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栖白蚁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栖白蚁防治

土栖白蚁(又名土白蚁)是高等培菌白蚁,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格,在我国已发现 16种,代表种是黑翅土白蚁。土白蚁依土建巢,离开泥土他们不能存活。成年主巢巢腔50厘米左右,大的可达一米以上,主巢周围不规则地分布上百个大小不等的卫星巢,(副巢),主副巢间有纵横交错的蚁道相连。土白蚁的取食活动范围可达100米,木材纤维和半纤维物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来源。它们蛀食枯木,半腐蚀叶片、树木的表皮及幼苗的嫩茎、根系部分。水库堤坝,园林树木,农业庄稼是它们主要害对象。

分类地位:等翅目、白蚁科、土白蚁属。

分布:江西,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缅甸,泰国,越南。

寄主:杉木,水杉,池杉,黑荆树,香樟,檫树,桉树,厚朴,木荷,油桐,麻栎,板栗等70多种林木及多种果树。还危害甘蔗,水稻,小麦,黄麻,药材以及地下电缆,水库堤坝。

危害状:啃食树木树皮、木质部,有的林木食成空心,木材不能利用;取食幼树韧皮部1圈后会枯死;取食芽接苗和接材,使嫁接失败。土白蚁在水库堤坝内筑巢,有的大巢有1 体积,还有众多的菌圃腔,蚁路四通八达,使白蚁可到迎水坡取食浪渣,汛期山洪暴发,风浪扑打,洪水侵入,会造成管涌→跌坡→决堤的危险。

形态特征:

兵蚁体长6-7.0mm。头暗黄色。胸腹部淡黄色至灰白色,有较密集的毛。头部背面观卵形,最宽处在头的中、后段。上颚镰刀状,左上颚中前方(颚的1/3左右)有1显著的齿,齿尖朝向前,右上颚在相当部位有1微齿,极小。上唇舌形,沿侧边有直立的毛。触角15-17节,第2节长度相当于3节与4节之和。前胸背板前部窄,斜翘起,后部较宽,前、后部在两侧交角处各有1斜向后方的裂沟,前、后缘中央皆有凹刻。

有翅成虫体长12-14mm,头、胸、腹背面黑褐色,腹面色浅,黄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圆形,复眼单眼均呈椭圆形,复眼黑褐色,单眼橙黄色,其长径与复眼间距几相等。触角19节,第2节长于3、4、5节中的任何1节。前胸背板狭于头,前宽后狭,前缘中央无明显的缺刻,后缘中部向前凹入,前胸背板中央有1淡色的"十"字形纹,纹的两侧前方各有1椭圆形的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

工蚁体长5-6mm,头黄色,胸腹灰白色。头后侧缘圆弧形,囟位于头顶中央,呈小圆形的凹陷。后唇基显著隆起,长相当于宽之半,中央有缝。触角17节,第2节长于第3节,能见到腹腔中褐色的食物。

卵乳白色,椭圆形,长径0.6mm。

蚁巢成熟蚁群的巢均在1m以下,巢体较大,巢内主要是大小不等馒头状的菌圃,其中夹杂泥片,泥骨架,除主巢外,还有较多的菌圃腔。蚁巢内还有1个用泥质筑成的"王室"。

生活习性:

黑翅土白蚁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人工难以饲养,蚁群何时成熟?需多长时间完成1代?不很清楚。

1.分群情况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当年羽化,当年分飞,纬度越低,分飞期越早,一般在3月下旬-6月下旬,安徽是5-6月为黑翅土白蚁分群期。分飞前半月工蚁修筑分飞孔突,孔突高5-6cm,底径4-8cm。各个群体修筑的分群孔数与产生的有翅成虫数量有关,有几个、几十个甚至百余个分群孔。有翅成虫分飞的气候条件是:土壤潮湿,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天气闷热的傍晚19:00-20:00,1个群体分飞3次左右。

2. 新蚁群的形成与发展有翅成虫分飞后落地,先脱落翅膀,然后雌雄配对追逐。寻找适宜场所,入土营巢,形成高约0.5cm,长1cm的小腔室。定居后6-8天开始产卵,每天产4-6粒,第1批卵71-98粒,约在20天产完,以后有1-1.5月的间歇产卵期。卵经36-47天后可孵化,自幼蚁孵出到出现工蚁需经过19-30天,幼蚁有3个龄期,各龄期约6-8天;幼蚁发育的兵蚁有1个前兵蚁(白兵蚁)阶段,前兵蚁期11-12天。在幼年蚁群中,兵蚁往往迟于工蚁出现。工蚁要待具有一定数量且有兵蚁出现后才筑路离开巢腔外出采食,随后腔内堆积草根、树皮,数天后形成树枝状或网状结构,一旦长出白色球状菌后,便形成疏松的海绵状黄褐色的菌圃,幼年蚁群方有可能成活,逐步发育至一定年限后成为成熟群体。

黑翅土白蚁群体从初建→发展→成熟→衰亡需要经过多次转移,巢位和蚁巢结构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概分成7个阶段:(1)无菌圃单腔巢是百日内的小巢,仅仅为简单的半球形小腔室,高0.8cm、长径1.5cm、短径1.0cm,入土深度一般为13-17cm,3个月后腔室略大,已有1批工蚁,仅数十头。

(2)单腔菌圃巢巢腔直径3-14cm,有1个馒头状的菌圃,充满全腔,雌雄生殖蚁住在菌圃下,可自由活动,蚁路细小,蚁巢深度在土下10-78cm。

(3)上位寡腔巢卫星菌圃较少,常在10个以内,一般不具空腔,蚁巢入土深度20-65cm,常在卫星巢上面,更接近地面。主巢内菌圃为一整块丰

满致密,个别成多层套叠,无泥骨架,无王室。四腔以上的黑翅土白蚁巢一般均有王室。

(4)下位寡腔巢巢腔通常在10个以上,往往有空腔,主巢移至巢区较深处,蚁路相应发达,常有几条主路,各腔之间蚁路直径约1.5cm宽。

(5)层积多腔巢主要特点是主巢的泥骨不甚发达,巢内菌圃只分成几层,王室一般位于菌圃1/3高度处,已为成熟蚁群,但羽化孔突较少,一般仅10~20个。

(6)块积多腔巢主巢有泥片分成许多小室,各小室都有1个丰满的菌圃,有的上部为较大的1块,有的全部分成小块,王室位于菌圃的2/3高度处,此期为产生有翅成虫最多期,分群孔突有数十个,往往分成数组。

(7)萎缩多腔巢蚁巢上部有大空腔,下部各小室有些仅是薄薄的1层,主巢直径接近100cm,各卫星巢也是又大又空,蚁后体长腹瘦,体色深,产卵少,群体数量逐年下降。

3. 巢体的外露迹象黑翅土白蚁营大巢生活,绝大多数白蚁集中在主巢生活,用诱杀、挖巢等法可以控制它的危害。蚁巢一般筑在荒岗丘陵地区的"坐北朝南,背风向阳的高坡陡坎,土墩古坟处"。巢体的外露迹象有:

(1)蚁路、泥被、泥套地面、树干上有蚁路,地面枯枝落叶上成片的泥质覆盖物称"泥被",以及小树基干部用泥粒形成的套子称"泥套",是发现白蚁活动危害的铁证,结合地形观察,可以判断白蚁蚁巢位臵。

(2)分群孔根据地表分群孔突出现的位臵、数量,成片的组数,结合地形判断,可确定白蚁蚁巢大致所在。

(3)鸡 菌:根据6-8月,高温多雨(连续几天的大雨),地面能出现1-30根麻菇(该菌味美营养好,食用价值高),此为幼年主巢菌圃上或成熟蚁群菌圃腔中菌圃上长出的鸡菌,人工挖巢或药杀命中率很高。

防治方法:

(1)在白蚁分飞季节用黑光灯诱杀。

(2)使用LD林地白蚁诱杀包,每亩放15-25个包,经2-3月,蚁巢被消灭。

(3)播种前,于冬季进行深翻改土,挖毁蚁巢。种子用75%辛硫磷乳油300一400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0倍液浸1-2分钟后播种。

(4)播种后,每亩用75%辛硫磷乳油400-500g对水1000kg淋浇在蔗沟中。7-10月发现蔗茎受害时,可打孔浇施上述药液。在大培土时,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用4-6kg,撒在植沟蔗苗的基部,然后覆土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