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护理论文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孕妇在分娩后常常面临各种心理和生理的挑战,其中产后抑郁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产后抑郁不仅影响母亲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和家庭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的现状、产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二、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孕妇在分娩后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产后抑郁不仅对母亲本身造成危害,还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关系。
因此,对孕妇进行产前风险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
三、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变化、妊娠并发症等都可能增加孕妇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其中,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个体对产后抑郁的易感性增加。
内分泌变化则与孕期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这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
(二)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例如,婚姻关系不和谐、家庭支持不足、经济压力等都会增加孕妇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加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此外,孕期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也会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
例如,孕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使孕妇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状。
(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完善、文化传统对母亲角色的期望过高、育儿观念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状。
此外,缺乏产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也可能使孕妇无法有效应对分娩后的心理变化。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关于孕妇产后抑郁的文献资料,同时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2)推荐文章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的论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2000字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热度:护理心理学大学生结课论文1500字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篇二《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3-01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产后出现抑郁障碍,表现与抑郁症相同,产后抑郁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担心多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严重时患者会失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产妇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有10%-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1]。
护理干预是目前产科防治产后抑郁症最常用的护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产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其中行剖宫产60例,行自然分娩60例;年龄在20-41岁,20-30岁62例,30-35岁35例,35-41岁23例。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有⾃杀或杀婴倾向等⼀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种类型。
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
⽂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且能导致婴⼉的认知能⼒、情感、性格、⾏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简述。
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孩26例,⽣育畸形⼉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较复杂,是多⽅⾯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茶酚胺减少,从⽽影响⾼级脑细胞活动⽽诱发抑郁。
产妇本⼈健康状况对产妇产⽣抑郁情绪也有很⼤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产妇⼼理因素:产妇对母亲⾓⾊缺乏认同,担⼼不能胜任母亲⾓⾊。
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的性别。
担⼼⽗母亲及爱⼈不喜欢⼥孩⼦。
⽆形中产⽣很⼤的⼼理压⼒。
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的⽣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的健康、⾝体发育成长及⾏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4.1 保证充⾜睡眠和休息。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1方法1.1护理干预1.1.1物质支持:首先医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关系,产妇家属应尽量满足其要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如: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直接帮助产妇照顾婴儿,以及直接为她们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等,减轻产妇生活负担和压力,是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1.1.2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诉说不满,以缓解压力,开导她们应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多给她们一些爱心。
营造轻松氛围,播放音乐,有利于各项操作进行,指导产妇家属多主动照顾产妇及婴儿、分担家务、不重男轻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1.3信息支持:信息支持对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支持是指为支持对象提供建议和相关信息。
产后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得到指导的时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为产妇提供信息和适当的母婴保健知识、科学育儿方法,以及如何兼顾母亲与妻子两种角色,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避免因缺乏知识、经验不足、不知所措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提供多种有益信息,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减轻她们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乐观开朗,以减轻抑郁的发生。
1.1.4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对支持对象的行为给与肯定、认可、表扬和鼓励,它传递了一种让被支持对象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的信息。
在产后期,产妇心理情感表现比较脆弱,而对周围人的态度评价都非常敏感。
此期如果缺乏良好的评价支持,很容易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出现抑郁症状。
相反,如果在此期能对她们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分娩所带来困难和挑战,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从而避免产后抑郁症状出现。
1.2评价方法2组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用总分除以80得到抑郁指数,无抑郁指数<0.45;轻度抑郁指数0.46~0.55;中度抑郁指数为0.56~0.65;重度抑郁指数>0.66。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产后抑郁症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致使产妇的母亲角色缺如,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予以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摘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成长和家庭关系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从心理护理、音乐护理、饮食护理、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等五个方面介绍护理知识。
【关键词】心理护理;对症配乐;饮食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2]。
文献报道[3,4],国外发病率为%~%,国内为%~%。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5]。
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本文将对产后抑郁产妇的护理做一简述。
1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
做好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经常心理咨询,掌握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讲解有关分娩常识,使其正确认识分娩。
产时进行全程心理支持,提供导乐陪伴[6],使其顺利分娩,以减少因难产等因素而发生的心里精神应激。
产后护士应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巧,使其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帮助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产妇提供多方面指导,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
2 音乐护理临床实践证明,适宜的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手术、分娩等过程中,使患者呼吸平稳,血压、心率稳定,有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可通过脑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作用[7]。
有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状患者情绪起调节作用[8]。
音乐能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对客观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态度,明确人生意义,提高自信心,使心身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护士要全面评估并“对症配乐”,使音乐风格与患者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让患者先试听不同的音乐,以确定最合适的,给患者最喜欢的音乐集锦,这就是“对症配乐”[9]。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睡眠障碍等症状。
它对女性自身和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产后抑郁症与女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在分娩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对女性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易导致情绪波动和出现抑郁症状。
2. 心理因素分娩过程是女性身心俱疲的阶段,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而当女性自己对产后护理、育儿经验等方面缺乏信心时,往往会加重她们的焦虑情绪,进而引发产后抑郁症。
3.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是女性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无法获得及时帮助和理解,容易导致女性情绪持续低落。
此外,经济压力、亲子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二、护理研究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病症,重建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方法:1. 宣教通过向孕产妇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她们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时,能够教导她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增强她们的抵抗力。
2. 心理支持积极的心理支持是重要的护理手段。
护士或医生应当与产后抑郁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倾听她们的内心呼唤,并为她们提供及时的心理安慰和支持。
3. 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至关重要。
护士可以通过引导她们参加产后康复活动、加入支持小组等方式,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宣泄。
4. 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护士应当熟悉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及时的药物管理和指导。
5. 定期随访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跟进。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
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目录前言1 临床表现1. 1 核心症状1.1.1 情绪低落1.1.2 兴趣缺乏1.1.3乐趣丧失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2.2 自卑观念明显1.2.3 认知症状1.2.4多疑敏感1.2.5自杀观念和行为1.3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1.3.2 食欲紊乱1.3.3 精力下降1.3.4 昼重夜轻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1.4.1生物方面的病因1.4.2遗传1.4.3心理因素1.4.4 身体因素1.4.5 社会因素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2.1一般护理2.1.1 睡眠护理2.1.2 饮食护理2.1.3 安全护理 v2.2 心理护理2.2.1倾听2.2.2 倾诉2.2.3家庭干预3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前言]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
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产后抑郁是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一种心理疾病。
其特点是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烦躁不安,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
产后抑郁对母婴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幸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然而,这种疾病往往在孕产前就已经显现出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对孕妇产前抑郁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据统计,孕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高达20%左右,其中部分孕妇在孕产前就已经显现出抑郁的倾向。
这些孕妇在孕期的心理压力、情绪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等都会对胎儿的成长和分娩后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因此,孕产前对孕妇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和干预,对于预防和减轻产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三、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影响因素研究(一)生理因素1. 激素水平变化: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等问题。
分娩后,激素水平再次发生剧烈变化,这可能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症状。
2. 身体状况:孕妇在孕期和分娩后的身体状况,如妊娠并发症、难产等,都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二)心理因素1. 心理压力:孕妇在孕期面临的各种压力,如家庭关系、经济压力、职业压力等,都可能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 心理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爱对孕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支持和关爱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孤独感、无助感等负面情绪。
(三)社会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孕妇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关系不和谐、夫妻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增加孕妇的抑郁风险。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朋友、同事、社区等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孕妇在面对困难时感到无助和绝望。
四、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心理变化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孕产期的心理压力。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产后抑郁症分析论文
产后抑郁症分析论文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负责、失去对新生儿的兴趣等。
产后抑郁症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关系均有负面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心理因素主要指女性在分娩后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母亲可能会担心婴儿的健康和养育问题,对新的角色和责任感到不安。
此外,对身体变化的接受和对个人形象的认同也可能成为心理压力的源泉。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和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包括与配偶和其他亲属的关系问题、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等。
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婆媳关系紧张、家庭功能失调等。
这些环境压力可能会增加女性患上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一些危险因素也会使女性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例如,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轻的产妇、生活不稳定、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等。
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措施可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两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的使用,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和心情,缓解抑郁症状。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女性减轻压力,增强自尊心和信心。
而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给女性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增加她们对社会的归属感。
总之,对产后抑郁症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帮助女性尽快康复,提高母婴健康和家庭关系的质量。
产后抑郁护理论文综述
80%
健康教育与指导
向产妇及家属普及药物知识,指 导正确用药方法,提高治疗依从 性。
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整合
01
02
03
家庭支持网络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产后护 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 实际帮助。
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社区资源,为产妇提 供心理咨询、亲子活动等 服务,促进其社会功能恢 复。
宣传教育普及
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 产后抑郁知识,提高公众 认知度和关注度。
产后抑郁护理论文综述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引言 • 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及诊断 • 产后抑郁症护理现状及挑战 • 产后抑郁症护理措施与实践 • 产后抑郁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 • 国内外产后抑郁症护理研究进展与
展望
01
引言
产后抑郁症概述
产后抑郁症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在分娩后出现,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活 力等症状。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的关系
三者同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但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但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发病率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在15%~30%之间,再次妊娠则 有20%~30%的复发率。
影响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因素(如角色转变、育 儿压力)和社会因素(如家庭支持、经济状况)等。
03
产后抑郁症护理现状及挑战
护理现状分析
产后抑郁症的识别与评估
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标准化问卷和临床访谈来识别和 评估产后抑郁症。然而,由于症状多样性和隐匿性,部分 产妇可能被漏诊或误诊。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产后抑郁是指产后女性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产后抑郁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从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出发,探讨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一、社会心理因素分析1. 社会支持不足产后抑郁的发生与社会支持的不足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许多家庭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
社会风气的转变使得传统的亲朋好友间的支持网络也逐渐减弱。
这种社会支持的不足使得产后女性在生活中感到孤独、无助,加重了她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易发生产后抑郁。
2. 社会压力过大在现代社会,女性承担着家庭、工作、孩子教育等多重责任,社会压力大,使得产后女性易出现情绪失调。
在家庭中,由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这使得她们在产后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3. 社会认知观念落后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守旧的地区,对于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爱。
在这些地区,产后女性更容易受到舆论的冷嘲热讽和排斥,从而导致她们痛苦的心理状态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
二、心理护理研究分析1. 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对产后女性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产后女性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可以组织一些产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产后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2. 减轻社会压力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体系,减轻产后女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
倡导男女平等的家庭观念,让家庭责任更为均衡,减轻产后女性的家庭和育儿压力。
3. 提升社会认知观念加强对产后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产后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爱,使她们能够在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融入和生存。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1. 引言1.1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这种抑郁状态可能会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亲子关系,严重时甚至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影响。
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产程中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社会支持的程度、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等都可能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了解产后抑郁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心理护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家庭的和谐发展。
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
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而社会心理因素在产后抑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中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得到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妇感到孤立和无助,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母婴关系对产后抑郁也有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以促进产妇对母性的接受和喜爱,有助于减轻产后抑郁的症状。
相反,母婴关系紧张或不良会加重产后抑郁的程度。
职业因素和家庭环境也会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工作压力、职业歧视、家庭纷争等问题都可能加剧产后抑郁的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产妇的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母婴关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析这些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产后抑郁症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对婴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从而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并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妇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290-02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之后,其精神上所产生的一种抑郁症状,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介于精神病和忧郁症之间,其发病率较高,是产妇在分娩后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
由于产后抑郁症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对婴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从而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并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妇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最近几年来,我院对产妇实施了适当的干预措施,使产妇在分娩前后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其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当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时,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对事物比较淡漠、容易哭泣、睡眠出现障碍、容易疲惫、厌食、容易发怒、对周围的人或事具有敌意、记忆力下降、思维受到损伤、
对生活失去信心以及自杀等现象[1]
作为产妇的家属、亲朋好友以及产妇的责任医护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和关心,从而避免或减轻产后抑郁症症状。
2 相关因素分析
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2.1 生理因素:当女性处于妊娠期时,其体内的雌性激素、黄体酮、甲状腺素以及皮质醇等均会出现显著上升,在生产之后,产妇体内的以上激素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产妇体内激素的迅速改变,会使产妇极易出现抑郁症状。
有研究发现,雌性激素的变化会致使产妇脑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对神经递质的变化产生影响,促进产妇抑郁情绪的发作。
黄体酮的迅速下降,会使产妇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胺减少,从而影响大脑活动[2]
2.2 心理因素: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
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或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的压力;二是生育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手忙脚乱,而婴儿喂哺又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产妇怕自己照看和喂养不好婴儿,从而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三是生产后,产妇因为身体肿胖,体形发生改变,若其心理调适不当,可能会产生忧郁情绪;四是生产后家庭关注重心的转移及丈夫的体贴不够,会使产妇产生失落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观察
产妇的心理变化情况,以期能够尽早发现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一旦发现时,应及时为产妇进行治疗,保护婴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
2.3 社会因素:目前,社会上仍有较多的男女青年或长辈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依然比较严重,因此,当产妇分娩一个女婴时,其内心可能会产生一种沮丧、压抑等负面心理。
另外,家庭支持也被认为是影响产妇产生抑郁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若产妇所在家庭夫妻关系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矛盾较深,产妇分娩之后,家属对其关心较少,都会促进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然而孕产妇的生活条件,如住房拥挤、经济比较困难、所在社区护理不够完善、社区护理人员语言态度不够友好等都会导致产妇情绪低落,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3]
2.4 个人因素:据调查发现,具有神经质、不成熟人格或强迫人格的初产妇,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而产妇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也会影响此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内向性格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抑郁,而外向性格的产妇容易获得心理平衡,即使有抑郁症状,一般也较轻微或持续时间较短。
3 护理对策
由于产后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危害性也较高,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此种疾病的发生,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出现产后抑郁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对产妇进行干预治疗,从而促进产妇的康复,减少对婴儿的影响。
3.1 产前护理
3.1.1 加强孕期及产后教育: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妇正常的心理变化及分娩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能正确对孕期和分娩期出现的种种不适现象,具有正确的生育观。
开设母婴课堂,利用图谱、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以及洗澡等技能,从思想和技能上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
同时应加强胎儿监测,及早发现畸形儿,有效避免因畸形儿的出生,给产妇造成沉重的心理打击。
3.1.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孕妇,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主动与产妇进行交谈,认真回答孕妇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期待、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进行情感疏导和健康教育,使孕妇情绪稳定。
产前参观产科病房,让孕妇熟悉环境,从而有利于产妇的心理改变,促进护患相互信任。
3.2 产时护理
3.2.1 导乐分娩:导乐分娩是由一名有经验助产士陪伴产妇分娩,为产妇提供分娩指导和心理支持,此种做法收效较好。
为产妇提供导乐分娩服务时,要根据产妇的喜好播放音乐或电视节目,尽力为产妇营造出一种比较轻松舒适的氛围,从而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同时要关心体贴产妇,协助产妇进行饮水、进食、擦汗以及如厕等生活基本需要,主动与产妇交谈,分散她对阵痛的注意力,多鼓励产妇,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以及情感上的支持。
对产妇丈
夫及家属进行宣教,强调和谐夫妻(家庭)关系及有效的关心与支持对分娩和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让产妇家属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间的护理活动,调整好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临产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助产士及丈夫陪伴,适时地抚摸产妇,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运用无痛分娩技术,尽可能减轻疼痛及不适[4]
3.2.2 倾听与讨论:倾听与讨论是在分娩后由助产士与产妇讨
论分娩过程和经历,强调产妇对“分娩”这一压力实践所表现的反应是正常的情感变化,教育产妇如何初为人母。
3.3 产后护理
3.3.1 产后心理疏导:由于产妇进行分娩时会消耗较大的体力,容易产生疲劳现象,因此,产后非常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护理人员要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运用护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适时实施心理干预,减轻产妇心理负担,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提高其自我价值意识[5]护理过程中,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从而给产妇创造一个较长时间的休养环境,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如何进行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婴互动情感的交流,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使产妇及早进人母亲角色。
3.3.2 产后家庭访问:对于高危产妇患者,助产士或社区工作者要为产妇提供生理和情绪的支持,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增加家访次数,从而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目前认为,产后预防不仅对产
妇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发挥有效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还能协调产妇家庭关系,指导其丈夫及父母积极参与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照顾婴儿及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威胁到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最终对婚姻、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较多,而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向产妇开展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凌,金艳,李萍.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
健,2008,16(11):408-409
[2] 艾维颖,高山凤,牛玉梅.产后抑郁的防治研究进展[j].首
都医药,2010,02:28
[3] 郎卫红.产后抑郁筛查和评定工具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
医学院学报,2009,31(6):719-722
[4] 王艳峰,冯俭.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康
复,2010,12(06):247-248
[5]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54-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