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以太网系列标准

合集下载

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

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

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以太网交换机是现代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扮演着连接各种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规范和指导以太网交换机的设计、生产和应用。

本文将就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主要涵盖了设备的性能指标、连接规范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在设备的性能指标方面,国家标准通常规定了交换机的数据传输速率、端口数量、转发能力等参数,以确保交换机能够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需求。

此外,国家标准还会对交换机的连接规范进行详细规定,包括物理接口、网络协议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交换机与其他网络设备的互通性和兼容性。

同时,国家标准也会对交换机的安全性能提出要求,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方面的规定,以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其次,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会经历技术调研、标准制定、测试验证和发布实施等多个阶段。

在技术调研阶段,相关部门会对国内外交换机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最新动向,为制定国家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随后,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和研究,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将进入标准制定阶段,明确交换机性能指标、连接规范和安全要求等内容。

接着,对制定的国家标准进行测试验证,确保其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和技术水平。

最后,国家标准将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发布,正式实施并监督执行。

再者,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国家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

另一方面,国家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网络设备的互通性和兼容性,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此外,国家标准的实施还可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国家标准是当前网络领域的重要规范和指导文件,它对于规范交换机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推动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EEE802.3标准:CSMA CD

IEEE802.3标准:CSMA CD

5.3 IEEE 802.3标准:CSMA/CD更详细内容5.3.1 802.3局域网概述部件(见图)*同轴电缆*收发器*收发器电缆*网卡收发器内部结构及与电缆连接(见图)*收发器的功能:从计算机经收发器电缆得到数据向同轴电缆发送,或反过来,从同轴电缆接收数据经收发器电缆送给计算机;检测在同轴电缆上发生的数据帧的冲突;在同轴电缆和电缆接口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电气隔离;当收发器或所连接的计算机出故障时,保护同轴电缆不受其影响。

* 收发器电缆——5对双绞线,距离小于50米。

* 网卡实现MAC子层及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数据的封装与解封发送时将LLC 子层交下来的LLC PDU 加上MAC 子层的首部和尾部,成为MAC 帧。

接收时将MAC 帧剥去首部和尾部,然后送交LLC 子层;链路管理主要是CSMA/CD 协议的实现;编码与译码即曼彻斯特编码与泽码。

(网卡常将收发器集成在一起,电缆通过T 头接入)可将物理层进一步分解为PLS子层和PMA子层∙PLS——物理信令,向MAC提供服务,有收发、编解码及监听等功能。

∙PMA——物理媒体连接件,向PLS提供服务,有冲突检测、超长控制、收发比特流等功能。

∙两种体系a)分开体系—— PLS与PMA分离,两者间用AUI连接件单元接口连接。

b)合成体系—— PLS与PMA在一个设备中。

两种体系都用MDI与电缆连接。

转发器的作用:——放大与重复驱动集线器的一些特点如下:使用集线器的局域网在物理上是一个星型网,但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集线器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通过RJ-45 插座用两对双绞线与一个工作站上的网卡相连(这种插座可连接4对双绞线,实际上只用2 对,即发送和接收各使用一对双绞线)。

集线器的每个端口都具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功能。

图5-9 是具有三个端口的集线器的示意图。

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

可以把多个集线器连成多级星型结构的网络,可以使更多的工作站连接成一个较大的局域网。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通信基础 (4)1.1 网络通信概述 (4)1.1.1 基本概念 (4)1.1.2 发展历程 (4)1.1.3 通信模型 (4)1.2 网络通信协议 (4)1.2.1 TCP/IP协议 (4)1.2.2 HTTP协议 (4)1.2.3 FTP协议 (4)1.2.4 SMTP协议 (5)1.3 网络体系结构 (5)1.3.1 OSI模型 (5)1.3.2 TCP/IP模型 (5)1.3.3 五层模型 (5)第2章数据传输技术 (5)2.1 传输介质 (5)2.1.1 有线传输介质 (5)2.1.2 无线传输介质 (5)2.2 数据传输模式 (6)2.2.1 并行传输 (6)2.2.2 串行传输 (6)2.3 差错控制 (6)2.3.1 差错检测 (6)2.3.2 差错纠正 (6)2.3.3 流量控制 (6)2.3.4 数据压缩 (6)第3章网络拓扑结构 (6)3.1 星型拓扑 (6)3.1.1 结构特点 (7)3.1.2 应用场景 (7)3.2 环型拓扑 (7)3.2.1 结构特点 (7)3.2.2 应用场景 (7)3.3 总线型拓扑 (7)3.3.1 结构特点 (7)3.3.2 应用场景 (8)3.4 网状拓扑 (8)3.4.1 结构特点 (8)3.4.2 应用场景 (8)第4章局域网技术 (8)4.1 以太网 (8)4.1.2 技术标准 (8)4.1.3 发展历程 (8)4.2 交换式局域网 (9)4.2.1 概述 (9)4.2.2 技术特点 (9)4.2.3 常见交换机技术 (9)4.3 虚拟局域网 (9)4.3.1 概述 (9)4.3.2 技术原理 (9)4.3.3 应用场景 (9)4.3.4 管理与配置 (9)第5章广域网技术 (9)5.1 电话网络 (9)5.1.1 电话网络的体系结构 (10)5.1.2 电话网络的传输特性 (10)5.1.3 电话网络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2 分组交换网络 (10)5.2.1 分组交换网络原理 (10)5.2.2 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10)5.2.3 分组交换网络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3 帧中继 (10)5.3.1 帧中继的技术特点 (10)5.3.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10)5.3.3 帧中继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0)5.4 ATM技术 (10)5.4.1 ATM技术的体系结构 (10)5.4.2 ATM技术的传输特性 (11)5.4.3 ATM技术在广域网中的应用 (11)第6章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11)6.1 无线局域网 (11)6.1.1 概述 (11)6.1.2 技术标准 (11)6.1.3 应用场景 (11)6.2 无线城域网 (11)6.2.1 概述 (11)6.2.2 技术标准 (11)6.2.3 应用场景 (11)6.3 蓝牙技术 (11)6.3.1 概述 (11)6.3.2 技术特点 (11)6.3.3 应用场景 (11)6.4 移动通信技术 (12)6.4.1 概述 (12)6.4.3 应用场景 (12)第7章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 (12)7.1 路由器 (12)7.1.1 路由器概述 (12)7.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2)7.1.3 路由器的分类与功能 (12)7.2 交换机 (12)7.2.1 交换机概述 (12)7.2.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2)7.2.3 交换机的分类与功能 (13)7.3 网关 (13)7.3.1 网关概述 (13)7.3.2 网关的工作原理 (13)7.3.3 网关的分类与功能 (13)7.4 防火墙 (13)7.4.1 防火墙概述 (13)7.4.2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13)7.4.3 防火墙的分类与功能 (13)第8章网络管理技术 (13)8.1 网络管理概述 (13)8.2 SNMP协议 (14)8.3 CMIP协议 (14)8.4 网络管理工具 (14)第9章网络安全技术 (14)9.1 加密技术 (14)9.1.1 基本概念 (15)9.1.2 分类 (15)9.1.3 常用算法 (15)9.2 鉴别与授权 (15)9.2.1 基本概念 (15)9.2.2 方法 (15)9.2.3 应用 (15)9.3 入侵检测与防御 (15)9.3.1 基本原理 (15)9.3.2 方法 (15)9.3.3 应用 (16)9.4 防病毒技术 (16)9.4.1 基本原理 (16)9.4.2 方法 (16)9.4.3 应用 (16)第10章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6)10.1 物联网技术 (16)10.2 云计算与大数据 (16)10.4 未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7)第1章网络通信基础1.1 网络通信概述网络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它涉及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应用 标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也常被称为传统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它是最早时期的以太网类型,其带宽只有10Mbps ,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访问控制方法,解决了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同一传输信道的问题,提高了局域网共享信道的利用率,因此得以发展和流行。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以双绞线为主,所有的以太网都必须遵循IEEE 802.3标准,如表5-1所示为IEEE 802.3定义的标准以太网标准。

表5-1 IEEE 802.3 标准以太网标准在该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Mb/s ”,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一段网线的长度(基准长度为100m ),Base 表示“基带”,Broad 表示“带宽”。

下面详细介绍10Base-5、10Base-2、10Base-T 、10Base-F 和10Base-36标准。

1.10Base-5和10Base-210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采用直径为10mm 、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最大传输距离为500m ,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

提 示 在5-4-3标准中,数字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数字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数字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 ),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其安装规则如下:● 网段的最大长度为500m ; ● 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 收发器间的最短距离为2.5m ;● 网段两端必须使用终结器,一端还必须接地; ● 收发器电缆不能超过45m 。

10Base-2与10Base-5基本相同,如在使用的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及遵循5-4-3标准等方面。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定义了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它们决定了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格式。

本文将介绍以太网的标准,包括其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以太网的标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的版本是由美国计算机制造商DEC、Intel和Xerox共同制定的。

它采用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的技术,这种技术允许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从而实现了成本低廉的局域网解决方案。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输速率也从最初的10Mbps提高到了100Mbps、1Gbps甚至更高的速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带宽需求。

其次,以太网的标准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都有详细的规范。

在物理层上,以太网使用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同时定义了各种物理接口和连接器的规范,以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在数据链路层上,以太网采用了帧格式来组织数据,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和校验等字段,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接收。

此外,以太网还定义了一系列的协议,如地址解析协议(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以支持局域网中计算机的通信和管理。

最后,以太网的标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演进。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和可靠性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以太网标准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IEEE 802.3标准组织正在推动下一代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好的能源效率等特性,以满足未来网络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太网的标准是局域网技术的基石,它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以太网标准将继续推动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快速、更可靠的网络连接。

以太网定义与传输方式

以太网定义与传输方式
• 以太网帧长度可变,64~1518字节。每帧结 构基本相同,都有控制信息(在报头中),报 头通常是14字节,另外有4字节的帧校验序列。
• 帧内数据为46~1500字节。
• 所以帧总长度为:
64(18+46)~1518(18+1500)
5.2.1 以太网802.2帧格式
• 以太网802.2帧中包含一个8字节的前导信息, 用来同步,告诉网上的接收节点现在有数据 输入,并且指明数据从何时开始,帧的长度 不包含前导信息的字节长度。
• 1975年,Xerox公司研制出第一个以太网。 • 70年代末,DEC、Intel、Xerox三家公司联合
开发第二代以太网。制定了10Mbps标准V1.0, 又称为DIX规范。
• 1982年DEC、Intel、Xerox这三家公司公布了 V2.0版,于1993年以其为基础制定了 IEEE802.3标准,IEEE将IEEE802.3标准提交 给ISO,ISO采纳并经修订后制定了局域网标准。
• 以太网802.2帧格式:
前导信息 目标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帧校验序列
8字节 6字节 6字节 2字节 46~1500字节 4字节
• 以太网802.2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的长度均为6个字节。源地址表明此帧 的发送节点,即此帧来自何处;目的地址表 明此帧的接收节点,即此帧去往何方。
• 数据域长度小于46字节时,需要在数据域后面加 填充位。
• 为什么帧长度是64~1518字节?
• 最大冲突检测时间为51.2微秒,最短帧长为64 字节。以保证帧完全发送前能检测到冲突。
A
B
A
B
(1) 在0时刻开始发送
A
B
(2) 大约在 - ℇ时刻快要到达 B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的三种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本文将对这三种以太网标准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以太网是最早的以太网标准,它使用10M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在以太网中,数据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最大长度为1518字节。

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解决数据冲突问题,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更高速的以太网标准。

其次,快速以太网是在以太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它使用100M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快速以太网在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上与以太网保持一致,但由于传输速率的提升,快速以太网能够更快地传输数据,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快速以太网的出现,使得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大改善了网络性能。

最后,千兆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标准,它使用1Gbps的传输速率,采用基带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最远为100米。

千兆以太网在数据帧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上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保持一致,但由于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升,千兆以太网能够更快地传输大容量数据,适用于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场景。

千兆以太网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带宽,满足了现代网络应用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三种不同的标准,它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场景。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太网标准也在不断演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速的以太网标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传输需求。

在选择以太网标准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环境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实现最佳的网络性能和传输效果。

标准以太网的网卡标准

标准以太网的网卡标准

标准以太网的网卡标准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SMA/CD的协议来控制数据包的传输。

在标准以太网中,网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上,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传递给计算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以太网网卡的标准。

根据IEEE 802.3标准,标准以太网网卡应该支持10Mbps、100Mbps和1000Mbps三种不同的传输速率。

这意味着网卡需要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需求。

其次,标准以太网网卡需要符合一定的物理接口标准。

常见的物理接口标准包括RJ-45接口、光纤接口等。

这些接口标准不仅要求网卡能够与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进行连接,还需要能够支持相应的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此外,标准以太网网卡还需要支持一定的协议标准。

除了CSMA/CD协议外,网卡还需要支持TCP/IP协议、UDP协议等网络通信协议。

这些协议标准对于网卡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数据包的封装格式、传输控制等。

另外,标准以太网网卡还需要支持一定的网络管理标准。

网络管理标准包括SNMP协议、RMON协议等,它们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对网络进行监控、管理和故障排除。

网卡需要支持这些标准,以便更好地与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交互。

最后,标准以太网网卡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网卡需要支持一定的安全标准,如802.1x认证、MAC地址过滤等,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标准以太网网卡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传输速率、物理接口、协议标准、网络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

只有满足了这些标准和要求,网卡才能够在标准以太网中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作为网络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网卡的标准化也对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3-以太网系列标准

5.3-以太网系列标准

交换机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6
PC2
PC3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网卡
10Mbps/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0Mbps 网卡
(2)100Base-T
10Mbps/ 100Mbps
网卡
交换机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 细缆网络每段干 线长度最大为185米,基带传输方法,拓扑结 构为总线型;
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 100m。拓扑结构为星型;
10Base-F: 使用光纤, 最大网段长度2000m, 拓扑结构为点对点. 包括 10BaseFL、10BaseFB 和 10BaseFP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网卡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4)全双工以太网
10Mbps/100Mbps集线器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6
PC2
PC3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以太网的单播1和广播
交换式以太网
全双工以太网:
主机间通信都是全双工方式的以太网。
10Mbps集线器
10Mbps/100Mbps集线器
PC6
PC1
PC2
PC3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复习考试大纲(V3.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复习考试大纲(V3.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复习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一) 课程性质、地位、目的与任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段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应考者对局域网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常用局域网组网技术和了解有关组网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所学到专业知识在局域网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挥作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局域网定义、技术要素及应用范围;了解局域网标准、层次结构及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基本概念;理解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特点及对局域网性能的影响;了解传输媒体种类和基本性能;了解局域网各类互联设备基本概念。

2.了解以太网发展过程及在局域网中地位;掌握以太网功能模块、帧结构及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掌握以太网物理层结构和功能,特别要求熟练掌握10BASET组网技术。

3.了解高速以太网(包括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体系结构和分类;对于快速以太网,要求理解构建一个网络系统所需要组成部分,并要求熟练掌握其组网技术;对于千兆位以太网,要求掌握其组网技术特点;要求理解高速以太网与10Mpbs以太网组网技术差异。

4.在深刻理解交换型以太网产生背景基础上理解交换型以太网系统特点,理解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机理及交换方式;在了解以太网交换机分类基础上。

要求熟练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典型应用;在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中理解全双工以太网意义,并掌握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和组网应用。

5.了解路由器产生历史背景,要求理解路由器基本工作流程;要求理解路由信息协议RIP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路由器基本功能,并熟练掌握在局域网系统中使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

6.理解第三层交换技术产生背景、体系结构和分类;了解NetFlow和标记交换基本概念。

掌握作为局域网系统主干设备的第三层交换机典型应用。

7.理解虚拟局域网定义及产生背景;掌握划分虚拟局域网方法,特别要求掌握按端口号及按MAC地址划分虚拟局域网方法;要求掌握独臂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实现虚拟局域网互联的方式。

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标准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网络协议之一,它非常重要,因为它定义了计算机如何联网,参与网络通信。

以太网标准是由电子工业联合会(IEEE)制定的网络标准,最初由工程师Bob Metcalfe,他在1973年分发给其他研究人员进行评审。

自那时起,这一标准已被广泛采用,反映出电子工业联合会技术能力及认可度。

以太网标准的特征比较简单,它定义了硬件、软件、界面和协议的规范,此外,该标准还定义了以太网的最大长度,以太网的最大速度等。

此外,以太网标准还定义了网络数据单元(Network Data Unit)的格式,从而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以太网标准的基本功能包括: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广播(broadcasting)和组播(multicasting)。

其中,分组交换是指让计算机在发送数据时,一般不需要占用整个网络,而只需要一部分来传输数据,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

局域网是指让多台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信息传输,它通常由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网络设备组成。

广播是指让一台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会被每个网络节点接收,它通常被用来传递重要的网络信息。

而组播则是指让一台计算机发出的数据只能被特定的网络节点接收,它也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效率,并允许多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网络。

以太网标准主要由IEEE 802.3系列协议构成,它们分别是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3ab、IEEE 802.3z和IEEE 802.3ae 等。

IEEE 802.3系列协议主要包括以太网链路层协议(Ethernet LinkProtocol)、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 Data Link Protocol)和以太网网络层协议(Ethernet Network Protocol)等。

以太网标准的分布式网络设备有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以太网路由器(Ethernet Router)、以太网桥(Ethernet Bridge)和以太网集线器(Ethernet Hub)等。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一种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而且是一种基于帧的数据通信技术。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标准是IEEE 802.3和Ethernet II。

这两个标准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IEEE 802.3是以太网的一个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IEEE 802.3标准中,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技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

此外,IEEE 802.3标准还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目前最常用的以太网传输速率是10Mbps、100Mbps、1000Mbps等。

总的来说,IEEE 802.3标准是以太网的基本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其次,Ethernet II是另一个以太网的标准,它也是以太网的一个重要标准。

Ethernet II标准定义了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各个字段的含义和格式。

在Ethernet II标准中,以太网数据帧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和校验序列等字段。

这些字段的格式和含义在Ethernet II标准中都有详细的规定。

与IEEE 802.3标准相比,Ethernet II标准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以在同一网络中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IEEE 802.3和Ethernet II是以太网的两个主要标准,它们分别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数据帧的格式。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内容;而Ethernet II标准则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

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一组标准来定义网络硬件、数据传输格式和通信协议。

这些标准对于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以太网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这些标准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首先,以太网的标准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和管理。

最初的以太网标准是在1983年发布的,它定义了传输速率为10 Mbps的基本以太网。

随着技术的发展,IEEE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新的以太网标准,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的需求。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IEEE 802.3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了网络设备的接口类型、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这些规范,不同厂商生产的以太网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

除了传统的有线以太网标准外,IEEE还发布了一系列无线以太网标准,如IEEE 802.11系列。

这些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WLAN)的工作方式和性能要求,包括频段选择、信道访问方法、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规定。

无线以太网标准的不断演进,使得无线网络在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以太网的标准还涉及到网络安全和管理方面的要求。

IEEE发布了一系列的以太网安全标准,如IEEE 802.1X和IEEE 802.1AE,用于保护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IEEE 802.1Q标准定义了虚拟局域网(VLAN)的实现方式,可以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网络,提高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硬件、数据传输、通信协议、安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网络设备才能互相兼容,数据才能在网络中畅通无阻。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员和工程师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以太网设备和配置。

同时,厂商也需要遵循这些标准,确保其生产的设备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规范。

局域网与城域网-第5章 以太局域网

局域网与城域网-第5章 以太局域网

19
lxm
5.3.2.5 冲突检测
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CSMA访问控制算法 CSMA / collision detection
基本思想
在 CSMA的基础上赋于各站冲突检测的能力 发送前侦听信道,发送开始同时检测信道 如果未检测到冲突,则完整发送一帧 如果检测到冲突,立即终止本次发送
负载不重时时延短 典型协议是CSMA系列
7
lxm
5.3.1 共享信道的访问协议
争用型访问协议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LAT: Listen After Talking
说了再听,典型协议: ALOHA
LBT: Listen Before Talking
先听后说,典型协议/CSMA
假设A站的信号正在网络上传播 A站信号还未到E站,E站认为信道闲,启动发送 结果A、E站发送的信号在网上冲突
A站发送帧在时刻t 传播到B站
两帧在时刻t+△ t 碰撞
E站在时刻t检测信道闲, 启动发送
A站
B站
11
C站
D站
E站
lxm
5.3.2.2 冲突避免策略
CSMA协议避免冲突可采用三种策略
lxm
5.3.2.6 MAC算法小结
S 每帧时的吞吐率 1
0坚持 CSMA
0.5
1坚持
0.5坚持
CSMA
0.1 01 2
Pure ALOHA
34 56
Slotted ALOHA
22
G 每帧时试图发 送的平均帧数
lxm
5.3.3 802.3中的MAC协议
采用 1坚持 CSMA/CD算法 CSMA/CD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快速以太组网方法 在线

快速以太组网方法 在线
• (3) 在楼层或部门一级,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00 Mbps集线器或以太网交换机,例如可以选择Cisco公 司的Cisco 19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或Cisco公司的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 (4) 用户端使用10 Mbps或100 Mbps以太网卡,将工 作站连接到100 Mbps集线器或以太网交换机上。
• 90年代以来,支持非屏蔽双绞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 用双绞线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的最大优点是连接 方 便、可靠、扩展灵活。同时,双绞线不仅能用于 计 算机通信,而且能完成电话通信与控制信息传输。电 话通信比计算机通信出现得早,在铺设电话线路 方 面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标准,人们很自然 地 会想到将电话线路的连接方法应用于网络布线中,这 样就产生了专门用于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化布线系 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化布线系统并非 什 么新的概念,它是将传统的电话、供电等系统所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家都开始对智能大楼的概念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着手制定各自的智能大楼的标准。
• 智能大楼的定义有很多种。美国的一个智能大楼研究 机构认为:智能大楼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 统 、服务与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之间采用最优组合, 为 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安全与便利的工 作 环境。另一种定义则认为:智能大楼是在大楼建 设 中建立一个独立的局域网,在楼外与楼内的交汇 处 安装配线架,利用楼内垂直电缆竖井作为布线系 统 的主轴管道;在每个楼层建立分线点,通过分线 点 在每个楼层的平面方向布置分支管道,并通过这 些 分支管道将传输介质连接到用户所在的位置。最 终 用户的位置上可以连接计算机、电话机、电传机、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动化系统一般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法。其 中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与接口控制。大型商场、图 书馆内的烟雾感应报警装置,就是一种常见的楼宇 自动化系统。

2_Metasys 5.3系统产品介绍

2_Metasys 5.3系统产品介绍
增加客户端时,不需要另购软件许可
软件升级不再需要对每个站点逐一配置 使远程访问更加简单
11
Metasys®系统特点
可视化
增强的 用户体验
1
2
能效
能源报告 & 冷水机房群控系统(CPA&CPO10)
灵活性
硬件 & 软件的更新
3
4
连通性
增强的无线能力
安防
安防 & 消防安全
5
6
可持续性
Metasys 升级程序
RAP 功能用于服务的 专业人士,支持PC或 掌上电脑,可结合无 线应用于iPOD, iTouch.
大型站点可以扩至 100 个同时用户并包 括建筑租户的视图.
16
无线解决方案
17
与主流操作系统无缝兼容
支持微软最新操作系统 Windows7 / WindowsServer2008 支持微软最新SQL服务器 SQLServer2008
系统主站点
子网站A
子网站B
子网站Z
25
Metasys扩展架构系统
主流大型系统MSEA:
系统特点 管理效率最大化 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性高
实时数据备份
ABC
A
B
C
26
Metasys扩展架构系统
主流大型系统MSEA:
系统特点 管理效率最大化 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性高
实时数据备份
20
主流大型系统 MSEA (Metasys ® System Extended Architecture)
适用于:变风量系统办公楼或大型综合性楼宇
21
Metasys扩展架构系统
主流大型系统MSEA:

phy标准

phy标准

phy标准PHY标准是一系列描述物理层通信技术的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如何在通信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字和模拟信号,以及如何在通信介质中进行编码和解码。

PHY标准覆盖了许多不同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其内容广泛涉及到数据传输速率、信号编码、传输距离、信道容量等一系列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HY标准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Ethernet PHY标准Ethernet PHY标准描述了以太网物理层通信的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使用不同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时的传输速率、带宽、信道容量、编码技术等参数。

常见的以太网PHY标准包括IEEE 802.3标准系列,其中包括了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等标准。

IEEE 802.3标准系列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IEEE官方网站。

2. Wi-Fi PHY标准Wi-Fi PHY标准描述了Wi-Fi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通信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不同频率带宽、调制解调器技术、传输速率等参数。

常见的Wi-Fi PHY标准包括IEEE 802.11标准系列,如802.11a、802.11b、802.11g和802.11n等。

这些标准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IEEE官方网站。

3. Bluetooth PHY标准Bluetooth PHY标准描述了蓝牙无线通信的物理层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不同蓝牙频段的传输速率、调制解调器技术、信道容量等参数。

蓝牙PHY标准主要由Bluetooth SIG(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制定和发布。

Bluetooth SIG的官方网站上提供了蓝牙PHY标准的详细参考资料。

4. USB PHY标准USB PHY标准描述了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物理层通信技术规范。

它定义了不同USB接口的传输速率、电气特性、信号编码和解码等参数。

常见的USB PHY标准包括USB 2.0和USB 3.0等。

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实施论坛)负责制定和发布USB PHY标准,有关USB PHY标准的详细信息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找到。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电⼒⼯业以太⽹交换机技术规范ICS备案号:中华⼈民共和国电⼒⾏业标准电⼒⼯业以太⽹交换机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DL/T —20⽬次前⾔ 01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缩略语 (2)5要求 (3)5.1电源 (3)5.2 温度、湿度和⼤⽓压⼒ (3)5.3功能要求 (3)5.4性能要求 (4)5.5功率消耗 (5)5.6绝缘要求 (5)5.7耐湿热性能 (5)5.8机械性能 (5)5.9电磁兼容 (6)5.10其它要求 (6)6测试⽅法 (7)6.1 测试环境条件 (7)6.2电源影响性测试 (7)6.3温度影响测试 (7)6.4功能检查 (7)6.5性能测试 (7)6.6功耗消耗测试 (12)6.7绝缘性能测试 (12)6.8耐湿热性能测试 (12)6.9机械性能测试 (12)6.10电磁兼容测试 (12)7检验规则 (12)7.1检验分类及项⽬ (12)7.2型式检验 (13)7.3出⼚检验 (13)7.4⼯程验收 (13)8标志和包装 (14)8.1标志 (14)8.2包装 (14)I前⾔本标准依据本标准由国家电⽹公司***归⼝。

本标准由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主要审定⼈员:本标准⾸次发布。

II电⼒⼯业以太⽹交换机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电⼒系统内使⽤的⼯业级以太⽹交换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于电⼒系统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环境使⽤的⼯业以太⽹交换机。

2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第5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第5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5.2 传统以太网组网技术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本 节 结 束
5.2.1 10BASE-5以太网
1.组建10BASE-5的基本网络设备
2.10BASE-5的主要性能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本 节 结 束
如果不使用中继器,最大粗缆长度不能超过500米。 工作站与收发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50米。 两个相邻收发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5米,收发器 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米。 如果使用中继器,一个10BASE-5网中最多只允许 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起来五个网段。工作站只允 许安装在其中的三个网段上,其余的用于扩充距 离。 通过中继器连接后的粗缆网段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2500米。 一个网段上最多允许100台工作站,中继器被看作三类非屏蔽双绞线UTP, 其中有3对线用于数据传输,1对线用于冲突检测。 因为它没有单独专用的发送和接收线,所以不可 能进行全双工操作。
3.100BASE-T2
100BASE-T2支持2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其 中1对线用于发送数据,另1对用于接收数据,因 而可以进行全双工操作。 4.100BASE-FX 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62.5μm或125μm) 或单模光纤。100BASE-FX主要是用作高速主干 网,从节点到集线器的距离可以达到412米。 由于目前所建设的布线系统中,一般传输网络 信息都选用超5类双绞线或光纤, 所以在一般的 局域网中100BASE-TX与100BASE-FX使用得最普 及。
下一页 目 录 本 节 结 束
以太网的发展
5.1.1 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从70年 代末就有了正式的网络产品。在整个80年代中以 太网与PC机同步发展,其传输速率自80年代初的 10Mbps 发展到90年代达到100Mbps,而且目前已 经出现了10Gbps的以太网产品。以太网支持的传 输介质从最初的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和光缆。 星型拓扑的出现使以太网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获得了更迅速的发展。从共享式以太网发展到交 换式以太网,并出现了全双工以太网技术,致使 整个以太网系统的带宽成十倍、百倍地增长,并 保持足够的系统覆盖范围。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的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以太网的标准是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以及数据帧的格式和传输速率等。

本文将介绍以太网的标准,包括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数据链路层标准和数据帧格式等内容。

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包括了电缆、连接器和传输介质等规范。

最常用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是IEEE 802.3标准,它定义了几种不同的传输介质和速率。

常见的以太网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等,而常见的连接器包括RJ-45和光纤连接器等。

此外,IEEE 802.3标准还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包括10 Mbps、100 Mbps、1 Gbps、10 Gbps等不同的速率。

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的标准定义了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格式和规范。

MAC地址是一个48位的地址,通常用十六进制表示,它唯一地标识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

以太网的标准还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校验序列等部分。

此外,以太网的标准还规定了最大传输距离、最大数据帧长度和最小帧间隔等参数。

除了IEEE 802.3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以太网标准,如IEEE 802.11标准用于无线局域网,IEEE 802.15标准用于蓝牙和ZigBee等无线个人局域网。

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了CSMA/CD协议和数据帧格式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标准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它规定了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传输的规范,保证了网络的稳定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应用和需求。

因此,了解和遵循以太网的标准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3.2 快速以太网标准


100BASE-T 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 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 在双绞线上传送 100 Mb/s 基带信号的 星型拓扑以太网,仍使用 IEEE 802.3 的 CSMA/CD 协议。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机 交换机 接收 接收 接收 接收 接收
接收
发送端主机 目的端主机
发送端主机
(1)交换式以太网上的单播 Switch
1 2 3 10
(2)交换式以太网上的广播 Switch
1 2 3 10
Hub
Hub
接收
丢弃
丢弃
接收
接收
接收
接收
接收
发送端主机 目的端主机
发送端主机
(3)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互连环境中的单播
共享式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 全双工以太网
(3)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机
(4)全双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2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3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4 PC5 1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4)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互连环境中的广播
以太网的单播和广播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全双工以太网:

10Mbps集线器
主机间通信都是全双工方式的以太网。
10Mbps/100Mbps集线器 PC6 PC1 1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2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3 10Mbps 网卡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互连
5.5 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LAN:
摆脱了原来物理网段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1. 不在相邻物理位置两台主机可以是同一网段。 2. 在相邻物理位置的两台主机也可以不在一个网段。

交换机 交换机1 交换机2
局域网1
5.3 以太网系列标准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包括哪些要素?
10Base-T 10Broad-36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局域网的三大要素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方法
传输方式有时也作为局域网特性之一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格式的说明



描述的是哪个层的标准? 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什么? 单位是什么? 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基准? 最后的一个字母表示什么? Base表示什么? Broad表示什么?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3.4 10 吉比特以太网



10 吉比特以太网与 10 Mb/s,100 Mb/s 和 1 Gb/s 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 10 吉比特以太网还保留了 802.3 标准规定 的以太网最小和最大帧长,便于升级。 10 吉比特以太网不再使用铜线而只使用光 纤作为传输媒体。 10 吉比特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因 此没有争用问题,也不使用 CSMA/CD 协议。
PC6 PC1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2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3 10Mbps/ 100Mbps 网卡 PC4 PC5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0Mbps 网卡
10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网卡 网卡
无线桥接器
类似于
集线器
交换机
交换机
集线器
(3)桥接模式的无线局域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6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连接无线AP和有线网络。如图(4),连接效果上类似于下 面右边的网络图。
AP
类似于
交换机
局域网有线部分
集线器
(4)AP接入模式的无线部分和有线部分连成一个局域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机无碎片直通式转发方式的特点:


线路带宽浪费相对直通式转发要少很多,但比存储转 发要多:显然,无碎片直通式不会再转发残帧(即碎 片),因为它必须先接收64字节,而残帧都不到64字 节。但是由于仍然没有接收完整个帧即转发,因此也 无法校验差错,还是可能会转发错误帧。 传输时延小于存储转发式,接近于直通式。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拓展和思考: 从 10 Mb/s 到10 Gb/s 的演进
证明以太网是:
可扩展的(从 10 Mb/s 到 10 Gb/s)。 灵活的(多种传输媒体、全/半双工、共享/交 换)。 易于安装 稳健性好 升级成本低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4 交换式以太网

关于交换式以太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复习一下

交换式以太网的冲突域:

交换机能分割冲突域。
Switch
10 1 2 3
Hub
PC1 冲突域1
PC2 冲突域2
PC3 冲突域3
PC4
PC5 冲突域4
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互连时的冲突域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的广播域:

交换机不能分割广播域。
交换式以太网:用交换机连接的以太网。
集线器
交换机
共享式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
从共享式以太网到交换式以太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机工作层次:

工作层次至少能达到数据链路层。
接收方主机
接收进程
发送方主机
发送进程
发送方主机
发送进程
接收方主机
接收进程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

无线局域网:

对等模式。如图(1)。 AP接入模式:AP类似于一个集线器的功能,只是它是无线连 接,而集线器是有线连接。如图(2)。
AP
(1)对等模式的无线局域网
(2)AP接入模式的无线局域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6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桥接模式。如图(3),连接效果上类似于下面右边的网络 图。
三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100BASE-TX

使用 2 对 UTP 5 类线或屏蔽双绞线 STP。 使用 2 对光纤。
使用 4 对 UTP 3 类线或 5 类线。

100BASE-FX


100BASE-T4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5.3.3吉比特以太网的标准


1000BASE-X
基于光纤通道的物理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集线器
物理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011001100001100101……
…… 011001100001100101
011001100001100101……
…… 011001100001100101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功能层次对比
00-53-45-00-00-00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机存储转发方式的特点:


可靠性好,节省网络线路带宽:因为能有差错检查, 所以不会转发无用的帧。如果转发了无用帧,到了接 收方经过检查发现有错还是会被丢弃,这样反而浪费 线路带宽。 传输时延较大:因为交换机检测到第一个信号,不立 即转发,而是先将整个帧收下来然后再花时间进行差 错校验,所以肯定花去一定的时间,这样,从发送方 主机到接收方主机的传输时延势必也加大了。
1000BASE-SX SX表示短波长 1000BASE-LX LX表示长波长 1000BASE-CX CX表示铜线


1000BASE-T
使用 4对 5 类线 UTP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全双工方式

当吉比特以太网工作在全双工方式时 (即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 据),不使用载波延伸和分组突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机数据转发方式之直通式转发:
Router Switch
端口
端口
端口
2
10
16
00-53-45-00-00-00 00-50-56-C0-00-01 类型
IP数据
FCS
PC1
PC2
PC3
PC4
00-50-56-C0-00-01
00-11-D8-9E-74-D4
00-50-56-C0-00-08
端口
端口
端口
2
10
16
00-53-45-00-00-00 00-50-56-C0-00-01 类型
IP数据1
IP数据2
FCS
PC1
PC2
PC3
PC4
00-11-D8-9E-74-D4
00-50-56-C0-00-01
00-50-56-C0-00-08
00-53-45-00-00-00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局域网2
局域网1
局域网2
(1)两个分离的交换机组成两个局域网络
(2)单个交换机上两个局域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