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芹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分为四部分,一是“曹雪芹生平”,二是 “曹雪芹祖籍辽阳”,三是“曹氏望族”,四是“著书黄叶村”。这 里陈列的“五庆堂曹氏宗谱”、清宫秘藏的曹家奏折,山西、浙江等 地方的官修志书,以及辽阳历年发现的《大金喇嘛法师宝记》、《重 建玉皇庙碑记》和有曹振彦题名的重要刻石,无不证明曹雪芹祖籍是 辽阳。正如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所述: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 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碑石可证,虽万世而不移也! 曹雪芹纪念馆还运用各种陈列手段,通过实物、图片、沙盘、美 术作品等,描绘了曹氏家族自辽阳“从龙入关”后,由盛到衰的历史 过程,探索了《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的生活渊源。为了使观众了解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纪念馆版本展室陈列了《脂砚斋评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苏联列宁格勒藏 钞本石头记》等珍、善本书籍,并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木刻、 石印本以及解放后海内外出版社的各种版本共五十余种,充分地展示 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曹雪芹纪念馆为清代四合 院式建筑,展室装修及室内陈列皆力图体现清代书斋风貌,以使纪念 馆能与曹雪芹的生平时代及《红楼梦》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一致起来。
“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
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 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 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 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 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 自成一家,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 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 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 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 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 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 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 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 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 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 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 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 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 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 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 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 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 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 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 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 全世界流传。
东院 上堂屋西房 上堂屋东房 下堂屋 西宅院 第一展室 第二展室 第三展室
第一展室是:“周恩来与嗣母陈氏”。周恩来的童年是 与嗣母陈氏在——起度过的,陈氏的精心抚养和倾心教 育,对周恩来的品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1月2日,周恩来旅日期间写下了情深意切的《念 娘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 念了好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 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 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 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七 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个儿子没有。”1920年1月,周 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在 狱中写过一篇念娘文,再次表达了对嗣母陈氏的深情, 可惜这篇文章没能保留下来。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 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 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建国以后,已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还深情地说: “直到今年,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 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室中主要陈列了少年周恩来与 母亲陈氏相关的画像、照片、手迹等文献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坐落在蕲州镇风景 秀丽的雨湖畔。李时珍热爱雨湖,他濒湖而居,濒 湖而葬。占地面积近80亩的李时珍陵园位于雨湖岸 边,与李时珍的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远在元代, “雨湖渔舫”就是“蕲阳八景”之一。1982年,国 务院将李时珍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 对李时珍陵园进行了精心修葺、装点,使之成为一 个亭台错落有致,药园碑廊交相辉映,占地面积约 80亩的仿明建筑群。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 行了修葺、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著作版本、 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 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 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 的旅游点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 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 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 厢房各2间,为1954年修建。正房两侧的桧柏、石 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 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 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 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陆大荒手 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 挂着蒲松龄像。
《李时珍纪念展览》位于仿明建筑的四合院 内。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 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纪念展厅由“伟 大的一生”、“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 响”三部分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 位于仿明代王府的楼中。由“中国古代十大 名医展”、“动植矿物药标本展”、“繁荣 昌盛的医药事业”三个展览四个展厅组成。 大量文物、祥实的图片资料,充分展示了伟 大医学家李时珍毕生所作的卓越贡献和深远 影响。在大理石纪念碑上高高矗着李时珍半 身大理石像。在最高一屋平台上,李时珍夫 妇合墓及其父母合墓皆用青石彻成椭圆形封 上堆,平台两侧建有濒湖亭、东壁亭、回春 阁,缅怀医圣。纪念馆内还陈列着有关李时 珍的历史 文物、古籍缮本、字画、 近现代 名人 书画、雕塑等。其中有《本草纲目》的 各种版本,有顾景星、章学诚等明清学者为 他撰写的传记;有郭沫若的两次题辞、有著 名美术家蒋兆和先生亲笔画的李时珍像以及 莫斯科大学的李时珍雕像照片和120余种中草 药标本。背面墙壁有大型壁画《李时珍武当 采药图》。这些文物集中展示了李时珍平凡、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伟大的一生。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裤的 富贵生活。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 的牵连,父亲被免职,家产被抄,举家迁居北京。 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家庭的盛衰变迁, 世态的炎凉,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 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曹雪芹遂以毕生精 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其间“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最终《红楼梦》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第二展室是“周恩来与陈式周”。这里展出了周恩来与陈式周的书 信、照片,以及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寻访陈式周的函件等,其中部 分资料为国内仅存。在宝应短短的三个月,陈式周让周恩来呼吸到 了新鲜的空气,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相互之间也建立了深厚情 谊。周恩来旅法期间,与陈式周书信往来不断。在致陈式周的书信 中,周恩来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要走俄国革命道路”的杰出思想, 得到陈式周的赞许。这些不仅体现了周恩来对陈式周的深厚感情和 信任,也表明了两人心灵相通,都在孜孜思索和探求国家、民族的 前途命运。周恩来曾在信中写道:“来书语重心长,渎之数遍,思 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积思念多,执笔亦愈迟缓, 一函之报,竟至今日,得毋‘望穿秋水’邪!”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 周恩来为让陈式周免受牵累,主动中止与他的联系,然而,周恩来 一直牵挂着这位给自己有过许多帮助的表哥。1964年,周总理委托 江苏省公安厅到扬州宝应一带查询陈式周地址,还安排卫士长成元 功与生母万氏家的表哥万叙生联系,帮助寻访陈式周。万叙生因病 去世前将此事又嘱托给在扬州工作的女儿万明珠。几经周折,终于 与陈式周之子陈莱官取得了联系,可惜的足,陈式周已于1954年在 北京去世。当时,周恩来与陈式周都在北京,近在咫尺,而且彼此 思念,相互寻访,可又失之交臂。这成了一件历史的憾事。找到陈 式周后代以后,周总理曾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近期准备安排 会见,可时隔不久,“文化大革命”骤起,直至粉碎“四人帮”后, 周陈两家才得以重新相聚。邓颖超逝世时,陈式周的儿子陈莱官被 邀作为亲属参加了吊唁活动。
第三展室是“周恩来情系宝应”。进入展室,少年周恩来塑 像格外醒目。塑像净高1.5米,底座为大理石制成的。塑 像由扬州大学艺术工程研究院常再盛教授精心设计,并采 用汉白玉石粉等材料,经过多道工艺浇铸而成。整个塑像 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少年周恩来英气勃发、勤奋好学、 志向远大的光辉形象。在塑像的前面,放置着周恩来侄女 周秉宜敬献的鲜花。展室里还展出了周恩来多次与身边宝 应籍工作人员回忆少年时代在宝应生活情景的有关像片和 资料。宝应籍外交官、中国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 曾长期担任周总理的秘书和贴身阿语译员,周总理亲切地 称范承祚为“我的小老乡”,多次深情地向范承祚谈起少 年时在宝应的印象,提到宝应的学宫、八宝亭、纵棹园等 胜迹,询问宝应城乡的变化发展。1964年1月2日,周总 理在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新年晚会上又同范大使讲起 这一段美好的日子。范大使曾作诗记之:“亚非欧行跨冬 春,今宵稍歇百忙身。闲谈再惦运河岸,怀乡犹记宝塔 根。”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年青时醉心于科举考试,屡 次参考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也是贫困潦倒,直到老 年还是穷秀才一个,靠教书勉强维持生活。 正是 科举考场的失意,促使他觉醒,认识到封建科举考 试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蒲松龄转而著书立说,针 砭时弊。据说他在乡里的时候,经常在大路旁铺上 苇席,准备着烟和茶,让过路的人给他讲故事,别 人讲累了,口渴了,他奉上烟和茶,一定要别人讲 完才肯罢休。回家立刻记录。如此数十年,终于写 成了《聊斋志异》,矛盾赞誉到“写鬼写妖高人一 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赞曰“鬼狐有性 格,笑骂成文章”。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纪念 馆占地4452平方米。 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 供游客品赏。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 书画创作生 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存有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 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扬州八怪纪念馆东邻扬州繁华的文昌商业圈,西接著名的扬州蜀冈风 景区,是利用“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古建筑群而建。 700年前的楠木大殿,现为扬州八怪纪念馆主展厅,集中展示扬州八 怪的成因及艺术成就;东西廊房陈列有扬州八怪书画,表现每位书画 家的个性创作;金农寄居的方丈室恢复原貌,展现金农晚年创作生活 的情境;精品陈列室陈列“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的画作精品;近六 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再现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千年银 杏”“鹤池窥冰”“莲池映月”“竹泉幽境”等。 优美的园林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 映。扬州八怪纪念馆是扬州独具特色的旅 游景点。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座落于辽阳老城区小什街吴公馆 旧址,原为市经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占地1600平 方米,院内有清代平房21间,灰砖合瓦,明柱重檐, 雕梁画栋,曲径回廊,实为思古探幽的好去处。 曹雪芹纪念馆是1996年在清代建筑吴公馆原址 上建立起来的,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 1365平方米,为二进四合院,有硬山瓦房21间。院 内有曹雪芹塑像。
研究性学习——
猜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地方?
来自百度文库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中国江苏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 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 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 读书处入门朝北,门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渎书处” 横匾。 从正门向前是一条古砖铺就的甬道,甬道的尽头 是照壁,左右两侧足两个四合院。主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