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众化教育弊端凸显,针对大众化教育弊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措施
正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国时期,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倡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后模仿前苏联的高教模式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有盲目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生机勃勃。我们应当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说到底都是由人才转化而来的,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大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有高等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总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弊病百出。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大众化教育,顾名思义,即教育面向大众,使大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大众化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有好处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成正态散布,智商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人群比较少,大部分人处于旁边层次。因此,当高智商的人被招收到大学之后,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只能下降质量向低档次人群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在逐年降低。分数线的差异表明录取新生学习质量也是有差异的。
其次,扩招导致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上述情况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艰苦。针对这些情形,学校不得不增强学生的日常管理,从思想行为到学习指点,从学籍管理到自强自律,都要学校督促。思想教育也成了各高校另一个教育重点。这实际上是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的下移,即本该高中实现的任务现在要由大学来做。扩招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很大,基础差的学
生大幅度增加,购物,补考现象显著增多。为改变这种现象,一些学校不得不改变教学打算,在保证畸形教学的基础上又分辨设立了提高班、加强班。这无形中给学校原来紧张的师资又增加了负担。其余方面如教务运行计划、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测验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手腕和管理职员步队素质也都不同水平地存在与招生规模敏捷扩大不相适应的问题。
接着,教育环境、师资问题也日益凸起。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长师资,如果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累赘过重,精神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授课品质。假如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加,有可能又会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程度降落,同样影响教养质量。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按其目前的在校生规模和国防科工委批复的生师比14:1盘算,仅本专科教学需要专任老师950人,当初该校一个学年中为本科生讲过课的先生却只有约600人,不得不部署了很多合班大课,甚至有些外语课也不得分歧班上课。据考察,该校目前教授和存在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只有约50%,相称多的院系一半以上的传授从不为本科生上课。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要呈梯度攀升。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局势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抉择了考研。国家教育部44所直属高校1999年本专科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为82%,即有18%的本专科毕业生在差遣工作停止时尚未落实就业岗位。2001年,有关部分计算出207所高校10个一级学科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4%。然而,一些专业的硕土毕业生就业难也已初见端倪,强迫已初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刚进入市场就业就不得不面临提高学历层次的问题,一时光高学历教育热风靡中华大地。与此同时,由于就业机遇有限,致使那些怀才不遇的毕业生只好屈身附就,寻找低一级的工作;另一方面雇主也偏向于雇佣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从事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能干的工作。其成果,底本由中学毕业生干的事件现由本科生干,由本科生干的事情由研究生干,终极导致知识的相对失业。这样,人才高花费现象便发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挥霍,涌现了教育“适度”问题。
另外,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履行“民众化教育”,以致大学生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各种不良景象增添。如“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象”、“木子美现象”等。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并不与扩招存在必定接洽。但笔者以为,这一方面是低素质的学生进校后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范围扩展而造成的治理跟道德教育上的缺位引发的。扩招之后,不安于学习而只想混张文凭的现象显明增多;各种别树一帜,道德缺失的行动大批存在。扩招后教育经费的缓和造成学校一直进步膏火。补助、扶贫金的有限使得家景清贫的学生不得不出去打工,寻求各种引诱增多。这些都对全部校园的学风、道德、文明环境造成强盛的冲击。
最后,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教育的“过度”导致了知识的失业,反过来,知识的失业又促进教育层次的进一步扩张,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越来越被动,普通高校不遗余力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名校则拼命扩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事实上,知识水平的升级并没有与教育层次的升级成正比例,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炒现饭”的现象,一些研究生专业并没有比本科生教育增加多少知识点。本科及本科以上三大学历层次的知识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三者间的能力档次已不是十分明显。另外,“导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研究生中“1/4时间挣钱,1/4时间谈恋爱,1/4时间学外语,1/4时间搞专业”的情况,也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