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研究 职称论文范文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研究摘要: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对培养机械加工行业的人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机械加工专业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通过实施实训教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有效的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施实训教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分析职教中的全称是职业教育中心,是中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机械加工专业在职教中心的具有重要地位,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关系着职教中心的教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机械加工专业性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1]。
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很多职教中心都存在着教学设备不齐全或者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近两年来,中职教育在不断扩招,也在逐步的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备,但机械加工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实验室反复操作,掌握专业技能,由于教学设备的不齐全,教师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部分学校实验室开设较少,实施实训教学时,只能采取轮流制,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操作时间不足,造成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甚至旧知识还没完全掌握,就要开始新知识学习。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比较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也比较迅速。
职教中心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态度,教学目标仅仅是将书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机械教学论文六篇
机械教学论文六篇机械教学论文范文1为了便于对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满意工程教育的要求,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理论性强,需要良好的基础学问要想较好地学习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同学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学问(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学问),还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学问(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同学要想在课堂上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教学学问点,紧跟老师的备课思路,就必需对这些现行课程有良好的熟悉和理解。
专业性强,内容简单、繁多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包括机构原理、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动力学计算、结构设计、运行维护、故障诊断、总体方案设计与选型等。
每一个学问点好像都涉及一门独立的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
假如同学没有充分的预备,听课时好像很难对老师讲授的学问做出灵敏的反应,极大地影响课堂的互动气氛。
学问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过程流体机械专业课程涉及的学问点与工程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其理论水平远高于实际,可用于指导流体机械在企业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操作和运行,以及机器的技术改造与新机型的开发。
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育同学的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力量。
结合课程的学习,势必要同学开展肯定的工程训练,以加强同学的工程观念,让同学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鉴于传统教学的陋俗和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导致目前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
基础学问欠缺不行否认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一些特别重要的基础课程(如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由于学时短缺而被渐渐砍掉。
有的课程(如流体力学)虽在开设,但由于学时短或为选修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不抱负,导致学习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时,同学连最基本的概念(如内能、焓、熵等)都不知道,当涉及一些运用基础课程学问点来理解工程问题时感到特别吃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 职称论文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摘要:本文根据过去所采用的教具所存在的功能单一,不能够展现运动过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一个专业用在机械设备基础课程的组合传动机创新教具。
此教具在经过合理的组合以后,能够把带轮机构、行星轮系、螺旋机构等课程所包含的机构融合到一块,然后采用相同的电机驱动,这样就能够让机构得到统一运转。
利用调速电路控制电机的速度,让传动机构能够在各种速度当中进行转动,这样就能够符合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教具;组合;传动;机构在机械类专业当中,机械设计基础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属于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经常所使用的机构和零件的理论知识,锻炼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分析能力,从中获取基本技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工作素质。
此课程包括的机械结构有许多种,如果仅依靠老套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系统的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研究出一套专门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组合传动机构教具,下面对此教具进行详细的分析。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内容及作用1.1内容。
1)讲授主要机构的工作机理,运动分析和设计形式;2)讲授主要零部件的工作机理,运动分析和设计形式;3)讲授机械系统的设计形式。
1.2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学生正确采用全新的设计方式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掌握设计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形式上,是以设计为主要方式,并以符合工程设计需要为主要目标,以此来提高实践水平,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对机械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以提高学生零部件设计水平为前提,来加强他们的创新以及实践设计的水平[1]。
2结构该组合传动机构包括带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
而且,组合教具主要是通过主动轮,然后利用同步带的传动效果来对被动轮进行驱动。
在同步带传动过程中,传动比非常的精确,不会对轴产生太大的作用力,并且结构完善,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以及耐老化能力。
机械科技论文机械控制论文:
机械科技论文机械控制论文:特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摘要]液压系统的污染是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特种工程机械,必须有特殊的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措施。
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分析了特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特种机械液压污染控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工程机械中,液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电液控制系统近年来更是迅猛发展,是在机械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故障的出现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任务的成败,有些军用车辆关键时刻的故障影响已经不能仅仅用经济损失来衡量。
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液压系统污染的产生液压系统污染物,是指混杂在工作介质内对系统可靠性和元件寿命有害的各种物质,主要有固体颗粒、水、空气等。
液压系统污染物进入系统的主要方式有:残留污染:主要是指在液压系统的安装、生产过程中,液压元件、附件、液压管路中残留的污染物,过程中没有进行清洗或彻底清洗。
可以说,液压系统尚未工作就存在原始污染物。
侵入污染:主要指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液压系统。
主要途径是通过液压系统的油箱、液压缸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吸油管路、液压泵和各密封处等。
生成污染:主要是指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元件的运动产生摩擦、磨损和密封件老化等原因,液压系统自行生成的污染物。
二、设计上控制液压系统污染的措施产品的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在设计上应对污染控制有总体的构思。
它包括以下主要方面的措施:选择污染耐受度较好的控制方式:根据要求,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在满足系统各项指标前提的条件下,尽量选择污染耐受度较好的控制方式。
如果没有太多的动态响应要求,尽量选用开关阀控制系统;在有动态响应要求的电液控制系统中,在频率响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通过控制方式和控制软件的优化,采用电液比例系统替代电液伺服系统,提高整个系统的污染耐受度。
机械类高级职称论文(2)
机械类高级职称论文(2)机械类高级职称论文篇二浅析工业机械手摘要随着机械智能化的发展,由工业机器人具体操作本机、控制器、检测传感器及伺服驱动系统,这是一个仿人的操作系统,能够自动的控制、可以重复的编程、三维空间内,系统的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也就是一项极高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市场上,为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它有许多种品种,由于它性能好,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效率,积极改善劳动环境,在实际应用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选取机械手的设计原则、组成、分类等方面,具体阐述机械手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工业机械手性能好机电一体化控制器操作系统;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机械手,我们称之为“工业机械手”。
在生产中,应用机械手能够极大地提高工厂机械生产效率,可以代替人从事高危环境的工作,减少工人的劳动量、劳动强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此,工业机械手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常规性的机械手结构比较简单,同时专业性强,比较适合专业操作环境。
尤其,近些年来,我国的工业技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对工业机械手应用的依赖性逐渐增大。
一、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
(一)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一般包括手部、手腕、手臂和立柱等部件,有的还增设行走机构。
一是手部:即与物件接触的部件。
由于与物件接触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夹持式和吸附式手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夹持式手部结构。
夹持式手部由手指(或手爪)和传力机构所构成。
手指是与物件直接接触的构件,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
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应用较广泛。
平移型应用较少,其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范围大的工件。
手指结构取决于被抓取物件的表面形状、被抓部位(是外廓或是内孔)和物件的重量及尺寸。
常用的指形有平面的、V形面的和曲面的:手指有外夹式和内撑式;指数有双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等。
工程机械控制器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精选5篇]
工程机械控制器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工程机械控制器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摘要:工程机械的控制器是整个机械的核心部位,它采集工程机械各个部位的工作状态,对工程机械下一步的活动进行控制,所以一定要保证控制器的灵活性,避免控制失效造成安全事故。
通过分析工程机械的控制器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控制器的组成和控制原理关键词:机械理论论文摘要:工程机械的控制器是整个机械的核心部位,它采集工程机械各个部位的工作状态,对工程机械下一步的活动进行控制,所以一定要保证控制器的灵活性,避免控制失效造成安全事故。
通过分析工程机械的控制器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控制器的组成和控制原理,加强新型控制技术例如以太网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嵌入式软PLC 控制技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控制技术在控制器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机械;控制器;智能化;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U4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45X (2015)11-0182-03作者简介:杨文刚(1980-),男,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硕士,讲师,从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研究和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机械的控制器由原本的电路控制器逐渐转变为可编程控制器,使工程机械的智能控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程机械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领域。
智能化控制器和新型控制技术应用,例如以太网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嵌入式软PLC控制技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工程机械操作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对工程机械工作状态的实时控制。
本文分析了工程机械控制器的组成以及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保证工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
1工程机械控制器的现状工程机械控制器最开始只是通过简单的智能系统实现对机械结构部件的运动控制,但是控制效果并不好,不能实现工程机械的实时控制,但是随着工程机械控制器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微型控制系统、PLC 可编程控制器,促进了工程机械的发展。
机械基础课程控制工程论文
机械基础课程控制工程论文机械基础课程控制工程论文1课程性质与教学现状长期以来,我校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则在“过关”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其行为表现为机械记忆。
教师的讲授过程抽象,不具有问题导向性,传递的信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考试过关,学生把信息作为一种事实去背诵,而不是将信息作为对相关问题解决的一种工具来掌握。
在这种非问题导向的教学环境下,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应付考试突击记忆的现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在经过短期记忆后即遗忘,更谈不上将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为核心,学生为了达到考核要求,往往会放弃“体验、思辨、感悟”等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过程,而是集中于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建立基于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也很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形成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主动学习教学体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是教师的任务和使命。
大量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力量,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建构主义理论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学基础,其根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知识,强调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由此可见,建立问题导向,有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且有利于实现知行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2.1问题导向主动学习的关键构成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立。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 职称论文范文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核心任务就是优化教学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拓展、延伸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对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前提,制度完善的教学方案,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一)加大市场分析力度,丰富教学资源。
针对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加大对学生的教学力度。
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优化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1]。
教师加大市场分析力度,详细掌握市场发展中的机械加工理念、工艺流程、企业需求等,具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开发。
以此为开发基础,丰富教学资源,满足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需求,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展教学,从而提升实训教学水平。
除此之外,对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内容的规划,通过教师对市场环境的调查结果分析,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为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基础知识为教学基础,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课程的开展,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教学基础,通过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习与掌握的基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训教学活动中,解决实训教学问题[2]。
同时,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让学生在实训教学活动中,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求证,帮助学生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选择一些图片、视频等,把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项专业知识,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与探究,引导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机械类职称论文范文(2)
机械类职称论文范文(2)机械类职称论文范文篇二机械综合整地优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和耕作习惯的改变,以及大量地种植玉米晚熟品种,榆树市延续多年的用链轨拖拉机秋季耕翻地的习惯已经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春季整地的普遍运用。
大面积的用小四轮拖拉机春季灭茬已很难达到作物生长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采用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综合整地机械进行灭茬、旋耕、起垄、镇压、施肥等项作业,文章较详细地叙述了综合整地的好处和比较效益,阐述了机械的安装、调整与维修。
关键词:机械综合整地;农艺要求;调整维修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65-11 综合整地机械的优点用轮式拖拉机悬挂综合整地作业机械进行农田整地比用铧式犁翻地有如下优点:1.1 减少机械作业进地次数一次可完成旋耕、灭茬、起垄、镇压,也可进行直接施肥;用铧式犁作业则要进行耕翻、耙地、起垄、镇压、施肥等多次进地,压实土壤,不利作物生长。
1.2 节约作业成本实行轮式拖拉机综合作业每公顷作业费400元,分项作业则要550元,每公顷节省机耕费150元。
1.3 节省油料综合作业每公顷用柴油25kg,分别作业则为耕地25kg、耙地7kg、起垄7kg、镇压及施肥5kg。
每公顷节省油料19kg,每公顷合计节省油料费85元。
1.4 提高作业效率综合作业24小时单机组可耕地8hm2,合计310标亩,而机组单项耕地作业24小时可耕地9hm2,合计162标亩,提高作业效率91%,节省人力,缩短耕地时间,抢农时。
1.5 作业质量好机械综合作业有较强的碎土能力,综合作业后,土壤疏松、细碎、垄形规整、根茬杂草覆盖严密、增加土壤有机质。
1.6 与其他机组结合可实现开沟、深施肥、铺膜、播种等,减少作业次数,有利保墒。
目前工厂生产的旋耕机工作幅为75-280cm,可根据拖拉机功率、作业用途、作业条件选购配套。
配套动力主要选用30-100马力轮式拖拉机,要有液压悬挂、动力输出,旋耕水田时则宜用四轮驱动拖拉机。
机械工业专业职称论文(2)
机械工业专业职称论文(2)机械工业专业职称论文篇二机械工业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
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
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
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
主要问题在于: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机械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研究 职称论文范文
机械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研究摘要:本文对于机械类专业的控制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概述,分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有关创新型的课程创新办法,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帮助一些机械类专业的老师提升课堂效率和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方法机械类的控制类课程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仅仅在一些重点高校开展,但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许多高校的争相呼应与重视。
而对于机械类的控制类课程而言,这门课程有许多非常先进的地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门课程仍然有许多不足,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
1机械类专业控制课程的现状及问题这个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课程难度过大,课时较少。
对于机械控制类专业而言,控制类的学习大纲主要是依照理论教学,所以这门课程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其中涉及到一些类似于拉普拉斯变化等多种高数上的专业知识,且需要复杂的函数变化作为基础,并且到了后期还需要进行建模,因此对于这门科目而言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消化[1]。
然而,现在的实际问题却是学校的课时安排非常少,再减去一定时间的实验教学,实际上的教学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就会非常吃力,甚至很多同学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有的学生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于将来的就业影响不大,因此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去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
2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2.1重视对课程的合理安排。
对于机械控制类的课程而言,这是一个需要的专业只是非常广泛的一个专业,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更快速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进行课程安排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课程安排合理的话就能够事半功倍,让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时也显得游刃有余。
相反,如果课程安排不得当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吃力,并且由于学习难度过大还会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对课程安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大体知识有一个充分准确的了解,需要结合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去安排课程的先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先了解一些基础课程,然后循序渐进的去学习[2]。
机械控制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机械控制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机械控制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一、杠杆故障分析与故障仿真反馈杠杆不灵活、卡塞或变形会导致反馈装置的迟缓率过大,反馈时间常数增大,造成转速波动,调节时间变长。
中线1为杠杆故障导致反馈延迟的仿真曲线。
故障状态下,系统超调量增加,转速波动严重。
二、调节弹簧故障分析与故障仿真弹簧疲劳失效是透平机械转速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弹性减弱甚至完全失去。
在弹簧弹性减弱时反馈装置的反馈时间常数会增大。
2线2为调节弹簧弹性减弱的曲线,调节时间加长,达不到所要求的设定转速。
三、错油门滑阀卡死故障分析与故障仿真透平机械的工作条件比较复杂,易导致液压油路的污染,使错油门中掺杂大量的污染颗粒,这些颗粒会导致错油门滑阀卡死。
卡死以后就会使转速控制系统的液压放大与反馈环节失去作用。
线3为错油门滑阀卡死工况(液压放大与反馈环节失效)的仿真曲线。
错油门滑阀卡死时转速稳定在某一转速状态,达不到设定转速值。
四、错油门滑阀节流口堵塞故障分析与故障仿真由于长时间工作,错油门中的油可能会被外界的杂质或部件间的磨损掉下铁屑污染,而这些杂质与铁屑可能会堆积在错油门滑阀节流口处,使节流口的周向宽度变小。
节流口的'周向宽度变小导致液压放大器的增益系数减小,这种故障会造成液压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程度减小,使油动机的反应变缓,整个调节系统调节时间加长。
线4为错油门滑阀节流口堵塞的曲线。
故障曲线15秒仍未达到设定转速,并且出现了小频率的转速波动。
五、错油门出液压油泄漏故障分析与故障仿真错油门处液压油泄漏后,会导致进入错油门的油压力降低,进而使通过错油门滑阀节流口的液压油流速降低,流速降低以后,液压放大器的增益系数变小,故障现象与错油门滑阀节流口堵塞相似。
如果油压继续降低,直到无法推动油动机动作,则会使之后的放大反馈环节失效,故障现象与错油门滑阀卡死相似。
通过透平机械控制系统各元件故障分析,构建故障模型,融合Matlab软件中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非常直观地使学生了解透平机械控制系统建模、仿真的过程。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研究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出了控制参数优化的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液压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液压系统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
然而,现有液压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响应速度慢、能耗大、稳定性差等。
因此,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参数优化,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1. 建立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2.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案。
3. 设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首先,建立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案。
最后,设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三、实验验证在实验验证阶段,我们采用了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两种方法。
首先,根据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然后,在实际测试中,对优化后的液压系统进行测试,比较优化前后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液压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控制参数优化研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进一步深入研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探索新的控制算法和优化方法,提高优化效果和计算效率。
3. 结合智能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实现液压系统的智能化优化和控制。
4. 加强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小论文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小论文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班级:1402级学号:**********姓名:***日期:2016.12.20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1.绪论 (2)2.系统的数学模型 (3)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率特性 (4)4.系统的稳定性 (5)5.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5)结论 (6)参考文献 (6)摘要: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它即占有基础地位,又处于前沿关键。
即古老又年轻,它是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今天信息技术如此迅猛发展,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工程控制理论越来越广泛而紧密的与机械制造交融,已经成为推动机械制造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一大助力。
控制理论不仅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且也是科学方法论之一。
本论文主要设计经典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同时也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初步知识。
关键词:工程控制系统时间响应频率特性稳定性性能指标与校正引言: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随时间流逝,一学期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已接近尾声。
一方面,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也想对这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虽是我们这一学期刚接触的学科,可它的基础理论在机械工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接下来才选小专业的人。
通过韩老师生动而形象的讲授,我对这门课有了一个有侧重点的了解,并且想进一步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1.绪论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机械工程控制。
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以机械工程技术为对象的控制论问题。
具体地讲,是研究在这一工程领域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即研究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即输入与干扰)作用下,系统从某一初始状态出发,所经历的整个动态历程,也就是研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例如,机床数控技术中,调整到一定状态的数控机床就是系统,数控指令就是输入,而数控机床的运动就是输出。
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研究
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研究以机电类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解决机电控制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的途径,阐述了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实现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标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特别是机电工程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由于缺乏对控制理论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普遍存在不足研究如何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本文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去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控制理论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卓越的方法论其提出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且符合现代物理学前沿领域中的成就[2]。
正因为如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要十分重视抽象思维,了解一般规律,又要充分注意结合实际,联系专业,努力实践。
由于本课程具有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不像专业课程那样学习某种具体的技术或掌握某种具体的学习工具因此,学生在学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又由于本课程几乎要涉及到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所学的全部数学知识,又要用到所接触过的有关动力学知识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力学和电学的基础对于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就会感觉到困难。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好控制论的基础理论在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虽采用了引入工程实例和开设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不知如何运用这些控制理论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控制理论的能力而要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尽快掌握基本控制理论,并能主动运用这些基本控制理论去思考并解决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连的一些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就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关《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有关?机械工程控制根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有关?机械工程控制根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机械工程控制根底?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根底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依托控制论的理论根底,研究和分析机械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具体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熟悉并掌握机械工程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方式及一般分析方法,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用控制论的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运算规律运动,以到达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自动控制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打下根底.该课程从信号传递、信号转换和反应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行为,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角度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使系统按预定的规律运动,到达预定的技术指标,实现最正确控制打下根底,且可为后续的机械类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等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底.?机械工程控制根底?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原理的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1课程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专业课是掌握某些具体的工程技术和具体的软件等学习工具不同,?机械工程控制根底?比拟抽象,需要数学、物理等根底知识的支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等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机械工程控制根底?理论性很强,从课程内容看,主要包括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虽然建模阶段工程实例较多,但其他局部大都是理论分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脱离工程实践,不能搞懂这些理论分析作用和依据,而只会套公式,就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其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其次,由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导致其数理知识往往比拟薄弱,而该课程恰恰又对其要求较高,就会造成脱节.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掌握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能用全面和整体的观点去分析与综合知识.因此,对?机械工程控制根底?课程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十分必要.2课程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2.1重视绪论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要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学来做什么的,因此对第一堂课往往最感兴趣.第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学生比拟熟悉的例子如电饭煲、冰箱、空调和学生比拟感兴趣的例子如飞机、导弹、卫星等入手,介绍什么是自动控制,如何实现自动控制.此外,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环节与人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减少对控制论学习的神秘感,加深对控制系统的认识.在阐述控制论开展时,以我国古代的指南车、瓦特创造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为例,此外介绍我国钱学森等科学家对控制论的奉献.使学生了解前人对控制理论的奉献,树立学习目标.总之,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设置、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及考核方式.通过上述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以取得良好的开端.2.2适当补习局部根底理论知识如上所述,学习该课程的一大障碍就是对数理知识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牛顿定律、库克定律等力学知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电学知识;微分方程、Laplace变换等数学知识.在课程学习之前,可以建议学生课下复习力学和电学知识,也可在应用到这些知识时适当进行复习.微分方程和Laplace变换是学习传递函数的根底,而由于课程设置的局限及学生根底的薄弱,需在第二章讲述传递函数之前对微分方程和Laplace变换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2.3注重理解与应用,适当减少公式推演?机械工程控制根底?教学内容较多,按现有的课时无法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需依据培养方案和应用型本科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学校现状,将教学重点放在系统建模、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上.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循序渐进,重视概念的理解及知识的应用,适当减少公式的推演.例如,稳定判据的推导过程非常复杂,米哈伊洛夫稳定定理、开闭环传递函数以及Nyquist图之间的关系比拟复杂,常常要花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推导,即使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显得吃力.这就有可能会使局部学生感到厌烦,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着重介绍判据本身及其应用,最后再适当讲解其推导过程,这样即使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不透,也不阻碍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2.4精选工程案例,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已经给出了一些工程实例,但这些实例比拟零散,教材前后各章节之间的实例联系不够紧密,这些例子虽然对学生理解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所帮助,但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所学知识是怎样和工程应用结合的.从工程实际中找到或设计出理论覆盖面广、贯穿课程整体内容且大局部学生能参与分析讨论的工程实例.在各章节教学过程中,尽量以此工程实例为范例,这样便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各章节核心内容在该工程实例中的作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还可以在课程的开始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教学目的.经过综合分析和探索,在教学中引入了雷达天线伺服控制作为系统案例.在绪论中就引入该案例,介绍该系统的应用领域,所起的主要作用,以方框图的形式表达系统的构成,分块讲述根本的工作原理等知识,并告诉学生,学完本课程,就有能力分析与设计像这样类型的控制系统.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学生心目中高大上的雷达实际的工程实例联系起来,将其学习兴趣调动到最正确状态.在系统建模、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章节均以该实例为根底,讨论如何一步步地对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上述分析与设计,使学生始终将所学理论知识点和雷达系统的相应环节对应上,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2.5加强Matlab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Matlab可以很方便地对线性连续系统进行时域分析、求取时域指标,还可以绘制系统的波特图、奈奎斯特图,求系统的频域指标等.将Matlab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节约作图时间,而且其图形更形象、直观.学生在课下使用Matlab软件,不仅能快速方便地完成一些较复杂的模型分析计算,还能直观形象地看到计算结果.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防止学习过程过于单调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软件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进行Matlab演示时,要尽量利用可视化程度高的Simulink进行,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防止从理论公式推导的枯燥又进入到Matlab 编程的枯燥.此外,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把Matlab软件局部安排在各个知识点之后而不是章节的最后,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增加Matlab仿真作业,这样课堂讲授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在作业中得到复习,在仿真型作业中得到验证.既复习和稳固了课堂的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Matlab提供了根底.2.6改良实验教学环节以往的实验环节,均采用在电脑上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实验后,对控制系统的构成、作用、分析等仍然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把实验结果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将实验工程均改为在机电系统综合实验平台等仪器设备上完成.实验工程包括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水箱液位控制、倒立摆控制等内容.这些工程的开展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更好地联系起来.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设计性实验工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综合实验平台以及典型机电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设计控制系统,利用硬件设备搭建系统、设计控制器及参数整定,最终完成系统的调试及系统性能测试等工程.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设计性实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成败中获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结束语将工程实际中简化而来的小型系统案例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各章节内容在该工程实例中的作用,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厌学现象.此外,将Matlab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实践说明:该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机电控制系统的整体分析与综合设计能力,学习针对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机械专业教学研究论文【论文】
机械专业教学研究论文一、案例系统教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既懂机械又懂微机控制的人才,但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般比较薄弱,《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直是一门学生较难掌握的课程。
为了帮助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的课时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将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相联系,然后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以案例促进教学的模式,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材内容和案例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
每个案例都结合着教材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解CPU的编程结构时,先介绍一个简单的时序电路,由此引出时钟电路、寄存器、总线等概念。
在讲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时,以如何检测自行车速度为例。
为了检测自行车速度,需要产生标准时钟,检测自行车轮辐信号,计数检测到了多少根轮辐。
然后采用单位时间计算法,检测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根轮辐经过,或是检测总的轮辐数目,计算每根轮辐经历的时间,由此来计算车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分析如何配置控制字寄存器、如何初始化每个计数器等。
2.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案例的设计需要周密考虑。
案例在设计之初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每次案例教学中即能讲解当前知识,又能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并引出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便使学生在接受新课之前可以完成对上次课程的回顾,又对下面的内容充满好奇。
此外,工程应用所采用的知识面涉及内容非常多,掌握每个案例需要大量的课时,理论课时有限,让案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可以减少理解案例的时间,又能够很好掌握课程内容。
以感应同步器检测案例为例,该系统包括8086的总线和时序,存储器,输入/输出,中断技术,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8253、8279等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所有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反复应用该案例。
在总线和时序一章中,围绕CPU,学生可以掌握晶体振荡器、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在存储器一章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RAM、ROM等存储器,并复习了总线和时序一章,也能够直观地看到其它章节的内容;在可编程接口芯片一章中,学生能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计数器8253进行计数,利用并行接口芯片8255设计输入输出,利用8279设计键盘显示电路,实现参数设置,并采用七段码显示参数或者感应同步器距离,通过这样环环相扣,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可组成。
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展开研究。
首先通过分析目前教学现状来探讨教学问题及需求,然后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提出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际效果。
在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方面,建立起应用于中职机械控制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
总结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探讨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启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本文旨在为中职机械控制技术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法优化,案例分析,评价体系,启示,局限性,未来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生产制造、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机械控制技术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行业发展的水平。
当前中职机械控制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传统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对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适合中职教育的机械控制技术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机械控制技术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中职机械控制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对机械控制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机械控制中案例教学改革职称论文范文
机械控制中案例教学改革机械控制工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一线教师所不断探索的内容。
目前机械控制工程教改内容主要有[1-3]:(1)通过制定新教学大纲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3)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等。
一系列改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并不明显。
针对控制工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课题组深入开展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研究了基于工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一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思路机械控制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而学生自身往往缺乏工程实战经验,如何上好这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课题组深入开展了课程改革,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在掌握控制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
课题组精选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控制工程基础》[4]作为教学教材,将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PID控制及其应用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PID控制部分,在新教学大纲里,课题组完全从应用角度出发,将以往偏理论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校正内容,改为讲授PID控制器含义、模拟PID、位置式和增量式数字PID、PID各环节作用以及PID整定。
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掌握PID控制器知识点;从后期实践来看,学生也能熟练运用PID去设计系统,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改革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层次教学。
即对于不打算考研,以学以致用为主的学生,在阐述清楚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对于机械类专业的控制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概述,分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有关创新型的课程创新办法,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帮助一些机械类专业的老师提升课堂效率和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方法
机械类的控制类课程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仅仅在一些重点高校开展,但
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许多高校的争相呼应与重视。
而对于机械类的控制类课程而言,这门课程有许多非常先进的地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门课程仍然有许多不足,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以供同行们参考。
1机械类专业控制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这个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课程难度过大,课时较少。
对于机械控制类专业而言,控制类的学习大纲主要是依照理论教学,所以这门课程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其中涉及到一些类似于拉普拉斯变化等多种高数上的专业知识,且需要复杂的函数变化作为基础,并且到了后期还需要进行建模,因此对于这门科目而言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消化[1]。
然而,现在的实际问题却是学校的课时安排非常少,再
减去一定时间的实验教学,实际上的教学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就会非常吃力,甚至很多同学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有的学生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于将来的就业影响不大,因此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去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
2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2.1重视对课程的合理安排。
对于机械控制类的课程而言,这是一个需要的专业只
是非常广泛的一个专业,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更快速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进行课程安排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课程安排合理的话就能够事半功倍,让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时也显得游刃有余。
相反,如果课程安排不得当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吃力,并且由于学习难度过大还会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对课程安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大体知识有一个充分准确的了解,需要结合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去安排课程的先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
先了解一些基础课程,然后循序渐进的去学习[2]。
2.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
生学习热情。
一些机械类专业的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及时去寻找应对的方法,或是去思考一些能够吸引学生们兴趣的一些教学方法,例如加上幻灯片或者视频,然后结合课堂内容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充分调动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非固定的奖励机制,既表扬表现好的同学,也可以表扬进步大的或者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相信通过这种奖励机制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3]。
2.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
引导者,一旦提到教学改革的话最先接触到的层面就应该是教师,学生们大多对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和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倘若教学者没有及时向学生们解释问题的严重性仍旧按部就班,相信许多学生也会因此不对其加以重视。
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看其能否对机械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的改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然后及时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去理解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4]。
同时教师之间还应该组
织一些实际的专业培训,比如从一些此类专业教育比较成熟的高校邀请一些知名的优秀教师来给学校内的教师做一些专业上的培训,促进新老教师的再学习,从而提升该专业教学工作者的教育水平。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在我国对理工科的重视以及支持发展创新的战略策略而言,机械类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专业不断的进行课程创新,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去对控制类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去丰富教学内容,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课堂效果。
不仅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以及科研过程中还应当不断的积累和反思,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申立,刘继鹏.以三维实体设计为主线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7.
[2]熊小军.打破“壁垒”重在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C]//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2007.
[3]于东.针对非机类专业以提升学习兴趣为主导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2016年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机械设计》编辑部,2016:51-53.
[4]王振洲.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建设及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7):194-195.
作者:高刚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