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摘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兴趣入手,对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开设“设计性”实验等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之际,分析技术已经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分析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基础课而非专业课,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把这门课学好,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狠下工夫,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板书为主,在讲解一些测定方法时会受到限制,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理论——应用”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掌握一些试剂的使用规则,养成正确操作的良好实验工作作风。如在讲解沉淀滴定法中的mohr法时,在课堂上演示测定kcl含量,可以一边演示一边问学生,该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在这里
面谁是指示剂,在什么时候可以判断达到滴定终点,该实验的酸碱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这样的酸碱条件,如何控制,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如果消除误差等。遇到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老师可以及时讲解,把演示与理论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避免老师枯燥的理论讲解,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有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分析化学中,在演示过程结束后,适当布置一些用计算机设计的一些小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二、引入案例教学
学生一般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是很浓,如果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采取满堂灌,从一个理论到另一理论的灌输,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让学生处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应成为课堂的主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领域的最新发展
动态,还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不讲解理论,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案例,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有些现象学生运用自己以前的知识无法解释,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层层剖析,将新的知识引入。对于案例教学效果要有必要的检查,分为长效评估和短效评估两种,长效评估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
谈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一个评估;短效评估可以通过小测验,小论文等进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双语教学
一个优秀人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并从容迎接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因而,需要通过分析化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既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又提高化学专业英语的水平。通过实验双语教学中常用的化学用语的英文译法及化学现象、化学变化过程的英文表达法,为学生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生在非英语课堂中有一个运用英语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科技英语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为中青年教师创造一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大学分析化学理论及实践的双语教学建设。
四、开设设计性实验
所谓“设计性”实验就是教师提出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选用仪器和药品、制备出产品并进行验证,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要使学生很好地完成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题的选择是顺利完成设计实验的关键,选题不当,或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均难获得成功。学生对设计性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了若干实验方案,优劣高下,参差不一。设计方案经老师审阅确定后,可到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从药品的准备到实验的结束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对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实
验报告应写出设计方案的理论依据、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在讨论中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过总结,应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有一个提高,并能从“设计性”实验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学研究。
五、创造良好的分析化学氛围
分析化学所讲授的知识,如果没有实验作为支撑,对学生来说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必须加强动手能力,目前由于课时少,老师在实验课上安排的实验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全部包含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留给学生在课余自己完成。学校可以考虑在每周设定一天作为实验室开放日,由学生申请老师批准后,就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日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对于一些实验技能提高慢的同学也可以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把课堂内外能好地结合起来,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
总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如何培养大批具有一流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根据以上的方向进行不断的革新,不仅对分析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可安,赵凤林,焦书明等.分析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03,18,(1):26.
[2]汤琪.开设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2 ) :126 - 128.
[3]刘利萍,甘孟瑜,张云怀.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3):135-137.[4]方建明.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5,(2):94.
作者简介:
宋富强(1981.10.17—),男,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职称职务:团委干事,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