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学(00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学设计-4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升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水平。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使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实行全面概括。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手段: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反馈
1、注音
融化孕育销声匿迹农谚衰草连天萌发翩然草长莺飞连翘翘尾巴
2、解释下列词语
(1)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2)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3)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4)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5)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6)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7)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8)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能够……”“也能够……”“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四)理清思路
1、第一部分(①——③):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第二部分(④——⑤):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3、第三部分(⑥——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4、第四部分(⑪——⑫):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精读品位
1、齐读第三部分,并思考“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
2、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个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阅读方法解密
内容顺序能否调换分析法。
包括词语、句子、段落能否调换,首先注意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如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等);其次内容内部的关系,一般分为总分、分总、并列或递进关系;再次,要结合具体内容详细阐述彼此关系;还要注意前后有无照应的内容,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能调换的。
(六)难点探究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
说明顺序(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蝉》介绍蝉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
2、空间顺序(《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
3、逻辑顺序
(1)总分(《苏州园林》)(2)主要次要、(3)原因结果(4)(概括)(具体)、
(5)特征用途、(6)一般个别
(7)(现象)(本质)、(8)(整体)(局部)本题使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实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实行说明,既符合人们理解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理解。
(七)链接中考
1、古代的诗歌有很多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