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 ②内容、炼字:这两句写秋水升涨,与海岸相齐,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景象 开阔壮观。“平”写湖面之阔,“混”写水势之大。 ③写法、炼字:这两句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形象地描绘出洞庭 湖的壮阔气势。“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 出湖水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重点鉴赏 ①内容、写法: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 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后两句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 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并运用衬托的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 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②修辞、写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 生活的贫困。“可怜”倾注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身上衣正单” 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刻画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 杂的内心活动。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作了有力的铺垫。
课堂变式练
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照应?“我”叹息 什么? “倚杖”与“无力”(或“老无力”)相照应。“我”叹息的是: 茅屋的茅草被风吹走;南村群童抱走“我”的茅草;世上还有类似 处境的穷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我”忧己、忧家、忧民、忧国的情感。
⑤情感: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主旨:本诗叙述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恋和追求过程,写出他那求之不 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全诗充 满了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了男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课堂变式练
1.请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中“流”的妙处。 “流”字用得极妙,描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 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诗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的是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 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②。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③。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 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⑥!
③写法: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阴沉黑暗的氛围,烘托出 诗人内心的凄惨黯淡。 ④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家境的困顿、生活的窘迫。 ⑤修辞、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麻”,写出 了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 难以入眠的痛苦悲凉的心情。
⑥炼字、情感:“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 颜”“安如山”等词语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声音宏亮,从而 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 博大胸怀和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 主旨: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 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4 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②?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③!
重点鉴赏 ①写法、情感:开篇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抒发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②写法:第二章在第一章直接抒情的基础上再加渲染,进一步表现相思之 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惆怅、烦闷之情。 ③内容、修辞:第三章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 修辞手法展现出来,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内 心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 主旨: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思念恋人的心理活动,惟妙 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④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之意,指送别之路。劝慰友人坦然面对 离别,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旨:此诗一改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豁达的情趣 和旷达的胸怀。
课堂变式练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 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 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 其他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 之态,字里行间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 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④情感:颈联即景生情,吐露心声,既言无舟渡船,又说无路进仕,抒发了 诗人想投身于仕途之中,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却又苦于无人引荐、提 拔的无奈之情。 ⑤典故、修辞:尾联两句巧妙运用典故,另翻新意,巧妙设喻,暗喻自己有 出来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主旨: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 无舟而发出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张九龄 予以援引之意。
③炼字:“方”“湄”“涘”三字的转换,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 公的场景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苍苍”“萋萋”“采采”烘托出主人公寂寞的心境,“为 霜”“未晞”“未已”时间的变化,说明追寻时间之长,表现主人 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④情感:“宛在”表现出心上人似乎就在眼前,表现了主人公痴情 的心理状态和对恋人的强烈感情。反复咏叹,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 险与漫长,体现了主人公不能走近心上人却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 状态。
2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①。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②。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③。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④。
重点鉴赏 ①内容、写法:以蒹葭起兴。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 交代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可见主人公迫切想 要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五、六句写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 绘顺流追寻时伊人所在的地方。 ②内容、写法:以水边的秋景起兴,把水乡深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 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 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8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②。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③。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④。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⑤。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⑥。
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中抓住天 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既表达了对亲人在泥水 霜露中的关切,又有对“君”行为的怨怒。
课堂变式练
1.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叙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设问和反问,写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 活,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劳役者的怨恨,对统治者的憎恨和抗议。
课堂变式练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2.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意思是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 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和 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作者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心理形象地表 现了出来。
③写法、炼字:“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人 生活的艰难。“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已经结了冰,突出说明 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写出了卖炭翁的勤 劳。“牛困人饥”说明南山到长安的距离遥远,“泥中歇”表现出 老人的疲惫劳累和处境的艰难。 ④修辞、写法: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简笔勾勒出宫使的形象, “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白衫儿”借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重点鉴赏 ①炼字、修辞、情感:“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 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 不仅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 诗人的心弦,表现了诗人痛惜焦急的心情,为下文的夜雨作铺垫。 ②写法、情感: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运用动作描写突 出诗人的焦急与无奈。
主旨:本诗叙述了一位男子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 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 主人公想见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
课堂变式练ຫໍສະໝຸດ Baidu
1.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描写了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了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 情追求。
3 式微 (《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重点鉴赏 写法、内容:全诗只有短短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 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 们的贵体,才不得不常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修辞、情感:“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 的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 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鉴赏
1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③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④,辗转反侧⑤。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重点鉴赏 ①写法:用起兴开篇,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悠扬 的气氛。 ②写法、内容:统领全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描述了一幅和 谐美丽的爱情场景,点明了爱情故事的开端。 ③炼字、内容:“求”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 的追求过程,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④炼字:“悠哉”叠用,加重感情色彩,更能表现出男子长夜无眠、 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①。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④。
重点鉴赏 ①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使开 篇显得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 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 悲凉和孤独之感。 ③修辞、情感、哲理: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诗人 乐观宽广的胸怀,与友人真挚的情谊,也道出了这真诚的情谊可以 超越时空的哲理。
课堂变式练
1.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 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 得到对方的援引。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 作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 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