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传统文化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传统文化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增加,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日趋活跃。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文化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的东西,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人类经济全球化到什么程度,人类文化绝不可能形成单一模式,只要民族的多种性存在,文化的多元化形式将是永存的。
关键词:全球化;政治与经济;多样性;多元化
在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响当当的时髦用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突然出现了“经济全球化”,那么会不会到明天也会出现“文化全球化”的现象。
一、“经济全球化”是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这是列宁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一段论述。“经济”主要是指物质的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等。这些产生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既是经济活动中必要因素,又是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可见,经济从来就是与政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脱离政治的经济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理论上的“经济全球化”,它的核心应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公平分配。
当前,全球的资源和能源的矛盾相当突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所有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出口的绝大部分。尤其是日本,99%的能源依靠进口。如果这些国家被一下子切断能源供应,对其经济生产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看似“公平”的自由贸易,在技术和信息不对等情况下的“经济全球化”更多地满足了发达国家的需要,更符合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并不能达到“互利双赢”,更不可能实现所有贸易国都“共同富裕”。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口号声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数量不是在减少,而是不断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越叫越响,“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利益更加显现。
二、我国民族文化的现状
我们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对人类的文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种巨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四大发明”,主要是我们民族创立的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儒家学说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在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唐代“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使唐代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尊重人的个性和发挥人的创造性,有一个比较宽松包容和谐的大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得益于老子孔子的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内容很多,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讲得“道”即是自然规律,而尊重自
然规律,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则是人类探索自然,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孔子的儒家思想讲求“仁”、“爱”、“礼”、“仪”等,其实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孔子主张培养和发展人的本性,个性和创造性,这些思想也是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就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
很可惜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没有理解老子孔子思想的核心,而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当统治者需要用这种思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时,就极力主张“罢黜百家,独树儒术”,当认为这种思想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时,便“焚书坑儒”或制造“文字狱”的手段打击它。这实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残现象,这正是我们落后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不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也引进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圣诞节”已成为我国青年人必过的一个节日,他们在“圣
诞节”表现出的热情和兴趣,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春节”;而“麦当劳”、“肯德基”等比我们的“北京烤鸭”显得更时尚,牌子更亮,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另外,我们原来一些带有政治纪念意义的节日如“五一”、“十一”也在逐渐变味,被人们称为“黄金周”;而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也被披上“商品”的盛装,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一切都在为促进消费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民族的多种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生
物的多样性。而生物的多样性是由生物自身的基因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同样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形式则是由各民族的生理基因和传统文化的基因所决定的。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指具有独特风格,并能世代相传的民族风俗和思想道德。我们的“春节”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节日所不能比拟的,它已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即是其他国家在同一时间也过同样形式的节日,人们还是以为这是中国的节日;同样,如果我们现在也搞一个“斗牛节”,人们同样会认为那是西班牙民族的节日,并不是中国的节日。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在国际的文化交流中,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全部接受外来文化,那么这个民族整体上就异化了。这个民族在事实上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这个民族就消失了。所以必须强化民族意识,只要民族的多样性存在,就不会被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所淹没,文化的多元化将是永存的。
总之,不管经济全球化到什么程度,国家实力的竞争不是一时一事的速度竞争,而要立足民族的长远利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要取决于自然资源。速度快,并非完全是好事。对资源的消耗也会加快,对环境的破坏也就越大,这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人类既不能创造生命,更不能创造物质。我们决不能靠挖祖先的坟,抢子孙后代的资源来发展自己。人类社会发展到最终还
是实行对自然资源的计划利用和对劳动产品的计划分配,达到社会的和谐;依靠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谁保住了自己的资源,谁能较好地传承自己的文化,谁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