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特别是作为“农远”学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农远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颐和园》这一课是笔者在课改年级上的一节公开课。

笔者打算就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一些有益地探索。

因此,我将《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
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依据学生过去积累的学习经验,以《颐和园》为例,在学习过程中使之具体化,最终达到教学既定目标。

课前,我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

在教学中,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采用“确定目标,自由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五个环节构成。

【案例描述及分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颐和园》。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板书课题:
颐和园
生:作者先是游览了长廊;然后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接着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了昆明湖的景色;然后下山,观赏了着名的十七孔桥。

师:看来作者的游览顺序即写作顺序大家都清楚了。

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帮助同学们通过组内同学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来深刻理解课文,进一步领略颐和园迷人的风光。

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方法,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尝试一下?那么,请同学们首先按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自己确定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该争取做到的。

生:我想知道颐和园中长廊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读读描写昆明湖的这一部分,看看昆明湖美在哪儿。

生:我想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生:我想背诵课文。

师:下面老师归纳一下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目标。

看看是不是这几个: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必选的);二是体会园中景物的特点(各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学习,不必都选);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四是背诵课文。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所需确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 师:如果没有问题,就请各小组迅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目标组织学习。

大家可以结合以前的学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
(评析:课上,教师注意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颐和园之行吧!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描写长廊的这一部分,我们采取的'是“找
特点,谈感受”的方法。

我们先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媒体出示“农远”资源:长廊画面和文字片段,学生朗读。

生:我先来汇报。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长廊的特点是长,走在这样的长廊里,我会觉得非常自豪。

因为我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有这样好的建筑而骄傲。

师:是呀!体会得真深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部分,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课文。

生:我接着介绍长廊,我觉得长廊的环境也很美。

读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有谁愿意向她学习,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廊。

(看投影)走在长廊里,长廊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长廊上数以千计的彩绘,再加上长廊外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让我们一起配上音乐再读一读这一部分,共同感受长廊美丽的景色。

齐读。

(评析:充分利用“农远”教育资源中的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并注意给全体学生朗读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师:我们不知不觉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引读)哪个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游览了佛香阁和排云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查资料,深入体会”。

我先来汇报。

通过读课文,我们认为佛香阁非常高大宏伟。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耸立”一词能看出来,“耸立”的意思就是高高的直立。

生: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佛香阁很高。

生: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佛香阁高41米,是颐和园里最宏伟的建筑。

园内所有景观都是以它为中心建造的。

通过这个资料我更感到佛香阁非常宏伟,有气势。

生:我知道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庆祝的地方。

这个地方一定是非常华丽、光彩夺目的。

(评析: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查阅了关于佛香阁、排云殿的相关资料,丰富并加深了对课堂阅读内容的理解。

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了知识面。

)
师:(运用“农远”资源展示佛香阁图片)这么宏伟的建筑,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壮观好不好(生齐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哪个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这一部分,我们选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方法。

下面我们请一位代表来读读课文。

师: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好,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看他能不能把我们带到万寿山上。

请你开始吧。

生朗读。

师:你们感受到什么了谁来说说
生:我感到昆明湖景色非常美。

生: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到昆明湖非常的静,也非常的绿。

我也想读一读这一句。

生:作者分别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

生:我通过“滑”字,体会到昆明湖显得更静了,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你的发言太精彩了!你感悟出“滑”字的妙处,把书读活了!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生朗读。

师:(请刚才的小组代表)你来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不错,但声音再轻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昆明湖的静了。

师:你指导得很好。

我也想向你学一学,读读这句话行吗?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到了昆明湖的意境美。

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比我读得还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

我们都来练一练,看看谁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练读。

(评析:教师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是对学生能比老师读得还好的一种心理暗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教师的诙谐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

)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记忆里呀?好,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评析:教师对背诵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背诵精美的课文片段,符合新大纲重视背诵、积累语言的要求。

)
师:昆明湖的景色的确很迷人。

让我们移步下山,到昆明湖去看一看吧。

接着汇报。

生:我们学习的是十七孔桥这一部分,我们采用的是“当小导游”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

学生结合画面介绍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等景物。

(评析:语文的性质之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处学生创设的当小导游的情境,是学生调动以往的语言储备加以运用和创造,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
师: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引读)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踊跃发言,介绍得绘声绘色,座位上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师出示课件:颐和园风光图片。

(评析:重视“农远”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阅读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颐和园产生留恋和向往的情感。

)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细细游览。

【教学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独立的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活动。

把教学本位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自学,自主尝试,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

在个人充分自学、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

学习过程运用了“确定目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者,求索者和设计者。

教师能充分运用“农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优化课堂教学,准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轻轻松松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进行交流与创新,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