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抑郁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12.0%(95%CI:7.4%'-'16.7%)。通过循证医学对围产期1984---2004年的文献进行患病率的分析发现,AD的期间患病率为18.4%,其中12.7%有重度抑郁发作;AD的时点患病率为8.5""11.0%,重度抑郁的时点患病率为3.1~4.9%。

对59个研究共12810个产妇进行Meta分析发现,PPD的平均患病率为13%(95%CI:12.3%~13.4%)。另一项研究发现PPD的期间患病率为19.2%,其中7.1%有重度抑郁发作;PPD的时点患病率为6.5~12.9%,重度抑郁的时点患病率为1.0--一5.9%。

2.围产期抑郁发病率

关于围产期抑郁发病率的研究较少,通过循证医学对有限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

和产后3个月内抑郁的发病率为14.5%;妊娠期重度抑郁的发病率为7.5%,产后3个月内重度抑郁的发病率为6.5%。与普通人群抑郁症发病率相比较,PPD的发病率在产后前5周是普通人群的3倍,但这种差异在产后6个月会逐渐减小并消失。

国内报道PPD的发病率为3.8"-16.7%,AD的发病率为15%。如顾玮等对2002"--2003年在上海分娩的307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7.6%(23/304)。而采用相同工具(EPDS)、相同时间(产后7d)的张荣莲等报道为15.01%(130/866例)。于津在2010年对上海市产后抑郁现况进行调查,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0.9%(73/673),其中本地产妇产后抑郁有33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5%,外地产妇产后抑郁有40人,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7%,外地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产妇,差别有统计意义。近年来,围产期抑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D发病率增加约9%,PPD发病率增加2~3%。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1)性激素女性在性激素变化期更易发生抑郁症,如青春期、经前期、产后以及绝经

期。其中产后是抑郁症的高危。PPD的触发因素首先是产后性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这些性激素撤退带来的神经递质改变,可能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境障碍。其次是分娩后长期的低性激素状态。使得敏感女性易患心境症状,临床研究也显示经雌激素治疗有效。第三是正常排卵周期的重新开始。研究者认为,某一亚群女性对性激素变化的敏感存在与普通人群不同的机制,推测这种敏感与遗传有关,从而提出性激素与基因之间互相调节的机制、性激素受体基因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甲状腺素与甲状腺抗体异常孕妇在孕期由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升高(继发于高雌激

素水平)、胎盘产生的甲状腺刺激因子(主要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以及碘相对缺乏(部分由于肾脏清除率增高),造成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和甲状腺素的升高,但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不变。但目前尚不能得出PPD与甲状腺功能紊乱相关的肯定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人种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3)免疫系统炎性反应系统标志物如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receptor,IL-6R)及白细胞抑制因子受体与PB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产后l~3d的焦虑症状与较低浓度的白细胞抑制因子受体相关,提示炎性活性下降;但抑郁症状与较高的血清IL6R相关,而IL6R可诱导出抑郁症状,据此认为炎性反应系统的激活参与了PB的发病机制。但此研究有关炎性标志物的测量时间太早,而此时抑

134

围产期抑郁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作者:肖利军, 尚丽新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00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49879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