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变态反应疾病。荨麻疹常见致病因素有食物(鱼、虾、牛奶、啤酒等)、植物(荨麻、漆、花粉等)、药物(青霉素、血清、呋喃唑酮等)、肠寄生虫(蛔虫、蛲虫等)、物理因子(冷、热等)。此外感染、病毒、细菌真菌、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精神紧张等亦可成为荨麻疹的致病原因。

1 概述

1. 1.1 急性荨麻疹

2. 1.2 慢性荨麻疹

3. 1.3 丘疹状荨麻疹

4. 1.4 血清性荨麻疹

5. 1.5 压力性荨麻疹

2 发病原因

3 发病机理

4 症状

5 临床分型表现

6 特殊类型

7 诊断

8 治疗误区

9 治疗措施

1.9.1 抗组织胺

2.9.2 氨基乙酸

3.9.3 钙剂

4.9.4 类固醇激素

5.9.5 局部用药

10 中医治疗

1.10.1 1)荆防汤

2.10.2 2)验方、成药

3.10.3 3)针刺疗法

4.10.4 4)民间偏方

11 食疗偏方

1.11.1 玉米须酒酿

2.11.2 荸荠清凉散

3.11.3 乌梢蛇羹

4.11.4 有利于荨麻疹的蔬菜水果

12 护理措施

13 预防

14 后遗症

15 注意事项:

荨麻疹 - 概述

荨麻疹(查看全部图片)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率高低取决于病因。人群发病率为1-30%,中国研究患病率为23%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的皮疹一般仅发作一次或数次,病程不到6周。常见于年轻人和有过敏史的病人。它的发病多和进食某种食物、药物或病毒感染有关。治疗方面以对症止痒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查

本型起病急,剧痒。随后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鲜红色风团。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著,似桔皮样。风团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发病率比急性荨麻疹稍低,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4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程长达6月至10年,有少数患者病程甚至长达数十年。

据报道44%慢性荨麻疹患者每日发作。任何年龄都可能患慢性荨麻疹。但以40-65岁的女性最常见。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能找到发病病因,有时即使明确了病因,治疗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慢性荨麻疹有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肺脏、肌肉和消化道)引起肌肉疼痛、气短、呕吐和腹泻等。

丘疹状荨麻疹

丘疹状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lichen urticatus)、婴儿苔藓(stroophulus infantum)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血清性荨麻疹

血清性荨麻疹是由于许多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药类药物。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按等引起。患者有发热、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皮疹以环形风团常见。伴有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尿常规异常。

压力性荨麻疹

压力性荨麻疹(pressure urticaria)是指身体受压部位,如掌、跖、臀、上肢等处受一定压力后发生红斑、水肿,伴痒感,8—72小时后可以自行消退,它是荨麻疹中水肿发生于真皮深部的一种少见类型。有些患者在经受持久压力的部位如长时行走的足底,久坐硬椅的臀部等处,数小时后发生皮下水肿,此称为压力性荨麻疹。此外,在罕见情况,皮肤划痕症消退半小时至 5、6 小时后,风团反应又在原部位出现,并可持续至 48 小时,此称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荨麻疹的常见诱因: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吸入物、外用品。

荨麻疹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疹块,中医亦称瘾疹,临床表现为时隐时现、伴有剧烈瘙痒性的风团。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变态反应所致,常好发于有过敏素质的小孩,他们常常在食用了鱼、虾、蟹、蛋、牛肉等过敏食物后发生荨麻疹,生活中的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也可以成为过敏源原,食品的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防腐剂等也可以导致过敏。

少数病人还与用药有关,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类制剂等,更有部分病人和体内链球菌、结核菌、肝炎病毒的感染,或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血管炎、肿瘤等释放某些因子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

风团发生的机制可分两类: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变态反应性

多数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Ⅲ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又称IgE依赖型反应,其机制为上述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中嗜碱性

粒细胞相结合。[1]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如膜层结构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内部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

输血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为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抗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并产生过敏性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等。

Ⅲ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即荨麻疹性血管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最常见的变应原是血清制剂和药物如呋喃唑酮、青霉素,较少见的是微生物抗原,如链球菌、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等。由于抗原和抗体量的比例不同,往往抗原偏多,使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而产生荨麻疹,同时中性粒细胞释放出溶酶体酶亦起着重要作用。

引起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组胺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引起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激肽特别是缓激肽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缓激肽是一种肽类血管活性物质,也有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约1/3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激肽酶和缓激肽呈异常反应,其特征是一种迟发性风团反应。有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D2有关,前列腺素E有较强和持久的扩血管作用,可引起风团。前列腺素D2是产生肥大细胞激活的一种原始介质,当注射前列腺素D2时,会产生风团和红斑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可能也是荨麻疹反应的介质,如白三烯含有慢反应物质活性,注射后可发生风团。有些荨麻疹的发生与伴有过多的纤维蛋白沉积或纤维蛋白溶解所导致的不平衡有关,增多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血管活性作用,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发生风团。

非变态反应性

1、一些物质属组胺释放剂,进入体内后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或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等使组胺释放而引起症状。如某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品、吗啡、可待因、丁卡因、奎宁、多黏菌素B、肼苯达嗪、毛果芸香碱、罂粟碱等或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阿拉伯胶等能降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的cAMP而引起组胺释放。

2、物理机械及精神因素:如受冷,受压、饮酒、发热、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可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内源性激素的改变而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3、毒素、蛇毒、细菌毒素、昆虫毒素、海蜇毒素等。

4、某些食物:如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草莓、蘑菇等亦可活化补体而引起组胺释放。

荨麻疹 - 症状

瘙痒常是荨麻疹最初出现的症状,紧接着在皮肤上出现表面光滑,比周围皮肤微凸、发红或苍白的风团,通常较小(<12mm)。当风团长大(大到20cm)时,在它中心区皮疹可能消退形成环状。荨麻疹风团可突然出现和突然消退,在某一处出现几小时后消退,然后可能又在别的地方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