服务工作,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学科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发展策略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功能,其价值取向就是服务对象的满足度,服务功能能否正常的发挥作用,唯一的、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满足高校各专业学科的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对相关信息资源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在硬件方面得到大幅提高,高校图书馆为了顺应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服务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由传统的“等待式”的被动服务模式,向“走出去,请进来”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
学科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所提供具有专业针对性强、突出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目前,学科服务正逐步深入到高校各个院系的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之中,主动为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深层服务,对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等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信息进行全程跟踪,为学科建设和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内容翔实精准、科学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
1 学科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识对象,而将自己的知识划分出来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学科化服务,就是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并针对用户专业及学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
学科化服务的根本是用户信息环境的构建和优化设计,学科馆员必须在学术交流的背景之下,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协调全馆和各方面的力量,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能力,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优化探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优化探究【摘要】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采编流程的优化方案探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技术支持与软件工具应用以及服务水平提升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优化采编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培养人才队伍、应用技术支持等方式,可以提高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建议在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与共享、积极开展专业化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优化、流程、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技术支持、软件工具、服务水平、提升、学校实力、研究、发展方向、重要性、存在问题、策略、结论。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撑。
而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作为信息资源的核心部门,直接关系到学校信息资源的丰富度和质量。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和汇编各种学术文献、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料。
2. 促进教学科研发展: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直接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活动,帮助他们找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料,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3. 丰富学校文化氛围: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编工作,可以丰富图书馆藏书种类,满足师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对此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和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1.2 已有研究和存在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在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和优化服务。
随着图书馆资源的不断增加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模式,优化图书馆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图书馆服务优化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来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策略,同时也为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主要承载单位,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用户需求多样化、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与其他学术机构和资源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向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了解其对服务优化的作用和价值;2.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方法,探索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推荐、资源管理和用户分析;3.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评估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优化中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因素;4.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优化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其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潜力和局限性。
高校图书馆新型"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索

便利 条件 。“ 学科 馆员 ” 查 新员 ” 岗位要 求 和“ 的 与 职责 具有 很 高 的重 复 性及 类 似性 , 科馆 员 学 的主体 工作 内容查 新 员 完 全能 够胜 任 , 再让 科
研 秘 书对 查新 员 的工 作 进行 辅 助 , 就可 以很好
服务 理 念 等对 技术 团队 、 院教师 及学 生 进行 学
行 了这种 服务模 式 。 国内学科馆 员 的制度 起 步较 晚 ,9 8年 清 19 华 大学 图书馆 以“ 学科 馆员小 组” 的形式初 建学 科 馆员制 度 , 随后 西 安 交通 大 学 、 京 大 学 、 北 武
汉大学 等 高校 图 书馆 纷 纷 效 仿 , 表 1所 示 。 如 目前 国内有近百 所大学 图书馆 相继 建立 了学科 馆员制度 。
其 中 9 具 有 专 业 学 科 硕 士 学 位 或 副研 究 馆 0 员职称 , 专业背 景涵 盖 : 工 、 化 材料 、 生物 、 物理 、
授)E 高级工程师)F 讲师)G( 、( 、( 、 讲师) H( 、 讲 师 )I讲师 ) 、( 。
学科馆 员服 务组 : 服务 组组长 :( J 副研究馆 员 ) 服务 组 成 员 : 馆 员 , 纸 学 科 硕 士 ) I K( 造 、 ( 员 , 料 学科 硕 士 ) M ( 员 , 品 学 科 硕 馆 材 、 馆 食
第 2 6卷
工 作 , 学院科 研 秘 书 为辅 , 当协 助角 色 , 各 充 负
团 队成 员 : 教 授 ) C( 教 授 ) D( 教 B( 、 副 、 副
责在院系进一步深入推送“ 学科馆员” 服务并及 时传递反馈信息 。采用这种服务方式是 由本馆 的实际特点决定的, 现在国内推行“ 学科馆员” 的主要障碍就是人才 , 同时具备图书情报和专 业学 科背 景 的复 合 型人 才 很稀 缺 , 我馆 的查 而 新 站规模 大 , 新员 中 6 年 龄在 4 以下 , 查 0 O岁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探究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分别阐述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概述、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特点、实施路径、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师生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将会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实施路径、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优势、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嵌入式服务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和个案研究阶段,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分析其特点、实施路径、案例分析、效果评估等方面,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将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探索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升和推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研究意义,首先在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深度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图书馆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嵌入式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用户群体。
研究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探究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2. 正文2.1 嵌入式服务模式概述嵌入式服务模式是指将服务整合到用户的工作流程中,提供即时、个性化的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中,嵌入式服务模式是指将图书馆的服务与学术教学活动无缝整合,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
关于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的创新与思考

关于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的创新与思考【摘要】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部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如长时间借阅、图书馆空间利用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质量,推行在线预约及配送服务。
本文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些创新思路的实施效果,并总结了创新与思考成果。
未来,高校图书馆可以继续借鉴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并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这些举措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将有助于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创新、思考、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在线预约、配送服务、实践案例分析、服务质量、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重要承载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借阅还书流程繁琐、人工管理效率低下、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
高校图书馆急需进行流通部服务的创新,提升服务水平,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行在线预约及配送服务等手段,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带来新的活力和效率。
本文将对传统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思路,讨论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质量的可能性,介绍推行在线预约及配送服务的优势,以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创新与思考的成果。
希望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问题提出在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流通服务方式效率低下,借阅书籍需要排长队等候,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不便。
图书馆藏书数量众多,读者难以直观了解图书的具体位置,导致借书过程繁琐耗时。
传统流通服务无法实现对图书借阅行为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无法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借阅情况。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且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和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期望和需求,包括便捷的图书检索、个人用户信息管理、图书预约、借阅和归还等功能。
2. 管理员需求:了解管理员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期望和需求,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的管理、用户信息的维护、借阅情况的监控等功能。
3. 技术需求:了解当前技术趋势和发展,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二、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方式和可视化的结果呈现。
2. 功能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图书检索、馆藏信息展示、用户管理等。
3. 数据库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确保存储和管理图书馆的相关数据,包括图书信息、用户信息、借阅记录等。
4. 系统架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
5. 安全设计: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防止恶意攻击等。
三、系统优化在系统优化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性能优化: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数据库查询和网络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2. 用户体验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使用数据,不断优化用户界面和功能,提供更加友好和高效的使用体验。
3. 数据分析优化: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行为和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运营优化建议。
4. 移动端优化:针对移动设备用户的需求,优化系统在移动端的展示和功能适配,提供更加便捷的移动访问方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综述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综述1.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殿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对于学科建设而言,高校图书馆更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服务。
从宏观背景来看,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的支持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聚集地和创新的高地,理应走在服务创新、支持创新的前沿,通过优化信息服务、促进学术交流等方式,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也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资源保障,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也是满足师生信息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形势下,师生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师生的不同信息需求。
通过服务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与高校其他部门的互利共赢。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既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师生信息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
1.1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概念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围绕教学和科研需求,以学科资源为核心,构建服务于学术发展和知识创新的体系化服务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不仅仅是知识的存储和借阅场所,更成为了知识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支持的重要平台。
服务学科建设涉及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发展等多个方面。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高校学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师生基本的借阅需求,更需要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以支撑教学和科研的持续发展。
因此,构建一套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学科服务理念和案例,本文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学科服务模式构想。
该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和优化馆内外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服务体系,旨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科影响力,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
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一学科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构建原则、具体实施策略以及预期效果评估。
通过这一研究,期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学科发展支持能力。
传统服务模式往往以图书馆为中心,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主动服务。
图书馆员更多地扮演着文献收藏和管理的角色,而缺乏对学科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
这种被动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往往停留在基础层面,难以满足用户深入、个性化的需求。
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缺乏学科整合和深层次开发。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往往按照学科分类进行,缺乏对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领域的关注。
同时,图书馆缺乏对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如知识挖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用户的知识创新需求。
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员队伍结构单一,缺乏专业化的学科服务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优化探讨
概要:基于用户需要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高校图书馆充分了解当前自身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积极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注重对学校用户需求的调研与分析,能够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动化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评价机制,促进通俗化工学科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针对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实现对口服务,为高校用户的学习、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加全面的增值实施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和转变。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服务工作不够深入
受图书馆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主要还是被动式的服务,很少会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主动性的服务,主要采取基于学科馆员、以资源建设为中心的,这样服务工作是单向的,没有实现同用户之间的积极互动,所以无法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目前所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学科导航、数据库建设、学科资源整合、咨询解答等常规性的服务项目,这显然已经无法有效满足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学科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偏低
随着高校科研工作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学科资源建设专业化程度的建设标准也在不断上升,只有保证学科资源建设的前沿性、标准型、及时性,才能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但是,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科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整理,在学科资源的购买与整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无法保证学科资源建设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学科服务质量也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有些高校学科服务配套资源的配置效率比较低,电子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这都会影响到高校学科服务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三)缺乏有效的用户服务效果评价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科服务建设上,然后结合用户的需求开展一些被动式的服务,所以对学科服务效果的关注度相对不足。
加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建设还处于学科数据库建设、学科导航服务、用户咨询等初级阶段,所以在图书馆内部并没有建立起关于用户服务质量的评价制度,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不断改进。
二、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一)加强组织调研,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最终是要面向用户的,所以如何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是提升学科服务质量的关键。
整体而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用户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校领导及科研管理部门,他们是决策者和管理者;
二是各学科带头人及广大教师,他们是科研活动的主体;
三是以在读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他们是科研助手,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这三类科研人员的划分其实没有严格的界限,用户需求之间也存在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学科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准确了解用户及其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他们的最新需求,看他们在科研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等。
(二)结合用户不同需求,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服务
在准确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要增强学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要积极提供专门性、针对性、主动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即对各种关键性、前沿性的科研信息准确的推送给用户,让用户了解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必要时可以提供期刊信息通报、索引、文摘等文献。
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定期跟踪服务,即结合高校科研人员、教师承担的一些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深层次的服务,拓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深入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研究领域积极、主动、及时的提供信息服务,各学科馆员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为用
户提供专题服务,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持续、系统的向用户传递最新的知识内容,实施跟踪性的服务。
再次,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科带头人提供一些重点服务,提升学科服务的整体效益,如一些专门领域内知名的专家、教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图书馆可以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开展特殊服务。
(三)建立有效的学科化服务保障机制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图书馆馆员积极、主动的开展学科服务工作,还需要高校不断增加投入,改善高校学科服务的软硬件环境。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改善学科服务环境,优化学科服务手段,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和持续更新,为学科服务质量的提升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图书馆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进而为学科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结语
总之,基于用户需要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高校图书馆充分了解当前自身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积极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注重对学校用户需求的调研与分析,能够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动化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评价机制,促进通俗化工学科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俊娜.2007~2012年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刊,2013,(09).
[2] 张静茹.大学图书馆深化学科服务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3,(03).
[3] 朱甜.专业院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索——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06).
[4] 李莘,李纪.分层、多阶、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