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特蕾莎的“黑暗”一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人”特蕾莎的 “黑暗”一面

“神圣”这个词似乎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赋予特蕾莎的标签,在一些人眼里,答案甚至恰恰相反9月4日,一个礼拜日,梵蒂冈灼热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下,成百上千穿着蓝边沙丽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在圣彼得广场前排就坐,与她们一同落座的还有13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1500名无家可归者。

一场盛大的弥撒即将在此举行。

略呈椭圆形的圣彼得广场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面朝广场一侧的石柱柱顶,各刻着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是罗马天主教会承认的圣人圣女。

这一天,一直以关爱世上穷人著称的特蕾莎修女也将成为他们的一员,“特蕾莎修女是无私奉献和神圣的象征。”教皇方济各盛赞道,“她在路边那些耗尽气力、垂死挣扎的人前弯下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天主赋予的尊严。”教皇方济各在弥撒上为特蕾莎修女封圣,这位“特蕾莎嬷嬷”从此正式走上“圣坛”。

封圣典礼上,方济各宣读对特蕾莎的评价时,圣彼得广场上屡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对她的追随者而言,这个称号不过是一个形式,他们相信这位身着经典蓝边白色沙丽的修女,一直以“活着的圣女”存活在所有人心中。

然而,“神圣”这个词似乎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赋予特蕾莎的标签,在一些人眼里,答案甚至恰恰相反。

“黑暗的圣人”9月4日,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在当天的弥撒上为特蕾莎修女封圣,十万信众从世界各地前来(IC图)4日的封圣典礼观者如市,在场的人似乎都兴奋无比。来自各地的修女、神父、朝圣者、志愿者和游客们分摊了十万张似乎是人人垂涎的弥撒门票。

一个由40名印度人组成的团体从意大利马切拉塔赶来,向这位曾在加尔各答贫民窟工作的女性致以敬意。另一个100人的团体从科索沃驱车前来,高举着“特蕾莎修女:请为我们祈祷”的横幅。

“她把她的心给了世界。”52岁的夏洛特·桑巴说,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特意从加蓬奔赴这场弥撒。

这一天,纪念特蕾莎修女的活动并不只限于罗马,同样也在特蕾莎修女的诞生地——现马其顿共和国的斯科普里举行,印度加尔各答、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等多地也举行了类似的纪念活动,那里都住着与特蕾莎同样种族背景的人。

特蕾莎本名为雅格妮斯·岗莎·博扎丘,1910年生于时属奥斯曼帝国的斯科普里,父母是阿尔巴尼亚人。她12岁时加入天主教儿童慈善会,15岁赴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18岁那年,她只身到爱尔兰罗雷托修女会做初学生,自此成为一名修女。

在印度的经历,让特蕾莎有机会切身感受到印度贫富差距的明显,受到被她称为“号召中的号召”,她开始和其他修女一起去社区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和收留病患。

1950年,经梵蒂冈准允,特蕾莎与其他12位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该修女会的制服是传统的天主教修女制服和印度裹裙沙丽的结合,这是特雷莎修女的标志性形象。今天,该教会有5600名成员、数十万志愿者,在139个国家成立了孤儿院、学校、病人和濒死者的收容所、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等等。

不过,据后来披露的书信显示,特蕾莎修女大部分的成年时光都生活在精神痛苦中。她曾经经历了一段被教会称为“灵魂的黑夜”时期。这是一个关于精神怀疑、绝望和孤独的阶段,尽管许多教徒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但特蕾莎的这一时期持续了将近50年。

“我的灵魂中充斥着各种冲突。我是这样深深地渴望着上帝,以至于它转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持久的受难。”1957年2月28日,她在写给当时印度加尔各答费迪南德大主教的信中说,“灵魂毫无吸引力,天堂没有任何意义,它们都很空洞。对我来说它们什么都不是,不管到哪里我都要忍受着对上帝的渴望。”

在另一封信中,特蕾莎承认,她的微笑是“覆盖住大量痛苦的巨大斗篷”。

一些人震惊于她内心状态与外在表现的强烈差别,甚至将这种差别视作欺骗。

但新泽西的塞顿霍尔大学历史教授伊内斯却认为,这更加证明了特蕾莎修女“不是遥不可及的、完美到毫无瑕疵的圣人”。

出版这些信件的加拿大神父布瑞恩·克洛迪舒克认为,这更证明了特蕾莎不是个伪善的人,“那是她与耶稣的关系,正因为此,她更能理解人们的痛苦与孤独。”克洛迪舒克称,“对我来说,这个黑暗面才是她一生中最具英雄色彩的一面。”而在特蕾莎修女自己看来,她可能永远都处于这黑暗的一面。据2007年编辑出版的《特蕾莎修女——为我照亮》一书,特蕾莎修女曾发出这样的宣言:“如果有一天我成为圣人,那毫无疑问,我也将是个‘黑暗’的圣人。”

“特事特办”的待遇而这位“黑暗圣人”的封圣日,恰是她逝世1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

受健康问题困扰数年之后,特蕾莎修女于1997年去世,享年87岁。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国葬。

与此同时,为她封圣的程序几乎同时开启。

“封圣”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评估,绝大多数人直到逝世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才获追封。相比之下,特蕾莎修女的“封圣”几乎享受了“特事特办”的待遇,她也成为了梵蒂冈现代历史上,除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外,“封圣”

最快的一位。

据CNN报道,特蕾莎修女刚过世,她的信徒就要求梵蒂冈加快这一进程,称她的功绩已经举世皆知。就连“封圣”进程所需要的5年评估等待期都被时任天主教教皇保罗二世抹去。

而成为圣人,需要她死后的两起“神迹”。

最新的一起神迹被教皇方济各于去年12月承认:一名罹患脑肿瘤的巴西男子在妻子向特蕾莎祈祷后,突然痊愈。

事实上,此事发生在2008年,这位男子名叫马西利奥·阿尔杜伊诺,是一位巴西工程师。据美国政治网站《每日野兽》报道称,马西利奥是特蕾莎的“粉丝”之一。

当时,这位“粉丝”因患严重脑疾而处于昏迷,被送入医院的手术室接受抢救。他的妻子则在医院的小教堂中祈祷,请求特蕾莎修女“亲自照看她的丈夫”。

而当医生进入手术室时,“神迹”发生了,马西利奥已经起身坐在手术床上,神智清醒,他问医生:“我在这里做什么?”该医院医生则在报告上称:“病人即刻痊愈了,他身患的阻塞性脑积水复合脓肿也已经消失。”

据悉,即便是在教廷封圣部审理的因奇迹痊愈的个案中,该事也是少见的“头等神迹”。梵蒂冈称其为“向援助穷人和边缘地区的天使,敞开成圣大门的最新标记”。而另一起“神迹”则是关于印度妇女莫妮卡·巴士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