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景观改造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国外六大经典棕地景观改造
摘要:欧美国家工业化更早,也受到城市“棕色地块”的困扰,比我们更早地走上了“棕地”治理之路。通过政府的关注、有力的法律和先进的治理方案,曾经不敢靠近的“棕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公园。羡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多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毕竟中国的“棕地”问题已经慢慢开始浮现。
1、大型钢铁厂转型——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
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从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厂之一转变为集生态和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大众性休闲公园。由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完成。项目的前身是杜伊斯堡城北的梅德里西冶炼厂,位于德国重工业生产基地鲁尔区,1902年建成,80年代中期冶炼高炉停止生产。项目在尽量保留原有工业设施、植被,甚至荒草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功能,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外面看来还是大型的钢结构高架、管道、烟囱等,内部却完全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娱乐设施,集公众休闲、娱乐、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大众性公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工厂的原有"废料",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
2、废弃空军基地转型——加拿大当斯维尔公园
当斯维尔公园项目可以作为说明工程是一种创造社会的文化景观的最好例证,共231.5公顷,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西北部和大多伦多的几何中心区域。该基地建于20世纪40年代,先是加拿大的哈维兰机场,后又作为当斯维尔空军基地,1996年停业。
对基地长期的大规模使用,使其自然系统严重退化。项目主要针对更新土壤,建设公园道路循环系统,并改造原有的工业建筑和军事建筑,成为"文化校园"设施。当斯维尔公园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集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等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公园,同时还是青少年和儿童很有价值的教育创新基地,以满足社会与自然的双重需要,而且也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园之一。
3、巨型垃圾填埋场转型——美国弗莱士河公园
这几乎是世界上都较为关注的一项工程,预计全部工程需30年。1948年,美国启用弗莱士河作为垃圾填埋场,在后来的50多年里,这里一直是纽约最主要的固体生活垃圾填埋场,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2001年,纽约市开始规划这块垃圾填埋场,创新性地计划将其转变为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社会性公共生态景观公园,并作为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目前,生态公园已在斯戴特恩岛初露端倪,部分环岛参观线路已小范围开放。
4、煤气厂转型——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190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联合湖北部的山顶,西雅图石油公司修建了一座主要用于从煤中提取汽油的工厂。1920年,这家工厂转为从石油中提炼汽油。几十年来,附近居民不得不忍受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1956年,由于铺设了一条天然气供应干线,这座庞大的工厂便被废弃。
由于工业生产及排放等因素,原有场地的土壤毒性很高,并含有多种污染物。设计师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成分,引进能分解这些污染物的酵素和其它有机物质,并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原来丑陋破旧的工业厂房、设备被改造成富于艺术价值的第三产业设施。
5、黏土矿场转型——英国“伊甸园”公园
“伊甸园”是英国新千年庆典工程之一,有“世界第八大奇观”之美誉。它建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圣奥斯特尔附近一座废弃的粘土矿区,耗资7400 万英镑(约1.1亿美元),于2001 年3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穹隆架是钢管构成的一个个六角型,上面覆盖着由轻型材料制成的透明盖板。这种材料的重量只有玻璃的百分之一,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伊甸园”是一座巨大的植物园,里面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种植物,其宗旨是展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被誉为“通往植物与人类世界的大门”。
6、石油库区转型——澳大利亚BP石油公司遗址公园
场地作为油库使用长达60多年,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BP公司的这块场地一度容纳了办公区和31座储油罐,巨大的弧形混凝土墙用以防止原油泄露污染海港。新的设计保留了场地的工业遗迹和海港特征,表现为连续的开放空间和大片的湿地,壮观的观景平台悬踞在高高的半圆形砂岩悬切面上,这里曾经矗立着巨大的储油罐。混凝土和金属阶梯将各个空间连接起来,方便游人欣赏岸边的亲水性野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