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2009年,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系列文件,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减时增效"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校认为:教师课前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实施集体备课,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出现一些流于形式,造成集体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我校也经历了大教研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分年级组集体备课,教师人手一本集体教案(第一次使用)→各年级组分散、课前或都没有课时集体备课,对第一次集体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完善(第二次使用)→假期中,任课教师分单元备课,先备出电子稿,一人备课,一人审核,大教研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分年级组集体备课在修改完善(目前正在采用)的三个阶段。究竟如何才能做到集体备课有效直至高效、是否能出一套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教案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备课: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
3.有效性策略:能实现预期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我省的南通市、无锡市、南京市及外省的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操作性不强,不切合我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梳理教师有关集体备课存在的困惑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以期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集体备课之路,以求达到集体备课的有效直至高效。
把育人为本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
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集体备课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我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本课题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独立思考、集体研讨、资源共享、切合实际、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研究和构建在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策略,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研究与实验,使集体备课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自主决策、反思和研究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目标:
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1.探索基于对话理念的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2.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实效的年级组集体备课管理机制。
3.构建教师备课文化,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合作、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4.体现"对话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内容与重点:
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小学各科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实施策略,汇编集体备课教案集。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学期初,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有关问题的调查。针对当前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升,形成了本科研课题。针对本课题我校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了以下讨论:1. 怎样让集体备课引起教师的重视?2. 集体备课时间和容量的问题怎样解决?3. 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教师怎样在一起备课?4. 要不要在新的集体备课前进行前一次的反思?5. 集体备课时要不要涉及作业的布置、所提问
题的设置?6. 集体备课前的个人备课的时间、内容的多少怎样处理?如何备?等。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实施:1.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2.集体备课实施的基本原则、制度及步骤。⑴基本原则⑵制定集体备课制度⑶规范集体备课程序⑷研究后的反思⑸汇编集体备课教案集。特别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初探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
(1)制定研究方案,申报省级课题立项。
(2)论证、修改、充实课题研究方案并定稿。撰写研究工作计划,完善组织机构。
(3)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宣传教师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意义。
(4)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举办讲座和聘请专家指导。对研究人员及管理者进行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与同行之间、专家之间、网络之间的互动对话等,特别是关于对话的相关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储备。
(5)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查阅和文献研究工作,寻找理论依据,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分析教师备课状况。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
2.全面研究、深入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1)按照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2)构建基于对话理念的集体备课实施的基本原则、制度及步骤。
(3)开展自我反思和个案研究活动。这是校本教研两种很重要的研究形式,它能让研究者在研究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矫正自己的研究行为。
(4)重视积累研究相关资料,编印集体备课专题论文、教案集、论文集、案例集和上相关的教研观摩课,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活动。
(5)应用推广。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逐步推广,组织召开校际集体备课理论研讨和经验介绍会,加大研究论证力度。
(6)请校内外教育专家对课题研究生成的基于对话理念的集体备课研究策略、程式和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地分析、研讨和论证。提升其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
(2)汇集各种研究材料。
(3)撰写研究报告。物化研究成果,汇编集体备课教案集。
(4)申请结题评审验收。
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典型的材料片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后评价,进行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筛选我校教师成功的集体备课的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目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现实,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者,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个人反思--组内互动--专业引领--调整方案--再次实践--再次反思--再次互动......经验提升,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活动中,组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自我反思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如果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上周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其目的就是养成教师善于反思的习惯,交流好的教育经验和困惑,以求在反思研讨中成长。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侧重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方法。它对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不是太严格,研究方法更贴近教育工作的实际。这一方法也是本研究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把具体经验上升到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高度,更深刻地揭示教育教学本质。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通过教师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集体备课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新老师面临着熟悉新课程、骨干教师及老教师面临着挖掘新课程内涵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能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
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集备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算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在集体备课时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要努力追求"四新":
1.集体备课的新认识。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操作中却往往成为软肋。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存有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的弊端。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体系中,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只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到更为深广的领域:一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二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三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尤其强调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特征的分析,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备课"更名为"教学设计"应该更准确、更科学。
2.集体备课的新形式。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传统的集体备课聚焦于
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大多采用讨论式,讨论的内容也往往以文本为主。有效教学强调要让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因而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要由先前的局限于"教什么"的讨论模式向"怎么教"的说课模式过渡,要把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试卷编制等内容纳入说课范围内。教案撰写应根据教师实际,实行详案、简案相结合,并能积极探索、完善教学一体案或导学稿。
3.集体备课的新内容。有效教学的实施涉及许多环节,其中备课是一个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突出一个"研"字。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来落实这个"研"字:
⑴教材解剖进教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排序和组织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⑵学法指导进教案。有效教学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前提。科学的集体备课应把具体的学法指导方面的内容写进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时讨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着力改变学生"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努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
⑶习惯培养进教案。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有效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应与平时的学习过程完全隔离开来,只是出现班会课上或专门的学法指导课上,而应该体现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交流、讨论,在教案上明确标注出"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复习要求"等内容,培养学生超前预习、积极思考、及时复习等良好习惯,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⑷习题设计进教案。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教学大多依赖题海战术,大考小考不断,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校长管得苦。有效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均存在于教学体系中。所以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便要求教师先要深入题海,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利用集体备课的时空,敲定典型的、富有实效的巩固习题,从而让学生远离题海,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集体备课的新拓展。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小学各科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并向其他教
育教学领域拓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的意识。学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完备的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并有完成国家、省、市"十五"、"十一五"课题的成功经验。
2.本课题的核心成员中,主持人李志建校长是省特级教师,姚恺副校长、高岭副校长、刘念泉主任、王忠民主任、李寒凝主任、马爱国老师是徐州市名教师或徐州市学科带头人,都曾主持过多个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其他四位老师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有多年丰富的从教经验,都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
3.学期初,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有关问题的调查。针对当前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升,形成了本科研课题。针对本课题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我们课题组成员又分工协作,做了以下工作:⑴查阅了近几年的《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广东教育(综合版)》、《湖北教育(教学版)》、《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黑龙江教育》、《辽宁教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北京教育(普教版)》、《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中的有关文章。⑵从网络中搜寻到了有关集体备课的成功经验。⑶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借助教育刊物、网络资源中的资料,融合集体智慧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4.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且规定每单周三、周四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课题研究小组每月集中一次课题研讨会。
以上四点,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调查研究报告 论文
2010年3月 李志建 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 论文
2010年12月 李志建 集体备课教案集 教案集
2010年12月 李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