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
2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
28.______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
A. 3~5岁儿童B. 5岁儿童C. 3岁儿童D. 2~5岁儿童
29. 3岁儿童( )
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
辨,这个过程是(C)。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
6.人眼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39.幼儿期儿童掌握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这指的是哪一种知觉类型?( )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间知觉D.社会知觉
二、多项选择题
1.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E.意识
2.皮肤觉通常包括( )
2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这是( )
A.社会刻板印象B.印刻C.社会知觉过程D.从众
25.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直爽,南方人机警、圆滑;男人富有刚性,女人富有
柔性。这种对一类人产生较为固定看法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31.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是( )。
A.方位知觉B.大小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
32.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D.视力较弱
33.“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_______的有效装置。( )
C.仅能辨别上下D.已能掌握左右方位词
36.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
37.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一般是在()。
A.3岁B.6岁C.4岁D.2岁
3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颜色恒常性D.知觉的组织性
22.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
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23.“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时间知觉D.观察
34.某幼儿能够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该幼儿( )
A.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向B.依靠生理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C.能够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D.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
35.3岁儿童( )
A.开始能辨别前后B.开始能辨别左右方位
2014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能辨别前后D.能辨别上下
30.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适应性
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恒常性
A.感觉B.触觉C.痛觉D.温度觉E.痒觉
3.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
称为(B)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
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
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
2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
A.长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半圆形
28.______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
A. 3~5岁儿童B. 5岁儿童C. 3岁儿童D. 2~5岁儿童
29. 3岁儿童( )
A.明适应B.光适应C.暗适应D.不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
辨,这个过程是(C)。
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
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
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
14.一旦形成固定认识,形状、大小、高度、颜色等知觉的改变不影响人们对物体的认知,这说明知觉具有()
A.远距离感觉B.外部感觉C.近距离感觉D.内部感觉
4.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
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5.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
6.人眼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39.幼儿期儿童掌握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这指的是哪一种知觉类型?( )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间知觉D.社会知觉
二、多项选择题
1.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E.意识
2.皮肤觉通常包括( )
2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这是( )
A.社会刻板印象B.印刻C.社会知觉过程D.从众
25.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直爽,南方人机警、圆滑;男人富有刚性,女人富有
柔性。这种对一类人产生较为固定看法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31.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是( )。
A.方位知觉B.大小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
32.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D.视力较弱
33.“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_______的有效装置。( )
C.仅能辨别上下D.已能掌握左右方位词
36.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
37.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一般是在()。
A.3岁B.6岁C.4岁D.2岁
3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颜色恒常性D.知觉的组织性
22.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
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23.“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时间知觉D.观察
34.某幼儿能够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该幼儿( )
A.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时间定向B.依靠生理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C.能够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D.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
35.3岁儿童( )
A.开始能辨别前后B.开始能辨别左右方位
2014级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 )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D.深度知觉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
3.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能辨别前后D.能辨别上下
30.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适应性
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恒常性
A.感觉B.触觉C.痛觉D.温度觉E.痒觉
3.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
7.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
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
称为(B)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
8.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